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学习 助力慕课数字化转型
——我国慕课研究的现状、热点、趋势及启示

2023-07-28 04:25:44黄红兵徐海艳汪中瑞
关键词:图谱聚类文献

黄红兵,徐海艳,汪中瑞,汪 隆

(1.安徽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2.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慕课起源于加拿大,兴起于美国,2013 年是我国慕课元年。10年来,我国学者不仅在慕课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在慕课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科学分析慕课研究文献,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慕课研究的现状和热点趋向,反观其薄弱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为慕课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在此方面,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探索。如,王晴分析了我国MOOCs研究的网络结构与主题聚类[1],谢梅、秦海波等探寻了国内慕课研究的热点以及发展趋势[2-3]。这些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但仍不够深入,未能很好地对一定时期内国内慕课研究进展进行整体梳理与思考。

因此,本文拟运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2012—2021 年间我国慕课研究知识图谱,探寻研究现状、揭示研究热点与主题演变,为我国慕课建设与研究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数据全部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以“慕课”或“MOOC”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2年4月8日,时间跨度为2012—2021年,剔除新闻报道、书评、专栏介绍等非学术文章、重复文献以及无效记录,最终得到756篇文献。

CiteSpace是陈超美博士研发的一款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分析可视化知识图谱软件[4],是当下使用较广的科学图谱工具之一。利用 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手段能够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学界将通过此方法分析得到的可视化图形称为“科学知识图谱”[5]。

二、研究概况

(一)时间知识图谱

将756篇有效文献按发表年份绘制时间知识图谱(见图1),可以发现10年间国内慕课研究数量以2015年为分水岭,呈现猛增后逐年下降趋势。这是否说明国内慕课研究热潮已去?根据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此时段我国慕课研究的国际发表量急剧上升,截至目前,总量跃居世界第一[6]。这说明,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7]、《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8]与《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9]等一系列涉及慕课建设的国家层面意见的颁布与实施,国内慕课研究已开启高质量发展模式,主要发文期刊已开始从国内向国外转移,中国慕课研究国际话语权逐步得到提升。

图1 2012—2021年国内慕课研究发文趋势图

(二)空间知识图谱

由图2可知,国内慕课研究学科差异性较大,教育学科领域慕课研究约占70%,位列第3的语言学科领域慕课研究仅占约4%。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语言学及其他学科慕课建设数量少,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慕课数量便是很好的例证。

图2 2012—2021年国内慕课研究发文学科领域分布

从国内慕课研究发文期刊分布来看(如图3所示),刊文量20篇以上的有11种期刊。其中,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刊《现代教育技术》发文量最多,高达98篇;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中国电化教育》次之,发文53篇;国家开放大学主办的《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排名第3,发文49篇;旨在推广外语教育技术的《外语电化教学》发文量最少,仅有20篇。数据表明,国内教育技术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图书情报专业重要学术期刊是我国慕课研究最主要的发文期刊,对我国慕课建设实践与慕课理论研究支持力度最大。国内其他相关重要期刊也应给予慕课研究适当的发表空间,以更好地顺应国家慕课建设规划、助力慕课数字化转型,促进国内慕课高质量发展。

图3 2012—2021年国内慕课研究发文期刊分布

(三)内容知识图谱

1.国内慕课研究的重要文献。兰国帅和张一春指出:“高突现性论文是指那些被引频次在时间维度上出现突增的论文。突现性高的节点意味着这些文献在相应时间区间里受到格外关注,一定程度代表了某学科在相应时间区间的研究前沿与热点。”[10]表1对国内慕课研究共被引论文突现值最高的前13篇文献按突现值进行了汇总。

表1 2012—2021年国内慕课研究共被引文献突现强度前13

这些高突现值文献根据主题大致可分为4类。第1类包括王萍[11]、樊文强[12]、李青和王涛[13],以及康叶钦[14]等学者所著的4篇学术论文,文献突现区间跨度为2013至2016年,旨在阐述慕课类型及其发展路径,指出慕课主要分为基于行为主义的xMOOC和基于联通主义的cMOOC,强调SPOC或为慕课可持续发展的新形态。第2类包括黄如花和刘龙[15]、王志军和陈丽[16]以及王宇和汪琼[17]等学者所著的3篇学术论文,文献突现区间跨度为2014年至2021年,聚焦慕课学习即慕课互动与任务设计展开研究,主要探讨学习者的在线互动学习、教学交互的模式与方式,以及慕课环境下的真实学习任务设计等。第3类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丽教授所写的2篇学术论文[18-19],文献突现区间跨度为2016年至2019年,全面探索了“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和变革趋势,深入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教育哲学与教育原理的发展脉络,为构建本土化的可持续的MOOC研究与实践生态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第4类包括王文礼[20]、王左利[21]、黄如花和李白杨[22],以及蔡文璇和汪琼[23]等学者所著的4篇学术论文,文献突现时间区间跨度为2014年至2018年,主要阐述慕课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对当下教学各环节和学习各要素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局部性的解决方案。

2.国内慕课研究的热点。一般来说,文献的关键词是文献核心观点的体现,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把握特定研究领域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网络是指关键词在文献之间共现的频次所形成的网络,其中节点(见图4中圆圈)的大小代表关键词的个数,节点越大,表明出现的频率越高;关键词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共同出现在同一篇论文当中,连线越粗代表它们共现强度越强。中心度则表示该关键词出现在多篇论文当中,中心度越大表示该关键词越重要(根据现有研究,通常中心度大于 0.1 便可确定研究热点的临界点)。所以,开展研究热点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关键词共现频次以及中心度两个要素。

图4 2012—2021年国内慕课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将阈值设定为7,采用寻径网络算法,同时将相同或相似关键词进行合并(如将“MOOC”合并到“慕课”等),可得到图4所示2012—2021年国内慕课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从图4可以看出,共被引文献突现值最高的前13篇文献的主题与高频关键词基本一致,慕课、在线学习、翻转课堂、信息素养、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影响要素、大数据等关键词节点较大,说明在样本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可看作近10年来我国慕课研究的热点。热点演变情况下文单节论述。

三、 国内慕课研究热点演变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为了全面把握国内慕课研究概貌,更好地考察国内慕课发展的动态演进,本文在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绘制了 2012—2021年国内慕课研究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具体做法是:首先进行关键词聚类。关键词聚类分析,就是CiteSpace基于关键词的属性,借助算法,按照相似性原则将关系紧密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同时赋予每个关键词一个值,同一聚类中值最大的关键词就作为该类的标签。然后采用对数似然率算法,通过CiteSpace标签自定义功能,基于聚类包含的主要关键词将自动聚类标签进行相应修改,最终绘制成 2012—2021年国内慕课研究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756篇文献的关键词共生成14个聚类标签,如图5所示,包括慕课、高等教育、影响因素、学习投入、课程建设、商业模式、慕课研究、慕课平台、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信息素养、慕课评价、交互设计、私播课(SPOC)。

图5 关键词时间线图

这14个聚类根据其共性特征和主题属性大致可概括为六类:慕课开发、慕课授课、慕课学习、慕课评价、慕课应用以及慕课研究。

第一类,慕课开发。包含“#0慕课”“#1高等教育”“#4课程建设”3个聚类。“互联网+教育”不是简单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高等教育的技术平台或工具,也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陈丽指出,“互联网+教育”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形态[24]。2010年微博的兴起、2015年微信公众号的横空出世、2017年短视频的迅猛发展,不仅对传统课堂带来巨大冲击,也进一步催化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从2012年国际慕课元年至今,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慕课建设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慕课课程开发诸环节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22年11月,我国慕课数量已超过6.19万门,用户达4.02亿,学习人数已达9.79亿人次,中国慕课学习人数和数量均居世界第一[25]。

第二类,慕课授课。包含“#8网络课程”“#9教学模式”“#12交互设计”3个聚类。有学者指出,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网络课程新形态和新资源,有利于推动课程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及学习方式方法变革,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6]。慕课具有师生时空分离性、大规模、开放性等特征,既有别于传统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网络课程。然而,纵观本研究所检索到的文献样本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慕课教学法。因此,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慕课教学法以更好地应用和建设慕课,更全面地促进课程交互,提升慕课完成率和教学效果,成为国内广大慕课教师与研究人员攻坚任务之一。

第三类,慕课学习。包含“#3学习投入”“#10信息素养”2个聚类。 自2012年慕课学习方式诞生以来,其高注册率、低完成率一直备受诟病,我国慕课也不例外。已有研究认为,高注册率、低完成率的原因与慕课的开放性特征、学习者的学习投入[27]以及学习者的信息素养[28]不无关系。一方面,学习者信息素养有待自我或在教师指导、帮助下提高,以应对信息化学习背景下各影响因素对慕课学习的干扰;另一方面,慕课教师,甚至是教师团队,有必要在异步或同步教学互动中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活动,如设计有针对性的互动话题,引导学生提升信息素养、适时调整或弹性加大慕课学习投入。同时,也有必要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接受能力和在线自我调控学习能力[29],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完成慕课学习,并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第四类,慕课评价。包含“#2影响要素”“#11慕课评价”2个聚类。一直以来,课程评价都是检视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慕课评价同样如此,但慕课的课程属性、特征与传统课程教学有较大差异,所以其评价体系与传统课程也有很大不同。慕课评价既要立足于其课程基本要素,也要充分考察课程运营各环节,同时还需评定是否有处置在线互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总之,对慕课学习的评价,可主要从学生的投入度、互动状况等进行考察,同时结合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30],基于平台数据使学习评价更为客观、科学,通过评价促进学习者有效高效学习。

第五类,慕课应用。包括“#5商业模式”“#7慕课平台”“#13私播课”3个聚类。众所周知,慕课平台是慕课的载体,从技术接受角度看,平台的易用性和有用性极大制约着慕课学习效果。但对平台来说,其运维不仅需要技术支持,还需要资金支持。当前,我国众多慕课平台商业运营模式尚不成熟,运维资金大多靠纵向拨款和关联企业支持,除少数平台有纸质证书收费资金来源外,多数鲜有慕课收入。但私播课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慕课营运模式,为慕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第六类,慕课研究。这一类仅包含“#6慕课研究”1个聚类。慕课研究是慕课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进行本土化慕课理论探索与构建,为我国慕课发展提供具有指导性的理论支撑,对于我国慕课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0年来,我国慕课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慕课数量早已跃居世界第一,但国内慕课研究总体上重理论探究轻实践探索[31],本土化慕课理论研究与体系构建未能跟上慕课建设速度,亟待构建本土化慕课教学法生态系统,以更好地指导我国慕课高质量应用。

总体来看,高突现值文献分析结果与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基本一致,不仅较为全面地反映了10年来我国慕课的发展概貌、特征、成就等,也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凸显了国内慕课建设的不足,为后续慕课发展指明了改进方向。

四、启示

得益于慕课研究的全面深入进展,10年来,国内慕课建设成绩瞩目。但在慕课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检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得到756篇国内慕课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了2012—2021 年间我国慕课研究知识图谱,对我国慕课建设现状进行了梳理,进而揭示出了国内慕课研究10年来的研究热点与主题演变。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国内慕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国内慕课建设与研究也可从中得到启示。

第一,构建本土化慕课课程共同体。当前我国慕课数量虽位居世界前列,但慕课研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慕课建设距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也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十分有必要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合力,组建以学科为类别,以具体科目为子类别的慕课共同体。同时,开发出的优质慕课应以区域、学校、课程层次为标签,以便于学习者快速检索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慕课。最大化发挥慕课资源效能,挖掘慕课潜能,发挥慕课资源优势,不仅符合国家最新出台的慕课建设规划要求,也是探索我国慕课可持续发展路径、模式,加速慕课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必然。

第二,构建慕课教研室共同体。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教研活动发生了诸多变化,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师教研更是几乎全部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开展。显然,对慕课教师或应用慕课资源教学的教师而言,在数字化时代,线上开展常态化教研愈发重要和必要。教师应通过慕课教研室共同体构建实现教研协同,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线上线下混合的形式多样的教师教研模式[32],探索国内慕课教研室共同体发展的路径、方法和范式,构建本土化的慕课教学法,丰富本土化慕课数字化转型内涵。

第三,构建慕课学习数字生态体系。数字学习生态近年来发展迅猛,但目前尚未出现单一的能够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平台[33],这制约着慕课的发展。慕课学习与应用既是慕课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慕课建设的落脚点。慕课教学具有时空分离性,学习互动一直是制约慕课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34],互动缺失、不足、低效乃至负效在慕课学习空间时常出现。因此,构建完善的慕课学习空间生态体系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慕课平台互动空间与平台互动功能,发挥教师引导性,培养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善于协同SNS工具辅助构建慕课学习空间,弥补平台互动功能不足或低效弊端。值得一提的是,防范慕课学习空间互动突发事件的预案制定与解决机制有必要一并考虑进来。

猜你喜欢
图谱聚类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绘一张成长图谱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电子测试(2017年15期)2017-12-18 07:19:27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9:01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