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保罗
歌手李玟去世,让人难过。对不少中年人来说,李玟是一种青春记忆。她在1990年代开始红,在那之前,内地舞台上最流行的,一是赵本山的小品,另外就是一些比较富有欢庆味道的歌唱作品,背景音乐掺杂着敲锣打鼓,歌词也非常喜庆。此外,还有不少港台的情歌劲舞,风格十几年不变那种。
这些作品也不错,但无法让人兴奋。
李玟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她富有女性味道的穿着,活力四射的舞步,甜美的声线,给歌迷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体验。和李玟差不多同时出道的,还有另外一位同样生长在美国的华人歌手王力宏。这两年,他的婚姻出了一些问题,有人说他“渣男”,但不可否认,他的确阳光过。
很巧的是,李玟和王力宏都是1976年生人,20岁出头的时候,同时在华语歌坛大红大紫。那时,刚好是1990年代后期。他们给内地歌迷带来了新体验,充满活力。比如,李玟算不上顶级美女,但她敢于穿得性感,让人感到一种富有张力的女性之美。王力宏也谈不上多帅,但阳光干净,温和的外表下有一种男性的阳刚。
那个时代从美国回来的华裔青年,身上总是充满一些不同的东西。那么,到底是什么不同,可以在1990年代的后期,突然唤起年轻人的热情?想了很久,我觉得用“生命感”来形容比较好。
“生命感”大概有两层含义。一是不装,不端着,像个孩子一样,保持着性情的原始状态,和以前年代的歌舞明星截然不同。二是男女的性征明显,不中性,这一点非常重要。今天的很多“小鮮肉”,给人中性的感觉,从吴某凡到蔡某坤,都是这个类型。当然,虽然他们表面中性,但在现实中,可能是极其富有侵略性的。
回到美国华裔的问题。改革开放后,非常多的美国华裔回到内地发展,我印象最深的,除了李玟和王力宏,还有两位。
“生命感”大概有两层含义。一是不装,不端着,像个孩子一样,保持着性情的原始状态,和以前年代的歌舞明星截然不同。二是男女的性征明显,不中性。
一位是费翔,他是1960年生人。1987年,他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演唱了《故乡的云》《冬天里的一把火》,一举成名。再往下是吴大维,他是1966年生人,在1990年代的很多电视剧和电影里,都有这个人出现。吴大维扮演的角色,多半有这样的特点:上流社会大少爷人设,留过学,普通话不太好,有点英文腔。吴大维一出场,观众大概就知道,故事情节要开始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了。
这些美国华裔,在回到中国的时候,他们独特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他们对中国文艺的发展,文艺品质的气质多元化,是有贡献的。但反过来,他们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离不开自己血脉上的根,是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成就了这一批华裔艺术精英,让他们人尽其才。
前不久,我看到网上有追剧的网友在讨论,一部关于办公室爱情的美剧,为什么只拍了一季,就没有续集了。这部剧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位红头发白人美女,有着模特身材,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华裔领导,而后者对她却没有一点冲动,总是教育她要好好工作,不要乱想。这部剧后来停掉了,因为收视不行,是亏本买卖,华裔观众太少了。
在美国,华裔人口大约是6.5%,西班牙裔人口是18.5%,而后者的人口增速一直在加快,有人预计,到2060年,西裔人口将会增加到1.4亿人,占美国总人口的28.6%。因此,不难理解以华裔为一号的影视作品很少,而西裔大女主、大男主的电视剧却越来越多的趋势。
美国华裔,要出人头地太不容易了,在文艺圈更是如此,他们始终是“少数派”。李玟和她的那一代华裔明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美好记忆,应该被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