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3-07-28 08:43贺雨菲张映明
智库时代 2023年16期
关键词:建党思政理论

贺雨菲 张映明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一、价值意蕴: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1]此外,伟大建党精神在报告中也多次被提到,强调了其重大意义。对于高职思政教育来说,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表现为有利于高职思政课教学提高理论深度、拓展内容广度、深化价值尺度。

(一)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理论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2]。伟大建党精神不仅很好地展示了党的百年奋斗史,也很好地解释了党历经百年沧桑仍然生机盎然的原因所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充分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展示了党对科学真理的矢志不移和对崇高信仰的坚贞不渝,“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展示了党为国为民的不悔初心,“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充分体现了党的崇高品质,展示了党从容面对凶险挑战、无惧牺牲的风范气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充分体现了党的人民底色,展示了党心系人民的价值归宿。这能直面学生的疑惑点,因为这既可以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即将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展示给学生,又能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即通过伟大建党精神让学生掌握党历经百年沧桑,仍然生机盎然的原因。

(二)拓展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广度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3]思政课要变得有生命,就必须脱离对课本和文件的宣读,拓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拓展不是完全脱离课本,而是针对课本知识体系以及学生学情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解构并重构,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可以拓展其教学内容的广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先进特质,立足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涵养,形成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4]有其特定的生成逻辑。其生成的理论来源、历史过程、实践基础都可以成为思政课的教学素材。与此同时,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背后有无数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无数值得颂扬的人民英雄,这些内容的融入可以使得思政课教学更加鲜活。另一方面,其有着的内涵丰富和完整的逻辑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5]。这32 个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资源,深入阐述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

(三)深化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价值尺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6]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精神内涵能帮助大学生补足精神之“钙”。首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可以引导学生筑牢信仰根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展示了党对科学真理的矢志不移和对崇高信仰的坚贞不渝,毛泽东曾强调,“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7]”,这有利于引导学生确定远大理想、坚定信仰信念。第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可以促使学生强化使命担当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展示了党的赤子之心,这有利于促使学生用党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作风提升个人境界,强化使命担当精神。第三,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内核激励学生磨砺顽强的意志品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展示了党无惧各类风险挑战的从容气概,即使面对深重苦难,党仍然能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困难,这有利于激励学生迎难而上,磨砺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第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可以引领学生厚植爱党为民情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展示了党一心为民的价值旨归,这既有利于坚定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也可以引导他们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从而升华人生价值。

二、原则遵循: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原则

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入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进去,需要把握坚持将学生认知与内容设计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融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原则。

(一)坚持将学生认知与内容设计相融合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8]可以说,青年一代的面貌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每一代青年由于所处的时代不一样,由此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要引导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就必须遵循这些特征和成长规律。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绝大多数是“00后”,“经历改革开放40 多年来的洗礼等重大事件的冲击,‘0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9],“00 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使得思政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思政课是育人的课程,必须明确学生的思想特征和行为倾向,将学生认知与内容设计相融合,从而为建党精神的有效融入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线上与线下相融通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伴随着“00 后”大学生的成长,他们对于互联网的接受程度高,因此,在教学中结合互联网技术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学习效果,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进行。因此,坚持线上与线下相融通的原则可以有助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效融入。“‘线上’‘线下’两个课堂实现课内课外的融通是提高实效性的有力手段”[10],一方面,在线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向学生阐述伟大建党精神;另一方面,利用线上教学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促进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相互融通,是将伟大建党精神厚植于学生心中的重要原则。

(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要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重要抓手,这不仅是由思政课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而且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密切相关。一方面,思政课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教学内容的实践来源及其教学目的的实践指向都决定了思政课的实践性。“我们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实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阐发出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魅力与实践伟力”[11],因此,要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因而高职学生更习惯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因此,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在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入过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实践理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

要想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探索伟大建党精神如何有效融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加强教学研究、完善教学体系、丰富平台载体,从而为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入夯实理论基础、创造教学前提、提供多样手段。

(一)加强教学研究,为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入夯实理论基础

毛泽东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12]高职院校的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衡量高职院校的发展质量呢,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科研水平的高低,所以说,高职院校加强教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是促进自身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提到,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13]。加强理论研究是促进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学研究,夯实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基础。首先,要发挥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的引领作用,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创造有利的环境。一方面,高职马院应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研究的根本引领,从而强化政治导向,提供方向遵循和政治保障;另一方面,高职马院可以发挥引领作用,明确伟大建党精神理论研究的分工实施,从而为具体研究提供组织保障;其次,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教学研究产出成果、落到实处。对于教师而言,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于自身的全面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在于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最后,要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利用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语境、语义,激励学生汲取其的精神力量,使得他们在自主研究中进一步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完善教学体系,为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入创造教学前提

于思政课而言,课堂教学是育人主阵地。因此,完善教学体系可以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更好融入创造教学前提。首先,要将其融入教材之中,不断完善思政课教材体系。具体来说,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中,讲清楚其发展逻辑,即给学生具体阐述伟大建党精神是如何产生的,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教材中,充分挖掘其理想信念教育功能,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逻辑;在“形势与政策”教材中,教师要结合时代热点,明确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意义。其次,要强化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来统筹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融入,避免融入内容的重复使得学生反复学习相同内容而产生抵触心理;最后,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高职的思政课程相对本科院校而言较少,因此,可以在专业课程内容之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有机衔接,发挥两者协同育人的作用,从而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全面融入。

(三)丰富平台载体,为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入提供多样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我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等等。”应丰富平台载体,为伟大建党精神更好融入提供多样化手段。一方面,坚持线上线下联动。线上与线下两个平台的联动可以有助于更好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完整环节之中,在线上平台拓展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广度,在线下平台讲授好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发展逻辑、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等。另一方面,坚持课内课外联袂。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入不应局限于课堂内,而应坚持课内课外联袂。在课内,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学生主体作用,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质内涵,而在课外,可以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研究社、学习小组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将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种党对科学真理的矢志不渝和对崇高信仰的坚贞不渝融入课外学习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科学真理,感悟真理的力量,又如举办各类志愿活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感悟“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性质宗旨以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归宿,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磨砺学生顽强意志品质,从而让他们更好感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内涵,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为自身的政治信仰和前进动力。

伟大建党精神既有利于深化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深度和拓展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广度,也有利于强化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尺度,是引导学生筑牢信仰根基、促使学生强化使命担当精神、磨砺学生顽强意志品质、引领学生厚植爱党为民情怀的有效举措。探索有效融入的路径是一个长期课题,需要我们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

猜你喜欢
建党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