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预喜 百货业困境反转之势隐现

2023-07-30 09:38袁京力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26期
关键词:百货业百货盈利

袁京力

2023年7月上旬以来,百货业龙头相继发布了稳中向好的业绩预告。7月7日,王府井发布公告称,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4.9亿元至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到42%。此后,百联股份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亿元至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

针对上半年的业绩预增,两家公司均表示这是零售需求复苏及内部改革所致。

作为资本市场曾经的“宠儿”,自2012年受电商冲击,再加上2020年开始的疫情,除了像王府井这样受益免税概念股价大涨外,大多数百货公司过去多年股价低迷,不少上市公司盈利也止步不前。虽然部分公司也受益于OTO融合等在2016-2019年出现了反弹,但疫情打乱了行业盈利整体修复的节奏,大多数百货业公司出现了盈利倒退的现象。

不过,2023年以来,受疫情管控放开的利好推动及外部电商冲击减弱等因素,再加上上市公司内部改革提高效率、关闭亏损门店等手段,百货业上市公司有望走出长期的困境,实现反转,上半年超七成百货上市公司业绩预喜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

疫后复苏、竞争格局改善

事实上,盈利向好的上市公司不止王府井和百联股份两家。

据《联商网》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28家百货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有21家公司实现增长(包含亏损收窄),约占总数的75%,7家出现净利润下降,仅有5家公司出现亏损。

此前的2023年一季度已经有所体现。据华创证券统计,2023年一季度,商贸零售行业实现营收3222.5亿元,同比增长6.7%;归母净利润为88亿元,同比增加4.8%。分板块看,超市、多业态零售收入增幅跑赢行业水平(合计贡献收入近四成,贡献利润近三成),一季度收入分别为556.8亿元、64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11.1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亿元、1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9%和31.7%。也就是说,两个子行业营收微幅改善、利润大幅改善。

2023年上半年,百货零售业也是所有实体零售业的最大亮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百货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2%、5.4%、4.6%、9.8%,超市零售额同比下降0.4%,预计和上年同期疫情期间囤货以及2023年CPI走弱有关。比较看,百货业态是所有零售实体店中增长最快的。

财通证券认为,短期来看,随着促销费政策陆续释放,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恢复;中长期看,资本与流量退潮后行业竞争趋缓,流量红利见顶线下不可替代的属性愈加凸显。同时,近年来百货公司在行业逆境中不断磨炼内功,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及抗风险能力,有望迎来困境反转。

据商务部大数据平台检测,2023年1-2月,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的客流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5.4%,销售额同比增长10.8%。

此外,来自电商互联网的竞争有可能进入一个临界点。

据“一带一路”TOP影响力社会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联合网经社数字零售平台发布的数据,2022全年零售电商“死亡”名单为126家,涉及综合电商、社交电商、电商服务商、生鲜电商、服装电商等领域。其中,存活时间最长的为23年,最短的为6个月。此前的2021年,电子商务公司消失129家。

在线上公司不断“消失”背景下,投资零售领域的资金募集将受到影响,互联网平台烧钱的游戏难以再现。根据普雷钦研究公司的数据,2022年,专注于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美元资金锐减逾80%,降至略低于230亿美元,创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

从各大平台“双11”及“6·18”促销看,电商平台增速显著放缓,线上凭借低价引流的模式逐步遇到瓶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为7.16万亿元,同比增加13.1%,其中商品网上零售额为6.06万亿元,同比增长10.8%。网上购物告别此前的高速增长,甚至出现个位数的增速。

而2023年一季度各电商平台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以京东集团为例,2023年第一季度其收入为2430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4%,营收增速2022年全年大幅放缓。

财通证券认为,近两年中国网购渗透率已经稳定在80%左右,提升速度缓慢,在线上流量红利逐步见顶的背景下,线下零售业态凭借其高即得和强体验,依然占据零售市场70%的比重,线下不可或缺的性质愈加明显。

盈利或创新高

自2000年以来,百货业几经浮沉,经历了多个阶段。

作为对外资开放最早的领域,虽然在中国加入WTO后面临外资的竞争,但百货业并没有受到大冲击,以天虹股份、大商股份为代表的上市公司盈利保持了持续多年的正增长。

不过,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电商兴起,2015年至2022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2.9%提升至接近30%,过去七年堪称电商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这也导致百货上市公司營收下降、盈利下滑。

期间也有部分百货公司凭借OTO深度融合及加大数字化体验,实现了盈利的修复并继续上升,至2019年,重庆百货及王府井的盈利均创2012年以来的新高,后来由于疫情因素这一上升通道被打乱。

疫情近三年,线上消费得以进一步加强,消费者线下消费意愿降低,客流减少,这对百货类上市公司冲击巨大,不少公司陷入较大的亏损。

百货业最关键的护城河之一在于门店的位置,如果位置得当,其盈利能力是非常强劲的。在此,比较有代表性是中兴商业和杭州解百。

中兴商业仅有一家购物中心——中兴总店,该店位于沈阳的商业繁华区,建筑面积为21.84万平米,此外还开设了4家超市,考虑到超市行业普遍盈利不好的状况,公司主要盈利来自中兴总店。过去三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58亿元、8.68亿元及6.9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702万元、1.36亿元及8563万元,除了2022年因为疫情因素影响较大外,公司基本仅凭单店就能实现近亿元净利润。

在遭遇入世冲击和电商蚕食之后,百货行业逐步企稳并展现出竞争优势。

杭州解百也仅有2家门店,均位于杭州地区,自有面积20.53万平方米,还租赁了20.31万平方米。就凭借这两家门店,过去三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7.9亿元、21.29亿元和19.88亿元,实现的合并净利润分别为4.70亿元、6.11亿元和4.65亿元,两家门店展现了超强的盈利能力。即便是在2022年疫情有较大影响下,其中之一的门店杭州大厦实现的销售额仍然超过100亿元。

当然,百货类上市公司不受市场待见的原因是可复制性难和成长性差,这些年,不少百货上市公司频繁开店,但多数都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多数百货业公司均是国企控股,管理层激励不足,再加上分红意愿较差,不少上市公司账面上趴着数十亿元现金,远超经营所需却吝于分红,这也导致二级市场给予该类公司的估值长期较低。

百货上市公司也在对内部进行改革——关闭扭亏无望的门店和培育租户。以王府井为例,2022年上半年其关闭了数十家店。但是,通过线上渠道、社区保供等多种形势进行的客群运营为百货行业在疫情受控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来看,已经改制的重庆百货、新华百货、中兴商业等上市公司盈利都有望在2023年创下新高,走出疫情和电商的冲击。

相对于上述公司,不少百货业上市公司是国企控股,整体经营效率有改善空间,且即便有着良好的现金流,但分红率较低,这也导致这类公司ROE偏低。

民生证券认为,对于传统零售百货业,免税转型、国企改革、REITS鼓励政策为行业注入新动力:2023年新一轮改革背景下,积极响应改革重点方向的国企,有望实现经营效率的提升,从而提升业绩对限度,估值得以重估;上市百货旗下物业资产较为优质,通过资产证券化,有望改善财务结构,为规模扩张/聚焦资产运营能力带来空间;在市内免税政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全国性百货龙头及区域百货龙头有望获得贡献业绩增量的投资机会。

猜你喜欢
百货业百货盈利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主板上市,利群百货发展新转折
又一个百货巨头倒下了!
百货业O2O模式的转型及开展策略探析
近20年中国百货业演变
法国春天百货Printemps 150年庆典
百货们的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