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铮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山西 晋城 048006)
晋能控股寺河煤矿10109 工作面煤层厚5.56 m,倾角平均5°,综采放顶煤开采,全部垮落法处理顶板。10109 工作面煤层上方为12.9 m 石灰岩,致密坚硬。10107 工作面与10109 工作面相邻,地质条件相近。10107 工作面生产期间未采用切顶卸压措施,回采巷道围岩变形大,顶底板最大移近量达206 mm,两帮最大移近量310 mm,维护难度大。
水力压裂是指将带压液体在钻孔压裂段释放形成预制裂缝,通过控制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纹扩展方向[1],随着工作面推进,坚硬顶板沿着一定方向裂隙垮落,从而达到降低工作面压力的目的,尤其是对坚硬顶板压裂有较好的效果[2]。水力压裂卸压机理为:工作面在长壁开采时,顶板垮落的矸石承担支撑部分上覆岩层重量,工作面矿压与顶板垮落的步距息息相关。若顶板坚硬时(10109 工作面顶板为坚硬灰岩,本身岩层承载较大),顶板悬而不垮,悬顶面积较大,工作面及回采巷道承载重力越大,致使围岩变形较大,影响安全生产。水力压裂卸压主要作用为软化或压裂顶板,降低坚硬顶板的整体性,使其垮落步距减小,将上覆岩层部分重量转移至采空区,从而减小或消除悬顶面积过大对工作面矿压过大带来的危害[3-4]。
1)工作面初次来压水力压裂卸压方案
① 切眼钻孔布置及压裂参数。切眼共布置17个压裂钻孔,钻孔间隔8 m,钻孔编号分别为C1、C2、C3……C17。C1 距运输顺槽8 m,钻孔直径56 mm,深度19 m,与工作面推进方向呈50°,与切巷轴线垂直,钻孔布置如图1。压裂参数为压裂钻孔从0~3 m 范围内不压裂,K2 石灰岩区段每2 m 压裂一次,每孔压裂8 次,压裂方向从孔底到孔外,压裂压力在25 MPa 左右,压裂时间不低于30 min,封口器封孔压力10~16 MPa。
图1 切眼钻孔布置平剖面图(m)
② 切眼端头附近运输顺槽钻孔布置参数及压裂参数。该区域压裂钻孔共布置4 组,每组分A 孔和B 孔,孔径均为56 mm,编号分别为A1~A4、B1~B4。所有A 钻孔距离外帮(未开采实体煤帮)0.5 m,深度19 m,仰角50°,与巷道轴线平行;所有B 钻孔距煤壁帮0.5 m,深度21.5 m,仰角50°,水平角30°。钻孔压裂参数为所有A 钻孔5 m 以内不压裂,B 孔5.5 m 以内不压裂,K2 石灰岩区段每2 m 压裂一次,均压裂8 次,压裂方向、压力、保压时间与切眼内压裂参数相同。
③ 切眼端头附近回风顺槽钻孔布置参数及压裂参数。该区域压裂钻孔布置两组,即D 孔6 个、E孔4 个,孔径均为75 mm,编号为D1~D6、E1~E4。D 孔位于顺槽内煤帮顶角处,钻孔深度29 m,仰角50°,D1、D2 钻孔水平角分别为15°、30°,D3~D6 与煤壁垂直,D1、D2、D3 孔间距1 m,其余孔间距8 m;E钻孔距煤柱帮0.5 m,钻孔深度19 m,仰角50°,D、E 钻孔压裂参数与运输顺槽钻孔A、B 孔相同。
2)工作面周期来压水力压裂卸压方案
为减小工作面在正常回采阶段周期来压步距,减小工作面矿压,在10109 回风顺槽中布置水力压裂钻孔进行卸压。在回风顺槽布置两组压裂钻孔L孔和M 孔,孔径均为75 mm,孔深均为20.5 m,仰角均45°,两组钻孔间隔8 m,分别为139 个。L钻孔与巷道轴线平行,M 钻孔距煤柱帮0.5 m,压裂参数为L 钻孔、M 钻孔不压裂范围分别为8.5 m、4.5 m 以内,压裂次数分别为6 次、8 次,压裂顺序、压力、保压时间与切眼端头附近顺槽内压裂钻孔一致。
水力压裂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封孔和压裂[5-6],水力压裂示意如图2。施工工艺为:1)压裂设备安装、连接、调试后,连接注水钢管将封孔器推送至预定位置,从钻孔底部向外依次进行压裂,即退式压裂法进行封孔、注水压裂。2)用手动泵对封口器进行加压,加压至10~16 MPa,观测压力是否保持,若压力降低或钻孔中有水说明封孔失效,需检查并解决问题,若压力保持,说明封孔完好。3)压裂之前,压裂钻孔两侧20 m 范围内不得有人逗留,操作人员距压裂设备20 m 外,且在支护条件好的环境开启水压仪,高压水泵先通水再通电,记录压力表、流量计等数据,加压直到预裂缝开裂,此时压力突然下降,持续加压使裂纹继续扩展,若顶板有水渗出,停止压裂。4)压裂结束后,高压水泵断电、断水,对封口器进行卸压,退出钻孔,本次压裂结束。
图2 顶板水力压裂示意图
1)水力压裂钻孔裂缝特征窥视
对压裂的钻孔进行钻孔窥视,结果如图3。窥视结果表明,经过水力压裂,在坚硬顶板中形成了裂隙,并逐步扩展贯通,在钻孔浅部沿弱结构面可形成一定的破碎带,在钻孔深部可形成纵向裂隙带。
图3 水力压裂后钻孔窥视结果
2)工作面围岩变形及来压情况
利用“十”字交叉法在10109 回风顺槽布置巷道围岩变形观测点,经过水力压裂后巷道围岩变形情况如图4,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82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06 mm,与10107 工作面未水力压裂切顶围岩变形相比分别下降了60%、66%。水力压裂后,工作面回采期间初次来压步距由原来的56 m减小到24 m,周期来压步距由原来的平均34 m 减小到19 m 左右。
图4 两工作面围岩变形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