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的爱与恨

2023-07-24 08:47张宜跃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雷雨高中语文

张宜跃

摘 要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解读这篇作品的角度是多元的,如果从人物个体的性格与情感角度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情感特征,如果用爱与恨来描述这一情感特征,那么关于这篇课文的解读将会更加全面。本文认为,作品中的爱与恨交织在不同的人物身上、交织在不同的事件当中,而爱与恨交织成的人世悲欢离合,体现出作品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雷雨》 情感特征 爱与恨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一直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果从人物个体的性格与情感角度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表现出一定的情感特征,如果用爱与恨来描述这一情感特征,那么关于这篇课文的解读将会更加全面。

爱与恨是人类的重要情感状态。《雷雨》中的情感线索十分突出,爱与恨的交织,使得人物的情感特征更加复杂,这需要读者深入文本,深入人物的精神世界,认真领悟文本的深刻内涵。

一、爱与恨交织在不同的人物身上

《雷雨》具有强烈的批判性。通常认为,《雷雨》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抨击了资产阶级虚伪的人性,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在写作手法上,《雷雨》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从底层劳动人民的角度出发,用“举类弥而见义远”的方式让读者如临其境。应该说这样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但这样的评价是从宏观角度得出的,而要想认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则需要采用微观视角,具体落实到剧中的人与事上,落实到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上,这样才能对人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这部经典作品中,爱与恨常常交织在不同的人物身上,而这一点并不因为人物是正面或反面而有所区别。也就是说,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所谓的反面人物,都是鲜活的情感动物,在不同的情形之下都会有爱与恨的表现。如此截然相反的两种情感交织在同一个人物身上,可以深化读者对这些人物的认识。

周朴园与鲁侍萍是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后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恨是比较显著的。那么作为反面角色的周朴园是否一直就是一个冷酷角色呢?笔者以为不宜轻易下此结论。如剧中周朴园在看到鲁侍萍进入房间之后没走——课文中原话是“看她不走”,就说“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吗”。很显然,对于周朴园而言这不是一个临时性的要求,而是家中一贯的规矩,这在客观上反映了鲁侍萍在周朴园心中具有一定的地位——这种地位是由情感决定的,而不是由家庭利益决定的。当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挚的,是不容否认的。问题在于,周朴园与鲁侍萍最大的区别便是前者必须要关注超越情感之外的诸多利益,而当这些利益与情感发生冲突的时候,周朴园在某种程度上讲不得不选择前者,因此其必然的命运就是只能在情感上保持对鲁侍萍的爱,而在利益的立场则不得不表现出对鲁侍萍的恨。也正因为如此,当他后来知道了鲁侍萍的真实身份之后,爱与恨也就立即发生了切换,没有半点犹疑。

从这个角度来看,周朴园这个角色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复杂的,所折射出来的人物性格也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固然与周朴园的个性有关,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以及利益纠葛当中不得已的表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这种复杂性所折射出的社会复杂性,使得该篇作品奠定了其经典地位。

二、爱与恨交织在不同的事件当中

任何一篇作品在写人的时候必然会伴随着相应的事件描写,人与事从来都是不可截然分开的。但是站在作品解读的角度来看,解读人与解读事又是两个不同的视角,因为即使是相同的诱因,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在不同的人物身上都会演绎出不同的事件。因此透过这些事件来解读爱与恨,通常也会有新的发现。从这个角度来看,爱与恨又往往交织在不同的事件当中。

在《雷雨》当中,“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周家少爷就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这一段,是为数不多的角色语言描写,是鲁侍萍满怀悲愤所说出的一段话。绝大多数读者在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往往容易和鲁侍萍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共情现象。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引发读者的共情,从而获得读者情感上的认同。另外一种解读视角是,经典的作品总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类似于鲁侍萍这样悲惨经历的人并不少,或者在不同的人物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因此即使沒有全面构建出鲁侍萍的形象,就凭这样的一段话,同样也能够引发读者的共情。

那这与爱恨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结合剧本前后相关情节,不难发现,鲁侍萍在说出这样一段话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愤慨的。因为一个女人遭受如此的不公,且又出现在造成其悲惨命运的、与自己有着诸多纠葛的人面前时,其内心情感必然是复杂的:“她的命很苦”是自己悲愤之情的倾诉;“周家少爷就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是对周朴园严厉的讽刺;“她一个单身人……”是对自己后来经历的强制性的冷静表达。

从表面来看,这些语言当中所透露出来的更多的是恨。然而,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恨的背后往往都透露着无穷无尽的爱,这就是所谓的“爱之深则恨之切”。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出作者创作的深厚功力:明明写的是鲁侍萍的恨,但如果细细解读又能够读出其内心的一种不甘。这种不甘来源于当时周朴园对她的抛弃,来源于自己离开周家之后为了孩子而嫁过两次,当这种不甘用很多具有自责性的语言如“可是她不是小姐”“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都是很下等的人”来描述时,所表现出来的何尝不是对周朴园的一种爱恨交织的情感呢?

三、爱与恨交织成人世的悲欢离合

《雷雨》被誉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这是读者赋予该作品的评价,而在读者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又可以根据剧中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恨交织,来构建起关于人世间悲欢离合的真实景象。

经典作品常常是宏大叙事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通过体会《雷雨》这篇作品中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与恨,人们能够读出鲁侍萍的可怜,读出周朴园的可恨,同时这些情感又折射出一个无法让基层人民自由生活的残酷社会现实。于是,这样的作品一方面成就其自身的伟大,另一方面又使得诸多的读者能够通过对作品的阅读以及深度解读,获得情感与理性上的突破口:普通人在阅读的时候,难免从剧中的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命运;对社会有着深刻思考的人在阅读的时候,则能够通过对具体角色的分析而看到某些社会现实。

所以总体而言,当从爱与恨相互交织这一视角来解读这篇课文时,也就能够体会到爱与恨交织成了人世的某些悲欢离合——人是生活在具体社会之中的,悲欢离合可能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只不过人们还是希望自己遇到的人物当中,像周朴园这样的人少一些,这样自己的生活或许能变得更加简单,更加纯粹。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雷雨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僧院雷雨(一)
雷雨天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雷雨》中的“雨声”
雷雨
雷雨
雷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