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娟(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仔猪的繁育和养殖是生猪养殖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仔猪处于生长发育初期抵抗力较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因此,猪场的饲养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重视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做好仔猪的防病保健工作,并密切关注仔猪的健康状况。为了确保仔猪的健康成长,猪场的饲养员需要及时发现患病仔猪,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发现患病仔猪时,饲养员应该迅速确定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只有通过细心、认真、科学的养殖管理,才能让仔猪健康成长,保证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的需要。仔猪养殖是生猪养殖中最关键的环节,养殖水平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养殖场的发展前景。由于仔猪先天免疫力较弱,抵御各种感染能力较差,因此仔猪阶段的疾病预防和保健至关重要。如果出现疾病,不仅会对整个养殖结构造成影响,而且可能会造成大面积传播,威胁整个养殖场的生产安全。因此,猪场饲养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仔猪阶段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养猪场系统性风险,保障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细心、认真、科学的养殖管理,才能为仔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健康保障,从而保障猪群的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
2.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猪肉是我国居民肉食类摄入最多的种类,在肉类总量中占比近七成。2021年我国猪肉消费总量超过5千万吨,是民众餐桌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肉食。仔猪健康状态会影响出栏生猪的品质,及时有效对仔猪疾病进行预防和保健,有利于保障猪肉供应市场稳定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1.掌握仔猪生理特点,提高仔猪饲养水平。仔猪有其自身生理特点:仔猪脱离母体进入自然环境,免疫系统尚不完善,体温调节机制还未完全建立,难以承受环境温湿度变化;消化器官发育不健全,仔猪消化道与成年猪相比,容量小但消化速度快,需要提高饲喂精准度;新陈代谢速度快,仔猪体重平均生长速度达到250克/天,对饲喂标准要求较高,对营养素需求量较大。
2.加强饲养管理水平,提升群体免疫力。及时哺喂初乳,获取初代免疫。哺喂初乳一般控制在出生72小时内,这种方式可使仔猪从母体获得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使仔猪初步具有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如果初乳哺喂不及时,很可能影响到免疫球蛋白吸收,进而造成初始免疫力缺失。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初乳中不仅包含母源抗体,而且具有各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对于提升仔猪免疫力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出生后,第一时间哺喂初乳,可以对消化器官形成良性刺激,为以后喂养提供基础,有助于仔猪以最快速度建立免疫系统。
做好防寒保暖,防御相关疾病。仔猪体温调节机制还没有完全健全,外界最适宜温度为24~30℃之间,如果温度控制不准确,容易造成仔猪感冒、拉稀等疾病。对于刚出生仔猪,饲养员根据猪舍情况应采取适宜温度控制措施,要一直维持到日龄20天以后,待仔猪温度调节中枢发育完善。对于规模较大猪舍,可以单独建立保温室和育雏室,配备加热通风设备和温度计,动态监控仔猪环境温度,同时注意保持内部环境干燥、卫生。
适量补充微量元素,辅助提升免疫力。仔猪自出生后,能够从母体获取的微量元素非常有限,特别是铁元素,铁元素缺乏会造成营养贫血,进而影响仔猪自身造血功能发育,造成血液相关疾病。在仔猪饲喂过程中,根据地域特点和仔猪品种特点,进行精准微量元素补给。以典型体重1千克仔猪为例,正常生长发育铁元素供给需求量,大概为每日7毫克,而母乳中能够摄取到铁元素非常少,很难满足正常生长发育和建立系统免疫力需要。所以在饲养操作中,从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就要给仔猪补充足够铁元素,同时,对仔猪状态进行动态监控,及时调整补充剂量。其它微量元素补充参照铁元素,同步进行补充即可。
及时补充水分,消除疾病隐患。经过大量实践研究,仔猪饲养阶段及时补充水分,可以显著提升仔猪生长速度,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仔猪发病率。母乳中含有大量高蛋白物质和脂肪成分,如果在母乳喂养后不能够及时提供足够水分,那么会造成仔猪被动从环境当中摄取污水,环境中致病病原体和细菌较多,导致病从口入,容易患上肠道疾病,从而对正常生长造成影响。所以,饲养员要根据仔猪养殖规模布置适量自动饮水装置,保证仔猪能够及时摄取充足的清洁饮水,促进基础免疫力建立和健康生长。
3.做好基础防疫,建立免疫屏障。仔猪及时进行预防免疫接种,可以帮助仔猪建立传染病免疫体系,是预防各类传染性疾病的第一道屏障。所以,仔猪饲养中务必做好预防免疫接种,在接种操作中务必保证准时、科学。接种前做好仔猪体检,对仔猪自身生理状况进行全方面检查,仔细观察仔猪进食、排泄等状况。对疑似发生消化不良、腹泻、体温异常、肢体肿胀等疾病状态的仔猪暂缓接种,待仔猪恢复至正常身体状态后再予以补种。
要选择适宜的接种时间。仔猪预防免疫接种最好选择在晴朗、无风、温差变化不大的气象条件下进行。仔猪免疫力相对低下,在气温变化剧烈的天气进行预防接种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在进行预防接种前期,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接种规划,把握最佳接种时间。
要在适宜日龄进行预防接种,仔猪断奶后一周内不适宜进行预防接种,因为仔猪断奶转向自然采食,期间经历母仔分离、猪舍分开,仔猪对饲料和环境适应都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必须等仔猪适应新饲喂方式和成长环境后再进行免疫接种,才能发挥增强免疫力的作用,避免产生疾病。
1.仔猪白痢。仔猪白痢常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主要是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疾病。患仔猪白痢后,表现为怕冷,猪群扎堆取暖,主动寻找柴草堆等取暖物遮盖。在病理表现上,仔猪肛门不干净,出现白色或淡黄色粪便,并具有腥臭气味。出现仔猪白痢后,饲养员要对饮食卫生高度注意,避免仔猪饲料受到环境污染。同时,要测量猪舍内温度和湿度,及时打扫猪舍卫生,用氢氧化钠等消毒剂对猪舍进行轮番消毒,如果湿度过大要及时排水,给予患病仔猪隔离并进行常规治疗,基本能够痊愈。后续饲喂中,改善猪舍卫生,提高仔猪消化功能,提升抵抗力,促进健康成长。
2.仔猪黄痢。仔猪黄痢同样是由致病菌感染引发的胃肠道疾病,通常多见于7日龄内仔猪,病原来源主要是因为接触携带病原体的母猪而传染,因哺乳或接触母猪皮肤而发病。患病仔猪表现为食欲不振、体重减少、活力减弱,粪便颜色呈黄色。发生仔猪黄痢后,饲养员要重点对患病仔猪进行护理,对感染的母猪进行清洗消毒,及时清理猪舍环境卫生,用氢氧化钠溶液、酚制剂等消毒液交替消毒,尽力做到根除此类疾病。
3.仔猪水肿病。仔猪水肿病是一种饮食和环境综合因素造成的疾病,典型特点是:发病突然、发病快而且痊愈速度快,出生后5~15周龄的仔猪群体易发生,疾病诱因多为环境阴暗潮湿以及仔猪饲养群体密度过大。患病仔猪外在表现为眼睑部位和颈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对于仔猪水肿病的预防,日常喂养务必保持良好环境卫生,做到勤通风、勤消毒、勤打扫,在此基础上结合免疫预防接种,能够控制本病发生,对于已经罹患水肿的仔猪,采取常规注射抗生素的方法来根治。另外,对在患病仔猪饲喂时,在饲料中定量加入抗生素,也可以起到预防治疗作用。
1.建立健全检疫制度。在仔猪养殖工作中,要建立预防大于治疗的工作理念,综合预防、治疗、营养、卫生等多方面因素,建立完善的检疫制度。首先,加强饲养人员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培训,做到饲养员队伍专业化,熟练掌握科学饲养技术,以科学的方式进行饲养工作。其次,防疫制度化,从基础防疫到环境防疫再到饲喂防疫,在各个角度、各个细节方面真正落实到位,责任到人,避免工作落实不到位或者工作失误而造成疾病传播。
2.创设良好饲养环境。仔猪疾病基本上都与饲养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仔猪常见的仔猪白痢和仔猪黄痢的病原体都是来源于环境,在仔猪饲养过程中,建立饲养环境建设标准是一项重要工作。定期猪舍清扫消毒、定时猪舍通风、定时猪舍温湿度调节,都应该纳入环境管理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