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信息化教学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2023-07-25 15:38张映芹
中国新通信 2023年9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策略

摘要:数学思维是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学生均有思考的能力,但数学思维和普通思维方式完全不同,需要学生有逻辑思维以及深度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时,建设小学数学思维课堂,先要加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思考意识,从而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内化数学核心素养。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进一步分析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提出几点有效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的方法,以期助力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策略;方法

无思维,不数学。“数学”和“思维”相辅相成,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思维的支持。就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身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都得以培养和提升。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发展极其迅速的时期。因此,作为担负重责的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利用好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具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帮助学生意识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从而结合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实践,高效培养和强化学生数学思维。

一、小學数学思维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爱好是良师,只有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时,才会有继续学习的动力。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学习难度大,数学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以至于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不佳。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数学思维水平较低,跟不上数学的学习难度。课堂教学时,如学生数学思维与教学活动不相适应,会导致学生思维和教学活动脱离。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讲究的是推理和思考,如果学生思维跟不上教学节奏,数学教学将会陷入困境。因此,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至关重要。

(二)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当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时,部分教师会把问题归咎于学生,认为学生上课不专心,没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需教师的时刻督导才愿意配合学习。然而,教师忽略了自身的教育职责,没有从自身教学中找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低水平与教师缺乏有效的数学思维指导有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专注于学习,当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和能力后,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1]。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固守

教育信息化时代,仍有部分数学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偏重于数学知识理论讲解,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新课标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意识到数学教学必须把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关键任务,并以此作为衡量标准,使日后数学教学更具创造性[2]。但是,受传统教育方式影响,大多教师并未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另外,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点时,只围绕教程展开,并不做数学延展教学,也不关注教学细节,这也导致学生不知如何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在自学时,经常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学生所能记住的东西,也都比较浅显。当遇到一些较为抽象、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时,如果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要点,则无法进一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学生缺乏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实现理想化教育目标的主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一部分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未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机会,导致学生未能意识到形成良好思维意识和习惯的重要性,进而在后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越来越不注重思考[3]。

(三)学生缺少集体思考的机会

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都会把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并未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练习和集体讨论,学生只是被动听讲,并尽可能将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记忆下来。这种教学方式很可能让学生变成“学习机器人”,无法拥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若长时间处于此学习状态中,学生必然会感到压力和厌倦。随着时间推移,甚至可能直接放弃这门学科。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日常学习,培养逆向思维

事实上,从最基础的数学课开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思考。以小学加、减法来讲,单独教授加法、减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反映出正反两面的思考方式。但是,如果将这两个知识结合,再加上乘法、除法的知识,就可以看作是正反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样的道理,对于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常规的校验方法都是如此。比如做加法时需要用到减法,做乘法时需要用到除法。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校验,要比让学生重新计算更加有效。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难度最大,如果仅是单纯地进行逆向思考,则会失去解题意义[4]。此种情况下,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拔高”心态,可以增加数学学习知识的难度,以吸引学生自身积极挑战,挖掘数学学习潜能。例如,有这样一道习题:爸爸对自己的孩子说:“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你只有6岁,等你像我现在这么大时,我就72岁了。”现在爸爸和儿子各几岁?这道题目一出,不但让许多学生感到困惑,就连许多家长也感到困惑。虽然有点难度,但也让很多人跃跃欲试。有几个学生的家长,选择用列式或者列式来回答,再用数学方式,把问题给解决了。实质上,如果用反向思维方式,就是先假设父子二人的年龄都知道,两人相差的年龄也就知道了。父亲的年龄减去父子二人相差的年龄,就是儿子的年龄,儿子的年龄再减去父子相差的年龄就是6岁,而儿子长到父亲的年龄,也就是父亲的年龄再加上父子相差的年龄,就是72岁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内即可完成的事情,要经过长时间练习,才能在脑海中形成相关思维。

(二)营造学习情境,促进思维发展

思考是思维发展的重要步骤,在数学课堂上,除了兴趣对学生的课堂思维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环境对学生思维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为了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顺利思考,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选择和创造符合学生认知基础和能引起学生认知兴趣的课堂环境。例如,在《平均数》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具体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为电影评分的主题情境,通过提问“你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5个人的总体评价吗?”,将学生的思维串联起来,使学生在统计活动中,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以深化对统计思想与方法的理解。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可实现“移多补少”“求和均分”等教学活动的可视化,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形象化。同时,教师利用表格工具实时计算数据,并生成统计图形,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平均数据的区间性、敏感性和虚拟性。

(三)设计开放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来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处理日常问题的能力。为此,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重视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逻辑能力还未完全形成,需要教师特别引导。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开放式教学。其中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问题的教学形式。情境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充分地融入自身角色中,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数学思考[5]。同时,激励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学习潜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应该避免直接判断学生的思路和答案正确性,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合理的鼓励帮助学生对数学学科有全新的认知和理解。这样,学生会更加热爱数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四)掌握认知结果,强化有序思维

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结构,是指学生根据自身理解深度和广度,结合学习感觉、记忆及联想等认知特征,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在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强烈的“顺序性”与“阶段性”,教师应注意把握其认知结构,使其“有序”地学习。例如,在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领域。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较低,教师无法用严谨的科学推理来解释,只能靠学生自己去感受。所以一些知识的理解变得很难,很容易造成思维障碍。

例如,在三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就是一种生活中的现象,但是平移是什么?旋转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还是一个很新的课题。这就可以使用信息化课件进行演示,使用相机拍摄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去观察,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堂上延伸到了课堂上。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从图形的运动变化去探究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让其思想回归到数学的原始形态,去认识概念,了解其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了解,也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了数学的知识。同时,尝试运用信息化课件直观性强的优点,来展示知识的发生、转变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突破思维壁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与其让学生得到简单的结果,不如让其自己去探究总结。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深刻,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学生的解答更快更准确 [6]。

(五)解决数学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试错”需要有一定限度。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很多学生并不注重回顾解决流程,也未总结恰到好处的解决方案。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解题过程,让解题过程变得更加合理。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对数学知识有了解之处。其次,要找到问题答案。最后,再思考一下,能否找到一个更方便、更有效、更合理的解决办法,把教师的办法与学生的办法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并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另外,部分学生所用的解题方式较为老旧,虽给出最终答案,但是如果学生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或者是稍微变式,就无法融会贯通。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教师便需要为学生传授正确的解题方法,用信息化课件将学生容易出现错题的内容进行归类、拓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数学知识,并且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切实将数学知识应用在解题实践中,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六)注重图形结合,加强思维深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能从直观角度去理解抽象的数学内容,从而加强思维深度,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时,不仅要考查学生面積公式,还要考查学生运算能力;在导出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的计算公式时,可以利用信息化课件中的剪图、拼切、填色、旋转等方式,将其形成过程直接展现,如此,便可以让数学思维渗透于学生头脑中,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又如,在进行“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可以使用课件,将六个色彩鲜艳的长方形,两两相同,然后用平移,旋转等方法,将其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动画过程,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一本质属性,确保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由二维到三维,实现思维上的飞跃进步,提高学生思维迁移能力。

(七)给予思考时间,发展独立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经常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未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解决问题,导致部分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便被教师新布置的学习任务打断思路。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深层次思考的意识,让学生在后期学习和解题时能独立思考,深度分析问题本质,并指导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与探讨,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思维交流。

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这一节课时,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状况和情绪,适当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做。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独立地思考[7]。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合理和科学的指导,使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水平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持续关注和重视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时,教师不可忽略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实际的学习特征,从学生学习特征出发,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与思想,创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模式,为学生带来更加理想的学习体验。在数学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后,关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效果会更加明显,可恰到好处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方面收获更多。

作者单位:张映芹 白银市平川区电厂学校

参  考  文  献

[1]陈小宝.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困生”的数学思维[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5):114-116.

[2]郑文彩.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现代农村科技,2021(07):87.

[3]胡竹梅.小学数学思维品质的特征表现及培育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6):85-86.

[4]欧保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94.

[5]黄海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77.

[6]王建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8.

[7]陈文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92.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小学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