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志成
【摘 要】文化类电视节目在文化自信自强的传播中承担着宣传者和承载者的重要使命,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电视节目。本文以河南卫视与哔哩哔哩(bilibili)联手打造的电视类文化节目《舞千年》为例,探析其所带来的影响和在带动地方文化自信自强方面发挥的作用,以期为地方推广自己的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和地位、增强文化自信心有所裨益。
【關键词】文化类电视节目;《舞千年》;地方文化;文化自信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地方文化更是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化类节目作为文化自信自强的一种载体,在弘扬地方文化的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文化自信的成果。它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地方文化的丰富性和内涵性,并将这些文化元素以崭新的形式、丰富的表现手法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从而满足了观众的文化需求。更重要的是,地方文化类节目不仅作为信息源,作为价值观和形象的载体,还有提升文化价值和形象气质的特殊贡献。它在提升地方文化自信自强水平的基础上,成为生动的文化符号,为弘扬中国文化自信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舞千年》这一电视节目如何通过介绍中国各地优秀的舞蹈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强,在地方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一、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的信心。
地方文化自信自强是指对自身所在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历史遗产以及地方特色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认知。它表现为对本土文化传统的认同和推崇,对本地特色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和宣传,以及对本地文化底蕴的继承和创新。
(一)积极传播中国文化
自古以来,舞蹈都是文化交流和传承的一种手段,是各国电视节目的重头戏。《舞千年》作为一档介绍中国舞蹈文化的电视节目,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舞蹈艺术精神[1]。作为一档跨越千年以舞蹈为主题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从古代舞蹈到当代舞蹈,这个节目呈现出了中国千年文化的传承和演变以及丰富多彩的中国各地文化,集结了中国顶尖的编舞家和舞者,旨在通过让观众感受舞蹈艺术的美,传递中华文化的魅力。这个节目由bilibili和河南卫视联合打造,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唯美、大气的奇幻舞台效果,受到了众多舞蹈爱好者和文化爱好者的热烈关注。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地方文化要自信和自强,才能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该节目积极传承发扬中国文化,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2]。
(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舞千年》以传统舞蹈为主题,通过演员们华丽的服饰和精湛的技巧,表现了千年传承的中华舞蹈和中华文化。节目中充满了民族色彩的舞蹈,如《相和歌》《敦煌飞天》等,让观众体验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这个节目的特点在于挖掘传统元素的同时,融入了现代化的舞台表现形式[3],让古老的中华民族舞蹈具有了时代感和现代化的魅力。
对传统舞蹈的演绎和展示,让观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方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渊源,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这种歌舞艺术形式的电视节目也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这些文化符号,赋予其新的内涵。该节目创造了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地方文化、感受其魅力的机会,也开创了为地方文化传承提供舞台和平台的模式。
二、《舞千年》节目对传播地方文化的意义
(一)对地方文化自信自强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档舞蹈类文化节目,《舞千年》对推动地方文化自信自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展现了中国传统舞蹈的多姿多彩和独特魅力,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
首先,该节目运用了大量与中国各地文化相关的元素,如地方舞蹈、歌曲、非遗项目等,体现了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深入挖掘。这种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表演,让人感受到了地区文化的魅力,并引发了人们对当地文化的关注和了解。其次,该节目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让更多的人知晓地方文化、了解地方风情。随着观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的提高,地方文化也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弘扬和传播,并为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最后,该节目还激发了地方文化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传播传统文化不能仅仅是旧事重提,应通过有活力且富有创意的文化节目,让人们感受到地方文化的无限魅力,以此相互借鉴和创新,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由此看出,地方类电视文化节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推动地方文化自信自强有着重要作用。电视文化节目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能够保护传统文化,更能够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和创造力的提升,进一步丰富和强化地方文化的内涵。
(二)节目传播促进了地方文化发展
《舞千年》的成功之处在于其通过舞蹈艺术的形式,呈现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传承,为中国各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首先,节目注重把握文化历史传承。每个主题包括的舞蹈都具有代表性,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实现了历史剧与舞蹈的结合,在剧情的推动下舞蹈也有起有落,从而促使对于舞蹈了解不多的观众也能从中感受到舞蹈的故事性。其次,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表演手法相结合,使舞蹈融合了更多的现代元素,恢宏磅礴的特效和精致考究的服装使舞蹈更具可看性,因此更能吸引年轻观众,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4]。再次,节目吸引了众多高水平舞蹈团队的加入。例如,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国歌剧舞剧院等专业艺术团队,这些团队的参与不仅提高了节目的艺术水平,也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发扬。最后,节目巡回演出极大地促进了地方文化旅游的发展。在巡回演出中,各地观众可以通过观赏舞蹈节目,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在宣传中华文化的同时,也激发了地方文化旅游的活力。例如,在该节目第三个主题“神书荐舞镜重圆”中的第六章,中央芭蕾舞团的《敦煌飞天》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成功地推动了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敦煌飞天》一剧以敦煌莫高窟中著名的舞蹈壁画为蓝本,将其中的飞天造型巧妙地融入了舞蹈创作中,创造出了富有魅力的舞蹈形象。该剧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更在国际上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化艺术输出的重要代表之一。
由此看出,作为一档以舞蹈为主题的文化剧情节目,《舞千年》不仅是一种创新的文化形式,而且对地方文化旅游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对地方文化自信自强的借鉴与启示
《舞千年》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也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关注。这个节目对于地方文化的自信和自强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和启示。
(一)丰富节目形式,促进多元传播
好的节目不仅有较高的收视率,同时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要进一步促进文化类节目的发展,不仅要努力提高节目的质量,还要丰富节目的形式,整合传播渠道,融合新媒体,促进多元传播。让观众喜看爱看,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气。一是除了增加一些可视听元素,还可以对非可见的元素增加各种特效进行渲染,极大调动观众的视觉和想象力[5]。例如,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观众无法感知的画面通过AR展现在观众面前,加深观众的印象。二是注重知识与艺术形式的结合,利用先进的灯光效果和后期的技术,实现艺术视觉上的展现。例如,借助高科技设备,通过灯光效果营造美感,增加可视场景的画面,运用多变的镜头和绚丽的声光展现舞蹈的意境美,提升节目的画面感,让观众过目难忘。三是加强与新媒体融合发展[6]。电视不能孤立存在,要利用好现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深入融合,整合传播的渠道,促进多元化传播。例如,利用各种网络视频软件、微博、抖音、微信、音频平台等进行大整合,形成强大传播合力,扩大节目传播广度,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创新节目内容,去掉模板化及同质化
目前,由于一些电视台不够重视文化类节目,减少资金的投入,为了约成本,部分文化类的电视节目名称、运行模式、流程都是采用已经成熟的节目模式,导致节目雷同较多,观众极易产生审美疲劳[7]。因此,地方电视台要意识到文化类节目的重要性,增加文化类节目制作的人力、物力、财力,促进文化类节目的繁荣发展。创新节目内容,要新颖独特,避免与其他节目重复雷同,积极拓宽节目视角,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内容、元素,紧贴时代,策划更走心的主题,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创新,吸引更多观众。《舞千年》非常好地展示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舞蹈、音乐、服饰等方面,刻画了不同地区文化的细节特点,展现出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底蕴。这样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弘扬地方特色,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场文化盛宴,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自己的地方文化[8]。
(三)提升节目内容质量,合理融入娱乐元素
以往,由于文化类的电视节目比较端庄严肃,运用平实质补的表达方式,的确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9]。目前一些热播的文化类节目,不少都充斥着娱乐的元素,都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例如,《舞千年》通过合理融入娱乐的元素,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播出后收视率颇高,并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可见文化类电视节目,不一定要完全杜绝娱乐元素,要合理融入娱乐元素,把握好底线,坚决不能为博眼球而完全娱乐化、低俗化,要坚守文化品格和文化品位,保持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文化“纯度”,给观众真、善、美的启迪[10]。
(四)开发当地本土文化,营造中国风的文化自信自强
如今,有些电视节目盲目跟风,引进大量的“日韩式”“欧美范”节目,让“韩流”“欧美风”大行其道,而能够体现我国文化的电视节目非常少[11]。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文化类节目创新性不高。故文化类电视节目要积极展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唤醒人们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注重原创,开发当地本土文化,营造中国风式的文化自信[12]。例如,《舞千年》制作团队非常注重挖掘和呈现地方文化的内在价值,他们相信好的文化可以跨越时空、跨越地域带来人类共同的美好体验。在这样的信念指引下,他们用心制作出了引人入胜的舞台,成为地方文化传承的积极推动者。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存在必然的联系,传统文化是中国电视打造自身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感,保持电视节目的民族性,才能让观众树立起文化自信。
《舞千年》节目展现了地方文化的热情和自信,为传承、弘扬和创新地方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媒体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加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更多的人带来文化盛宴,让地方文化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强。
四、地方传播文化自信自强的实现路径
(一)政策引导
地方文化自信自强,是地方文化走向繁荣的重要因素,而政策引导则是重要手段。政策引导可以在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同时,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例如,政府可以对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项目、节日等进行资金和宣传支持,提高地方文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鼓励和扶持本土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加强地方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地方文化。发展和传播地方文化也可以提升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声誉,提升政府在当地民众中的认可度和威信度。《舞千年》充分利用了政策引导和地方文化自信自强的双重作用,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展现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多元舞蹈文化,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通過舞蹈,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了地方文化,增强了地方文化的自信和自强。
(二)文化软实力传播
多元化发展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而地方文化自信自强的实现与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紧密相关。当地经济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可以引领其文化自信自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文化产品的内涵,弘扬地方文化,从而形成自身的文化品牌,提高当地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同时,地方文化自信自强的积极发展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当地经济的竞争力和适应性,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多元化发展与地方文化自信自强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为当地的繁荣发展和文化地位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规范短视频传播
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网络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但一些直播视频和网络视频充斥着庸俗化、低俗化、虚假化的信息,传播大量的负能量,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国家应出台有关政策,对电视节目进行规范和正面引导,积极开发优秀文化类电视节目,坚持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知识,使电视节目成为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最强音,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精神情感追求和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式。
五、结语
《舞千年》节目作为一档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在推动地方文化自信自强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效果。首先,它呈现了不同地方的传统文化特色和精髓,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和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增强了观众对地方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它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不仅提升了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艺术性,也为地方推广文化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最后,通过节目的传播和宣传,吸引了大量观众和游客,进而促进了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地的文化多样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越来越重视。一方面,地方政府将会继续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通过文化活动、文化产业等手段提高本土文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地方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离不开各个领域的合作。一些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学术机构等将会逐渐发现文化领域的投资与文化产业的价值,注重在本土文化的挖掘、开发和推广方面的投资。总之,未来的地方文化自信自强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潮
参考文献
[1] 滕佳丽.从《舞千年》看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与阐释[J].新闻研究导刊,2022,(9):180-182.
[2] 李玲,楊扬.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激活与媒介探索:《舞千年》里的媒介融合与当代叙事[J].声屏世界,2022(6):58-60.
[3] 仝翔宇,艾则孜·阿布都热依木.解析综艺节目《舞千年》的破圈密码[J].新闻世界,2022(4):50-53.
[4] 谢亦博.舞蹈类节目中的文化创新表达与认同分析:以《舞千年》为例[J].视听,2022(11):61-64.
[5] 董立坤.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J]. 传播力研究, 2019(3):24.
[6] 向明燕.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11):76.
[7] 高伟建.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
[9] 郭凡凡.融媒体时代下舞蹈创作的路径探析:以综艺节目《舞千年》为例[J].大众文艺,2023(3):98-100.
[9] 余义霞. 传播仪式观视域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策略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20.
[10] 郭慧子. 我国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研究:以《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 2022(23):1-3.
[11] 赵梓含. 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9.
[12] 范源博. 中国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与创新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8.
(责任编辑:黄康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