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思维导图模式,培育地理综合思维

2023-07-28 03:28柯巧旋
高考·中 2023年4期
关键词:卤虫答题气候

柯巧旋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世界记忆之父”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结合了全脑的概念。通过将一些关键的知识点通過文字与图形和图画进行有效结合,有效地提高人类的记忆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是帮助学生呈现出更加清晰的知识脉络的一个重要工具。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学生要学好地理,不仅是学习地理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地理的学习方法,调用地理的学习能力。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思维难度的上升苦不堪言,这就需要学生在有限的课业时间内提高解题能力。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科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既掌握重要基础知识,又具备综合思维和地理学科素养能力。本文将立足思维导图模式,从梳理基础知识脉络、构建单元学习框架、进行复习成果检验、提高解题分析能力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培育地理综合思维的相关内容。思维导图通过分支和径向图在视觉上“映射”信息,在学习、集思广益、记忆、视觉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拥有悠久的历史。75%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有助于他们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和构建知识体系”。

关键词:思维导图模式;地理;综合思维;地理学科素养能力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记忆知识,而是要培养提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地理的学科素养。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归纳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将全部的地理知识和内容整合成凝练的知识体系的能力,构建知识体系,达成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一、立足思维导图模式,梳理基础知识脉络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会按照教材每一课内容的编写顺序来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对于这样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来说,教师仅仅是将教材中的内容单方面传输给学生,并未将教材中的内容先进行有效的组合与合并之后再为学生提供清晰有逻辑的知识体系,学习内容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知识模块化[1]。学生往往缺少对所学内容的思考、联系与内化。所以在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之后,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成效,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在课上一边向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一边构建完整的思维导图框架,利用思维导图的框架构建将知识体系清晰地展示给学生,讲解过程思维化,突出重点知识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的脉络,提高学习的效率[2]。另外,思维导图中的文字大都是教材中一些凝练的知识的总结与表达,所以当教师在讲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可以利用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提炼要点、要素并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总结与复习,学生课后也能更好地回顾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对全球各地的气候特点开展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储备,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季风环流示意图、全球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等,归纳出分布规律,并构建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答题脉络,包括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下垫面(海陆分布、洋流、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通过对各要素的分析归纳全球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接着结合区域地图,通过对比,分析造成各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然后学生才能了解各个气候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同样受到不同地区某些特殊情况的影响,如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气候在分布上又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等区域远离赤道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最广,和南美洲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直逼赤道等,这时学生也应该对这些形成特殊气候而区别于一般气候分布规律的地区所形成的成因、特点等进行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有逻辑地对各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分布进行记忆,教师可以在每讲解一个地区的特殊气候时就将其列入思维导图,最后通过图像和关键词将这些知识系统地呈现出来。最终,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的联系和对比,掌握所有地区的特殊气候,同样也能够根据思维导图开展有效的知识复习和巩固。

二、立足思维导图模式,构建单元学习框架

除了能够更加有逻辑地展示出所教学的知识之外,教师同样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一项帮助学生构建地理学习思维、汇总单元重要知识点的一项有效工具。经过课本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提升训练后,紧接着要帮助学生内化成自我的知识体系[3]。在进行完某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后,教师总会拿出一节课来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回顾。那么,如果教师将每个细碎的知识点都详细地向学生再次重复或者复述,这将会花费非常多的时间,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高中地理知识教学与学习的有效开展。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内容,共同构建本单元相关的思维导图框架,抓住重点、难点来进行本单元知识的汇总与展示,让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来理清整个单元的主题和发展脉络以及一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老师可以在课堂后,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并将优秀案例进行展示。

比如:以“地球上的大气”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将知识框架和思维导图的构建从冷热不均匀引起大气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方向出现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进而促进大气的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从高低纬的热量差异到高低纬热力环流的形成,再结合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从单圈环流到三圈环流,近地面形成气压带和风带,接着再叠加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的差异,考虑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引入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通过知识的复习,架构知识的思维框架。同时,大气运动又会引发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系统,如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等,最终将这些变化和大气运动总结为当今时代全球的气候变化规律和一些问题。通过图形和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方式——这时思维导图不仅仅是知识的显示,更显示出本章主题“地球上的大气”中各节课内容的有效联系和逻辑关系——让学生能够以更加清晰的思维和更加深刻的认识来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内容。在思维导图模式的有效引导下,学生能够在与教师共同构建单元学习框架的过程中,以更加清晰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认识来面对高中地理学习,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并不是一片一片、一节课一节课的,而是在脑海中构建出整体框架,做到脑中有图,能快速构建知识脉络。

三、立足思维导图模式,进行复习成果检验

除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思维导图模式进行有效的利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学习框架之外,教师也可以在开展完本节课教学之后,让学生在课后将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形式的课后作业[4]。而且在复习阶段,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检验并展示自己的学习和复习成果。利用复习课堂,还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在复习气候专题时,可结合典型例题,让学生自主构建答题思维。如下题:

例题:(2016年高考全国卷1)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一)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综合题中,题目的设问指向是构建答题模板的起点。全面提取信息、匹配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事物联系,即根据A分析B,采用A对B关系式:

1.A(气候)必须说;

2.A(气候)B(地形)的因果关系;

3.构建答题思维导图——将地形和气候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搭桥;

4.根据要素之间的关系架构的思维导图,组织答题语言: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容易忽略地形,仅从气候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在答题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做到要点铺开,更多地获取得分点。

(二)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本题在架构思维导图时,没有模板可依,学生可借助生活感悟帮助解题。要拍摄熊,必须要有熊出没,要近距离拍摄,还得考虑人身安全,因此可从以上要素架构思维导图,助力解题。

根据思维导图,组织答题语言:参考答案: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概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为了准确把握各部分内容的有效逻辑关系,学生需要进行积极的思考,将课堂所学的内容重组并整合。在复习阶段中,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某一节课、某一单元或某部分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并通过学生所绘制出来的成果去了解学生的复习状况和知识掌握状况。这区别于其他要求学生背诵知识点、进行死板记忆的复习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并对重要知识点加以记忆。将被动的复习记忆转化为形象主动的复习过程。

四、立足思维导图模式,提高解题分析能力

通过能力的提升,最终服务于学生的解题过程。学生做地理试题时,由于时间受限,往往在规定的时间内思路模糊,甚至缺乏思路,从而导致答非所问,或答题要点不全,答题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得分率偏低。

因而,在实际解题操作过程中,可以从日常习题练起。精选习题,让学生在日常作答中,养成架构思维导图、寻找思维路径的习惯,并通过对习题的讲解,给学生提供答案后,让学生再次根据答案要点,结合原有的知识储备在原有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重新架构更为合理、清晰的思维导图,并将优秀案例进行展示。通过日常的训练最终帮助学生提高答题解题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考试过程中能更快地构建出解题的答题思路。精选试题,如下题:

例题:2015年文综高考试题: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审设问:指向、限定条件(时、空);

2.找信息:带着问题匹配信息加以圈注;

3.构建答题思维导图——是否有模板可依,或是根据要素现构模板;

4.根据思维导图,组织答题语言;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本题考查影响生物资源的因素,寻找图文信息架构思维导图。

(2)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

本题考查影响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从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内因(市场需求的增大,养殖技术的提高)和外因(海洋渔业产量的减少)的思维路径进行分析,结合图文信息架构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分);市场需求增大(2分);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2分)。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2分)

(3)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本题属于开放性论证题:是否继续赞同大力发展某产业。回答赞成并解释赞成的原因,或者反对及反对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来架构,或不利条件、不利影响架构答题思维导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来看,应该是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来看,同意重点从社会经济效益作答,反对则主要考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参考答案:赞成;理由: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不赞成;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通过之前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教学中掌握思维导图绘制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从而将其运用到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之中,从而提高地理学习的认知方法与地理实践力,完善地理学习的综合思维。在课后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考虑到思维导图所涵盖的知识的覆盖面,抓住学習内容的重难点内容,同样也要注重思维导图整体的美观程度,能清晰地表现出知识的联系。

结束语

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初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思维导图,来清晰地展示教材内容的基本脉络,让学生能更好地理顺教材的结构、内容和逻辑等等。在复习阶段,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展示自己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成果,不仅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而且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检验的一种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陈进兵.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9):11.

[2]吴金花.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65):134.

[3]杨静.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4):78.

[4]刘正春.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7):89-90.

猜你喜欢
卤虫答题气候
卤虫的研究与应用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卤虫营养强化研究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铁皮石斛组培植株和大田植株中的多糖及其卤虫毒性
天然虾青素在卤虫体内的代谢积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