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姗姗
皮卡丘是通过《精灵宝可梦》这部动画片被人熟知的。从1997年4月1日开播至今,《精灵宝可梦》成为东京电视台的热播节目之一,但鲜少有人知道,这部好评如潮、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动画片差点因为一次5秒的意外夭折。
1997年12月16日,本是平常的一天,却因《精灵宝可梦》的更新显得有点不同。调查显示,日本有过半的少年儿童会每天准时等待这部动画片更新。但这天,在播放第38集《电脑战士3D龙》时,一场意外降临。剧情中,主角团队即将被导弹击中,千钧一发之际,皮卡丘使用十万伏特技能提前引爆导弹才顺利逃生。为了体现导弹爆炸时的“放电”效果,动画制作者使用了红色、蓝色两种颜色迅速交替的方式,在5秒的时间内,电视屏幕以每秒12帧的频率闪烁。正是这短暂的5秒钟,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这一事件也被称作“3D龙事件”。
当天晚上6时50分至7时30分之间,日本共有615人收看这集动画片后,因为头晕、视力模糊、恶心,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儿童。该事件一经新闻报道,导致更多的人去观看那集动画片。最后被送往医院的患者共有685人,尽管多数人在送医途中得以自行恢复,但还是有150人住院治疗,其中两人住院超过两周,才得以康复。针对这个现象,专家學者开始寻找原因,影响较大的研究有两个。
在1998年的《神经学年鉴》上,一个研究团队在对山口县儿童的调查中发现,12名没有癫痫史的儿童出现了痉挛症状,其中11人为光敏性癫痫。在强烈的闪光刺激下,视神经的刺激引发脑部的神经痉挛,甚至会引发人昏迷。由此得出,颜色快速交替的闪光引发的癫痫,是导致近700人被送往医院的原因。进一步的测试表明,高色差的红色和蓝色交替诱发的光响应程度远超相同频率的单一色调交替闪光,这一因素与闪光频率、持续时长等因素共同造成了这次意外。这些调查结果都指向光敏性癫痫成为“3D龙事件”的标准解释。
但美国作家本杰明·雷德福和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的罗伯特·巴塞洛缪认为光敏性癫痫并非造成这次事件的唯一原因,大量出现的第二波患者产生的头疼、头晕、视力模糊等,并不是癫痫的典型症状,反而更像是得了群体性癔症。癔症是指由压力、暗示等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这样的精神因素在人们相互影响下会造成传染,形成群体性癔症。他们认为这才是造成第二波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
此外,雷德福质疑光敏性癫痫的另一个原因是,此前一项对英国人群的研究指出癫痫发病率为1%,但有3%的人属于光敏性癫痫,这个数据让他觉得不合理,却没有足够有力的证据能够证实。因为时间久远,已经很难证实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可它对整个动画行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多国对动画中可能出现的视觉刺激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
在经历4个月停播后,1998年4月,《精灵宝可梦》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尽管人们已经开始逐渐淡忘皮卡丘“放电”的内容,但这5秒的镜头还是永久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