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河津市小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河津 043300)
近些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屋建筑工程领域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房屋建筑施工环节,钢筋混凝土结构尤为关键,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不断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改良与优化,注重技术在实际应用环节的具体表现,确保建筑结构更加稳定,更好地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技术应用以及质量控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凭借其布局的灵活性以及施工技术的可复制性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技术工艺持续改良,业内人员对其认可度高。因此,加强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工作对于我国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尤为重要。
以实际应用角度分析,钢筋混凝土的施工作业流程较为复杂,施工单位不仅要对各类材料与施工设备进行综合管控,也要为工程实施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而钢筋混凝土的独特结构特征让其质量控制成为一切工作的重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环节,施工团队需采用特定的技术手段,将钢筋与混凝土两种特性完全不同的材料融为一体,既要保证结构自身的稳定性与抗压性,更要注重环境因素对结构强度的破坏,要具备良好的抗逆性与抗震性能。因此,施工单位应依照工程建设的具体需求,合理配置钢筋与混凝土材料,既要实现施工建设成本的科学管理,也要不断增强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与可靠性。施工准备阶段,建筑企业应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对材料采购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加强质量抽检,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并根据施工建设需求,编制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施工建设阶段,作业建设团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建设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同步保障建设质量与进度。施工后续的建设养护阶段,施工单位要注重对养护过程进行监管,注重整体养护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合理性,持续改善并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与安全性[1]。
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适用于多种建设场景,整体性能较为良好。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终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直接影响,施工方通常需要在建设现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根据钢筋混凝土材料使用特性以及相关技术工艺的具体应用要点,以保证各项工作稳步进行为目标,努力消除各类不利因素对施工建设质量的影响。如今,钢筋混凝土结构多采用整体式灌注法,可明显增强结构整体的抗冲击性,根据这一特性,人们将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在防波堤等防护性工程建设中。此外,混凝土可有效隔绝空气,因此,其内部钢筋材料不易发生腐蚀,结构稳定性可得到良好保障,且混凝土自身导热性能很差,即使在烈火的炙烤下,依旧可以保持自身物理与化学性质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改变,避免钢筋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出现软化现象,进一步增强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以砂土、水泥、钢筋等材料为主,这些材料获取过程十分便捷,即使市场需求暴增,材料市场供应也十分稳定,基本不会出现材料短缺的现象。因此,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很少会出现材料供应不及时导致的施工进度延误现象,除非施工单位自身在资金投入方面出现问题。此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现场管理人员只需要对材料的填防顺序进行管控,控制材料用量,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与标准进行使用,即可保证混凝土搅拌后的使用性能。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领域最为常见的施工材料,主要由钢筋、混凝土与纤维等材料组合而成,这些材料的性能与规格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传统混凝土材料形成的建筑结构受拉能力很差,钢筋结构在抗压能力方面也存在缺陷,但由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构成的复合材料,可同时具备两种材料的优势,并可有效解决材料本身存在的缺陷,施工单位进行科学配比,即可实现优势互补,并可最大限度满足施工建设的基本需求。
建筑工程领域,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且材料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因此,该材料深受工程建设领域各类人士的高度认可与推崇。从材料构成角度分析,钢筋混凝土材料是由钢筋、混凝土与纤维共同构成的组合材料,即使这些材料来自不同地区,施工单位也很容易获得,且制备过程十分方便,一线作业人员只需要简单学习即可掌握相关技巧。此外,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制备过程不会产生太大噪声,也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不会因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影响到周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房屋建造领域极受欢迎[2]。
钢筋混凝土材料集多种材料性能于一身,整体性相对较好,无论是安全性、稳定性、材料的可塑造性还是应用效能方面,均可在实际场景中发挥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人们对房屋建筑的使用要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房屋建筑不仅要具备足够的质量,也要满足更多功能需求,如防潮与防火等。混凝土材料具备良好的隔热功能,可有效避免钢筋在高温条件下出现软化,整体结构稳定性因此大幅增强。此外,钢筋混凝土材料在抗震、抗爆方面也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使用可大幅改善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因此,在具体施工作业阶段,工程管理者与一线作业人员应具体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实际要点与注意事项,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优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环节,材料性能是决定钢筋混凝土结构最终强度的关键,因此,施工单位应注重材料选择的合理性以及材料应用的科学性,切实有效保障钢筋混凝土本身的强度与稳定性。
3.1.1 水泥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水泥材料选择与使用方面,应注重水泥标号与工程建设场景的匹配效果。水泥是现代建筑工程核心原材料,其质量必须满足工程建设的设计需求,在选择环节,施工单位应在工程设计图纸以及建设标准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水泥供应商,并在材料运输阶段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天气等不良因素对水泥材料质量的负面影响。水泥材料运送作业现场后,作业人员要对水泥的存储过程进行保护,避免水泥受潮,发生性能改变。
3.1.2 骨料的选择与使用
骨料是决定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关键材料之一,对于混凝土结构的使用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一些相对复杂的建筑工程中,骨架与骨料的作用无可替代。施工单位在选择混凝土骨料时,应依照工程的实际需求,科学选择细骨料或粗骨料,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骨料质量进行检测,做好材料筛选与质量性能控制。
3.1.3 钢筋的选择与使用
钢筋材料性能直接决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终强度与性能,尤其是在结构抗剪能力、抗拉能力等方面,钢筋材料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施工单位在选择钢筋材料阶段,应提前做好设计目标分析,具体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与强度使用需求,依照不同建筑结构在用途以及功能方面的差异,做好钢筋材料质量的立体把控。通常情况下,不同建筑用途与结构选择的钢筋材料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工程建设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以及数据分析结构,为钢筋材料的正确使用奠定有利基础。
钢筋混凝土材料准备工作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管理团队,以技术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为核心,加强技术管控,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价值。
3.2.1 钢筋混凝土模板搭建与组合使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需借助模板等辅助装置,确保混凝土可凝固成特定的结构与形状。施工人员需要对模板进行设计,随后进行测量与调试,确定出模板的具体尺寸与材料性质,最后完成安装。模板使用期间,工作人员应采用必要的保护手段,避免模板出现位移与滑动,尽可能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
3.2.2 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
钢筋混凝土浇筑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此,浇筑环节应做好施工管理。施工单位应重点控制浇筑温度,避免温度变化造成混凝土水化作用加快,以免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干缩裂缝或温度裂缝。此外,浇筑施工开始前,工作人员应预先埋设冷却管,随后进行浇筑与振捣,循环往复,部分作业场景下,为确保混凝土表面足够光滑,要进行一次收面、二次收面、养护以及测温等工作。为避免混凝土结构凝固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出现开裂,工作人员应对混凝土标号进行控制,尽量选择水化反应缓慢、初凝时间较长的水泥。施工单位可在钢筋混凝土使用前做好配合比设计工作,尽量保证混凝土强度、易性与坍落度,尽量避开高温天气。夏季施工阶段,工作人员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度流失;冬季施工阶段,应及时开展保温工作,避免混凝土出现病害[3]。
3.2.3 后浇带施工技术
后浇带施工技术可有效避免混凝土凝固期间出现收缩不均匀或沉降不均匀的现象,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各类裂缝。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应将后浇带作业宽度控制在700~1 000mm之间,接缝形式可依照不同场景进行选择,如平直缝、阶梯缝、X 形缝、槽口缝等。混凝土养护期间,工作人员要针对作业场景的变化以及混凝土性质的不同,合理控制养护作业周期,如7d、14d、28d 等。
混凝土原料要按施工建设的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如水泥标号、骨料粗细程度等。施工建设期间,施工团队应具体了解这些材料的实际性能,并根据工程需求变化,选择合适的材料,可提前进行配合比试验,测试混凝土结构强度、抗碱性、易性与坍落度,保证混凝土成型后的品质满足建设质量规定。混凝土材料选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工作人员应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熟练把控不同配合比条件下混凝土的具体性能,可依照要求,选择出更合适的搅拌材料,确保混凝土成型后可具备足够的强度,切实有效满足现场施工建设要求。此外,水质与水量是影响混凝土材料质量的关键指标,为确保混凝土成型品质,工作人员应对混凝土搅拌期间的水量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并控制水质指标,避免水量与水质变化造成混凝土无法按标准成型。
近些年,建筑原材料市场发展极为迅速,原材料品种愈发多样化,不同材料在实际性能指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部分材料具备良好的防水效能,有些材料可降低混凝土水化反应速度。因此,施工单位应根据钢筋混凝土的具体应用场景,在满足功能与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科学灵活选择更合适的原材料。
原材料选择完成后,工作人员需在建设现场或指定区域完成混凝土搅拌作业,为保证搅拌质量,管理人员与监理工程人员需对混凝土搅拌作业流程进行合理管控。混凝土搅拌作业主要借助搅拌机等设备,设备使用期间,外界因素的影响与干扰会直接造成搅拌质量出现波动,因此,负责混凝土搅拌工序的作业人员应全面掌握混凝土搅拌技术要领,明确操作规范。具体而言,混凝土搅拌作业管理的重点在于材料投放顺序与搅拌作业时长。首先,施工人员应提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精准计算各类将要使用的原材料,若原材料投放顺序出现错误,混凝土搅拌均匀度将很难保证,混凝土后续使用会受到极大影响。原材料投放顺序通常为石子—水泥—砂子—水,每一步的具体投放量都要进行精准把控。待所有原料投放完成后,施工将进入实质搅拌阶段,工作人员启动搅拌机进行搅拌,重点控制搅拌方向与搅拌力度,搅拌方向始终保持一致,不能出现多方向胡乱搅拌。其次,搅拌作业应做好力度与时间控制,应注意搅拌过程中水的使用,强化时间管理。为避免搅拌环节水泥提前进入初凝状态,工作人员应尽量将搅拌时间控制在90~180s之间[4]。
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对于技术应用效果要求很高,因此,浇筑过程应注意各项技术细节的科学管理,控制好浇筑的高度与速度,切实有效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现场施工期间,若混凝土出现吸水或离析现象,应及时通知专业人员进行处理,避免混凝土的浇筑效果受到不良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受人员素质水平影响,一旦施工人员未能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浇筑与振捣作业,混凝土成型后很容易出现表面不光滑等问题。因此,浇筑作业实施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对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与分析,依照浇筑情况,及时做好各项处理,妥善解决吸水与离析问题。混凝土浇筑应尽量保证一次成型,应保证浇筑的完整性与连续性,若混凝土内部凝固时间不统一,结构层面很容易产生大面积裂缝,轻则返工,重则引发重大安全事故,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市场口碑。因此,建筑企业想要保持自身的市场地位与发展潜力,应不断加大质量管控,以严格有序的管控机制,推动各项监管工作的有序进行,不断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积极学习新的工艺技术手段,采用更科学的监管措施,以新技术与新材料,打造出更高质量的房屋建筑。
建筑工程领域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此影响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尤为迅猛,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水平与建设效率,因此,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建设的全面管控,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与技术手段,确保混凝土结构更稳固、更安全,消除建筑工程可能存在的不良隐患,为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