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下机械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3-07-24 02:09张国成马洪儒马宇昊武杰王飞杨慷杜少华
高教学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

张国成 马洪儒 马宇昊 武杰 王飞 杨慷 杜少华

摘  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推动产业技术发展的新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然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爆发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开展开始面临巨大挑战。全国各地疫情均有发生,高校学生无法正常返校及企业开始严格执行厂区出入人员数目管控制度,导致机械类专业学生實践教学空间受阻,教学效果严重降低。该文提出通过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和构建线上实践课程等措施,探索疫情下校企如何正常开展实践教学方案,构建疫情下的机械类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实践教学;机械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0-0125-04

Abstract: Integ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cooperative education is a new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However, after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the talent cultivation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began to face great challenges. With the occurrence of epidemic situation all over the country, college students cannot return to school normally and enterprises begin to strictly implement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number of personnel in and out of the factory area, resulting in the hindrance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pace of mechanical majors and the serious reduction of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ystem and build online practice courses and other measures to explore how to normally carry out practical teaching programs i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under the epidemic, and to build an innovative mode of mechanical talent cultivation under the epidemic.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he COVID-19 epidemic; practical teaching; mechanical course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组织工程技术的无损高效细胞片脱黏收集机理及方法研究”(52205582);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专业认证及大类培养双重背景下的机械类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2021SJGLX273)

第一作者简介:张国成(1991-),男,汉族,河南安阳人,工学博士,讲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及教育教学。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旨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应用技术人才需求在工业领域内不断增加,其培养质量和实践能力成为决定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多年来,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多样化产学研活动在企业发展、技术革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初步达到了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标[2-3]。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具有典型应用优势价值。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感染”)疫情爆发后给传统的产教融合下的实践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学生无法正常返校,企业无法与往年一样大批量接待学生,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造成较大影响,尤其对依赖工业设备、实地实践性较强的机械类专业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影响更甚。为实现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学目标,机械类专业应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激发教师教学创新潜力,大胆进行疫情期间实习实践教学创新改革。

本文提出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学校、教师三方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打造一批线上精品实践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共建共享的资源优势,视频播放加线上直播使学生感受到身临企业生产的感觉;创建一批优质虚拟仿真课程,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直观易懂,化难为易,拉近理论与实际距离。作者希望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线上生产实习效果,最大程度上满足实践课程目标。

一  新冠感染疫情下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  校企合作双方实际出发点不同

校企合作的出发点本来都应该是共同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应用人才,而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对待校企合作的期许开始脱离最初的目标。企业重视的是在短時间内,以更小的成本,通过学校技术和人才的支持获得额外的利润,而学校往往看重签署合作协议,完成培养方案既定要求。这样一来,双方合作的深度意愿比较低,动力不足。学校的教师人才资源没有相对应完善的激励政策措施,因此不可能在企业出现的技术问题上提供富有成效的实质性的帮助。同样本地企业认为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更倾向于回户籍所在地工作,并没有期待从当地大学生中寻求人才作为未来人员补充,因此在提供学生实习实践的内容上偏于走马观花,学生无法真正地参与到企业生产作业当中去。疫情下,很多制造型企业订单减少,从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工厂设备利用率比正常情况低,更加无法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硬件设施。种种因素导致企业缺乏参与高等院校合作的动力和热情,极大地制约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4],严重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  政策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协议中并没有强制性规定合作的具体内容,双方的义务和责任比较笼统模糊,甚至合作期限也可以单方面终止,因此在学生实习的稳定性上难以保障[5]。很多校企合作都是由政府引导,在学校和企业互有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是近几年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因为新冠感染疫情原因,单方面解除校企之间的协议时有发生,这对学校的培养体系造成大的影响。学校难以在突发事件下快速找到可以合作的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而且迅速建立新的实习内容来满足人才培养方案,达到毕业要求。另外,企业指导教师在实习指导中并没有较完备的激励制度,因此在指导学生方面缺乏积极性和耐心,同时缺乏授课技巧,讲的内容不是很仔细,学生只能获取到有限的知识。由于这些因素,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不完善,以致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不足。

(三)  学生难以集中开展实习

新冠感染疫情经常是多点爆发,按照学校的返校政策,很多中高风险区的学生无法正常返回学校,因此产生了学生难以集中开展实习的局面。企业在产教融合上采取的集中时间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往往不会为了个别学生延长实习时间或另外找时间找教师对其进行额外的实习指导,造成这些学生无法达到实践课程目标和相对应的毕业要求。针对这种现象,部分高校采取在线播放企业生产视频的方式来弥补,但是学生观看视频无法监督。线上视频教学由于缺少真正的实践性,加上学生注意力分散、懒散、自我约束能力差,很难取得线下实践要达到的目的,学生也没有真正地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加工,对实践的理解不深刻,课程目标也很难达成,导致与企业用人标准有很大的差距。

二  策略

(一)  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积极性的调动需要建立在各方利益增加的基础上,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激励制度。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的前提是企业必须盈利。因此,在高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必须坚持校企共赢,才能保证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

企业与学校合作,希望得到的是高校师资力量的技术支持和产业升级。传统的地方企业大多为粗放型、低端制造型企业,缺乏高素质技术人才来对其进行产业升级。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遇见各种问题,很多来自客户的个性化定制产生的工艺和生产方案制定的问题。企业虽然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但是在新产品开发上需要最新的前沿技术支持,而高校教师的研究就是各个领域的前沿科学知识,可以在产品开发上提供技术指导。因此企业可以与学校搭建专家库与生产问题库之间的一座桥梁。针对每一个技术问题可以与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签署项目合作合同,明确奖励政策和考核标准,甚至在重大问题上学校可以长期派遣教师入驻企业。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的生产所需,又可以培养一批“双师双能”型教师,对未来学生的实践培养打好坚实的师资基础。另外企业应对企业指导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如何更好更高效率地把生产操作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需要有专门的绩效奖励,奖励资金来源可以为企业和学校双方。绩效奖励政策需要具体化,例如评定细则中应包含学生评测,吸引一个学生毕业后来企业工作给予多少奖励等。这样可以使企业指导教师更加耐心细致地给学生讲解,尽最大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

学校层面应该大力支持教师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制定相关政策文件使学校教师可以免除后顾之忧又能积极地投身企业合作中去。首先学校在满足理论课师资力量充足的前提下,应该免除教师在企业服务期间的课时量要求,甚至对主动进入企业的教师给予生活上的消费补助和课时费补助。其次,学校对教师在企业的服务时间、服务质量应该进行评估,若满足“双师双能”型教师条件应给予奖励。最后,对教师最为重要的职称评定上缺乏在企业服务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评估条件,因此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定中,有必要在此方面进行倾斜,尤其是科研成果对社会和经济产生较大效益的教师应在职称评审环节中高度重视。

(二)  构建虚拟仿真课程

每逢节假日之后,由于人员的大量流动,疫情就多点爆发,学生经常无法正常返校或者回到学校后封闭在学校,甚至寝室,企业也由于当地政府和企业管理规定无法接纳外来人员进行实习或者实践课程。这种现象也催生和推动了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虚拟仿真(Virtual Reality)又称虚拟现实技术或模拟技术,就是用一个虚拟的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三维动态实景,对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以及参与系统控制的人的思维过程和行为进行动态性、逼真的模仿。虚拟仿真是指20世纪4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类试验研究的新技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逐步自成体系,成为继数学推理、科学实验之后人类认识自然界客观规律的第三类基本方法,而且正在发展成为人类认识、改造和创造客观世界的一项通用性、战略性技术,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仪器仪表、虚拟制造、电子产品设计及仿真训练等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课程上,学生应当可以在学校机房、宿舍和家里的电脑上独立进行各种实践实验操作[6]。仿真内容应该由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而定,能通过仿真内容达到我们预期的课程目标,契合企业目前需要的技能,使虚拟仿真的学习真正达到既能符合专业的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又可以达到线下实际操作的水平成效。虚拟仿真内容确定后同样需要开发仿真任务下发、使用步骤、线上辅导、线上打分、错误提示及线上监控等配套功能集成软件。软件平台应实现实践或实验项目按照课表时间开启、仿真任务的自动下发功能,学生可独立自主进行各项仿真任务。考虑到教师无法在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实验平台提供软件操作步骤指南、仿真方案指南、仿真结果打分及错误自动提示等功能,帮助学生正确地完成实验课程。指导教师可通过虚拟仿真平台的监控功能或者钉钉等线上平台,实时了解学生线上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并据此给予学生针对性语音通话指导。在仿真课程结束以后,虚拟仿真系统能够记录操作过程的所有信息,并生成评审报告、视频录像等供随后的课程考核使用。

学校要对虚拟仿真课程的建设提供政策性鼓励,应对申请虚拟仿真课程教师给予经费支持,且在教师完成课程制作、教学软件研发后,通过学校审核验收后,给予奖励。

(三)  打造线上精品实践课程

新冠感染疫情爆发后,教育部大力支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通过大学生慕课等线上平台,免费对大众开放。目前,各大平台精品理论课程内容丰富,在精品慕课的示范带动下,目前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然而有关企业生产实习等实践性和专业性课程,各大教学平台缺少比较成熟的教学资源。线上实践课程由于特殊性,它的建设需要学校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在实践基地完成,因此线上实践课程应该得到学校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学校通过经费支持,企业提供场地和仪器设备,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拍摄实践视频课。线上视频课程学习由于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难以如线下实践一样做到教师亲自手动操练示范,因此视频内容要进行重构、精简,突出实践重点、难点的挖掘,同时以实践课程目标作为驱动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线上教学要求教师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纯熟,教学方法清晰,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避免“知识碎片化”现象。同样视频课程内容设计应该征求学生意见,注意与学生的联系和互动,提前与学习委员沟通,收集大家对课程的期望和想法。根据学生意见明确教学注意事项,尽量控制课程时长和课程的质量,以保证线上教学的效果。

视频课程要先建设后认定,组织专家评审验收,打造一批示范性强、具备鲜明特色、评价高的校级精品课程,进一步完善、夯实升级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从省级精品实践课程中择优推荐国家级精品课程。

同时可以探索在线上主副课堂授课模式,采用线上播放视频,视频随时由授课教师中断,加入翻转教学,通过语音或者弹幕获取学生对视频中有关知识点的疑问,然后通过直播的方式由企业指导教师现场解答问题。这种“异地同步-主副课堂-双师授课”教学模式可以生动地把线上视频、线上企业教师直播解答融合起来,可以比喻成“主分会场”授课模式,教师播放视频作为主会场,企業教师直播作为分会场,而学校教师相当于“一人就是一座电视台”,集导演、主持、导播身份,融线上视频和线上直播于一体。

在保证视频和直播内容质量的前提下,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监督必不可少。教师首先应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丰富的、合适的在线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因为线上教学失去了往常课堂教学中随时互动的机会,所以,教师尽量在播放视频过程中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作为考核的一项指标,呈现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7]。除此之外线上教学平台还提供了更为丰富、及时的学生数据,教师应充分利用平台数据精准地监控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了解知识被掌握的程度,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调整线上教学,实现教学闭环,确保教学效果[8]。

(四)  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实践

现在很多高校为了保证实习内容可以达到课程目标和完成培养方案要求以及保障实践课程质量和学生的人身安全,挑选了与自身专业紧密相关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并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集中协调安排实习。但由于新冠感染疫情的影响,企业无法安排大量学生在同一时间段集中学习,而且存在因学校所在地疫情防控政策和学生户籍所在地防控政策,导致学生无法集中安排学习,因此学校要在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在当地自主联系企业开展实践活动[9]。除了学生利用生源地的优势联系企业,学校应该发动校友力量,主动为学生在当地寻找合适的实习单位。

为了保障实习质量,学校应该出台相应的制度政策。各学院应成立由一名院领导担任组长的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自主实习管理办法,落实自主实习指导教师。每一位学生应该由专门的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企业和实习内容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把控,所在实习单位和实习内容应与机械类专业紧密相关,且应该能满足相应实习课程的课程目标的达成。无法满足课程目标的自主实习申请不予批准,严把质量关。学生需要每日和每周以文字形式进行总结,形成日报告和周报告及时上交给校内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每日与学生进行视频沟通,确定学生所在地,每日实习内容,并做到及时反馈,并与相关企业指导人员进行电话沟通,及时更改实习内容和实习方式。校内指导教师应与企业指导人员在实习考核上进行培训,在考核表上对学生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

三  结束语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新冠感染疫情下保障学生实践课程的正常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各学校应克服重重困难,切实根据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对自身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最大程度上凸显出现今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时调整适应性。在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学校要为学生实践课程制定更加宽松灵活的实践课程管理办法,激发教师和企业的教学创新能力,创建一批优秀的虚拟仿真课程和线上精品实践课程,努力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J].教育科学论坛,2020(9):15.

[2] 赵中华,齐庆会,岳川云,等.基于产教协同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42):46-48.

[3] 马洪儒,杨慷,徐铭,等.新工科背景下以工业需求为导向的机械人才培养模式转化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1,8(15):57-59,63.

[4] 王晓川,蒋劲,曾洪涛.疫情下新工科实习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探索——以武汉大学能源动力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1(5):34-37.

[5] 肖凤翔,王珩安.权利保障:突破校企合作“壁炉现象”的企业逻辑[J].江苏高教,2020(9):105-110.

[6] 高鹏,余建文,韩跃新,等.疫情下“虚拟仿真与线上直播”相融合的工科实习教学创新与实践——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为例[J].高教学刊,2021,7(15):23-26.

[7] 杨璐,江可.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线上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20(13):99-103.

[8] 王俊虎.疫情防控时期高校本科线上教学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17-22.

[9] 戴志彤.混合实习促动大学生就业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21):82-83.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