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馆原馆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
冯端(1923.6.11—2020.12.15),出生于江苏苏州,籍贯浙江绍兴。出生1周后起名,适逢端午佳节,父亲冯祖培便为他取名冯端。冯端是凝聚态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国家科委“攀登计划”项目“纳米材料科学”首席科学家。
“像滔滔波浪滚向沙滩,我们的光阴不息地奔赴终点。”无论伟大的莎士比亚有着怎样超越常人的想象力,他都不会料到,自己写就的这两行诗,会在几百年之后被印刻在一位中国科学家冯端名为《凝聚态物理学》的一本专业物理教材上。
“科学和艺术可以彼此应和,诗歌和物理学是相连通的。”正如冯端这句名言所通达的境界,这位格物致知、穷理尽性的物理学家,绘就了诗一般深邃的人生画卷,意味隽永。
“我们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从不横加干涉,更不会施加任何压力。”冯端说,父母总是鼓励他们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冯家四兄妹按照各自的兴趣和意愿自由生长,成就了此后科技界引为佳话的“冯氏兄弟三院士传奇”。
长兄冯焕,中央大学电机系毕业,后留学美国,曾任通用电气公司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姐冯慧,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姐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二哥冯康,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数学家;冯端年纪最小,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
这样的学府门第,足可谓英才济济。
“大哥冯焕为我们带了个好头儿。我们四兄妹大致走上了相同的道路:从苏州中学附属实验小学到苏州中学,然后考入中央大学。”也正是冯焕就读中央大学电机系期间,时不时带回家翻阅的科普读物,让冯端从小开始对科学发生兴趣。
1934 年,冯端入读苏州中学初中部;1938 年,高中就读于福建省立福州中学,发表第1 篇科学文章《虚数》;1946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9 年,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后,冯端历任物理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 世纪50 年代,冯端闯入晶体位错领域;60 年代,针对国家国防工业的需求,他选择我国产量丰富且尖端技术极为需求的难熔金属为突破口,开始晶体缺陷研究;70 年代,他以在激光技术中获得重要应用的复杂氧化物单晶体为对象,利用不同波长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选择性,深入研究激光与非线性光学晶体,以提高晶体质量、改进器件性能;80 年代,他的研究视野推进到人工控制微结构以获得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上;90 年代,他倡导和推动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研究,取得了众多独创性成果。
1996 年4 月,中美“用于非线性光学及相关领域的微结构晶体”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表明国际上已承认冯端的科技领先工作,其科研成果在1982年、2003 年和2004 年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冯端非常重视科普写作,他的科普书籍文笔生动,语言精练,通俗易懂。他先后写作了《熵》《晶态面面观:漫谈凝聚态物质之一》《放眼晶态之外:漫谈凝聚态物质之二》《溯源探幽:熵的世界》等科学性独特、文风清新的科普著作。
1998 年,科普著作《漫谈凝聚态物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开科普作品获国家奖之先河。《溯源探幽:熵的世界》获得2007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獎。
物理学前辈钱临照曾这样评价冯端:“在凝聚态物理中论著丰硕,已达随心所欲之效果。”然而,这位大师级的物理学家,却从未有留洋深造的经历,可谓土生土长。
“年轻时,大哥冯焕和姐姐冯慧都在美国留学,二哥冯康到苏联留学,老母亲在家要有人赡养,所以我就没有出去。”冯端说,这是为了“小家”,而后来则是为了“大家”,“改革开放后,我有很多机会出国进修和工作,但实验室尚在初创阶段,我要出谋划策,争取经费和设备,因此将名额推荐给了系里的年轻教师,自己则坚守岗位。”
既然如此,冯端又如何练就成为大师?人们总喜欢这样提问。他翻译的著名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黄昏》中写下的诗句,也许为冯端在物理世界的毕生追求留下了最好的注脚:“你对不可言说的进行探究,使你迷惘的生命终趋于成熟。”
在物理世界驰骋纵横一生,很难相信,科学家冯端却从未远离自己深爱的诗歌。
家庭环境的熏陶,让冯端自幼领略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诗教”传统,而广博的阅读,让他对新诗和译诗逐渐着迷。
1944 年,冯端在大学中以“若梵”为笔名发表译诗,歌德、雪莱、里尔克等著名诗人的作品,都曾在他笔下被精心推敲为中文。
冯端与爱人陈廉方相濡以沫一甲子,1985 年,冯端与陈廉方结婚30 周年,冯端写下:“忆昔初会日,娟娟悦心意。始恨相见迟,姻缘从而缔。伉俪三十载,濡沫共相依。秋实继春华,晚霞犹靓丽。白首同偕老,恩爱岂容疑。”2015 年4月1 日,逢冯端与陈廉方“钻石婚”,夫妇合作一首《钻石颂》,其中几句:“六十春秋恩爱笃,双双执手难关渡。而今白发同偕老,朝朝暮暮永相濡。”
1955 年,冯端与陈廉方喜结连理不久,他们从南京外文书店购得一本诗集画册《蝶影翩翩》,经历世事动荡的漫长岁月,至今陪伴在两位老人身边。半个多世纪以后,2008 年,二老在浙江西天目山避暑时随身携带此书,不时拿出欣赏,触景生情,两人有了合译此书的念头。
“这部诗画集译出后,只是小范围地发给了亲朋好友,希望大家欢乐一下。”在冯端九十华诞的祝寿会上,夫妻二人将合译的《蝶影翩翩》送给每一位前来祝寿的人,成为当天最为浪漫的景致。
物理与诗歌,在冯端的生命历程中,它们早已不是单纯的事业或爱好,而是他永恒的精神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