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倩
摘 要:現阶段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受到挑战。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睡眠时间缺乏、电子产品使用过多等。巨大的升学压力使得青少年休息权得不到保障,随之,“双减”政策呼之欲出,对于塑造教育工作的良性生态具有深刻意义。青少年是国家的接班人,通过坚守理念、强化合作、完善配套措施等途径实施“双减”政策,对于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助推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双减政策;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2-0135-03
一、问题的提出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准不仅在于经济,更在于健康。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在全世界流行,让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身体健康[1]。
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现阶段的教育更加关注可量化可衡量的指标,重视通过直观的分数筛选学生,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家长对于教育工作的焦虑情绪只增不减,对于青少年群体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形成巨大挑战。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明确提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减负”议题由来已久,但是“双减”政策确实有显著成效。“双减”政策从供给侧角度出发,提出要切实减轻学生课外培训负担;与此同时,“双减”政策也从需求侧角度出发,强调学校育人工作主阵地作用。所以,“双减”政策是青少年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
健康生活方式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被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倡导国人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3]。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人的健康与生命长度60%取决于健康行为与健康生活方式[4]。健康生活方式是指个人基于一定的动机和能力所发生的系列维持和促进良好健康状况的行为方式选择[5]。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均衡膳食、充足睡眠、充足户外锻炼、不抽烟等内容。
助力青少年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特殊性不言而喻。中高考等升学考试对于学生成长、社会公平、选拔人才等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然而中高考等升学考试的负向功能也不容忽视。第一,我国青少年体质25年持续下滑的客观事实反映出我国青少年群体健康水平亟须改善。第二,青少年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和健康的身体素质具有持久深刻的影响。政府、学校、家庭等各责任主体有必要共同助力青少年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促进青少年群体健康科学成长是关乎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要事。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体现出一个民族如初升的朝阳般富有朝气和活力,反映出社会的进步,也是衡量国家总体实力的重要方面[6]。第三,青少年面对的环境因素更为复杂,比如网络因素造成了青少年视力水平的下降、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以及精神孤独程度严重等不良影响。网络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我们在网络上可以链接到更加庞大的社会群体,但是我们实际可以深交的人只有几个;我们更加习惯网络上的对话,而面对面真挚的交谈相对减少,尤其是在城市化程度高的地方,人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也使得个体更加感受到孤独抑郁。
因此,中小学阶段是实现健康中国“筑基固本”的关键时期[7]。促进青少年群体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落实好立德育人树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塑造良好的教育工作良性生态,是关乎到国家未来的大事。“双减”政策是国家从战略全局出发,减轻家长群体对教育问题的焦虑、减少家长群体的教育开支、减轻青少年学业压力、保障青少年休息权利的重要途径。
二、生活方式与青少年体质健康
(一)升学压力与青少年体质健康
2018年12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发布《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此调查可以得出,有大约40%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和作业压力过大。值得注意的是,反映负担重的学生比例随着年级增长持续增加,尤其在学生升入二年级后跃升至40%左右。而随着竞争强度持续加大,不仅是中学生,小学生也面临着巨大压力,《报告》显示,报名辅导班的人数比例高达六成多[8]。
第一,传统的教育呈现出内卷化严重的显著特点,重视成绩忽略成长,重视筛选而忽略教育的本质在于健康科学。基于优胜劣汰的生存规则,青少年从小就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不甘落后,人人都希望可以在起跑线上就有优势,然后付出巨大的努力,无限扩大自己的优势,以使自己在竞争中不落人后。在竞争压力之下,学生疲惫不堪,近视率高、肥胖问题严重,营养不良、心理不健康、课外锻炼时间少等问题突出。第二,高考使得原本固化的社会阶层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流通。青少年通过高考认识更多优秀的同行者,激发自我积极向上的潜力,不断发展自我突破自我。第三,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工作是家长和青少年都非常关注也投入较多的重要事情,家长给孩子设定较高的学业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希望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人上人,也为此投入了巨大的教育开支,消耗了很多上班时间督促孩子学习。第四,市场因素也使得中小学生休息时间少之又少,培训机构以此为绝佳时机,致使学科类和兴趣类辅导班层出不穷。大部分的学生都经历过上课之外接着上辅导班。此外,学生毕业之后面临求职,也面对着最基本的学历门槛,根据成绩划分为专科、本科,专科、本科又有很多层次,而这些都是根据成绩划分的,“以成绩论英雄”的评判体系无疑也是中小学生面临着巨大升学压力的重要成因。升学成为压力,大多数学生被教师、家长、课外辅导班的老师追赶着,而不是由兴趣驱动。毫无疑问,如此巨大的升学压力给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竞争激烈之下的青少年有写不完的作业,学不完的知识,他们疲惫不堪,给中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形成挑战。
(二)作息习惯与青少年体质健康
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沉重繁忙的学业负担,青少年群体睡眠时间不足、晚睡早起的现象也值得引起广泛关注。《报告》显示,只有23.99%的青少年群体睡眠时间较充足,能自己起床不用闹钟或者他人叫醒的学生比例只有24%左右,更值得引起关注的是,还有接近三成的青少年群体在睡眠时长未满8h的情况下就被叫醒[8]。
升学压力过大,造成了青少年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有学上,使青少年太苦太疲惫,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数不尽的作业和试卷,无数套练习题。从时间上看,他们每天的学习时间接近14小时,在无法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的情况下还要熬夜,日复一日,没有休息日,且持续多年。好不容易等到周末,还有无尽的辅导班和练习题。休息时间缺乏、睡眠不足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双减”政策助力青少年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一)坚守理念,衡量教育的标准是健康科学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落实立德育人、树德育人根本任务[9]。良好的教育工作生态应当是使得学生们在优良的环境中健康科学成长,助力其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阻礙或者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因素或者其他因素,就是以后教育工作需要改进之处。
家长群体优先考虑子女教育问题,希望子孙成名成才成长的迫切心理也使得家长群体的教育开支较大、在教育上投入的时间较多。培训行业以此为契机,发展得红红火火,使得青少年群体的学业压力更加繁重。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主阵地作用被压制。三者相互作用,教育导向出现偏差,不是“唯健康”“唯科学”“唯成长”,而是更加注重筛选,使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遭受挑战。而“双减”政策的出台为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提供了机遇。对于青少年群体个人来说,教育使得青少年成为国家可用的栋梁之材;对于社会来说,教育使得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储备得到保障。立德育人树德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应使得学生在考试中学习能力获得提升,更注重的应该是学生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佼佼者。只有德才兼备的佼佼者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材。若要青少年承担社会发展之大任,必使青少年拥有强壮体魄、健康心理,风华正茂地面向祖国和未来。
(二)强化合作,家校社协同育人
教育是社会公众共同聚焦的重要事情。教育从筛选功能真正回归到育人功能,需要意识到衡量教育的标准在于健康。“双减”政策是一个契机,可以助推青少年在习惯养成的基础阶段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家校社应加强合作,应当强化理念,将共同目标聚焦在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倡导每个人对自己的健康承担主要责任。激发青少年群体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积极性,均衡膳食、保持运动、限量饮酒、戒烟、身心健康[3]。第二,发挥学校教育工作主阵地作用,并为学校发挥作用提供充足的条件,如人才队伍、充足的资金,以及诸如计算机、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着眼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回应社会关注与期待,减轻家长在时间上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2]。第三,家长与教育工作主阵地的学校是天然的盟友。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不仅作为监护人,更要成为他们的朋友。要关注孩子情绪波动,助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表现得更好。第四,相关主体保持联系、加强合作。学校、社区要和家庭强化沟通、深化合作,组织开展种类繁多的文体活动,促进家庭、社会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形成[6],形成政府引导、学校负责、社区联动、家长支持、学生主动的局面。
(三)完善配套措施,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第一,依托信息化手段,客观记录学生品行和表现,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9]。对青少年行为进行记录、反馈、纠偏和完善,探索家校社互动新形式,更好服务于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第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健康素质作为考核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6]。纳入可衡量的量化指标体系,坚决克服唯分数、唯成绩的导向。第三,对省级政府,主要考核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等情况,既评估最终结果,也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9]。实现从只关注成绩到关注成绩、成长、健康等多维度的转变,塑造教育工作的良性生态。第四,坚持把立德育人树德育人这项根本任务作为标准,坚决克服重考试轻体育、重分数轻素质等不够完善的教育评价方案,为中小学生健康科学成长塑造有利条件[9]。第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青少年健康科学成长提供支撑保障能力。
四、结论
当前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受到挑战。“双减”是党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性决策,使得教育理念得到明确[1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育人树德育人根本任务。”据此,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青少年处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青少年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会对青少年产生深刻持久的积极影响。巨大的升学压力使得青少年休息权得不到保障。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电子产品使用过多、休息权利没有得到保障等,电子产品使用过多造成了青少年近视率高、近视人数多。
第二,“双减”政策对于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双减”政策是助推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重要举措,通过减轻学生负担,保障了青少年的休息权利,使得青少年近视率高、人数多的趋势得到遏制。各主体应协同努力,明确教育理念,完善配套措施,聚焦并致力于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张兰星.学校环境中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策略:基于“双减”政策[J].湖北体育科技,2021,40(12).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Z].2021,7.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S].2016,12.
[4]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 王甫勤.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与健康不平等[J].社会,2012(2):125-143.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2007(5).
[7] 专家组.“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11):1-15.
[8]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一起教育科技.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R].2018,12.
[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Z].2020,10.
[10] 杨曼丽,张吾龙,胡德刚,等.“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J].体育学研究,2022,36(2):21-32.
[责任编辑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