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亮 中交四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成渝自古就是血脉相连的兄弟城市,随着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将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产总值约占全占国比重的6.5%,占西部地区的比重约为30%,其中建筑业总产值占比已超过35%。就经济体量而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还不足以成为全国经济的一极,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环境下,中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大的回旋余地,战略地位凸显。西部大开发迎来第三个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成渝地区,将是新一轮西部发展的重点。
经调查,注册地在重庆市的建筑企业有39831家,其中国有企业1884家,拥有特级资质的企业13家;注册在成都市的建筑企业74391家,其中国有企业1315家,拥有特级资质的企业25家,建筑企业基数庞大。同时,各大央国企十分重视成渝地区市场开发,积极入川入渝,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重庆地区项目的评分办法基本以“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为主,这对建筑企业的成本管控方面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同时也很大程度压缩了建筑企业的利润空间,为了中标,恶意低价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成都地区的评分办法虽然采用“综合评分法”,但引入了信用分的概念,造成成都建筑市场中标情况两级分化十分严重,实力信用较好的本地企业长期霸榜中标,而新成立或新入蓉的建筑企业举步维艰。
纵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市场机遇。当前成渝地区经济基础仍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地方政府出台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预计显著增大,特别是交通强国、城市基础设施、水利、能源等年度重点投资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同时,成渝地区坚持中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扩大内需、加大政府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涉及建筑业投资额超过3.6万亿元。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建筑企业也要积极有效应对所面临的挑战。成渝地区地方债务风险影响持续发酵,地方政府债务率居高不下,城投债与地方政府信用脱钩,打破政府兜底预期,成渝地方融资环境趋紧。成渝地区还面临建筑央企和属地企业双重竞争的局面。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能建等大型央企在成渝地区各业务领域相互渗透,竞争趋于白热化。而成渝地方政府出于保GDP、进一步保税收、保就业的考虑,对属地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显著提高了其竞争优势,压缩了市场竞争空间。
当前,建筑行业整体面临结构调整,资质改革势必引发新一轮洗牌。针对有限的蛋糕、难得的机遇,头部企业都在加速争抢、全力布局新赛道、开启“第二增长曲线”,行业的合作、竞争和整合不断加剧,市场两级分化更加严重,建筑企业如何活下去,发展壮大是每个建筑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现结合成渝地区市场开发环境和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市场研判。建筑企业首先要充分研读理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同时结合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十四五发展纲要和自身情况对成渝地区市场特点、市场细分、准入政策、进入模式要有正确定位,对竞争态势、资源配置、合作关系、利益分配要有超前分析,努力做到经营判断精准、有的放矢。同时要下更大功夫做深市场研究,依托各自的信息平台,开展市场信息数字化统筹分析,用以指导制定符合成渝地区市场经营的战略和资源配置方式。
(2)完善市场经营网络。建筑企业要紧跟成渝地区政策导向和战略布局,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深耕市场,按照优选城市、紧盯区域的思路,加快向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战略区域、重点城市和业务领域布局落子,例如建筑企业可以采取对GDP超一定规模(3000亿)的城市(例如宜宾、绵阳等)将经营资源配置到位,采用设置经营性网点的方式,加大与地方政府、平台公司以及相关央企、地方国企等客户的对接力度,及早获取项目信息,提早介入、超前经营。
(3)积极获取项目信息。项目信息获取的时机将对建筑企业对项目经营深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较早获取项目第一手信息将给企业足够的时间对项目进行研判、策划、运作。获取信息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筑可持续、灵活的信息体系,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挑出有价值、有效、符合企业需求的信息;二是分析政府工作报告,收集各地区政府规划及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紧盯重点项目前期进度,了解工程重要事项,为后期投标工作和工程实施奠定基础;三是要求市场一线人员应具有敏锐的市场信息捕捉能力,市场人员下沉到建设市场中搜集数据信息,市场机遇在哪里,经营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4)建立重大客户经营机制。成渝地区大部分的公开招标项目都由各大平台公司及下属企业承担,例如重庆的“八大投”、成都的蜀道投资集团、四川水发集团、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等,作为衣食父母,建筑企业更需要对重要客户拉单列表、挂图作战,定期对各级客户进行拜访和对接,切实做到“高端有对接,平行有交流”,确保对接成果能够及时转化为经营成果。此外要对跟踪的项目建立健全重点项目专班机制,确保项目整体经营方向正确、过程可控。
(5)做深做实标前策划。建筑企业要牢固树立“赢在前端”理念,以标前策划为抓手统领项目全经营周期管理,以优质的技术方案抢夺先机、创造市场,实现经营升级。要通过整合、培育、创新等模式优化配置资源,全面提升全过程、全要素咨询策划能力,打破单一思维惯性,加强对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延伸。同时在投标阶段不断提高标前策划的程度和深度,狠抓成本、大临设施、期间管理费等关键要素,着力提升投标团队“算账”能力,通过做深做实标前策划,确保项目“有利可图”。
以2021年热度较高的重庆三峡医学中心一期工程EPC总承包项目为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5479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896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58300平方米,限价约25.23亿元,采用经评审的最低价法评标,项目由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以13.56亿元中标,评标结果公布后行业内一片哗然,几乎所有的建筑企业都感到不可思议,预估中标单位要承受巨额亏损,但事实上中标单位在投标前发现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部分的施工内容按照材料认质认价的方式进行计量支付这一条款,并针对这一条款做了深入的标前策划,中标后大量采用装配式建筑工艺进行施工并做了专项优化方案,最终使项目扭亏为盈。
(6)创新投资合作商业模式。成渝地区社会资本经历2019年-2020年投资爆发期后,目前已经进入冷静期,产业导入和运营能力已经成为投资项目延续活力的关键,实现产业导入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地方政府最关注的价值要素,也是地方政府实施投资类型项目开发的核心诉求和选择投资人的重要指标。成渝地区核心区的地方政府所属平台企业具备一定的一级开发能力,对社会资本方的诉求更多聚焦在二、三级开发或是额外的增值服务,例如土地兜底、外资引入、产值留存当地等。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要创新商业模式及融资渠道,积极参与国家政策支持的城市更新、旧城改造、EOD等热点领域,基于投资人、ABO等合作模式进行商业创新,规避政府隐债、拓宽政府专项资金、城市运营收益、产业导入服务奖励等多元化收益回报渠道。
以政府和企业都较为认可的片区开发类项目为例,政府的诉求是招引有实力、有经验的社会投资人,发挥其在资金、建设、产业导入、运营等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快速将城市的一片区域打造呈现,引人聚产,提升城市形象和产业能级,高质量实现城镇化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建筑企业而言就是以投资的方式拉动主业,在谋求投资收益的同时,获取适度的施工利润。此类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主要分为“策”“投”“引”“运”“退”五个阶段进行。“策”即策划,在包装此类项目时候,建筑企业要充分了解政府的痛点与难点,梳理政府针对片区的产业定位和片区内的相关资源;同时在满足企业对项目的基本投资收益要求下,对政府的还款来源(如:专项债、企业债、地方税收留存、产业扶持基金等)、项目的交易架构和资金通道进行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项目包装方案。“投”即投资,这意味着项目进入了实施阶段,建筑企业一方面要控制投资强度,把好设计源头,让施工成本可控;另一方面要对有影响力、民生补短板的项目进行投资建设,通过较少的投入尽快提升片区价值,为下一步招引产业和人才打好基础。“引”即招引产业,片区初步呈现后,建筑企业要组织专班或聘请第三方团队,通过自身的资源和渠道,积极配合政府进行二级土地营销和产业招引,让片区尽早形成“人城产”的良性发展;此外,通过产业的招引落地,政府有新增税收产生,这将极大提高政府对后期项目滚动开发的积极性,同时对建筑企业的还款来源也提供了进一步的保证。“运”即运营管理,产业招引后,建筑企业对片区负有运营管理的责任。该阶段一般通过聘请地方政府的专业平台公司来实施,这样既可以适当增加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营业收入,又可以让其尽早介入片区管理,熟悉掌握片区设施情况,为建筑企业下一步的退出做好铺垫。“退”即退出,运营期结束后,建筑企业按合同约定向政府相关部门或平台公司移交项目。退出机制要在投资合同中予以明确,确保建筑企业的成功退出。政企合作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可以套用,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找到适合政府、符合企业发展的模式。
(7)严控经营风险。成渝地区建设项目延期支付、垫资施工的情况较为普遍,建筑企业在经营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合法合规从源头防范化解经营风险,要系统加强投标经营策划,严控低价标,严禁亏损标,慎投垫资标,坚决杜绝出借资质、项目挂靠等现象。在区域上要首选政府财政能力好、履约能力较强的成渝核心地区;在项目上要优选资金有来源、回款节奏快、垫资有保障的项目。对于延期支付类项目,建筑企业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充分论证、算清效益、理清风险,做到业务闭环,从源头上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确保经营工作稳中求进。
(8)做好生产经营协同。建筑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素来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企业应高度重视避免安全质量事故发生,以良好履约获得市场口碑。成都市本级施工总承包项目招标文件范本将成都市施工现场信用评价直接参与评标得分,这就让信誉良好的建筑企业具备先天优势,因此建筑企业一定要树立“现场保市场”的理念,把各项目的履约纳入市场经营管理中来,建筑央企要重视在建项目履约质量与客户评价,提升企业信用,增强“二次经营”能力,不断夯实赓续经营基础,赢得市场。
可以预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建筑市场也将异常活跃,充满机遇与挑战,与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建筑企业息息相关,如何抓好市场开发是每一个建筑企业领导者与市场开发者永远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对成渝地区建筑企业而言,做好成渝地区市场的研判,补足短板,才能赢得市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