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锋
(1.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 抚顺 113122;2.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抚顺 113122)
空间拓扑特征能够准确描述孔裂隙的空间结构及连通关系。煤各级孔隙内的气体迁移过程以吸附/解吸、扩散和渗流为主,在不同煤体之间表现出的差异性取决于煤孔裂隙空间拓扑结构[1,2]。煤体注二氧化碳置驱瓦斯技术(CO2-ECBM),利用CO2与CH4在煤孔隙系统中的竞争吸附原理,实现CO2的有效地质封存,同时提高煤层瓦斯抽采效率[3,4],对“双碳”背景下化石能源的绿色清洁开发意义重大。由于这一过程广泛涉及气体的吸附/解吸、扩散和渗流现象,导致煤体空隙空间拓扑特征成为决定CO2-ECBM技术能否高效实施的关键因素[5,6]。
关于煤孔隙空间拓扑结构与CH4产出规律之间的联系,最早采用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得到了煤岩大孔(>1000 nm)、中孔(100~1000 nm)、介孔(10~100 nm)和微孔(1~10 nm)的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分形维数等结构参数[7],并将CH4运移与之对应,对于孔隙形态及连通性仅通过进退汞或吸脱附曲线作定性推理[8,9]。此后,诸多学者通过构建孔隙模型并结合动力学、热力学方程研究不同孔径阶段下Fick定律、Darcy定律的适用性[10,11],但涉及真实煤体的流体运移规律时仍存在偏差,原因在于经典的孔隙模型通常是真实孔隙网络的简化,二者的空间拓扑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随着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射线扫描三维重构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学者们能够获取更贴近实际的煤孔隙结构模型,并对孔隙参数与气体运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12-14],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释空间拓扑特征与气体迁移之间的内在联系。
目前,在CO2-ECBM技术领域,煤孔隙空间拓扑特征对瓦斯置驱规律的影响鲜有报道。为了深入探究CO2-ECBM技术应用背后的这一科学问题,本文选取未受扰动的块状褐煤、肥煤及无烟煤样品,通过X-ray CT扫描,精确重构煤孔隙三维空间结构,并量化分析孔隙系统的空间拓扑特征。此外,通过受载原煤原位注CO2置驱CH4分步实验,阐明不同孔隙拓扑系统中的CO2-ECBM过程,进而揭示煤孔隙空间拓扑特征对瓦斯置驱效应的影响。
试验原煤样品分别取自羊场湾矿(褐煤)、胜利矿(肥煤)和阳煤一矿(无烟煤),并通过钻取和打磨制成∅50 mm×100 mm的标准原煤试件(图1),经真空脱气干燥后,用于受载原煤注CO2置驱CH4实验。同时,将取自同一地点的原煤样品切割为5 mm×5 mm×10 mm的长方体样品,经过真空脱气干燥后开展CT实验。
图1 置驱实验煤样
煤中不同成分对X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X-ray CT扫描实验利用扫描图像不同灰度值反映孔隙、煤基质和矿物质[15,16]。本次试验采用Nano Voxel-3000高分辨率CT扫描系统,测试电压120 kV,测试电流50 μA,曝光时间1000 ms,扫描模式为局部扫描。因为制取煤样中不可避免破坏了其表面形貌,使孔隙结构改变,为减小边缘误差,对原始CT序列图像进行裁剪[17],每个煤样均得到1400幅990×990的灰度图,像素边长2 μm。
试验采用自行研制的受载原煤注气置驱甲烷THM耦合实验台完成(图2),试验步骤为:①检查系统气密性,向实验系统通入4 MPa氦气,待各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保持6 h无变化视为气密性良好;②将系统抽真空,把煤样装载到三轴渗流夹持器,温度设定在24~26 ℃范围内,围压升至4 MPa;③将CH4气体吸附压力设为2 MPa,待吸附平衡并稳定12 h,进行常压解吸且记录出口气体流量和压力;④解吸稳定后开始注入1 MPa的CO2气体,同时记录进出口流量、压力和组分,直至出口CH4浓度为0;⑤将CO2注入压力设为2 MPa,并重复步骤④;⑥将围压升至6 MPa,重复步骤②—⑤。
图2 实验系统
考虑到煤层注气前煤壁会自然释放瓦斯,因此在注CO2前对吸附CH4达平衡状态的煤样进行常压解吸,进而排除CH4解吸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对X-ray CT扫描的羊场湾褐煤、胜利肥煤、阳泉无烟煤的灰度图像,进行对比度调节、降噪、去环形伪影等一系列后处理[18],以准确识别孔隙。
为了保证煤孔隙空间拓扑结构重建的真实性,本文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对16 bit灰度图进行识别,根据文献[19]方法计算得到的羊场湾褐煤、胜利肥煤、阳泉无烟煤孔隙阈值依次为32464,17248,27224。随后利用Avizo软件内置算法对煤孔隙系统进行三维重建。
由于气体主要渗流通道为连通孔隙系统,故剔除孤立孔隙,得到连通孔隙系统,如图3所示。由图3可见,羊场湾褐煤的孔裂隙布满整个空间,胜利肥煤和阳泉无烟煤则存在不同程度孔隙缺陷区域。可见,羊场湾褐煤的孔裂隙分布最广,渗流通道发育最好,更有利于注CO2对CH4的置驱效应。
图3 煤体连通孔隙团(μm)
孔隙系统逾渗概率是空间拓扑结构的重要参数,能够反映孔隙系统的连通性和渗透性[20]。通过计算得到了羊场湾褐煤、胜利肥煤、阳泉无烟煤连通孔隙团的逾渗概率,依次为15.34%,10.94%,9.88%。3个煤样的等效孔径分布频率如图4所示。分析发现,羊场湾褐煤、胜利肥煤、阳泉无烟煤的孔隙(孔径1~100 μm)的占比分别是46.43%,97.59%,99.98%,平均等效孔径分别为113.35,52.42,35.83 μm。可见,随着三组样品煤变质程度升高,等效孔径变小,特别是胜利肥煤和阳泉无烟煤中可见裂隙基本消失,而渗流通道的缺失会阻碍注CO2置驱CH4过程的发展。
图4 煤孔隙直径分布
3个煤孔隙空间拓扑参数见表1。对于三种煤样,随变质程度升高,孔隙的表面积和体积均减小,意味着变质程度与单个孔隙的吸附性、渗流特性呈负相关。形状因子可反映孔隙形状的规则程度,标准球体的形状因子为1。煤中孔隙形状随变质程度升高趋于球形,球状孔利于气体的赋存但不利于运移。
表1 孔隙几何拓扑特征部分参数
在孔隙结构基础上,基于中轴线算法[21]计算得出孔隙空间拓扑结构,如图5所示,详细参数见表2。分析可知,对于3种煤样,随煤变质程度升高,孔隙和喉道直径均减小,即气体运移的通道变窄,而通道直径与流体运动阻力呈负相关,因此在出入口压差相等的条件下,流体流过阳泉无烟煤最困难。喉道长度越短,意味着孔隙间距离更紧凑,孔隙间气体交换距离更短。配位数则是直接衡量孔隙之间连通性强弱的指标,配位数大说明任意不相邻的两孔隙间流体运移路径更多,即气体在孔裂隙空间运移范围更广更深。
表2 煤孔隙空间拓扑参数
图5 孔隙网络模型(μm)
结合3种煤样孔隙几何拓扑特征,对注CO2置驱CH4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受载原煤CO2-ECBM过程中夹持器出口CH4的产出具备阶段性变化规律,如图6所示。将中期直线下降阶段数据拟合为直线b,同理将早期和后期平缓阶段数据拟合为直线a和c,直线b与a和c的交点分别A和B,A和B点所在的垂线将整个置驱过程曲线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图6 置驱阶段划分
1)置驱早期。CH4体积分数呈对数升高,CO2尚未突破煤体,该阶段高压CO2被注入孔裂隙,后经扩散进入基质孔隙,随后将孔隙表面吸附态CH4置换。
2)置驱中期。CH4体积分数开始剧烈下降,出口处检测到CO2,此阶段注入的CO2一部分经置换吸附态CH4,另一部分稀释、载携游离CH4排出煤体。
3)置驱后期。CH4体积分降低趋势变平缓,此时煤体中CO2基本达到吸附平衡,CH4置驱结束。
CH4产出体积分数变化规律如图7所示,对比不同曲线可知,降低围压或提高注气压力均可缩短整个置驱过程,这是由于围压的降低能够削弱煤孔裂隙闭合,改善孔裂隙系统连通性。提高注气压力能够提升CO2孔隙分压,促进其扩散、吸附,从而加速置驱过程。
图7 CH4产出体积分数变化规律
对于具有不同孔隙空间拓扑特征的煤体而言,当围压为4 MPa、注气压力为2 MPa时:①置驱早期,羊场湾褐煤、胜利肥煤、阳泉无烟煤分别用时56,37,16 min,CO2突破时间依次降低,这是由于羊场湾褐煤孔隙分布广泛,孔径发育均衡,基质孔隙和裂隙间沟通充分,更有利于气体渗流,气体扩散范围更大,使置驱作用能在煤中更大范围内进行。而胜利肥煤、阳泉无烟煤孔隙拓扑系统存在空间缺陷,严重制约渗流环节,CO2气体扩散范围小,因此置驱早期时间短。②置驱中后期,羊场湾褐煤、胜利肥煤、阳泉无烟煤分别用时28,35,36 min,这是由于羊场湾褐煤孔隙具有连通性较好的空间拓扑系统,畅通的渗流孔道有助于基质孔隙浓度差的形成,加快CH4的置换、渗流进程。
置驱体积比ω和置驱效率η是定量评价CO2-ECBM效果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见式(1)和式(2)。
CH4产出流量随置驱体积比的变化规律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在同一围压环境中,随着注气压力增大,CO2突破煤体的置驱体积比降低,其中羊场湾褐煤降低程度最大,这是由于煤孔隙拓扑系统连通性越强,气体渗流、扩散对注气压力变化越敏感,随着注气压力的提升,置驱速率越快,置驱范围也越广,CO2对吸附态CH4的置驱越高效,体现为CH4产出流量变大、置驱体积比减小。但胜利肥煤和阳泉无烟煤孔隙拓扑系统存在局部缺陷,因气体渗流、扩散通道的缺失,导致裂隙中CO2压力提高后只在很小范围内提升了扩散速度,对置驱过程影响较小。不同的是,阳泉无烟煤的CH4置驱流量更大,几乎是胜利肥煤的3倍。可见,阳泉无烟煤丰富的基质微孔为气体提供了足够的吸附空间,能够弥补孔隙拓扑系统缺陷产生的不足。
图8 CH4产出流量变化规律
置驱效率随置驱体积比的变化规律如图9所示。由图9可知,提高注气压力或降低围压能提高置驱效率,但对于三种煤样,这种效果随煤变质程度增加而减小。这是由于降低围压会使孔裂隙发生一定程度扩张,孔裂隙间连通性增强,改善了CO2/CH4的运移环境,因此置驱效率提高。其中羊场湾褐煤置驱效率提升最大,究其原因,其孔隙拓扑系统更加完善,故置驱效率提升更明显;胜利肥煤、阳泉无烟煤本身渗流通道匮乏,降低围压和提高注气压力对渗流、扩散性能改善不大,因此置驱效率提升小。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条件下,阳泉无烟煤的置驱效率甚至高于胜利肥煤,这是由于随变质程度升高,煤基质对CO2的吸附力变强,弥补了缺失渗流通道导致的扩散、吸附解吸驱动力不足,提升了CO2运移能力。
图9 置驱效率变化规律
1)羊场湾褐煤、胜利肥煤、阳泉无烟煤的变质程度依次升高,等效孔径、孔喉直径、逾渗概率等孔隙空间拓扑参数逐渐降低,孔裂隙发育程度、空间分布及连通性逐渐变差。
2)CO2-ECBM过程分早期、中期、晚期3个不同阶段。羊场湾褐煤因其孔隙系统的广泛发育,早期阶段缓慢,中后期阶段较快。而阳泉无烟煤缺少渗流、扩散通道,连通性差,不利于气体运移过程,因此早期阶段较快,而中后期阶段缓慢。
3)提高注气压力或降低围压是显著提升CO2-ECBM置驱效率的有效途径,对于阳泉无烟煤效果最为显著,其发育的大量吸附孔,能够弥补孔隙拓扑系统缺陷导致的围压、注气压力对置驱效率调控的不足。
4)本文探讨了不同应力条件下,羊场湾褐煤、胜利肥煤、阳泉无烟煤三种不同的孔隙拓扑系统对CO2-ECBM过程的影响规律,后续研究应进一步阐明其蕴含的复杂过程,并揭示现象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