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日冉
摘要:文章在认知拓扑语言学的基础上区分了心理辅导中的心理空间认知观与语言符号认知观,提出心理辅导治疗的实施要服从于心理空间认知观的取向,指明心理空间的拓扑等价观对认知行为治疗中实施认知改变与认知重建的实践指导意义和操作。
关键词:心理空间认知观;认知行为治疗;认知重建
一、典型范畴理论的等价观与认知行为治疗的认知重建
典型范畴理论的核心是将语言概念与心理空间的“典型样本”相匹配。究竟什么样本才算是“典型样本”呢?如果把标准限定在具体描述上,如数量、大小等,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太多的原因会导致对这种标准的描述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经历的人、处在不同国家的人……他们心目中的典型或者典型的标准答案都是不相同的。
那么,如何区分基于语言符号所表现出来的“认知概念”的不同与基于心理空间中“典型样本”所形成的“认知概念”的不同呢?《概念拓扑同化论》的“概念拓扑同化机制”从理论上回答了这一问题:“概念由拓扑属性、拓扑变体和拓扑等效体三元结构组成。人们将拥有共同拓扑属性的不同事物同化,用相同的语词表示,实现概念拓扑同化。世界上所有事物包括语言本身都具有‘万变不离其宗的拓扑属性,拓扑性是语言认知的基本属性。”
(一)从心理空间上区分认知概念的不同
以区分药瓶和水瓶为例,药瓶和水瓶同为容器,但两者有着不同的拓扑性质。药瓶的功能是承装固体和液体物质,高度一般较低,满足保存的功能;而水瓶的功能是承装用来喝的水,高度较高,宽度较窄,有更好的操作感,满足喝的行为操作功能。
这种器型上和使用情景上的不同,使人們区分了药瓶和水瓶,这种典型的使用情景和典型的器型就构成“典型样本”元素标准,形成关于药瓶和水瓶的不同认知概念。汉语环境中的药瓶和水瓶的认知概念,不是由字形的形状不同所构成的,而是在“典型样本”的心理空间形成的认知上的不同构成的。
(二)语言符号的不同可能是等价的认知概念
汉语中“水杯”代表的器物和使用场景与英语中“cup” 代表的器物和使用场景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一致性,它们具有典型情景的心理空间的等价性,即拓扑等价,所以“水杯”和“cup”属于同一个认知概念。
(三)基于心理空间的认知行为治疗中的认知改变
从心理辅导角度来看,改变人的认知观念,核心不在于表面语言的表达和词汇的使用或者表达语句的调整与改变,也不是只关注“话”应该怎么说或者这样说对不对的语言表达上,而在于词汇语句下的那些认知心理空间的内容澄清与改变,呈现、澄清这些心理空间的结构,探索一定语言表达下的“典型情景”“典型事例”“典型使用条件”等,并修正这些认知经验。
二、隐喻理论中的拓扑等价观与认知行为治疗的认知重建
“认知语言学将从具体的概念认知向抽象的概念认知的过度发生系统映射过程定义为概念隐喻”,这个理论被称为隐喻理论。
(一)意象图式隐喻映射与认知恒定
隐喻理论涉及一个概念——意象图式。什么是意象图式?根据乔治·莱考夫的理论,我们可以把其理论下的概念意象图式描述为,人们在个人感知的认知基础上逐步认识到的自己生存的空间所形成的,存在于人们的大脑中的,一种认知经验范畴的结构。实际上,这是说意象图式和心理空间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隐喻映射过程的发生遵循认知恒定的原则:从具体的域到抽象的域的隐喻映射中需要保留意象图式的拓扑结构,即意象图式结构不变。一方面,物理生活空间(实体)和语言空间(词语符号)在人类认知经验里,存在心理空间拓扑性质或心理空间拓扑结构,为语言与情景的联结形成一个通道,这个通道是隐喻发生的前提;另一方面,隐喻映射形成的前提是两个认知概念间的心理空间的共同特质得以发现和保留。
这是人们从一种已经理解和掌握的认知观念习得另一个新的认知观念的认知基础。例如,“归心似箭”这个成语,“心情”和“箭速”两个心理空间都具有“速度”的拓扑属性,因此二者之间形成隐喻映射关系,用箭飞行的“速度”表达心愿的“急切”,箭速的认知映射到心态的“急切”。
(二)隐喻映射恒定与认知行为治疗的认知重建
隐喻的形成条件要求重建认知:第一,借助已有经验,寻求构建新经验与已有经验的“内在一致性或者共性”;第二,借助已有经验,通过比喻、迁移的技巧促进新概念认识的形成。
例如,辅导“4×3”的含义,抽象的数学语言解释是3个4相加。可是,学生很难理解3个4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可以用3个纸杯,每个纸杯里装上4个小球,然后解释4×3里的3表示“有3个纸杯”,4表示“一个纸杯里有4个小球”,一个纸杯比喻为1个整体,4是整体1的组成。
又如,在辅导脱敏小孩克服恐惧感时,构建勇敢的状态是前提。什么是勇敢?如何传递“勇敢”的感觉?这是靠语言“勇敢”这个词汇符号完成不了的,需要借助小孩的经历和经验,通过“隐喻”来完成。笔者曾经遇到一个小孩子带着奥特曼玩具来咨询晚上不敢独自睡觉的事。在这个案例中传递“勇敢”的感觉就是从描述奥特曼的表现开始的。第二传递点是这个孩子在面对“弱小”时的感觉。这些感觉上的察觉与体验的调取就构筑了新的认知经验——勇敢的心理空间图式。
(三)图式理论中的拓扑等价观与认知行为治疗的认知重建
伦纳德·泰尔米认为,人们对空间场景进行语言描述的时候,并没有将该场景中的所有方面都纳入考虑的范围,而是对各种空间因素进行取舍。图式理论告诉我们,语言表达不是对语言信息本身的加工与表达,而是在图式加工的基础上发生的。在心理辅导中,如果从语言层面上表现出问题,那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语言表达背后的图式有问题。
图式化的形成过程包括理想化(选出重要特征)和抽象化(忽略不相关特征)两个方面,而在理想化和抽象化的过程中,拓扑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看到语言表层下的认知错误、图式化进程中的错误,而不是语言表达出来的用词错误、语法错误、方式错误等。
三、认知图式的抽象结构与图式等价性
(一)认知图式的抽象结构
图式的构成元素形成的基础关系特征就是拓扑不变性,图式是对基础关系特征进行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总的样式和结构。描述图式结构存在两个维度:第一,要素种类,即对具体的元素进行抽象归类;第二,要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里面”语言认知图式有两种。a. 一个碗在盒子里。b. 一张床在房间里。相对关系状态如图1所示。
上述兩句话中,“碗”和“床”的大小、形状、花色等都不一样;“盒子”和“房间”的差别更大。不过,这两个场景的元素可以被图式化为相同的关系图式,即碗和盒子的空间关系与床和房间的空间关系具有一致性,也就是等价性。
(二)图式结构等价与认知行为治疗的认知重建
很多人以为,心理辅导如果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无效”。那么,心理辅导人员如何改变人们这样的认知呢?我们可以描述一个已知的认知现象,形成一个认知图式,然后推及另一个新的认知事件或者概念,已知的和未知的要存在于共同的认知图式。
a.一个小孩子回家说饿了,要吃东西。但是家里没有现成的,需要做或者买。可是小孩要求立刻吃。你觉得这个小孩如何?
b.一个人情绪出了问题,他要解决问题。但是,他没有速效的、马上就能做到的办法。可是他不同意,他要立即解决。你觉得这个人如何?
把两个语句描述的情景放到一起来说明,告诉来访者心理咨询的效果需要“时间”等待,比单独告诉来访者心理咨询的效果需要“时间”等待的可接受性要好得多,能让来访者对心理辅导效果产生新的认识。
四、概念整合理论中的拓扑等价观与认知行为治疗的认知重建
弗科尼亚和特纳指出,在概念整合过程中,输入空间内部的拓扑结构和输入空间之间的外部拓扑关系通过压缩被投射到整合空间中。投射之后,合成空间要保留输入空间的拓扑结构和它们之间的空间拓扑关系。
概念整合的认知过程包含空间整合的操作,也包含概念网络结构的整合操作。在语言概念的网络结构中,网络结构是由多个语言单元的认知拓扑空间组成,各个语言单位或者概念的认知拓扑空间内部都有其自身的拓扑结构,不同的语言符号概念的认知拓扑空间存在一定的空间拓扑关系。
在语言描述中实现概念整合,产生新的认识的过程叫完形。在这一过程中,语言符号不仅要呈现语言概念里包含的网络空间知识和元素,还要传达这些知识和元素的关系状态,以及关系结构。
克罗夫特和克鲁斯认为,意象图式是人对物体的拓扑结构或几何结构进行认知后所形成的格式塔的结果表现形式。在格式塔理论里,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会经历三个环节:激活、连通和整合。
人的大脑天生就有寻求和建立事物之间联系的认知能力,一个概念的激活会同时激活其他有关概念。激活是在概念之间构建联通,形成新的连通关系的过程与操作。有连通关系的概念元素可以整合成新的拓扑结构或意象图式,并储存在脑海中,为下一次激活作准备,这便是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心理咨询辅导中,有一个学生来咨询寝室关系。那么,怎么描述她与寝室里其他人的关系呢?笔者借助坐火车旅行的例子,构筑对坐火车事件的认知空间:在火车里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随机性和相似性。随机性,即事前谁也不知道谁和谁坐在一起,会遇到你喜欢的、不喜欢的人。笔者将这个坐火车的认知经验进行认知空间网络结构化描述。
借助“拓扑等价”这个桥梁,笔者将火车的“认知空间”构筑类比为“寝室空间”的认知概念,在这个认知概念里有人、空间、个人行为规则等要素。将“火车里的个人行为规则”等价到“寝室空间”里,修正在寝室里的行为准则,形成认知概念的整合,即坐火车的认知概念整合到“寝室关系”的认知概念里,这样形成新的认识,解决了认识冲突和行为冲突。
笔者描述了认知拓扑语言学的三个重要理论取向,即认知拓扑等价观(性)、认知拓扑连通观(性)、认知拓扑连续观(性)的理论观念,并应用这些理论描述了修正人的观念意识的切入点,最后结合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实际,论述了理论给操作带来的指导性。
参考文献:
[1]印世海.概念拓扑同化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3).
[2]文旭,赵耿林.认知拓扑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新趋势[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2017(4).
(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