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青
编者按: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为落实这一要义,广东省教育厅向全省布局,从学校体育工作条件与环境、课程改革、“一校一品”、师资培养、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督。本期从省、市、区等角度呈现广东省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成效,以期在分享其成果的同时,与其他省进行经验碰撞。
广东省教育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全面发展”为主线,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抓手,以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为目标,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学校体育工作条件进一步改善
广东省政府分管同志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通过“教育创强”“改薄提升”等项目,加大省级财政资金投入,多次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进行实地调研,并召集专题会议提出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方案、具体要求,督导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作。广东省教育厅要求各地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作为体育工作重点,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办学条件。从2022年起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对粤东西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进行改善,均按时完工并交付使用。2022年投入资金3500万元,对河源市、云浮市79所农村学校体育场进行改善;2023年投入资金近1亿元,对湛江市、韶关市、揭阳市127所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进行改善,项目预计8月底全部完工。广东省教育厅实施“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达标工程”,计划通过5~8年,提升全省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整体水平,基本满足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需求,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条件差距逐渐缩小。
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一)强化课程建设,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课程体系
广东省教育厅督促各地各校开足开齐体育课,配齐配强体育教师,落实现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并印发了《广东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构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强化“学、练、赛”联动,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拓宽课程领域,将校内体育锻炼、竞赛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推动各市(区县)中小学校试行小学阶段每天1节体育课、初中阶段每周4~5节体育课、高中阶段每周3~5节体育课。
(二)抓牢课堂教学主阵地,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
广东省教育厅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明确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负荷等具体要求,督促各地各校开足开齐体育课。通过开展送教下基层等各种教研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近5年,每年向粤东西北10个地区开展送教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参与学习、观摩的教师近30万人次,规范了教师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强化了小学生运动兴趣的养成、初中生运动技能的掌握、高中生运动能力的形成,帮助学生熟练掌握1~3项运动技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三)强化课外体育锻炼,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课间安排适量室外活动和放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不少于40分钟的课外体育锻炼。广东省教育厅还要求中小学校每周布置2次以上家庭体育作业,做好作业检查及反馈,并将学生体育家庭作业情况作为体育课平时成绩的参考指标。中小学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保证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锻炼,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体育锻炼等良好习惯。
(四)构建学校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
制订有利于体育后备、拔尖人才培养的招生政策,小学、初中、高中按照约6∶3∶1的比例组成对口升学单位,建立健全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每年举办春季和秋季学生运动会(体育节),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体能测试内容列为比赛项目。构建省、市、县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夏、冬令营)制度,完善中小学校“普及性+选拔性”体育竞赛体系,每3年举办1届全省大、中学生运动会。
三、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一)注重各级齐抓共管
1.加强顶层设计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把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攻坚行动”。2020年,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体质健康通知》),要求各地建立“政府统筹、部门指导、学校落实、家长配合”的工作体系,明确各级工作主体责任,并成立了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业界专家在智库、咨询、调研、指导和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推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水平。
2.加大工作统筹
广东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各级政府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统筹推进学生体质健康工作。2021年珠海、肇庆等地市委主要领导对本市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做了具体批示,全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关注程度明显提高。
3.明确阶段目标
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体质健康通知》等文件,明确2020—2030年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增长目标,即2020年达到40%及以上,2021年达到45%及以上,2022年达到50%及以上,2023—2024年每年提升2個百分点,2025—2030年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
(二)大力开展体质抽测
1.开展省级抽测工作
2015年起,广东省教育厅每年投入近500万元,通过第三方具体实施的方式,对全省21个地市的中小学校和部分高校约5万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抽测,并将抽测结果进行排名通报。
2.推进市、区(县)级抽测工作
推动建立省—市—区(县)3级抽测制度,截至2022年,全省已有19个地市、115个县(区)开展了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工作。近3年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专项经费,抽测学生300余万人次。
3.总结全省抽测工作
全省抽测数据统计显示,2019—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分别为33.12%、43.07%、55.04%,每年增幅近10个百分点。2023年克服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困难,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优良率达71.2%,较2022年提升15个百分点。
(三)强化监测结果运用
1.加大督政力度
广东省教育厅将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纳入“教育创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并与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督导验收硬挂钩,并把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纳入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指标。
2.建立抽测通报制度
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将抽测优良率、及格率等情况通报各地级以上市政府,同时对优良率不达标且排后3名的地市教育局责任人进行约谈,不断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工作持续性。
3.健全学业评价体系
坚持开展学生体育学科学业评价工作,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分别采用“素质评价”和“素质评价+统一考试”的形式,其中“素质评价”主要考察学生《标准》测试结果,通过评价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下一步,广东省教育厅将根据《广东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行动方案》有关要求,不断强化广东省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校园特色项目发展成效显著
广东省广泛推广足球、游泳、武术、龙舟、舞龙舞狮、毽球等体育项目,建设一批理念先进、体系健全、有影响力的学校体育品牌项目、品牌教师、品牌学校,推动实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广东省一手抓全国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一手抓省级体育项目推广学校遴选创建,鼓励学校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特色,培养学生至少熟练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以校园足球为例,广东省建立了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以“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为龙头,带动各级各类赛事积极开展。2014年创办“省长杯”以来,每年举办1次,以发掘和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为主要任务,是全省每年最高规格、竞技水平最高的青少年足球赛事。在“省长杯”的示范带动下,省内各市陆续开展“市长杯”“县长杯”“校长杯”等不同层级的校园足球联赛。到2021年各级各类校园足球比赛场次超过8万,参赛人数近80万。足球竞赛综合育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足球后备人才,为助力足球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初步形成了广东省校园足球治理体系,校园足球普及与提高“双线并进”,校园足球立德树人的功能得以彰显。
(一)资金投入保障
为支持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广东省教育厅向财政申请设立了校园足球专项资金,2016年—2022年共投入近9亿元,专项用于开展校园足球工作。为了促进省内各地市的均衡发展,每年定向支持粤东西北14个经济欠发达地市竞赛补贴经费1400万元(每个地市100万元)。从2018年起,全省每年600万元奖励经费专项用于对应学校的球队建设。同时,对在全国校园足球比赛中斩获佳绩的球队进行奖励。
(二)场地条件保障
按照广东省足球发展总体规划和《广东省關于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广东省教育厅陆续出台了《广东省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范(2016—2020 年)》《广东省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空间布局总体方案(2017—2020 年)》,有力推动了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场地建设。近年来,广东省财政及各地市合计投入近16亿元,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或修缮校园足球场地,共新、改、扩建和改善各类足球场地超过5000块。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场地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开展校园足球竞赛活动提供了场地保障。
(三)人力资源保障
广东省教育厅成立了由70余名专业功底扎实、学术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士组成的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设有教学工作组、训练工作组、竞赛工作组、科研工作组和新闻宣传工作组等5个具体职能小组,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在广东省校园足球办公室的领导下,积极有效开展工作,在每年的“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校园足球夏令营、校园足球高端论坛等活动和赛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高效、高质运转,持续加大校园足球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每年举办超千人的校园足球师资专项培训,培训对象包括足球专项和非足球专项的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教研员和管理人员等。截至2022年,全省共培训各类青少年校园足球从业人员超过11000人次。
广东省教育厅将继续落实“严格管理、做强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强化足球运动文化建设,凸显足球竞赛育人功能,加大赛事宣传力度,推动广东青少年校园足球快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中国足球腾飞夯实基础,贡献力量。
五、持续推进体育浸润计划
广东省教育厅从2021年就开展体育浸润行动,组织部分高校对粤东西北农村薄弱学校开展体育浸润工作,发挥高校体育专业师生力量,结合对口地市的特点和需求,以教学指导、师资培训、技能评比、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实习支教、文化建设、器材捐赠等活动形式开展浸润计划,丰富对口帮扶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健全学校竞赛体系,促进体育兴趣小组和社团建设。2年来,对15个地市开展各类教学帮扶活动120余场次,培训教师近2万人次。通过浸润行动计划的实施,整合了高校和地市的体育资源,推动了乡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六、体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广东省教育厅一直高度重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将之作为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工程、重要工程常抓不懈、不断创新、持久用力,目前已构建了“强师工程+运动项目专项培训”的体育师资培训模式。“强师工程”以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重点,强调通识类教育教学素养提升,并注重学科融合,体现教育教学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共性要求和普遍规范;“运动项目专项培训”则聚焦具体体育运动项目,突出培训的专项化、差异化和专业化。截至目前,已经在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普遍开展,每个运动项目专项培训又分为体育教师专项提升培训、运动项目教练员培训、运动项目裁判员培训、运动项目教研员和管理人员培训等4类。其中,运动项目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得到了体育部门和单项体育协会的大力支持,实现了资源整合、成果共享、发展互促,成为广东省体教融合的典型范例。此外,还在校园足球项目上依托体育名师工作室探索建立了“送教下基层暨宣讲活动”的下沉式培训模式,使培训更贴合实际、更可见可感、更接地气,受到广大基层体育教师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9年以来,已有超过7000人次参加各类运动项目专项培训,全省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运动专项水平和学科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软实力得到提升。
七、完善评价监督机制
(一)健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订学校体育评价改革方案
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制订符合广东省学校体育的评价改革方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方法,推动实行“素质评价+统一考试”体育中考模式,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权重。高中实施体育学业水平考试,采用“素质评价+考试”模式,将测评成绩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提升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建立健全學生体质标准全员测试和年度抽测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中小学校以适当形式向家长反馈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让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三)完善体育教师评价机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履职根本,将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教育教学质量。建立体育教师工作评价标准,将体育教师教学科研、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课余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等工作纳入评价内容,不断提升教师的执教水平、教研水平等。
(四)健全教育督导评价机制
建立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机制,把学校体育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学校体育条件保障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与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估、校长绩效考核相结合。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查,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和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规依法予以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