张杰 何世红
[摘 要] 从小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主题,其关键是培养幼儿对本国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亲近感、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民俗文化因其与幼儿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培养幼儿文化自信的独特资源。幼儿园应遵循地域性、生活性、参与性的原则,选择适宜幼儿学习的民俗文化内容,在将之主题化和游戏化的基础上科学实施民俗课程,以此促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的持续探索和积极认同。
[关键词] 文化自信;民俗课程;传统文化教育
稿件编号:202303220001
*基金项目:四川省心理学会德育心理专业委员会课题“利用民俗文化培育中国味儿童的实践研究”(编号:22DYXL01)
**通讯作者:张杰,成都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副教授,E-mail:549726301@qq.com
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树立下一代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主题。[1][2]自倡导建设园本课程以来,各地幼儿园纷纷依托本地文化,构建了众多的地方乡土课程,强调培养幼儿爱家乡进而爱祖国的情感,[3][4]但是尚未明确地方民俗文化在从小培养幼儿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价值。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涉及普通民众的生产交往、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诸多方面,蕴含了深厚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5][6]通过幼儿园的适当选择和改造,不仅可以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丰富生动的材料,而且是培养幼儿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自信的独特资源。
一、幼儿文化自信培养内涵与目标
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的策略和产物,是人类自身智慧的创造。[7]所有国家和民族必然都有自己的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别,只因各自要适应的环境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适应策略与生活方式。[8]每个国家和民族的下一代之所以需要学习和传承自己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从根本来说是生存之必需,因为本国本民族文化包含的是本国本民族世代积累的生存智慧。[9]离开这些生存智慧,其实就是回到最初的原始状态,一切都需要重新摸索,这显然是不明智的,也是非常没有必要的。我们每个人从小就生活在自己所属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之中,只是日用而不自知罢了。[10]所以,培养下一代的文化自信最重要的就是让下一代清楚、明确地认识到本国本民族文化所包含的生存智慧,并为之自豪,从而对本国本民族文化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与别国别民族的文化相遇时,具有文化自信的人就既不会贬低对方,也不会高看对方,而能以平等、包容、尊重的态度,自信、大方、从容地与之交往、交流,在相互欣赏与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对于处在发展初期的幼儿来说,培养其文化自信也应遵循相同的内涵,只是在目标上不能要求太高,以免超过幼儿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就认知目标来说,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应主要是发展幼儿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初步认识,知道本国本民族典型的文化象征符号,如传统节日、服饰、食物、仪式等。就情感目标来说,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应主要是发展幼儿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与亲近感,如喜欢过本国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在穿上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品尝本国本民族的传统食物、遵从本国本民族的传统仪式时心里感到很欢喜。就意志目标来说,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应主要是发展幼儿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在接触和认识本国本民族传统节日、服饰、食物、仪式的过程中感受到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偉大和壮丽,为自己是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和继承者而自豪。就行为目标来说,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应主要是发展幼儿初步自觉践行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能力,如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本国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与仪式,能在成人的帮助下制作简单的传统食物、服饰、物品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最终是让幼儿认识和认同本国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对本国本民族文化产生亲近感、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具有健康、自信、共情、明理的特质,形成爱国爱家、感恩父母、亲和社会的行为取向。
二、指向幼儿文化自信培养的幼儿园民俗课程的建构原则
由于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11]所以促进幼儿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初步认知与认同应当从他们身边熟悉的人、事、物开始。幼儿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民俗文化就是他们接触和感知本国本民族文化最好的切入口。幼儿园在构建民俗课程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首先,幼儿园应遵循地域性原则。由于各地的生态环境不同,人们面对的生产生活的条件不一样,所以各地发展出了具有一定地方差异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只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无论来自哪里的民俗文化本质上都不妨碍幼儿形成对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之所以强调幼儿园在选择民俗文化时应以本地的民俗文化为主,主要是出于对幼儿发展特点与水平的考虑。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特点决定了幼儿更喜欢探索身边的人、事、物,本地的民俗文化由此会比来自其他地方的民俗文化更能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同时也为幼儿实际感受、接触和参与本地的民俗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从而更有助于幼儿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自信的发展。
其次,幼儿园应遵循生活性原则。任何地方的民俗文化都是非常丰富的,从日常的生活习俗到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民俗符号都属于民俗文化。对于喜欢具体形象事物的幼儿来说,与其生活紧密联系的民俗文化更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幼儿园在建构指向幼儿文化自信培养的民俗课程时,应坚持从幼儿生活出发、紧密联系幼儿生活的原则,选择那些与幼儿日常的吃、穿、住、行、玩相关的民俗文化元素与活动。[12]如具有本地特点的风味小吃、体现本地风俗的传统服饰、适应当地气候的民居民宅、保留地方历史的古老建筑、仍在民间流传的地方故事与戏曲、依旧热闹的地方庙会与传统民间游戏等。
最后,幼儿园应遵循参与性原则。幼儿学习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做中学”,即只有经过幼儿探索的事物,才能与幼儿的经验建立真正的连接。[13][14]幼儿园要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同样应为幼儿提供可以直接参与其中的机会,而不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空洞地讲授抽象的文化知识。为此,幼儿园应从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俗文化中进一步选择可以让幼儿直接参与其中的内容与活动。如单纯地让幼儿坐着欣赏本地的戏曲表演,通常会因幼儿听不懂传统戏曲的内容而让幼儿失去对传统戏曲的好奇与兴趣。如果幼儿园能够把地方剧院的演员请到园里来,让幼儿通过演员的现场表演与解释,近距离地了解其所用道具和所穿服装的意义,然后允许幼儿亲自动手触摸和使用演员带来的表演道具与服装,模仿演员的表演,显然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对地方传统戏曲的学习热情,让幼儿在直接参与中感受地方优秀文化给人带来的审美愉悦,从而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三、指向幼儿文化自信培养的幼儿园民俗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将所选择的民俗文化内容主题化与游戏化
在根据以上原则选择了民俗文化元素和内容之后,幼儿园接下来应同样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规律对之进行主题化和游戏化的改造,使之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主题化是指幼儿园应从所选择的民俗文化元素和内容中提取出幼儿感兴趣的主题,然后以该主题为抓手,建构涵盖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活动,使幼儿有机会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多领域的探索和学习,由此实现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全面发展。如幼儿因去参加了当地赛龙舟的民俗节日活动而对龙舟这一特定的传统物质文化产品很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在组织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关于龙舟的课程主题网络图,将其具体内容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结合起来,实现近期开展的教育活动都是围绕龙舟这一主题开展的系列课程活动,从而推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幼儿开展科学领域的龙舟设计活动,为此需要组织幼儿探索关于船只制作方面的科学原理,并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因为不可能真正让孩子们去河里划船,所以教师可以在组织孩子们讨论后,将目标明确定为设计旱船。然后,教师可以以健康和社会领域的目标为指引,组织孩子们合作动手制作旱船,以发展幼儿精细动作与团体合作能力,同时带动其思维品质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在制作了大家都比较满意的旱船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语言与艺术领域活动,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编关于龙舟的故事,并运用各种材料对船只进行装饰,由此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与艺术创造能力。在这样的系列主题活动中,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最终促使幼儿对龙舟这一传统文化载体有了更深厚的认识和体验,并经由自己的参与和创造而有了更深刻的记忆与认同感。
所谓游戏化是指幼儿园在实现所选择的民俗文化内容的主题化后,应进一步在课程活动形式上实现其游戏化,即所有的主题课程活动都应以游戏的形式开展。[15]如前面提到的龙舟主题活动,无论是科学、健康与社会领域的设计与制作活动,还是语言与艺术领域的创造和表现活动,都应采取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如在设计龙舟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幼儿开展建构游戏,利用区角材料搭建龙舟模型,然后在搭建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探究船只的组成部分及其各部分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最后引导幼儿基于这种直接操作经验来理解关于船只的科学原理,支持幼儿画出自己想要的船只设计图。又如在制作龙舟的课程活动中,教师为发展幼儿合作的能力,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游戏形式,让幼儿自由组队,并为自己的小组命名,然后教师可以引导每个小组开展组内讨论,为每个小组成员分配具体的任务,通过切实开展的合作来完成船只的制作,同时也就培养了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和对集体主义文化传统的认同。
(二)遵循“三段六步”的基本流程建构和实施民俗课程
在具体建构和实施民俗课程时,幼儿园可以通过遵循“三段六步”的基本流程来保证课程质量,实现培养幼兒文化自信的课程目的。其中,“三段”指的是课程建构和实施的“前置段”“中置段”与“后置段”,分别对应课程建构和实施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与结束阶段;“六步”指的是每个阶段又包含前后衔接的两个步骤,以保证达到每个阶段应完成的课程目标。具体来说,在课程准备的“前置段”,幼儿园应关注民俗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与挖掘,并要善于将之转化为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为此,幼儿园应完成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收集资源,整理素材。幼儿园应组织教师广泛查阅相关民俗文化资源,重点了解其中与幼儿家庭和社区紧密相关的民俗文化资源,形成可供幼儿园课程采用的文化素材。第二步是分析资源,提取主题。幼儿园应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然后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对所收集的民俗文化素材进行分析和筛选,提炼出能够与五大领域结合的具有发展价值的主题,明确问题与任务,形成主题活动网络图。
在课程实施的“中置段”,幼儿园应注意课程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避免对幼儿主动探索的高度控制。这一阶段包含的第一个步骤即是教师按计划执行主题课程活动,把“讲传说、玩习俗、送祝福、齐过节、享传统”的基本理念贯彻在每个主题活动中,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在此基础上的第二个步骤就是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兴趣变化,鼓励和支持幼儿尝试探索自己新产生的想法,以确保主题活动始终是幼儿感兴趣且乐于探索的活动,从而增强幼儿对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课程结束的“后置段”,幼儿园应注意师幼智慧的共享,形成及时反馈。该阶段的第一个步骤是展示分享,包括在班级、园所、社区展示幼儿的成果与作品,让幼儿在互评互鉴中强化对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自豪感。第二个步骤即是形成反馈,包括对课程活动、教师支持、幼儿探索进行过程性评价与整体性评价,发现新的课程生长点,推动幼儿对民俗文化的持续探索,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积极认同。
参考文献:
[1]吴雪.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1):67-75.
[2]许晓卉.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3):58-60.
[3]柴玲玲,孟丽君.地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建设[J].陇东学院学报,2017(04):133-136.
[4]冯文全,杨宁宁.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利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4(06):111-112.
[5]侯梦娇,孙宽宁.民俗文化教育需要家校合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02):27-32.
[6]滕韩,彭蔚,何奕宁.乡村学校民俗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汉字文化,2022(10):178-179.
[7]何啸凯,宋方,张英哥.文化适应理论模型综述[J].文化产业,2022(24):53-55.
[8]文子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03-13.
[9]陈振文,高朝华.论文化遗产的属性:活态性、公共性、基因性[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02):43-49.
[10]耿婷婷.传统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及实践[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43-147.
[11]王晓辉.感受数量关系对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06):4-6.
[12]杨丽群.从生活出发,让课程自然生长[J].教育家,2021(20):66-67.
[13]庞少英.知行合一,幼儿的做中学[J].新课程,2021(16):9.
[14]马春玉.与幼儿发展连接:幼儿园课程理念落实的关键[J].学前教育研究,2020(04):93-96.
[15]蔡菡.“课程游戏化项目”背景下江苏省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效果与启示——基于教师评价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18(12):39-51.
On Kindergarten Folk Culture Curriculum to Develop Childrens Cultural Confidence
ZHANG Jie,1 HE Shihong2
(1School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Chengdu Normal College, Chengdu 611130 China; 2The Fourteenth Kindergarten of Chengdu City, Chengdu 610051 China)
Abstract: Developing the next generations cultural confidence from childhood is the hot topic of education today. The key i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identity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Folk culture is helpful to realize such an objective for it has the close connection with childrens daily life. When kindergartens select folk culture resource to construct curriculum, some principles and processes should be followed to promote childrens development on cultural confidence.
Key words: cultural confidence, folk culture curriculum,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責任编辑: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