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石迦
作为四川眉山仁寿县三大户之一,1919 五四运动那年,石鲁出生在按照《红楼梦》大观园格局修建的冯家庄园里,作为冯家老九,倘若他在那个有藏书10 万余册书楼的“抱一庐”里生活下去,想必也是贾宝玉的待遇。15 岁的石鲁随胞兄冯建吴赴锦城,在其创办的东方美专学习,当然,投学自然不是为了谋职,只是为了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所以在美专改为职业学校的时候,他选择回乡。
20 岁的石鲁在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听了林伯渠先生关于延安,关于共产党人演讲之后,他心中毅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献身于民族解放。打破家庭束缚,由天府之国的成都奔赴黄土高原的圣地延安。1940 年初,在参加西北文艺工作团期间,他把自己的名字冯亚珩易名为石鲁,以表示自己对石涛和鲁迅的崇拜。立志要做一名革命的艺术家,从此,石鲁,这个南方人的笔端开启了他的艺术革命,在20 世纪60 年代之初,他把自己的艺术主张概括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创造了笔墨意境新颖动人的独特风格,开创了颇有西部特色的艺术群体“长安画派”。
本页石鲁(1919-1982 年)
对页石鲁 《石榴图》
作为长安画派的创建人,石鲁的个人经历非常坎坷,带有强烈的传奇色彩。他的作品总体来说历经“写实—写意—写神”三个阶段的蜕变,其花鸟画题材的作品也能更强烈地体现出这三个阶段的变化。1958 年初石鲁涉花鸟画,《笔法之妙》、《一束秋意到吾家》是其早期为数不多的几幅花鸟画,从中可以看到石涛、八大、虚谷、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笔墨风格的特点。第二个阶段,在五六十年代他深入生活写生,他便将部分精力放在了花鸟画创作上,通过写生实践来消化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山野之花》、《豆角花》、《藤萝》等都是他通过写生化境之作,构图别开生面,天趣自得。
1965 年秋天,由于历史各方面的原因,石鲁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不得不住院治疗,停止了艺术创作。紧接着而来的文化运动又使石鲁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种种煎熬下,他罹患了多种疾病。1971 年,为了外贸出口,需要石鲁的画外销海外,才对他稍稍放松,甚至在1975 年还准备把他下放到大巴山区去劳动改造,这时的石鲁已是56 岁早过半百之年了,但他始终不忘记他的艺术……
总之,七十年代石鲁的花鸟画既是对自己以前艺术人生的痛醒与反思,又是对传统文人画笔墨精神的回归;既是嬉笑怒骂式的,又是极具创造性的。这样,石鲁七十年代的花鸟画代表了他整个艺术生涯的一个新的高度,其精品叠出。
此幅 《石榴图》绘于1971 年,一块顽石,两颗石榴,本是平常之物,但石鲁先生以心绘之,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激情。构图取法八大,缶翁,简洁凝炼;近景中以饱墨湿笔绘巨石一块,用笔纵恣奇崛;远景以淡墨枯笔中意写出横空出世的石榴两颗,长题竖式的自作诗,以及细笔融瘦金体式的行书与画中物景相映成趣,浑然一体。在大破大立中险中取胜,画面得虚实之势,可谓雅逸天趣,信手偶得。倾向于自我感情的抒发,阐释着一种不囿于物、任乎天然、物我为一、心手两忘的本我情怀,昭示着石鲁向文人画传统的回归。
本页左图:石鲁《豆角花》82×48cm1961 年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中图:石鲁《家家都在花丛中》94×69cm 1961 年
右图:石鲁《一束秋意到吾家》 1959 年作
本页左上:石鲁《石榴图》65×63.5 cm
左下:石鲁 《月荷图》136×67cm 1971 年 荣宝斋藏
右图:石鲁《山野之花》1963 年
上世纪70 年代正值国家和画家个人的患难之际,坚硬的石头,饱含生命力的石榴,俨然成为画家的一种精神寄托。此后,石鲁无论画山水、花卉,物象都更雄奇险绝,笔墨亦战颤苦涩,对内心世界的发抒变得十分强烈。由此,我们可以说,用语状态中情绪化与情感性的交织,是石鲁的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最明确特点,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没有出现任何一个画家能够像石鲁这样引起艺术界复杂的争议,而石鲁的艺术超凡脱俗,所达到的精神境界是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石鲁七十年代的大写意花鸟画或以“野”“怪”“乱”“黑”论之,或以长安画派之独特风格论之,而事实上自从他的这一风格横空出世,当代画坛之格局便为之一变。
正如石鲁自作诗写到“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人责我怪我何怪,不屑为奴偏自裁。人谓我乱不为乱,无法之法法更严。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野怪乱黑何足论,你有嘴舌我有心。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