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
寒假期间,我参观了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参观结束后,带队的老师把我们带到一个青铜器仿制工厂,并向我们介绍了青铜器的制作过程。从老师的讲解中,我知道了制作青铜器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失蜡法,另一种是范铸法。
之后,轮到我们大显身手了。我们来到一个教室,每个人面前都摆放着一杯青色的石灰粉、一杯水、一个模具和一把小刀一样的搅拌器。
开始制作青铜器了,按照老师教的,我先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石灰粉里。神奇的是,青石灰粉碰见水变成了深绿色。接着,要把掺了水的石灰粉搅拌均匀。可是石灰粉太多了,想要搅拌到完全均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请来老师帮忙。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把石灰粉搅拌均匀了。然后,我们把搅拌好的溶液小心翼翼地倒进模具里,并将溢出来的轻轻刮去。就像妈妈做蛋糕一样,把溶液装进模具后,需要震出气泡。我上上下下地震了10次,終于达到了要求。老师说,还要将模具放在桌上静置30分钟,青铜器才能成型。
可是等待的30分钟干什么呢?老师决定带我们去“考古”。他带着我们来到了模拟考古的房间,这里一共有4个探方(考古发掘区分成的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探方旁边摆放着金属探测器、毛刷、铲子、游标卡尺和刻度尺等考古工具。我们根据探方的个数分成了4组。我们组被安排挖掘4号探方。老师说,考古必须要有考古证,否则就是盗墓,那是违反法律的。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考古证,我们组共有3人,1位测量员、1位发掘员、1位记录员。我是测量员。
我们兴奋地打开金属探测器,拿着它往探方中间走去。突然,金属探测器发出“嘀嘀”的叫声。这儿一定有“宝贝”!于是,我们赶紧放下探测器,开始慢慢地铲土,最终挖出来一把青铜铲。我测量了一下“出土文物”的相关数据,青铜铲长31厘米,宽18厘米。测量完,我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考古专用的表格上。在我记录的时候,队友又发现了1颗象牙。随后我们又找到了2个仿制青铜器和1块陶片。不知不觉中,考古活动就结束了,我们一共发现了4个仿制青铜器、1颗象牙、3块陶片。
“考古”结束后,我们又回到了刚才做仿制青铜器的教室,我发现做好的青铜器竟然凝固脱模了!我把青铜器取出来后,又将一些多余的部分进行了处理。看,这就是我亲自制作的青铜器!完美!
有趣的青铜器制作和“考古”活动让我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