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梦雨 卢义军
茫茫戈壁,尘土飞扬,随着“嘭”的一声巨响,硝烟弥漫。远处工房里的人们欢呼雀跃,庆祝这次新产品圆满实现了精准打击,弥补了我国武器装备在该平台领域空白。人群中,皮肤晒得黝黑的年轻小伙乐开了花,心里却细细盘算着这次试验数据。
他叫季溢栋,是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军品技术研究所产品总体室副主任,从事产品总体设计研发工作,今年被评为公司标兵。参加工作7年以来,他牢记科技强军的报国使命,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务实的态度,成长为多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将国之重器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手,实现了青春一次次蜕变。
“要干就把事干成了”
在团队里,季溢栋是个有闯劲、不服输的90后。他总说:“要干就把事干成了。”公司某项目研发,从申报立项到产品设计定型历时4年之久,这一路荆棘丛生。作为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季溢栋在破解难题中坚持不懈、不断奋起。项目在申报之初就面临周期紧张的问题,他却不乱阵脚,保持清晰的头脑,在项目评估阶段做足功课,为写出充分而周密的汇报材料倾注时间和心血,争取到了湖南省科技厅专项资金支持和立项批复;顶層设计、挖潜设计、匹配设计,一个个研制难题摆在眼前,他在“创新”上下功夫,寻找新技术、新方法;客户需求突变,他冲锋在前带领团队迅速完成方案更改,蹲点跟踪试制的每一道工序,逐点攻克瓶颈问题,为保证项目总体进度争分夺秒。
公司某产品在定型后长时间未批量生产,主要设计人员均已转岗,为保证产品如期交付,季溢栋主动承担起生产技术服务的任务。对于这份半路接手的工作,他思路明确,梳理出产品图样、验收规范,制定了复产试验大纲,积极配合各单位顺利完成生产。
为提高0.01分绞尽脑汁
在许多人看来,科研工作既枯燥又苦累,季溢栋却觉得充实和快乐。他的身上一直保持着科研工作者求真、执着、创新的本色。公司参与某重点项目竞标时,竞争异常激烈,研制需求不断变化。“那个时候,为提高0.01分绞尽脑汁。”作为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季溢栋每天在办公室、车间、试验场连轴转,在竞标比测细则中挖细节,不断优化技术方案,反反复复计算验证,耐心修改竞标资料。“看到我们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竞标成功,心里才踏实。”收获的快感令他早已忘记过程的艰辛。
后期,该项目进入型号研制阶段,季溢栋又担任了副总设计师。他坚持“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在每个部件的研制过程中精益求精。从产品到工装、从图纸到工艺、从试制到检验验收,他在细节中寻找突破口、创新点。日碰头、周例会、月总结,每项工作推进他都要一一确认。在他和团队的集智攻关下,突破了4项关键技术,为后续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研制出更先进的装备
科技创新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对于季溢栋所在的科研团队来说,每次的研发“升级”,都凝结了团队所有成员的点滴汗水和付出。“研制出更先进的装备,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作为党员,季溢栋明白“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这句话里每个字的深刻含义。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的转折路口,公司立足于打造“智能化弹药领域排头兵”的新阶段发展定位,在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上持续加码,为科研人才提供更完善的成长机制和更前沿的学习平台。平日里,他会花大量时间用在钻研新知识、新技术。针对某部件材料结构设计和热防护设计,季溢栋学以致用,带领团队攻克了强度、刚度、连接等关键技术瓶颈。
“我们的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务特点和专业方向。”科研工作是群体事业,季溢栋力争发挥出每位成员最大的作用。2014年,刚毕业入司的他在前辈的帮带下,短短几年就成长为多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如今,他在项目中积极推动年轻人挑重担,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平台。他们的科研团队,职责明确、架构清晰、优势互补、精诚团结,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上敢啃“硬骨头”,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突破。“目前我们研发的产品,大幅增强了装备的多目标多任务适应性,弥补了该领域空白。”
今天的江南青年,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向前,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靠奋斗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奔跑在科技强军的大路上,已成为推动江南工业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作者单位:江南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