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数字化助力农业产销对接研究

2023-07-29 20:49:27陆利明王丽媛王雨蓉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浦东新区浦东农产品

陆利明,王丽媛,王雨蓉,陈 建,马 佳*

(1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农村综合监管事务中心,上海 201202;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中心,上海 201403)

农业数字化是数字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全球农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1]。 从国家层面看,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数字化的政策文件,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指出,必须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抢占数字农业农村制高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2022 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发展数字农业,建立和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科学智能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相结合,为农业数字赋能。从地区层面看,各地区也在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数字农业支持政策。

围绕数字农业研究,主流观点认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5];也有学者围绕如何推进数字农业发展进行了研究[6-8];考虑到不同地域的资源禀赋差异,部分学者开展了数字农业的国际经验梳理和区域化研究[9-10]。 已有研究更多关注数字农业中的农业生产数字化和农业监管智慧化,但对数字化助力农业产销对接的研究并不多见。 上海是重要农产品销地市场和承载数字强国战略的重要区域,浦东新区更是上海数字农业的先进区,相关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因此,本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聚焦数字化助力农业产销对接的现状、问题梳理,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打造数字化助力农业产销对接的“上海样板”提供决策依据。

1 浦东新区农业数字化的发展现状

上海以国家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和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为契机,形成了“一图观三农、一网管全程、一库汇所有”的数字农业管理模式,并基本建立了市、区、镇、村四级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四级信息服务平台、四级信息员队伍。 浦东新区建立了农业用地“一张图”,覆盖全区农业生产用地现状,还建立了“四个一”农用地信息管理体系,这些都为浦东新区数字化助力农业产销对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浦东新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农业,区农业农村委制定了《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在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产销对接智能化、农业监管智慧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2019—2021 年,浦东新区连续三年被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并于2020 年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 2021 年,浦东新区农业农村信息化财政投入超过2 000 万元(人民币,下同),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占农产品销售总额比重超过30%。 浦东新区围绕管理数字化、生产数字化、销售数字化,深化农业全过程数字化转型,已初见成效。

从管理数字化方面,健全地产农产品生产数字信息系统。 农业生产作业信息上网直报系统构建了完善农业生产信息直报体系,已形成“3 个条线3 个系统”的填报框架。 截至2022 年6 月底,0.67 hm2以上蔬菜生产主体基本全部纳入市“神农口袋”系统,蔬菜地块入网率为98%,粮田、经济作物及水产条线,区农产品追溯系统入网率为94.1%。 益农社助力农民就业、农产品销售、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 2022 年上半年,浦东18 家专业型益农社累计带动周边农民就业2 291 人次,帮助农产品增收2 026 万元,公益服务8 万人次。 2022 年度便民服务18 万人次,便民服务网上交易金额1 300 万元,电子商务服务网上交易金额9 000 万元,“惠农通”提供科技短信服务34.8 万条。

从生产数字化方面,物联网建设推动数字农业的示范效应,以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浦东数字化生产典型公司,已实现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从销售数字化方面,规范农业生产主体“地产农产品合格证”开具,实行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全覆盖,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主体、主要产品二维码双重追溯建设。 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利用各大电商平台或私域流量,探索新的经营销售模式。 票券提货兑换产品由原来的单一提货,转换为多选一、多选多、定额提货等方式,有效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

虽然浦东新区在人工智能、农业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有一定的人才优势和技术储备,在全国先行发展数字农业有一定的优势,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长三角其他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根据《2021 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11]:①从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来看,浙江省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发展总体水平为66.7%;江苏省和上海市分居第二、第三位,发展总体水平分别为56.5%和55.0%。 ②从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看,江苏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为42.6%,位居全国第一;浙江和安徽均为41.6%,并列全国第二;上海仅居第四位,为39.4%。 此外,对标连续多年保持农业农村信息化全国领先水平的浙江省,浦东新区在发展线上农产品销售平台、整合全区域多平台信息资源、开放数据接口建设乡村大脑等方面还有待突破。

2 浦东新区数字化助力农业产销对接的经验

浦东新区重点从夯实地产农产品生产数字信息、鼓励不同主体数字化助力生产端和销售端,以及在以产定销打通产销对接堵点上充分发挥数字化作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2.1 健全地产农产品生产数字信息系统

近年来,浦东新区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与数字监管系统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从播种、施肥、用药、采收、销售的全过程追溯,基本对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并逐渐覆盖到散户。 农业生产全过程追溯信息和农产品安全监管应用场景、城市大脑3.0 数据互联互通,可实现“农产品合格证”开具、行业信用评估、行业风险评估的联动,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农产品二维码双重追溯。 例如,针对品牌瓜果生成可追溯的“二维码”,即在浦东品牌瓜果包装盒上,印二维码贴纸,消费者只需扫码,就能看到瓜果从播种、到施肥用药、再到采收销售的全过程。 通过数字化农产品质量追溯,为浦东品牌瓜果品质保证背书。 又如,为完成农业生产直报、符合生产安全的农业生产主体开通自动生成和打印附有产品二维码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张贴在产品外包装上,成为上市农产品的“身份证”、生产者的“承诺书”、质量安全的“新名片”。 再如,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资经营主体、农机服务主体等为监管对象,以信用监管、风险监管、分类监管、动态监管为核心,全面梳理各行业的监管要素,积极探索智能发现手段,通过数据分析、智能设备发现、北斗(BDS)定位等手段,构建信息整合、数据融合、自动预警、智能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农村监管体系,大力推进应用场景平台的实战化应用,提升浦东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级。

2.2 搭建浦东地产农产品线上产销对接服务平台

在生产端,搭建“益农社”平台,做好“惠农通”服务。 2022 年,浦农监管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2022 年浦东专业型益农信息社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创建专业型益农社的任务目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浦东特色益农服务模式。 “惠农通”服务在新冠疫情隔离管控期间发挥了传播农技知识的重要作用,为浦东企业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销售端,一是发挥微信平台“浦东惠农通”宣传效应。 “浦东惠农通”微信平台是宣传浦东合作社、涉农企业、地产农产品,展现浦东“三农”发展,发布农事指导等信息的重要平台,该平台在疫情期间负责整理推送浦东地产农产品的相关团购信息。 二是搭建浦东地产农产品线上产销对接服务平台“孙桥优选”,集中显示浦东的农产品特色、特点,打造整体区域公用品牌,为浦东农业生产主体提供免费服务,缩短流通链条、降低渠道成本,真正实现农产品从“地头”直接到“餐桌”,让合作社直面终端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帮助农民以更好的价格卖出更多的产品,让消费者吃到更新鲜更实惠的农产品。 该平台已有178家浦东及对口援助地区农业经营主体入驻,销售产品达1 200 余个,年销售额400 余万元,活跃客户近10 万人。 同时,“孙桥优选”平台还组织开展专场的田间直播带货活动,并为每年的“云上农博”“农民丰收节”做好销售支撑,架起了浦东地产农产品与市民朋友的服务桥梁。 三是形成以农协会核心合作联社成员为主的核心提货平台。 2014 年以来,通过科技入户,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字化助力产销对接中的痛点,开发和集成生产管理系统、网络营销系统、票券提货系统、农业休闲旅游一卡通系统,为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等浦东瓜果品牌合作联社成员,通过提货券等方式推广拓宽了线上销售网络。 同时以各合作社独立建设的特色平台为辅的场景,实现农产品的预销售、农业休闲基地各种设施消费的预订等。2021 年桃咏桃业、田博西瓜等9 家合作社通过票券提货系统营销水蜜桃、‘8424’西瓜等地产农产品8 万箱,销售额达1 000 万元。

2.3 支持盒马等主流生鲜电商对接浦东战略供应服务商

支持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主要生鲜电商在浦东新区建设生产基地。 国内两大生鲜电商平台“盒马鲜生”和“叮咚买菜”位于浦东区域内布局生产基地,对浦东地产农产品起到很好的销售促进作用。 其中,“盒马鲜生”在浦东航头镇建设盒马合作产业基地,集全自动立库、自动存储输送、分拣加工为一体的加工配送中心,服务于上海各大盒马门店,2021 年盒马、叮咚等电商平台销售浦东地产农产品的年销售额超过1.6 亿元。

上海盒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暨浦东新区农业产业联合体企业成立于2017 年,该公司是盒马鲜生瓜果蔬菜的战略供应服务商,下属上海金花湾果蔬专业合作社。 公司利用合作社的技术、信息、资金、市场优势,建立农村利益联结机制,连接了18 家合作社、30 家家庭农场、100 家农户,建立了稳定的订单农业合作。 2020 年公司推出了自有品牌“米果时鲜”,融数字种植、采后管理、全程冷链、商品化运营、标准化输出、品牌化销售为一体,成为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现代科技农业企业。

盒米公司在全国已拥有1.33 万hm2的订单农业基地,打造了10 万m2的冷链仓库,保障产品从基地采摘→采后储存→运输→餐桌的全程冷链数字化监控管理,利用数字化技术保障农产品的品质、提升产品竞争力。 盒米公司拥有先进的分选设备与严格的品控流程智能监管,细分了农产品商品化等级,盒马、天猫等采购订单通过数字交易平台可直达仓储,轻松实现现货交易,并依托阿里巴巴及美团、饿了么、叮咚、朴朴、每日优鲜等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分销。 其中主推的“小时达”服务可在1 h 内完成配送,另外还有半日达、波次达,实现从产地到销售端(涵盖采摘、分拣、加工、配送)最快4 h 送达,确保农产品安全、新鲜。

在农民增收方面,一是通过“定制+分红+保障”的农户增收模式,参与二次分红,提高农民收入;二是提供地产农产品市场收购价,订单种植增收10%以上,营销地产农产品占公司营销量的30%。 2022 年作为抗疫农业体系保供单位,完成保供订单455 万份,其中政府保供物资供应链任务近150 万份,涵盖浦东新区航头镇、金桥镇、高桥镇等区域。 通过成立2 个农业产业联合体,并建立阿里数字农业基地(盒马村—长达村),计划浦东新区布点11 个盒马村,以数字农业为引领,进一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产品品牌创建、带动地产农产品营销和农民的增产增收。

2.4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销售新模式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直播带货等模式销售地产农产品。 2020 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农产品直播就成为浦东培育农产品销售的新业态。 新区针对农民培训开设电商直播班,三年来,共开展线下线上直播电商培训500 多人次,成功培育出一批“电商直播达人”,每周有50 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跃在抖音、小红书、快手、淘宝、拼多多、微信等直播平台上,在田间地头组织开展专场直播带货活动,实现农产品从农村“田头”直供居民“餐桌”,年销售额超过2 000 万元。 来自上海闽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渠雯、来自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的何伟杰,作为浦东“新农人”代表,参与2022 中国农民丰收节“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分别参加“乡村星主播”竞赛与“农村电商行业人才”竞赛。 电商直播平台的活跃,带动了浦东地产农产品的销售。

优化乡村旅游地产农产品直销网络布局。 2022 年上半年共设计了3 条乡村休闲游路线,包括“桃花节助力乡村振兴”的春季乡村旅游路线、“避暑纳凉赏美食”的夏季乡村休闲游路线,以及“新时代新奇迹”为主题的乡村振兴路线。 每条线路串联了浦东5 个特色村庄,使游客在乡村美景、美食、人文活动中感知都市现代乡村的同时,带动地产农产品的销售。

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清美鲜家”线上线下融合店、“清美鲜达”B2B 单位配送、“清美云超”线上生鲜超市,利用大数据平台,与上海软件中心工业智能咨询服务团队合作,对消费者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客户需求,消费习惯、消费行为、消费偏好等信息,筛选销售预测算法,开展针对清美销售特点的销售预测,及时公布对产品品种、需求月份、品质要求、包装规格等详细信息,引导生产主体实现订单化生产,精准供货。

3 浦东新区数字化助力农业产销对接存在问题

3.1 顶层设计缺位,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晰

浦东新区数字农业在全国的影响力、知名度和形象设定比较高,但在数字化助力产销对接方面缺少顶层设计,引领性突破并不多。 数字化助力产销对接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政府的有效支持,应避免对农业经营主体“撒胡椒面”式的“输血”。 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仍有待进一步明晰。 不同主体对数字化助力产销对接缺乏统一认识。 以经营猪场的主体为例,行业内特别是白手起家的资深猪场经营主体,概念认知仍比较模糊,认为生产信息化就是智能化,产销对接模式仍处于相对传统阶段。

3.2 人才队伍尚不匹配,缺少既熟悉农业知识又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

当前浦东新区农业面临的严峻问题,特别体现在蔬菜产业上,难以支撑起产销对接智能化。 浦东新区的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蔬菜、水果等经营主体,以散户、外来务工人员和老年人居多。 老龄化、低学历的这部分群体难以快速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因此,很难做到及时上报准确的数据。 有些农民只有周末请子女或他人帮忙上报数据,这些数据就与农时的现实情况脱节严重。 农业弱势地位,造成农业生产主体留不住农业技术、数字技术等人才。 据了解,祥欣这样的引领性企业也存在相匹配的人才不足的问题,目前只能通过先招聘信息化工程师,然后通过将这些工程师放到猪场蹲点培养的路径来培养既熟悉农业又懂数字化的经营人才。 此外,现有相关管理人才队伍不稳定,专业结构不完备,亟待壮大与数字农业管理工作相匹配的熟悉数字化的专职管理人才队伍。

3.3 产销对接数据尚未有效匹配,无法切实发挥预警作用

一是,生产基础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高质量的生产基础数据是数字化助力产销对接的重要基座,但从生产经营端来看,浦东新区农地细碎化问题突出,以常年菜田为例,小于3.33 hm2的经营主体占比高达96%,而一个不足3.33 hm2的果蔬专业合作社,其田块就有37 个。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填报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需要相关技术部门审核判断,但目前相关力量难以匹配,无法准确预判主要地产农产品的生产量和上市量,从而严重制约了数字化助力产销对接的效果。 三是,已有产销数据系统尚未联通,大数据应用程度低。 市、区两级系统尚有待进一步互联互通,相关数据资源汇聚难度较大,信息共享机制还有待完善;区级部门之间的业务信息也有待进一步整合。 基于全产业链的数据挖掘及应用场景挖掘还处于初级阶段。

4 推进浦东新区数字化助力产销对接的对策建议

4.1 编制实施方案,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数字化助力产销对接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 编制浦东新区实施方案,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制定相适应的实施方案,通过组织、财政、政策等方面的支撑,分类分阶段引导,适时促进数字化助力产销对接的演进式发展。 如以区政府或区农业农村委每年在农业补贴资金中专门安排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补贴资金,根据网上销售额度给予补贴;在农业项目中安排智能化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50%以上的智能化基地建设补贴。 政府应该在数字化助力产销对接中有明确的定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政府的重要工作应包括: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大数据平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和维护区域公用品牌、维护市场秩序等,注重发挥政策的助推器作用。 政府应继续发挥和扩大已建立的推进浦东新区平台“孙桥优选”“浦东惠农通”“票券管理系统”的服务功能和影响力,着重为浦东中小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和消费者服务。通过市、区两级政府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地产农产品质量。 针对清美和祥欣等对接市场能力较强的大企业,政府适当给予鼓励政策即可。 据典型主体调研,相比政府的项目与资金支持,市场主体更迫切需要的是政府能在建设用地指标以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积极用好“按照不低于5%减量化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这一政策,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征用土地,经营主体使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原则,逐步解决企业用地瓶颈。 挖掘先进适用的典型案例,鼓励多元化、适宜本土发展的路径。 从祥欣经验看,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加快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打造利益共同体,激发企业和农民在推进数字化助力产销对接的内生创新动力;精准遴选领军创新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形成“1 +N”创新联合体,形成数据共享机制,搭建产业一体化大数据分析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消费进行画像,深入挖掘各维度数据,促进生产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做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社会有责,实现产销对接智能化。

4.2 引进培养综合型人才,加强区、镇、村三级数字化人才队伍体系建设

学习国外经验,制定培养本地年轻职业农民的政策和法规;借鉴奉贤做法,从年薪、安家费、落户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引进农业技术、数字技术综合型人才,以快速破解人才难题和稳定农业生产产业化。 提升区级农业农村信息部门的地位和作用,落实镇农业部门、行政村数据采集、审核、管理等工作专职编制人员,安排专项补贴资金用于技能培训和人员队伍建设。 开展信息化人才下乡活动,针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信息化知识普及和网络新技能培训,提升农民信息化素养,为有效提高生产数据入网的准确性奠定基础。 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在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体系,从设备采买使用到产品售后处理,为网红赋能,使其熟练掌握直播及开店技能。 在浦东新区相关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一批“数字青年”,打造一支既懂农业又懂数字化,对本地农业有情怀的综合型人才队伍,为产销对接智能化工作输送亟需人才。 举办领导干部数字经济能力提升培训班,精准培训、支持和关心分管农业的领导干部,提升数字素养,深化对数字化助力农业产销对接的理解。

4.3 加强打造“平台端”信息融合,分类实现产销精准匹配

用好大数据中心平台,统筹推进市、区农业部门和区内相关部门涉农数据的融合与系统互通。 由区政府办牵头,依托市、区大数据中心,按照统一要求与标准,探索对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一套实时动态数据采集系统,一次采集多处使用,把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及时性、可持续性等数据质量作为农业补贴的重要参考依据。 加强对示范基地实际销售情况的跟踪统计分析,包括农产品的销售流向、订单构成、销售排名、销售区域分析、农作物销售占比等,实现对规模经营主体销售信息的整体掌控。 制定系统的数据填报操作规范和标准。 加强与标准制定等相关部门配合,制定系统的数据填报操作规范和标准,既可解决解释口径不一的问题,又能使标准可复制、可推广,有章可依。 赋权镇村信息员进行数据质量的绩效考核。此外,还需加强农技中心等相关技术部门的力量,配合主管部门加强基础数据准确性的审核判断。 借鉴宣桥镇等的经验,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通过推进粮食作物规模化经营,破解浦东新区农地细碎化瓶颈,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数据精准度,为农产品产销的有效对接提供规模保证。 复制推广清美等以需定产的经验,进一步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在蔬菜规模化组织化生产的作用,利用消费大数据平台促进地产蔬菜产销对接。 通过新技术新业态加快产业融合步伐,推进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 复制推广桃咏等的经验,通过直播带货、一卡通消费电子券等举措,利用大数据对消费者进行深度分析,充分挖掘消费需求、习惯、偏好等多维度数据,促进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进一步加快瓜果等浦东地产特色农产品生产与乡村旅游、农事体验、康养等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 借鉴票券管理系统经验,通过信息技术赋能,打造完善有公信力的产销信息平台。 为农业经营主体、经销商提供数据入口,双方发布真实供应量、需求量,使得供需精准匹配,减少搜寻成本、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供需错配带来的非必要周转和耗时。 在打牢数据基座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入挖掘农业数据的潜在价值,加快构建智能预测模型,精准调控产销市场。

猜你喜欢
浦东新区浦东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为“浦东新区法规”开启众筹模式
检察风云(2021年21期)2021-01-13 08:23:49
三十年的浦东
少先队活动(2020年9期)2020-10-28 08:03:54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人民调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22
农产品争奇斗艳
浦东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浦东新区防台风避险人员转移安置的探讨
绿色技术在浦东新区世博配套道路工程建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