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热点引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应用研究

2023-07-25 04:27袁姝
今传媒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媒体融合

袁姝

摘 要:在高校思政育人主战场从课堂向网络变迁的背景下,本文以南京某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为例,对网络社会热点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传播“热点正能量”、传递“热点好声音”、汇聚“热点金课程”三个方面,开展媒体融合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旨在通过创新新媒体传播方式,构建完善的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新体系。

关键词:网络社会热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7-0135-03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疫情防控常态化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2021SJB0236);2020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校思政专项研究课题:“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传播策略研究”(2020SZZX-02)。

一、引 言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类新媒体媒介形态层出不穷,传播技术取得了跨越式提升,微博“热搜”、抖音“热榜”、QQ“话题榜”等网络社会热点榜单,占据着大学生电脑和手机应用软件的头条位置。网络社会热点往往会以“点”带“面”引起网络上各种波澜起伏的思潮,大学生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因此,如何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有效实现网络社会热点问题解读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如何将网络社会热点的积极意义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价值和意义,成为全体高校思政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问题。

二、网络社会热点引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和问题

网络社会热点囊括网民当前最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等,涉及社会时事、经济发展、生活日常、学术科研、娱乐新闻等方面,无论哪一个领域内发生的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都可能成为网络社会热点。网络社会热点具有影响范围广泛、关注度高、涉及面广、传播速度快、易引发舆论等鲜明特征。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高达70.4%,网络新闻用户规模高达7.43亿,通过网络信息传播载体获取网络社会热点的价值越来越被认可;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占比高达21%,大学专科、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10. 5%和9.3%[1]。由此可见,不断壮大的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社会的主体力量,也是网络社会热点的主要接收者。

当前,网络社会热点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更新速度往往让人应接不暇,导致它所传播的价值观念和产生的社会影响优劣共存。由于大学生对网络社会热点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容易将“网络社会热点”理解成“痛点”“难点”,从而出现思想混乱和价值观扭曲的现象,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网络社会热点引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如今,新媒体发展已成为影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对大学生来说,网络已成为他们社交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社会热点也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学习中关注和讨论较多的话题。

(一)传播“热点正能量”,构筑思政教育新载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网络空间打造成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高地。因此,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共建、共享、共融”思路下,着力打造互动式、融合式发展的高校思政工作网络传播平台。比如,南京某高校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头条号、大学生在线校园号等新媒体矩阵,全媒体、多平台、多渠道地紧跟网络社会热点,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向新媒体全面转型;通过开展线上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大学生人物先进事迹学习、云上访企拓岗助就业等活动,深入挖掘大学生“青春正能量”,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价值引领,提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聚力打造多位一体、联动传播、融合发展的新媒体思政载体,实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覆盖、全面渗透和全程融入。

充分发挥官方微信微视頻和网络直播的聚集作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南京某高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以2020年1月26日推出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们这么做》为开局,以2021年9月16日推出的《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为收官,累计推送与党史学习教育相关的推文168篇,其中《党史天天学》《网上重走长征路》《国旗下的微党课》等专栏总浏览量高达200万+次,篇均浏览量高达4000+次;2022年,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召开之际,南京某高校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出的《青春百年,红心向党》《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青年榜样教师》等系列微信、微视频报道,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进行;2022年,“五四”表彰大会暨信仰公开课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将全校团员青年齐聚云端进行收看,使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同频共振,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定他们听党话、跟党走,奋斗报国的青春志向。

充分加大校园文化宣传阵地的教育力度。比如,开展主题为“争做校园好网民凝聚网络正能量”的活动,在官方微博和官方抖音账号上发出征集令,广泛收集大学生与心理健康、校园生活、毕业季活动等生活学习相关的作品,并在学校电子大屏、宣传栏、刊物上进行联合宣传,以此激发校园活力,展现青春风采,带动热点话题讨论,受到了师生的良好反馈。

(二)传递“热点好声音”,构建思政教育新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思政教育工作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主动把握网络社会热点,通过搭建新媒体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渗透。首先,南京某高校新媒体中心兼具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的角色,从党史学习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方面引导和加强大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发展观和良好的社会道德意识,夯实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洞察力,真正让思政教育从“课堂人生”到“人生课堂”。其次,为了传播师生榜样“好故事”,传递“好声音”,南京某高校充分挖掘先进典型和突出榜样,特别是重点突出青年群体中的朋辈榜样故事,以生动示范促进情感共鸣,推出了“冬奥有我,无悔青春”“传递榜样力量”等微信栏目和“聆听校友故事”“在抖音遇见春天”等抖音直播和Vlog作品。其中,手语歌曲《不放弃》《追光者》《燎原四方》所产生的抖音话题“#手语舞”播放量超100万,与驻宁四所师范类高校联手推出的“#招生季高校动漫组合拍照”以及参与策划的“#江苏高校接力为抗疫加油”也冲上了抖音热榜。最后,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结合网络热点话题,发挥手语翻译学科特色,打造出来更多融媒体精品。其中,校融媒体团队与南京博物院联手举行了“博物馆奇妙夜”之无障碍版———《“不一样”的国家宝藏(坤舆万国全图)》首发式新闻发布会,与学习强国、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共同报道了《藏在高校里的博物馆》,使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感受思政教育。这种新模式将思政教育与网络媒体紧密结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从线下到线上、从平面到立体、从典型到大众,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汲取奋进力量,增强使命担当。

(三)汇聚“热点金课程”,培育思政教育新力量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青年教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和价值观的“引导者”,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充分依靠大学生,并服务于大学生。南京某高校通过政策引导、培训提升、技术支持、典型示范等方式,着力培育了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的思政骨干。首先,在指导新媒体编辑、开展思政课授课等方面,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着眼于政治理论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其次,在注重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同时,还定期邀请专业指导人员从技术层面给予指导和实践,培养了一支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能力的新媒体人才队伍,并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从思想理论建设、媒体传播和网络技术等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比如,在开学季和毕业季,邀请校党委书记和校长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为大学生讲党课;定期邀请博导、硕导、专业优秀教师通过抖音开展“考研公开课”以及相关的学科讲座活动,采用生动鲜活的社会热点和案例分析来引发大学生的热烈讨论;开启“形势与政策”课线上直播+青马班专题讨论的网络教学平台形式,既能引导大学生关注和追评正能量的网络社会热点,客观理性地进行自主思考,还能引导大学生开展“时政新闻播报”“网络社会热点论坛”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思政素养,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

四、网络社会热点引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和思考

(一)打造“互联网+”,强化网络育人平台管理

教育部进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求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从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出发,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校办学治校全过程[3]。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高校应以新思政观为引领,以“互联网+”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为契机,盘活网络教育资源,精心打造新媒体网络育人的“中央厨房”,为大学生提供资助政策、文艺活动、考研考编、心理健康、创新创业等网络社会热点的解读与宣讲,真正实现网络育人的资源融合、功能融合和产品融合,通过多途径、多渠道主动占领网络主阵地和主战场,加快“线下育人”向“云上育人”新模式拓展转变。

(二)整合新团队,推进校媒协同多元融合

加强媒体融合,做好校园素材和媒体新闻之间的互动互通互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得以广泛开展的重要补充。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通过营造“校园媒介融合、校内外融合”发展的环境与氛围,构建“学校、二级单位、学生组织、班级、个人自媒体”五级新媒体纵横矩阵,建立立体互动、融合发展的校园新媒体联盟,实现采、编、播等多技能和内容、技术、渠道、平台、管理等多要素的相融合,形成热点话题内容共建、网络监管错位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共享的工作格局,实现对全体师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覆盖。

(三)创新话语权,创作网络育人优质产品

新媒体不仅改变了育人形态,也催生了新的育人模式,因此,高校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就必须抓好网络作品的创新,提升育人实效。首先,高校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大力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網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持续孵化特色精品,依靠学校新媒体打造新闻网和官方微博的资讯中心、观点中心,形成短视频热门栏目并在官方抖音、官方微博等电视平台上进行实时推送。其次,要结合年度热点时政话题,将思政教育关键点与网络热点素材进行匹配和关联,不断加强线上平台建设和内容生产,充分发挥高校三全育人的优势,构建完善的网络育人新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 3079314.htm,2021-12-03.

[2]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 陈捷.核心素养:高校学生工作内涵式发展的应然路向[J].思想教育研究,2020(2):138-141.

[责任编辑:李婷]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媒体融合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