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2023-07-26 01:13:19王荣标
高考·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王荣标

摘 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语文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文章以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为基础,就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语文教学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帮助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能让学生更理解文化的内涵等优势进行了说明,并就此提出了以更丰富的内容进行教学、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引入更多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语文审美意识、将传统文化和语文课本内容结合展开教学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以期推动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1.语言维度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维度强调的是语言的运用能力,包括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口头、书面等方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包括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理解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听取方式,理解并准确把握文章或说话人的意图和观点的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情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2.思维维度

思维是人类高级智能的重要表现形式,语文核心素养的思维维度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需要具备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运用语文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时,需要具备严密、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在学习语文课程后,灵活运用想象、联想能力,创造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能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批判,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的能力。

3.审美维度

审美是人类对美的感受和认识,语文核心素养的审美维度则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具备的审美能力,包括对课本中文章的音韵美、形象美和意义美的欣赏能力。音韵美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文章表达出的音节、韵律等方面的美感体验;形象美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能透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解到文章所表现的形象效果;意义美是指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通过丰富多彩的词汇、句法等手段,了解文章表达的丰富、深刻意义,从而体会文字的深度和广度,进而被文字的魅力感染[1]。

4.文化维度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语文核心素养的文化维度则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具备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包括对课文内涵的认识和理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能将文化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了解文化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影响等。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内涵丰富,不同领域对应的核心素养内涵因领域区别各不相同,且核心素养内涵与时代变化息息相关,即使同一领域,核心素养内涵也会因时代不同出现变化。当代语文核心素养在内涵上反映的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性和时代特性。

语文学科的建立是为了将语言的运用能力传递给学生,其学科的独特性在于语言是一种工具,学生早在日常生活中就已学会语言的使用,这让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却也是教师的桎梏,总有学生会认为语文不需要学,凭借生活积累也可以。高中语文教学并不只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其实质为指导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文本情思的同时,内化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进而理解不同情境下语言产生了怎样的含义,也能够借此通过自身的理解以得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语文核心素养在内涵上反映出的语文学科本质特性。

语言核心素养也反映了语文学科随时代发展而展现的时代特性。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工具,只有让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够对表达对象产生积极作用,个体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交流与沟通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因此,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社会,个体的言语能力都将是具有普适性的核心素養。当今社会正处于重大变革期,城镇化不断提高,信息化正成为常态。巨大的社会变革,需要海量的新时代人才,人才培养则要通过教育才能完成。这对教育有着更高、更严的要求。语文教学承担着育人的职责,语文核心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具体体现,也应呈现对应的时代要求,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语文教学优势

(一)能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这一维度是基础内容,包括听、说、读、写,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展开教学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方向包括:

1.提高学生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培养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语言技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当前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技能教学方法包括组织学生晨读、让学生以不同的词汇描写同一事情、组织学生成语接龙,这些对语言技能的教学均是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语言材料的有效方法。

2.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可以利用各种练习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常用的以语言素养为导向的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方法包括:在语文课堂上通过模拟情景对话、朗诵现代文、写作、背诵文言文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积累。

3.促进学生语言发展能力

语言发展能力是指学生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二次开发和使用,包括二次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以语言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会用各种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如让学生不借助已有翻译,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言课文进行翻译,或让学生为课本上的文章进行合理续写。通过这些练习,学生掌握了语言的运用方法[2]。

(二)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当教师在课堂上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教学时,学生能由此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首先,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阅读是思维的一种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例如,通过阅读现代文,学生能理解当代文学的写作模式,学习各种修辞手法;阅读文言文,学生能知道通假字,能了解倒装句,能理解古人的言简意赅。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学生更可以锻炼推理和判断能力。

其次,以思维素养为导向的语文写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写作是思维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将思考转化为文字,理清思路和表达意见。例如,通过写议论文,学生可以提高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通过写叙事文,学生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口语表达是思维和语言的有机结合,通过口头交流可以让学生表达思想,从而提高思维能力。例如,通过对话、演讲,学生可以提高思维敏捷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交际能力和说服能力。

最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表达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核心素养,以此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素养。

(三)帮助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力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能提升学生感受语文美的能力和欣赏语文美的品位。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是培养审美情趣和提升审美能力的基础。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诗词、文言文等优秀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表现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鉴赏、仿写等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不仅需要感性认识,更需要理性思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会通过对学生思维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会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内涵,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从而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体现的价值。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对审美价值的主观感知和独立思考能力。

要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创造能力也需要提高。语文教学中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对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文化背景和蕴含的价值观,了解文化的多元性和相互影响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语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欣赏和创造文学艺术作品,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感知和理解,从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四)能让学生更理解文化的内涵

首先,语言素养是理解文化的基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表达和传递文化内涵。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和运用语言,学生可以理解文化内涵。例如,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此外,通过学习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学生可以从中领略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风格,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3]。

其次,思维素养能启迪学生的文化认知。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可以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内涵。例如,阅读文学作品时,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思考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主题要素,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更深刻的文化认知。

再者,审美素养可以帮助学生领略文化的美感。文化的美感是文化内涵中的重要方面,而审美素养则是理解和欣赏美感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文学、美术、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通过欣赏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雅致和优美;通过欣赏绘画作品,学生可以感受不同文化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最后,文化素养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学生可以认识所处的文化环境及所需要承担的文化传承重任。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一)以更丰富的内容进行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还应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因此,必须在课堂上提供更丰富的内容,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丰富课程内容

语文教学应注重全面、系统地传授知识。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增加文学经典、历史典故、社会热点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学内容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例如,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可以适当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联系鲁迅同一时期的其他文章,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作家会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问题,进而让学生认识社會现实。

2.强化文化教育和学科交叉

文化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通过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文化讲座、文化体验、文化考查等,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内涵。同时,高中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学应与历史、地理、政治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以丰富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例如,在学习到和历史相关的文章如《鸿门宴》《采薇》时,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了解;在学习和地理有关文章时,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和文化的认识。

3.注重阅读体验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享受阅读,可以在教学中加强阅读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例如,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让学生能感受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带来的不同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学阅读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内涵和主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时理解文章内蕴,让学生明白阅读不是为了识字,而是理解文章的真意。

(二)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

要让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运用,反思和探索现实社会。

1.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多元思维是指通过不同视角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辩论,让学生从多视角探讨和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又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让学生想一想,假如写成“故都的春”“故都的冬”这篇文章又该怎么写。

2.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通过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写作中,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和手法,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3.强调语言技能与思维能力的结合

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的结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语言运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写作、口语表达、朗读。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例如,写作时,要求学生将生活中的小事扩展成一篇文章,还可以组织读书会、辩论,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和展示思维[4]。

4.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

语文教育不仅是教授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辨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让学生能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例如,以现实中的某个热点事件为线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对该热点事件的看法,鼓励学生观察社会,鼓励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表达对社会的思考。

(三)引入更多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语文审美意识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意识,让学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1.文学分析和评价

教师可以建立讨论组,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例如,让甲组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让乙组学生分析情节发展,让丙组学生分析文章的意义,让学生交流彼此的成果,进而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义。多组对比分析,能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更全面的评价,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以多媒体技术立体呈现文字美感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音乐、影像、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文学作品,通过立体、影像、声音感知的多维模式让学生在多种媒介的交互中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和美感,提升他们的语文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例如,在学习《短歌行》时,可以同步向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段,让学生通过镜头语言体会曹操写文章时的

豪迈。

3.参观活动

艺术展览、博物馆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场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文上,还可以在课外下功夫。例如,可以组织學生参观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参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展品进行细致观察和品味,同时联系课文内容,找到艺术之间的共通性,让学生在理解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意义的同时,也能同步理解文字散发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

(四)将传统文化和语文课本内容结合展开教学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传统文化和语文课本内容结合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1.教师要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教师要在教学前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了解其内涵和历史背景,为教学任务做准备。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教师要先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理解文章中人物活动背后的文化支撑,只有当教师透彻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后,才能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和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进而传授给学生。

2.选择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高中语文中有很多课文是和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从必修一到必修五,必有一个单元全是文言文,充分诠释了课本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因此,教师可以从语文课本中选择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如《离骚》《寡人之于国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3.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传统文化的形式,如中国画、书法、传统音乐、戏曲,让学生除了通过文字形式了解传统文化外,还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了解传统文化。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赏花、品茶、体验传统民俗,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维度的全方位培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不仅了解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的运用,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

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以更丰富的内容进行教学、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更多思考、引入更多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语文审美意识、将传统文化和语文课本内容结合展开教学,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维度的全方位提高,让学生能在语文教学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辉.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三),2021:176-179.

[2]黄阳灿.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以荷花教学为例[J].才智,2020(18):103.

[3]潘文深.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J].语文天地,2020(4):21-22.

[4]吴珊珊.“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策略研究:以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群文阅读为例[J].教师,2021(13):25-26.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8:17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5:21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3:57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50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