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对于促进新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经济制度,让其成为发展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助推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本文主要围绕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问题展开深入研究,阐述了加强新农村农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新农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从而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新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供学术参考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新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出现了诸如经营管理水平不足和管理人員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影响了新农村整体的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同程度地妨碍了乡村振兴过程中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深入推进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有利于清除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阻碍,同时还有助于建立现代化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制度和经营体系。
一、加强新农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为新农村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指导
随着城市一体化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许多农业劳动者纷纷涌入都市,农业区域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同时,由于广大农村群众的受教育层次相对较低,因此他们在农业工作过程中也并未进行任何系统性的训练,仅是以过往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去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另外,由于新农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了在新农村农业发展水平调研与农村农业发展市场的预测等方面都遇到了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导致了对农业生产与营销各环节都缺乏了合理的引导,而这样也影响了新农村农业经济的有效经营。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给广大农村群众带来前沿的农业经营科学技术,既可以充实农村群众自己的农业经营知识,又可以带动农户的经营观念的良性变化,还能够全面、多方位地提高当地农村经营的管理水平与效益。
2.消除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困难
城乡之间面临着明显的经济水平差异,农村的农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对较低的,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道路建设不完善等,这都会给广大农村民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同样也不利于农业的产品营销。此外,由于我国面积广阔,全国各地区的天气环境与地理环境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不少区域的农村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相对恶劣,导致了其先天的农业生产环境并不理想,同时,由于缺乏地方财政的支持,从而整体上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的经济发展。通过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能促进农村区域耕地的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激活新农村的土地利用效率,从而带动农村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使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体系更加全面健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三农”问题是关乎人民生活的根本大事。对农业经营管理加以变革与发展,将能够推动国内农业经济管理向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也能够把中国农业之前的单一且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转换为更加标准、现代性、常态化、规范性的经营方式,因为这样不但可以显著提高农业领域的农业产出能力,而且还可以大幅地提高农业产品数量和人均收入。而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强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管理的地位极为关键,只有主动改革创新新时代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和方法,才可以为我国新农村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新农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1.农业经济管理已初步形成管理架构
在新乡村建设若干意见和国家农村经济复兴规划出台的背景下,系列政策措施力求帮助厘清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紧跟经济社会步伐健全管理制度。在制度规定的助力下,在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市场经济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管理框架,但因为建设时期尚短,目前农村市场经济管理制度尚未健全。
2.农业经济管理取得改革成效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步与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相互融合并初步取得了成效。而与此同时,在政府部门所实施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经营管理模式下,农民逐渐与农产品公司形成了完善的契约机制,使农户以订单形式开展农业生产,这样充分保证了广大农民群体的基本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广大农户的生产信心。另外,政府部门陆续实施的多种农业补助优惠政策和取消农村税收等,有效减轻了农业群众压力,推动农业经济社会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
3.信息技术初步应用
信息化纵深发展下,农业与其他行业也逐渐融为一体,并与农村经济有了些许联系。目前,在中国的南方农村经济发展区域,比如杭州、江苏等地已着手建设了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通过信息产业可以有效推动农业经济管理逐步走向标准化,改善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但截至目前,由于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范围仅适用于小型农业,而大中型农业及承包商也尚未充分融合信息化技术,且小型农业的种植形式也不适合政府投放资金加强管理,使得农业信息的流动和农村信息发展都并不顺利。在此背景下,尽管信息化的初步运用已经为大规模种养户、养殖户等提供了多种经营管理的方式,但对于小规模农户怎样利用农业信息化技术依然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新农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规范化意识不足
现在,部分乡村地区的经营管理面临着规范化意识不足的情况。尽管国家针对“三农”问题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具体实施成效却并不令人满意。有些地方主管部门并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在实施地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不规范、不科学、失控的现象。同时,为了推动地方农村经济建设,部分地区政府部门逐渐减少了对地方农业经济管理的要求,使得农村经济管理逐渐偏离了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
2.农业经济管理理念过于陈旧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如果一直按照原有农村经济的工作方式,将不利于推进农村向着现代性和产业化快速发展。所以,想要合理地处理上述情况,一定要认真研究在当前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需求,这才能合理地推进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推动农村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更大支持。我国必须健全完善农业政策和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要防止农业政策和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受到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思想意识、认知能力不足的干扰。要认真落实农业政策和农业经济管理制度,防止由于外部各种原因的干扰和制约致使农业经营管理方针不能得以有效贯彻,各种经济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从而妨碍农业经营管理方针和制度的有效贯彻。
3.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农业经济管理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与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具有很大关系。但因为当前基层管理者普遍对农业经济管理项目的了解并不全面,再加上现实经济管理工作进行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效率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再加上部分管理人员并不能积极或主动参加教学和训练,既无法正确把握农業各种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的要领,也无法把握在社会经济发展层次上农业经济管理项目创新方向,没有社会责任心,不能积极投入于各种经济管理工作,由此造成了农业经营管理落后,严重影响了农业经营管理各项业务的正常有序开展。从以上各种问题可以看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是影响农业经营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应当对其进行高度重视,以保证农业经营管理各项业务的正常有序开展。面对农村管理综合水平欠缺的状况,应当重视培训农村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其能够积极主动参加教学与培训,对农业经济管理业务具有足够的认识,并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工作方式加以革新,给农业经济管理业务带来更多帮助。
4.产业结构安排缺乏合理性
按照新农业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后的形势分析,我国农村目前大部分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小农户个体经营,从区域的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方面还比较欠缺,从农户、农业公司等单位相互之间的发展衔接上也尚且不完善,在产业结构规划上也缺少科学性。同时,农户不能有效地防范社会问题、自然灾害等,这也会妨碍农村的发展水平。
5.农业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农村经济管理信息水平的管理程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要想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保证农村经济管理信息技术水平达到较高的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所使用的农村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信息水平仍然相对传统,落后的农业管理手段,已经无法贴合当下新时代发展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不但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率,还直接限制了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四、新农村“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路径
1.对经济管理制度予以完善
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将经济效益与地方工业化发展之间互相挂钩,而城市产业化程度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城镇化的推进,所以许多地方政府重视区域工业开发,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农村的发展。想要有效处理这些问题,作为农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必须首先在当地农业开发与经营的过程中培养主人翁意识,发挥好农村引路人与农业引领者的角色,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农村企业逐步建立规范化的经营管理能力,使企业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其价值,并确保各种规章制度平稳实施,推动农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在完善新农村市场经济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清晰地认清当前约束新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要主动、有针对性地去完善新时代乡村农业经济管理的保障体系。一是严格地按照国家有关各项方针政策的规定,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指导文件紧密地结合,农村的经营管理部门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二是国家制定的有关帮助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规定,要在新时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事务中得到具体地体现,并且要能做到因地制宜,要能够与所在区域农村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历史人文特征等方面要素有机结合,最终形成新时代农业经济管理机构和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农业各种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适应农村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在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中,如果农业经济管理者没有建立起信息意识,将会对庄稼的栽培效益形成重大负面影响,而且会削弱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命力。因此,政府方面必须加大对信息化的推广力度,并使广大农村民众加强对信息化知识的掌握,从而为农村经济社会一体化管理打下基础。农村经营组织要发挥新型传媒网络平台的优势,充分运用快手、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适时向群众推广先进的农机设备信息,使人们对农村信息化加深了解,这也可以转变农村群众传统的生产思想,推动农村经济高效发展。此外,一定要加大农村信息的宣传力度,通过编制大量的农村信息报表,采取层层下发的形式,让村里拥有新型农村发展意识的农民和一般家庭相互传播,这样就能避免农民群体被错误的消息误导。还有就是建立大数据系统,为农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科技支撑,通过对农村企业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使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能力,这样势必会大幅度地提高农村企业管理的总体管理水平。
3.建立新时代农业经济管理的高水平人才团队
首先,在加强农村人文基础环境建设的前提下,可以从改善农业经济管理的人员薪酬水平等方面入手,优化人员队伍的招聘办法和考评方式,最终实现提高新时代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整体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准。其次,还可定期举办有关新时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提升方法的研讨会,增加农村管理者对新时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情况的了解和实践交流。最后,树立工作榜样,使管理人员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实现新时代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工作的目标。可以采取成绩表现等方法鼓励管理者展示其工作成果,让其更加深刻体会到自身价值,提高工作荣誉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农业经营管理之中。
4.引导农户大胆创业,转变产业结构扩大收入来源
转变产业结构,就必须认清当前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新产业发展所遇到的困境,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必须根据所在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势,迅速找到产业结构转型目标,并根据当前产业结构转型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找出处理办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增强农户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意识,并利用产业结构的变化扩大收入来源,同时引导农户大胆创业,开辟新的农业增收途径,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同时通过在政策上、经济上以及农业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推动新型农业的发展。从规模上,培养农户对模式不同带来效益的差异的理解,让其全面认识各种模式产品的不同特点,清晰明确地表达出各种模式条件下的利弊,引导农户针对自己状况做出决定,在自己的区域内达到效益最优化,对产业结构和模式的改变不宜操之过急,必须通过持续地推进。
5.建设信息化的管理服务平台
面对信息推广不足的现状,政府部门首先应该关注信息化在农村经营中的运用,使农户对信息化的运用有准确的认知,知道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信息化推广工作贯彻落实。根据农户对信息化不熟悉的现状,要求有关单位对地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的优势进行推广,可以通过常规的举办信息座谈会的方法,向各乡镇领导进行推广,也可采用媒体广播、漫画等各种新方式进行推广。还可以利用操作演示的方法,直观地展现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便捷性和实用性,积极构建农村信息化经营管理服务平台,把有关农村的资料更加清晰形象地展示出来,并开展多渠道的经济信息传播活动,为农户带来更多与其有关的经济资讯。
五、结语
在农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中,唯有对农业经营管理加以优化与调整才能促进农业经营的蓬勃发展,提升农业经营发展的品质水准与规模效益。所以,在农村“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市场经济制度,对于农村市场经济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必须进一步加以探讨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孙冬梅.“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分析[J].活力,2022(9):70-72.
[2]宋林灵.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路径探索[J].南方农业,2021(30):156-157.
[3]卢若愚.农业大数据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21(12):1.
[4]刘永慧,卢喜国.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21(30):57-58.
[5]王倪莎.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山西农经,2021(24):75-76,80.
[6]李玉丽,穆洪海.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商业文化,2021(35):14-15.
[7]荆菊.关于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山西农经,2021(23):72-74.
作者简介:赵伟(1980— ),男,汉族,山东曲阜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