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菊香
数学思维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具备的重要思维,也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必备能力。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积极探究更具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是一种利用数学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思维能力是一种善于认识、发现客观规律和现象的能力,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核心素质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人格、智力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都有着显著的影响。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让学生在遇到数学难题时从容应对、灵活思考、积极解决,避免陷入僵化的思维模式导致出错。
其次,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形成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个。
首先,不够重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数学思想方法作依托,学生只有掌握了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代换等,才能在学习中有选择地运用这些方法,拓展自身思维的广度。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忽略了对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导致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足,无法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含义。
其次,不够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的教学过程缺乏启发性和引导性,只注重试题的分析和解法的介绍,忽略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部分学生缺乏全面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采用的思维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探究、质疑和创新,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因思维僵化而陷入困境,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例如,有的学生往往只选择擅长的解题方式,而不是根据问题本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解题方法。
最后,不够重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知识应用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部分教师不够重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无法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导致难以实现让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三、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培养思考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探究欲。基于此,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兼顾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获得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实物投影,显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另外两个变式,并利用多媒体呈现生活类的练习题,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层次的发展。
(二)设计启发性问题,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师应有计划地加强对高年级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寻找不同的解题途径。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动脑分析的能力。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并解决问题,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可以设计生活类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如教师可以提问:“小明去超市买了4斤红苹果和3斤绿苹果,共花费了19元。已知红苹果的单价为2.5元,请问绿苹果的价格是多少?”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启发他们使用代数方法求解,即假设绿苹果的单价为y元,列出算式:4×2.5+3y=19。通过计算,学生可以得出绿苹果的单价为3元。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超市打折,红苹果和绿苹果的单价都降了0.5元,那么小明購买这些苹果需要花费多少元?”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变量代换和运算操作,从而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开展实践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是思维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也是发明和创造的源泉。新课改十分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和思维能力。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脑结合,在贴近生活的实践探究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带领班级学生春游前需要购买一系列物品,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将购物清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计算所需的总费用,并带领学生购买物品。这个过程涉及很多数学知识,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定理等相关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如解决数学难题、设计数学模型、探究数学规律等,这些活动可以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拓宽他们的数学思路,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科学划分学习小组,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突出差异化教学理念,将学生合理分组,以确保每个小组都具备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思維能力发展。
此外,教师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而不是机械地将知识灌输给他们。教师要根除“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弊病,不能以自身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考,而应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让每名学生都充分参与探究,积极发表见解。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从旁引导、点拨,以帮助学生发现新问题,获取新知识。
例如,在讲解一道有难度的数学题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长方形,再引导学生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并推算三角形的面积。最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动手探究,让学生根据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正路镇峡儿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