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雷
当一车车救灾物资送到受灾群众的手中,背后是有灾必应、有难必救的责无旁贷;当一幢幢新房傲然而立在曾伤痕满目的家园上,背后是确保受灾群众搬入新居的庄严承諾;当一辆辆因暴雪滞留的车辆在引导下顺利通行,背后是应急响应和救援预案的火速启动。
灾害防治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础,是国家总体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筑牢社会安全稳定的“防火墙”,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全民防灾,争当基层“摄像头”
今年5月26日,鹤峰县天降暴雨。在走马镇李桥村,灾害风险隐患报送员吴光奎巡查中发现,农户涂兴川的屋后出现裂缝。凭借多年监测经验及报送员专业知识,吴光奎意识到此处可能发生滑坡,他立即上报。走马镇人民政府与应急办收到险情报告之后,立即组织人员赶到现场。在与涂兴川一家沟通后,将家中4人紧急转移到他处。
大约1小时后,随着雨势加大,涂兴川屋后坡体瞬间坍塌,土石直接冲入房内,造成二楼房间和一楼厨房严重损毁。由于屋内人员已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事后,涂兴川老人仍心有余悸:“当时家中还有4岁和1岁的小孙子,感谢政府对我们全家的救命之恩!”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灾害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报送、早处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充分发挥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的作用,将防灾避险触角延伸至基层最末端。
“像吴光奎这样的灾害风险隐患报送员,已遍布我省各个村和社区,织成了一张灾害隐患信息风险报送‘安全网。”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监测减灾处二级调研员彭琪琳介绍,省应急管理厅在全国率先编发《湖北省基层灾害风险隐患监测预警信息报送人员管理制度(试行)》,以基层灾害信息员为主,充分吸纳地震部门灾情速报员、自规部门灾情报送员、林业部门护林员等各项灾害信息报送的基层骨干队伍,形成1+X模式,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纵向贯穿的信息报送、管理以及处置队伍。截至目前,全省已明确信息管理员1596名,信息报送员91690名。
既当好风险隐患监测的“前哨探头”,又打通了预警信息传递的“最后一米”,真正把责任压实到基层一线。省应急管理厅利用国家应急部灾害信息小程序、监测预警“叫应”工作机制等方式健全隐患信息报送机制,要求基层灾害信息员发现风险隐患按程序上报的同时,第一时间通知辖区内相关业务单位责任人和监测员,即时向所在区域服务对象发布。截至目前,省应急管理厅信息报送总量连续2年居全国第一,已报送成功避险处置案例23例,组织108户201人成功避险,减轻灾害损失7782万元。
夺秒提速,跑出应急“加速度”
2022年2月7日,正值农历新年假期最后一天,各地都迎来了返程高峰。当日凌晨,英山县下起暴雪,沪武高速英山至安徽岳西段因大雪造成1000多辆车、近3000人滞留。
应急救援机制立即运转起来。英山县应急管理局在英山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迅速成立应急处置专班,协同公安等部门,抽调50余人紧急前往现场疏导交通、除雪清障,并为滞留人员及时提供免费热水和生活物资。同时积极与安徽高管部门沟通协商,增加车辆分流通道,对受困车辆缓慢有序放行。历经4个多小时的奋战,堵点疏通,老百姓的归途畅通了。
“紧情应对要做得快而又快,应急救援队伍要时刻保持临战状态,出现敏感险情要迅速响应、科学指挥、有效处置。”省应急管理厅救灾处三级调研员殷峻说。
2022年7月4日,江陵县发生局部风雹灾害,致使沙岗镇三合村房屋受损119间,40户86名村民无处安居。灾情发生后,江陵县应急管理局党委第一时间组建专班赶赴现场,进行核灾工作。
从核定受灾情况到发放补助资金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群众的居住问题如何解决?江陵县应急管理局按下维修“快进键”,调配施工队和大型机械,对损坏的房屋进行维修。仅仅5天,除1间倒塌的房屋外,其余118间房屋的维修任务全部完成,群众开心回到家,住进了“安心房”。
星夜兼程紧急驰援灾区,抵御火场上的熊熊烈焰,迎击极端天气肆虐下的狂风骤雨……应急人在关乎人民生命、社会安宁的紧要关头“夺秒”提速,展现了快速且精准的“湖北应急速度”。
建设队伍,构建救援“备勤圈”
“报告!降雨增大,场地积水漫过基坑挡墙开始倒灌基坑,超出了项目现场设备抽排能力,请指示!”2022年7月8日,在中铁十一局集团城轨公司武汉12号线7标项目现场,一场地铁深基坑防汛应急演练正在举行。
“此次应急演练具有实战化和实案化的特点,很好地检验了预案的实践性和有效性。”在现场观摩的湖北省应急救援中心主任昝军说。
此次参与实战演练的中铁十一局集团工程抢险应急救援队,是根据省应急管理厅与中铁十一局应急救援框架协议部署正式纳入湖北省应急救援力量的救援队伍。该队伍配备子母式大功率龙吸水、履带式钻注一体机等15类30余台(套)专业应急救援装备,并在武汉、郑州等多地开展过抢险工作。
“闲时练兵,战时亮剑。”应急救援少不了敢于冲锋、能打胜仗的救援队伍。近年来,省应急管理厅建强应急救援力量,在深度掘进军地协同的同时,与17家央企、省属重点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指挥调度机制,并积极发展乡镇和村级应急救援队伍,持续夯实防灾减灾基层基础。
“我们每年会统计企业在省内在建项目的施工队情况,以便在应急救援时能迅速调动。”省应急管理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副处长陶江涛表示,省应急管理厅依托相关企业省内在建项目人员作为前置力量常态化备勤,基本构建了全省前置力量“50公里”备勤圈。目前,省内登记建档的专业救援队伍117支,社会应急力量93支,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第一时间拉得出来、顶得上去。
不仅如此,省应急管理厅还动员发动基层干部、民兵、联防队员等,在乡镇(街道)组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在行政村(社区)组建15人左右的兼职救援队伍。截至目前,全省先行试点的4个市州、20个县市区乡镇应急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在群众身边形成一个又一个救援“备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