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与短视频融合的构建探析

2023-07-25 05:23:04闭初健
新闻潮 2023年6期

闭初健

【摘 要】纸媒通过短视频进行信息传播,其传播方式、舆论引导、内容生产向动态图文发展延伸,在创作内容、宣传方式、传播渠道、流量分享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新旧媒体转换的高质量传播效果。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向互联网媒介变化的大趋势下,专注内容质量,优化传播技术,挖掘视频工具的助力作用,能更好满足互联网粉丝服务需求。

【关键词】全媒体生态;媒介转向;短视频加持

技术生态决定传统媒体结构向互联网方向转变,媒介技术效应引发传统图文媒体变化,图文、视频结合是为了丰富新闻价值。《广西日报》栏目《八桂视点》中的系列报道(以下简称《八桂视点》系列报道)以短视频赋能扮演采编流程转换器作用,让纸质媒体利用新技术的转向影响新媒体平台向互联、互通、共融发展演进。图文媒体在转型过程中,能根据算法推送迎合用户的需求,许多用户都是通过智能媒介工具浏览平台提供的各种资讯。要打造一个符合潮流的媒体平台舆论发布空间,必须根据不同用户阅读习惯的差异、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合理利用短视频引导其关注新闻背后的立意以及新闻传递的价值。在保证新闻传播速度的同时顾及新闻内容的质量,为新媒体平台生产出精品“流量文章”。

一、图文专栏传播中“+短视频”融合的逻辑因素

(一)移动小屏智能化业态下的用户因素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图文媒介融合也有不同的传播介质和工具,“+短视频”的新闻语境是应对互联网发展需求的新模式,是视频在推送多画面语言时凸显的新闻全系列推送优势。

首先,受众的很多思维方式、观念是从自幼接受的教育中传承过来的,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而新闻信息表述能力已足以让受众理解各种场景之下的信息表达,因此,传统的图文媒体在受众获取各种服务新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场景之下充分表达不同受众的真实想法。其次,随着全媒体平台、互联网搜索引擎、各种小程序APP的主流化,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新型媒体社交平台普及化,新闻传播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可视化、全域化。传统媒体也在利用网络技术传输介质的便利性,为受众提供实时、深度的内容。最后,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在报道形式、途径等不断丰富、拓展的同时,通过现场短视频的真实感,展现新闻价值的判断和衡量、新闻素材的筛选和剪辑,用带有引导力的观点和幽默的新闻表达方式,更能吸引关注度。

(二)互联网技术优化栏目“流量”传播的个性化因素

《八桂视点》系列报道实践显示,矩阵体系与受众多元化的叠加,以真实、独到、客观的媒体视角,捕捉动态、实时、优质的信息。在情节维度上,生产过程中的三个关键是热点、真实、正能量。面对图文报道和版面容量的限制,融合报道必须在短视频上有所突破,才能在转向中抓住精髓。

从内容生产过程来看,《八桂视点》系列报道对内容消费的知情权、表达权,辅之以图片、视频二维码等多媒体手段,更具冲击力。而作为区域报道的一环,稿件写作体现“现状—成效—问题—解决方法”的逻辑,其优势在于本土化、权威性、影响力,报道以“头版消息+主稿深度调查+记者观察+他山之石”的形式,让内容更深、更透、更实际,图文媒介+短视频可以维持一个相对融合的平衡状态。

在新技术加持下,实践内容生产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创新。全媒体报道突出“平面+视频”,在《广西日报》头版或要闻版消息加区域新闻版深度报道联动的新闻“1+1”模式,根据内容和渠道之间的匹配度,判断内容分送的共融性和互利程度,呈现版面文字的枢纽优势、人文、传统文化以及正能量内容。短视频生产坚持新闻与观点并重,以用户为基本对象,主打社交功能,每期均配发记者观察、他山之石等互动,呈现出个性化趋势。

(三)平台客户端对传统媒介传播形象的关联因素

新媒体平台技术升级支撑媒介转向高技术门槛,彻底打破人联网与物联网之间的界限,使“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成为现实。首先,媒介融合过程转向会出现新的新闻生产方式和运行准则,传统媒体报道态度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推送下,精准推送满足用户的需求。其次,“一体化传播”概念,要把“传统采编手段、互联网平台技术、人工智能理念和多平台与地方频道”结合起来。《广西日报》与《侨乡容县》联合制作的短视频在《八桂视点》栏目推送,就是着眼于智能化、精算法、大数据系统等高新技术领域,维护新媒体平台在本区域优势地位,让客户了解媒体具有的品牌优势和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现更佳的媒介传播效果。最后,网络化下,所有的传媒技术数字化已经成为可能,“传播媒介”正在成为一个包容性术语。

二、“小屏+视频”呈现专栏内容生产融合优势

(一)传统媒介手段与小屏的立体融合协作

其一,在采编工作向互联网转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手机小屏的协同优势。以《探究广西水果自由路径:“蔗”里很甜!7.5万亩果蔗“甜蜜”出发——看博白县如何发展壮大果蔗产业促增收》为例,作品中的综合采写制作就是很好的尝试。突出“甜蜜”是水果自由的切入点,“图文+视频”互联共生、立体合成以小屏推送,用手机作为信息收集端和输出端,通过手机协同模式扩大媒体传播矩阵的传导效应。其二,“小屏+视频”突出内容资源互融、互通、共享流程一体化,生动地讲述了水果产业发展的优势特色、发展成就、困难短板等,深度表述玉林市博白县甘蔗特色优势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一网多端,全媒体报道,分发更加智能化,提高内容生产效率,加速图文视频二次分发精准匹配。

(二)用活“现场视频”提升内容呈现的“灵气”

开篇《探究广西水果自由路径:“蔗”里很甜!7.5万亩果蔗“甜蜜”出发——看博白县如何发展壮大果蔗产业促增收》中,果蔗专业合作社整合农业种植、服务、销售产业链资源,打造“种、产、销”一体化农服模式,促进农户增收,做大做强果蔗经济,让当地群众靠种植甘蔗增加了收入,过上了“甜日子”,这是“水果自由”的点睛开篇。手机视频互动是完善信息流的平台进步工具,拓宽媒体的生产形式和推送模式,视频与图文内容制作將更加简单,互动更为快捷,信息流通的渠道更加畅通,所有的信息都能以手机终端接收。作品以“互动+视频”形式记录博白县三滩镇良茂村果蔗地里的场景:静态图片是20多天前种下的甘蔗长出的幼芽,动态视频里则是种植户正在组织人力进行回土管护,处处是忙碌的景象。在这组“互动+视频”报道中,现场视频声音与文字同步呈现,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衬托了三滩专业种养合作社负责人黎越助力乡村振兴的鲜活形象,从三滩镇学田村、白中村、大旺村扩展到博白镇大良村、富石村、木垌村的种植户同步互动,不同规模的种植与共同种植需求,让受众在组合画面中感受到融媒转型内容生产的赏心悦目。

(三)“视频+”挖掘新闻转向的价值魅力

视频时代的变化,变的是报道的模式和生产形式,不变的是对优质原创内容一如既往的深度挖掘。甜蜜产业与水果自由都有鲜明的“增收致富”特点,即利用产业体系链接共同富裕的价值内涵,作为内容生产转向的先行示范者,专栏报道紧跟“两头甜”以立体视觉报道作为突破口。甘蔗种植户在相同地块套種农作物,用一根甘蔗看到不断发展大立体循环产业。从数据价值制作与播放拓展吸引更高图文阅读量。果蔗套种辣椒、花生、黄瓜、毛豆等农作物,每年每亩增收3000~4000元,数字逻辑演进的画面语言让“水果自由甜出新高度”获得超高阅读流量和关注度。通过在新闻中权威出镜的可视化话语,增强特定群体产业体系化发展的信心。以完善果蔗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化,让全县果蔗种植面积达7.5万亩、产量约67.5万吨、产值达8亿元的果蔗种植大县“权威出镜”,大大增加农民的发展信心。而作为典型的三滩镇规模最大,面积达1万多亩,用可信度极高的数据提升产业发展的预期。

同时,采用视频评论、互动参与、话题讨论等方式全流程展现博白县特色产业,使17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产品供应,对“1家广西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2家广西供港农产品示范基地、2家广西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全县首家获得沃柑出口资质的三桦石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数据信息进行再生产分发,借助图文平台嵌入视频客户端及全媒体矩阵24小时不间断推送专栏产品,把农工文旅强县、客家特色名县进行全体系化传播,凸显立体推送价值优势。

三、全域视角下构建系列报道新形态

(一)新闻维度的聚合与转化,图文媒体转向实现效率最优

围绕高度、深度、角度、温度的内容生产服务发展需求,通过有说服力、有认可度、有专业性的连续、立体报道,利用流量驱动,整合“碎片化”信息建立小屏视频传播的广泛连接。《八桂视点》系列报道关于《全球五成弯板“容县造”!“中国弯板之都”实现生态板材产业“弯道超车”》这件新闻作品的构思中,从打造全息、全程、全链条的流量视觉来设计采写,以推广新媒体平台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为抓手,以“1+1”模式,在《广西日报》头版及第十二版为用户提供全时段信息,社交场景全维度、全景流量配套与服务,阅读量达到13万次,实现媒体价值的空间转换和有效传达。

在图文与视频融合价值挖掘方面,在《全球五成弯板“容县造”!“中国弯板之都”实现生态板材产业“弯道超车”》新闻作品中,小标题“板材产业‘弯道超车的奇迹”的制作,就是新媒体模式与传统媒体传播创新的一种适应变革,通过视频让画面、人物、现场语言这个大变量变成传播媒介发展的外溢增量。图文媒体与互联网融合,实际上就是通过互联网融合传播品牌产业。

在精心打造融媒精品方面,用视频突出“人无我有的特色产业”以提高采编技术内部的数字化改革,致力于新内容、新技术、新渠道、新营销、新传播形态的实践,使传播的逻辑实现效率最优。同时,注重产品内容的年轻态,吸引更多受众,为传统的媒体业务的全域内容增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渠道。

(二)需求端和供给端之间的精准“焊接”,赋能图文最优连接

联结线上与线下的场景,紧扣互联网传播脉搏的多元主体社交、互动核心,通过严谨、透明、讲求逻辑的多媒体视觉呈现真实、完整的系列故事。以《疏堵“污点”变“污”为宝 玉林兴业县全面推进生态养殖转型升级》为例,做到“图文+视频”契合“数据+新闻”“焊接”的三个层次:政策、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的集合点。首先,网络信息从门户网站到内容平台的变迁,再到兴趣阅读,突破了原来传统媒体的专业壁垒,用更贴近受众喜好的表达方式和语境体系迅速获得受众的青睐。在推动创意与流量阅读深度融合方面,通过镜头“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报道,从环保管理、生态品牌塑造、循环经济角度回答了受众的关注,这就囊括了兴业县养殖企业变污为宝遇到的所有问题,通过“短视频+图片文字”看到了生态转型与推动养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的机遇。最后,将数字构建和垂直推送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技术融入内容生产,受众与媒体壁垒打破,媒体内容的数字化呈现出生态养殖产业变迁。这就体现了在实践中既能重点关注镜头和用户的链接,也能加强和内部信息制作之间的快速链接,提高人与人、人与媒体、信息与发布的连接效率。

(三)统筹“+短视频”现场内容策划向聚合型、平台化传播拓展

“图文+短视频”信息生产的聚合补齐了新媒体平台的短板。信息传送主体运用手机媒介与用户积极有效的互动,可以增添用户黏性,实现更深的情感共鸣。《八桂视点》系列报道的内容在平台矩阵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各平台联动传播的优势,突出可共享推送特性,满足跨度较长内容热度。《“中国弯板之都”实现生态板材产业“弯道超车”》中的焦点在于生态板材产业的“弯道超车”迎合了用户标题“吸睛”的阅读习惯,不同平台的阅读互动超10万+。

容县“技改”带来产业发展“一盘棋”的新动能,生态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森林面积219万亩、森林蓄积量17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4.16%,居广西前列,充足的原材料为容县生态板材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该视频根据不同垂直平台特点,重点覆盖快手、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大量、密集的新闻数据要素,丰富的内容,增加了栏目传播的路径。

四、结语

传统纸媒与短视频媒介融合,应推出精品内容进行有效传播,形成聚合效应,借媒体融合之势,为品牌塑造注入新的动能。《广西日报》栏目《八桂视点》系列报道结合短视频对热点话题的借势传播,提供更加立体、多维、有温度的焦点报道,以“短视频转向”为新模式,拓宽内容生产的边界,把握主题策划的各个环节,对网络空间有着控制、支配、影响、发展的阅读便利,满足媒体矩阵转型的发展需求。潮

(编辑:覃世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