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茶金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应用于学科教学中,而微课恰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關注和重视的。文章以小学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为例,探索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结合阅读教学的“新课标”要求,从预读、初读、精读、赏读和复读五个阶段,明确微课视频的具体应用策略,让学生在动态化、显性化、形象化的阅读模式中,全面感知阅读文本的语言特色、审美特征和文化意蕴,并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小学生的客观认知和主观阅读体验。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4-009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4.033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照不同的教学环节,将微课合理地穿插在教学和导读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的阅读资源,并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理解文章所体现出的情感和思想内涵。而且,微课的有效应用,体现了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也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契合。
一、“互联网+”时代下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经过实践检验,阅读占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课程标准要求,化解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索,而微课的有效应用,有利于确立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此外,“互联网+”时代信息繁多,教师以微课为载体,经过层层筛选和审核,将具有典型性的阅读资源引入课堂,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摆脱单一和固化的教学模式。同时,微课具有图形化、动态化的特征,能够以动态形象的方式呈现语文理论、文本和拓展资料等,将学生带入具体情境中,有效感悟阅读文本的基调和内涵,有利于学生与阅读文本产生情感和思想共鸣。
二、“互联网+”时代下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预读阶段应用微课
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习惯和能力,以这一诉求为基准,教师要将预读作为重要的教学阶段,以微课来展示素材,引导学生在预读阶段养成细致观察、深入分析的习惯,将阅读文本中包含的主要信息提取出来,明确文本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为课堂中阅读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那么,如何才能在预读阶段发挥微课的价值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教师可以对语文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真实记录等多重要素展开全面且细致的解析,了解不同年级小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精准地明确他们的阅读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制作具有引导性的微课视频,将学生在预读中应完成的任务、应解答的问题或建议学生使用的阅读方法等,分门别类地融入微课中,让学生在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内观看视频,并在视频内容的引领下,按照教师给定的信息展开预读活动,以此了解文本中包含的作者信息、情节、人物等。经过这一流程,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了解、自身阅读实力的认知等,皆有较为明显的提升[1]。
(二)在初读阶段应用微课
初读是在学生预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本内容、解读信息。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分析文本框架、激活学生阅读兴趣之上,让学生主动对文本展开探究。鉴于此需求,教师在初读教学中应用微课,应侧重于使学生以直观化的方式理清文章的逻辑关联,产生形成深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1.通过微课视频呈现文章概况。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文本,通常都是以故事情节的推进过程、情感的变化过程等为划分结构的依据,只有准确了解文章的结构划分情况,才能明确文本的情节推进趋势、人物的情感变化历程等[2]。依照这一逻辑关系,教师可以在初读阶段通过微课视频呈现文章的结构概况,结合文章的体裁类型和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段落,并将每一个段落以思维导图、流程图等为载体展示出来,最终将其融于同一个微课之中。如此,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学生自然而然便能了解文章的概况,将不同的小段落串联起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而且,学生跟随微课中思维导图的逻辑走向,也能找准文章的中心主旨和主要意象等,这对于建设能动型的阅读课堂具有奠基作用。此外,利用微课视频展现文章的概况之后,学生的形象思维明显加强,这时教师可以选取阅读文本中的重点段落,要求学生利用绘图工具展现出重点片段内部的逻辑关系,以由小见大、由浅入深的形式,明确该段落的核心思想和中心论点,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一种学习方法,也能帮助他们了解文章的概况。
2.通过微课视频开启导读课堂。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教师讲解阅读文本的方法,以单向输出的方式直接呈现文本内容、框架和主旨,学生习惯了被动的学习模式,久而久之,便会失去自主思考和解析问题的能力。对此,为摆脱传统思维模式和阅读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开启导读课堂,确定自身引导者的身份,以观察、指导、点拨的方式,及时帮助学生渡过阅读难关,让他们能够在准确了解特殊词汇、语句和意象的基础上,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形成大致的认识,以便展开更为深入的阅读。而为了强化微课视频的导读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中的图片及影视资源等设计内容精练、形式创新的微课,引导学生将图片和视频中的内容与阅读文本中的人物、意象、情节等关联起来,辅助他们解读文本的内容和思想,以口语互动、讨论话题等不同的方式对微课中的具体内容进行辩论,加强阅读课堂的互动性和自主性,真正提升“互联网+”背景下阅读教学的水平。
(三)在精读阶段应用微课
如果说预读和初读阶段是全面了解内容、结构的过程,那么精读便是拓展学生思维深度、深度挖掘文本内涵的必要举措。在精读阶段,教师要以任务化和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解析文本的思想本质和情感内涵,以微课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和感悟情境的过程中,逐渐加强阅读的深度[3]。
1.通过微课视频展示精读任务。在新课改语文教育背景下,任务型教学模式受到关注和重视,以任务为途径展开教学活动,有助于挖掘隱藏在表层知识中的深层内涵。为此,基于精读阶段的教学要求,教师可通过微课视频展示精读阶段的任务,按照任务的实际难度和复杂程度,将其编排为层层递进、难度递升的导读视频,指导学生遵照视频中任务的出现顺序,深度挖掘教材文本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以及散文文本的意象等,促使学生将焦点集中在文本的细节描写之处,让他们能够在全面了解细节的基础上展开更为精准的阅读活动,把握文本的主旨和中心,这样便在无形中节省了阅读时间,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学生也要按照微课中任务出现的顺序,以顺时针的方式汇报任务,将自身的精读结果展现出来,并在自由探讨和互动中,从独特的角度分析文本。如此,学生的思考角度愈加多元化,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
2.通过微课视频创设精读情境。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具有典型人文性特征的学科,尤其是其中的阅读教学,若学生完全从理性科学的视角解析文本中的内容,很可能会产生理解偏差,也难以明确文本的真实含义。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征,为了促使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经历、自然景象、主观情感等产生共鸣,教师可通过微课视频创设精读情境,围绕着文本的体裁、题材和语言特征等,以恰当的形式和丰富的素材支撑起精读情境的框架,引导学生于情境中发掘阅读文本的人文色彩和社会价值,让他们从文学、社会、历史、教育等不同的角度解析文本。此外,以创设精读情境为主要策略,教师也要对微课中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优化,以生活中的真实影像、纪录片等作为微课中的内容,辅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阅读文本,并借助缩放、凸显等功能,灵活地编辑微课视频,加强微课内容的新鲜感和感染力。而在形式和内容逐渐完善的过程中,精读情境所产生的效果也不断加强,学生不仅能够习得阅读文本中涉及的基础知识,而且能理解其人文内涵。
(四)在赏读阶段应用微课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新课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根据这一要求,阅读教学可过渡到赏读阶段,引领学生重点关注文章的审美要素,从语言美、意象美、形象美等不同的角度挖掘语文文本的审美特征。
1.通过微课视频链接音乐材料。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为阶段性目标,在赏读阶段,教师可通过微课视频链接音乐材料,将艺术形式与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构建文艺融合的阅读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可借助或柔和、或高亢、或昂扬的音乐作品,理解文本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及情节的推进过程。而为了达成以上效果,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之前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找准文章的审美要点,将文本制作成动态文档,并将提前下载的音乐材料穿插在文档之中,最终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高度结合的阅读情境中,感受文章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4]。此外,通过微课视频链接音乐材料,除了让学生自主鉴赏之外,教师也可以指导他们伴随着视频的播放进程有声朗读文本,通过合理调节自身的语速、语调,将文章中的美感要素通过朗读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达成美育的目的。
2.通过微课视频引进背景资料。一般情况下,阅读文本都反映了创作者的客观经历和主观情感,在赏读阶段,为了感悟文本的思想美、人物美,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引进背景资料,在课前广泛搜集与文本作者人生轨迹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影像等类型的素材,或是与文章创作时代背景有关的材料,将其合理地编排在微课视频中,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已经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后,教师可播放提前制作的赏读微课视频,引导学生理顺文章创作者的人生经历,感受文章所具有的时代意蕴,促使他们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爱国思想、思乡之情等,从语言、意象等美感上升到思想与情感的高度,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储备,也能培育他们的审美素养,可谓是一项一举多得的举措。另外,借助微课视频中的背景资料,教师也可为学生创造自由鉴赏的空间,让他们抓住背景资料中的某一点深度赏析文章中的某一个意象,比如对于表现古代诗人客旅他乡的作品,学生便可对诗歌中的“月亮”等意象展开分析。
(五)在复读阶段应用微课
1.通过微课视频重现阅读思路。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复习的价值和作用不容小觑。对于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和总结的习惯,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因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紧紧抓住复读的机会,通过微课视频重现阅读教学的思路,让学生跟随微课视频的播放进程,重新梳理课堂中获得的知识、解决的问题,找出自己仍旧未能解决的问题,并将其作为后续复习活动的重点内容。而利用微课重现阅读思路,教师也不能一味地播放视频,应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穿插口头讲解,以语言形式启发学生,让他们将阅读的各个流程印刻在内心深处,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阅读技能的印象。同时,在观看视频后,教师也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反思的机会,让他们在独立和安静的空间内沉淀自我,如此才能体现出复读阶段的教学价值。
2.通过微课视频布置拓展作业。苏轼曾发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慨叹。自古至今,阅读都是人们学习和进步的重要途径,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其阅读视野,教师可通过微课视频布置拓展性阅读作业,增强课后作业的灵活性,以课内阅读教学内容为基础,选取与之具备相似性特征的阅读文本作为拓展作业的内容,让学生将课内学习的基本知识与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并借助微课视频对拓展文本进行初步阐释和说明,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基本信息,以此延伸他们的阅读范围。另外,在完成课外阅读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也要以书写阅读感悟的方式,将阅读中收获的主要信息、获取的心得感悟等记录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达成增加阅读储备的目的,也能提升读写结合的能力。
三、结语
显而易见,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为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全力探寻高效的阅读教学策略,而微课恰好符合时代教育的要求和阅读教学的真实需求。所以,教师在预读、初读、精读等不同的阶段,将微课融入教学计划之中,将其作为学生的学习支架,完成从表面到深层的阅读探索任务,了解文本在语言表达、结构框架、主旨思想等方面的特征,创建出高效智能的阅读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俊.论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外交流,2021(3):1414.
[2] 林毫香.微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1(8):48.
[3] 邓俊.基于信息化的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1(25):205.
[4] 张峰.基于微课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新课程研究(上旬),2021(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