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个人成长与人生选择过程中有三个悖论:16至18岁在对学科与知识一无所知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自己的专业;22至25岁在对商业世界运行规则毫无概念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工作方向;25至28岁在对自己和人际关系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被要求确定长期伴侣。这样想来,其实人生出问题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VicodinXYZ
愿大家都可以做到像黄永玉老先生写的这样: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站在太阳下的坦荡,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
—@夏正正
其实到这个年纪,跟父母在很多方面的想法都不一致,当你认真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能听进去,并且会反思,确实太难得了。他们养我们长大,我们用所读之书一点点改变他们,能这样共同进步就是我最理想的状态。
—@iswenwena
这些年,我最坚持的一个原则是:不对自己说谎。没有的东西就是没有,不懂的事情绝不装懂,不幻想自己有何特殊,不欺骗自己有多重要,不假装自己是别的什么人物。承认自己的缺陷、脆弱、无足轻重,宁愿失败也不假装成功。因为所有可笑的人,都是因为骗自己骗太狠,最后只有自己信了,才破绽百出,无比荒谬。
—作家王欣?
理想职业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任何工作都有血有汗,但不能有泪。你非常努力为之奋斗,并沉浸其中的时候,工作就是你在庞杂纷繁世界中的一片乐土。
—阿兰·德波顿对工作的定义是:所谓工作,就是有尊严的疲惫
平等地“瞧不起”任何人,多睡觉,多晒太阳,多散步,对喜欢的人摇尾巴,不爽就大叫。
—“猫咪生活法则”,人类不妨一试
1.第一份工作能赚多少钱没那么重要。2.什么工作有前途?你做得好的工作才有前途。3.找工作要有足夠的耐心,你可能要投递很多次简历才会有一次被联系的机会。4.只要找工作,总是可以找到。5.时间和精力是最宝贵的,老板付钱买走你无价的东西,你不可以被浪费,包括被你自己。
—@Fenng
对历史,我不说“如果”;对未来,我不说“不可能”。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认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疆界,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可能
人生最后境地无非五个字:吃喝拉撒睡,有一个字出毛病,人的架子就会散。
—慎微《包工头出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