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元炳与张謇合作事略

2023-07-21 04:34黄少聪
今古文创 2023年27期
关键词:张謇

黄少聪

【摘要】如皋近代乡贤沙元炳与张謇同是甲午进士,在清末甲午战败、国家危殆的关键时刻,他们辞官回乡,共同投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浪潮中。遗憾的是,张謇以其“状元实业家”名扬天下的同时,沙元炳却因其低调的性格而事迹不显。本文从实业、教育、自治角度,还原沙元炳对张謇事业及如皋近代化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沙元炳;张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7-008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7.026

一、沙元炳家世及科举之路

沙元炳,字健庵,号?髯,生于同治三年(1864),江苏省通州直隶州如皋县人。沙氏世为如皋名门望族,他在其父墓志铭中不无自豪地写到:“我沙氏于如皋称巨家,县中士族,自明代下至今,一姓历300余年,而田宅不更他氏者,独称我沙氏。”[1]出生望族的沙元炳自幼就入私塾学制举,科举之路颇为平坦。光绪七年(1881),沙年仅17岁便考取秀才,入如皋县学。光绪十七年(1891)赴南京乡试,中举。翌年进京会试取为贡士。正是这一年沙元炳与张謇“执岁之余,邂逅京师”,二人自此相识。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六十大寿,特设甲午恩科,沙元炳连捷进士[2],而张謇高中状元。同年七月,沙元炳南返回如,不久后张謇亦因父丧丁忧返通。如皋相距南通不远,二人多有会面。光绪二十三年(1897)正月,张謇往返东台途中两次前往如皋拜会沙元炳,商讨通如地方事务。

光绪二十四年(1898),沙元炳与张謇再次共赴京师,依例参加庶常馆馆试,授翰林院编修,大有在官场一展拳脚的势头。这时康梁维新派均在京师宣传维新思想,戊戌变法即将拉开帷幕,帝党与后党的矛盾也日趋尖锐。为了遏制日益月滋的维新思潮,作为帝党领袖的翁同龢被慈禧太后开缺回籍,一時间朝堂震动。张謇对变法前景充满担忧,“朝局自是将大变,外患亦将日亟矣!”[3]戊戌政变后,国事日非,沙元炳不再流连仕途,遂以双亲年老需要奉养为由,与张謇一道辞官回乡,投身救国浪潮。

二、实业救国,挽回利权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轫于两次鸦片战争,兴起于甲午战败后。列强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和掠夺,张謇提出了以发展实业为基础,振兴民族工商业,从而达到促进政治体制变革的救国战略,背后也离不开沙元炳的相助。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设厂自救”思潮进而兴起。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大生纱厂投产后,原有的运输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南通拥长江水利之便,因此张謇决定自办航运公司。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沙元炳亲自前往通州,与张謇商议创设航运公司的具体事宜。尽管受到两淮盐运使多般阻挠,通州大达小轮船公司还是于当年成立,由张謇任担总理,不久后沙元炳继任经理,成为实际上的掌舵人。至第二年公司便已开辟扬州至通州间十数条航线,形成了以南通为枢纽的长江下游航运网络。[4]

光绪三十一年(1905),张謇继续在上海创办上海大达轮步公司,首次开辟江北至上海的航线。起初上海大达集资不畅,股东多对公司前途持迟疑态度。后张謇交由沙元炳接任公司董事长,同时建造了大达码头和十六铺货栈,并且租下了海门灵甸、青龙等七个港口,至此上海公司初具规模,业务日趋兴旺。

自《天津条约》签订伊始,列强取得中国的内河航行权,三十年间中国江海航运皆丧于外人。大达轮船甫一成立就不得不面临洋商航运公司的激烈竞争,1916年合并后的大达公司彻底击败英商祥茂,并收购了该公司所属客货轮。大达公司不仅解决了大生纱厂的货运问题,第一次开辟了连接上海和江北地区的航线,更为维护我国航运主权,抵制西方经济侵略做出卓越贡献。

光绪二十七年(1901),盛宣怀所办华盛纱厂被迫出售所购美国产榨油机器,张謇得知消息后有意收购机器筹办油厂,并得到了沙元炳的支持。次年三月沙元炳来到大生纱厂面见张謇,二人商讨后决定开设油厂,名为“广生”。建设油厂共需白银超过5万两,其中大生、华盛二厂只能提供1万两白银,而其余资金则全部由沙元炳负责招募新股筹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广生油厂建成投产,由沙元炳任总理,张謇及其兄任协理,沙负责油厂具体业务运作,决定管理重要厂事之人。广生油厂的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不用外购原材料,张謇、沙元炳所开办的大生纱厂、通海垦牧等公司所生产的剩余棉籽成为油厂的主要材料来源,并借此大规模生产棉饼和棉油。后广生油厂几度增资,购买新机器,到1914年,油厂总资本已达30万两,成为张謇的通州民族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沙元炳还和张謇一起投入到收回沪宁铁路及自办铁路的运动。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尖锐地指出,“铁路是资本主义工业最重要的部门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结果……海外铁路是资本主义国家压迫其他国家的工具。”[5]清末,帝国主义在我领土直接修建或强制贷款修建铁路,肆意攫取中国的财富、市场和路权,这在江苏也不例外。光绪二十四年(1898)时任铁路总办大臣盛宣怀与英国怡和洋行在上海草拟《沪宁铁路借款草合同》,授予英商出资承办沪宁铁路之权。光绪二十九年(1903),盛宣怀与汇丰银行和怡和洋行联合组成的英国中英银公司代表正式签订《沪宁铁路借款合同》,借款近300万英镑,后又追加150万英镑。苏省铁路耗资之巨,时所罕见,引起江苏各地极大愤慨。[6]

光绪三十一年(1905)张謇与沙元炳等苏籍乡绅18人联名向商部呈文,后又通电两江总督周馥,条陈出卖路权之害,“窃闻沪宁铁路物议纷起,或仿粤汉铁路收回之言,或援浙赣铁路自办为例,咸归咎于主办者之失计……以苏省襟江带海,此项轨线关系非轻,如合同所载层层抑制,五十年后万无收回之望,为中国自削其主权,即为外人益固其基础。”[7]张謇与沙元炳等同仁坚决反对将铁路主权出卖给英国,拟由江苏人自筹资金,以减少英国贷款,多少挽回利权。次年六月,江苏绅商在上海成立江苏省铁路有限公司,张謇被推举为公司协理。[8]1909年江苏省铁路公司在上海召开特别大会,募集资金1300万元,清政府见人心在彼,宣布将英贷款挪作他用。张謇与沙元炳为保我路权南北奔走,开清末爱国保路运动之先。

跟随张謇在南通、上海等地投资实业外,沙元炳也致力于其家乡如皋的发展。沙元炳称如皋“吾皋处长淮望之委,南滨江,东北滨海,宛然交通之会”[9]“有天有人,安在百里之县不能起而争天下之先耶?”早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沙元炳就在如皋创办广丰腌腊制腿公司,其公司所产如皋火腿口感独特,味道极鲜美,获得檀香山博览会所颁荣誉奖、南洋劝业会优秀奖章、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第一等次金奖。如皋火腿畅销内外,与云南宣威火腿,浙江金华火腿并称中国三大名腿。[10]

明清以来,江苏沿海新涨出不少土地,这些土地大多荒废,为了利用这些荒地,达到“一务使旷土生财,齐民扩业;一为国家增岁入之资,收本富之利;一储通海小学堂、农学堂经费;一务使公司获最优之利,庶他州县易于兴起”[11]的目的,张謇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发起成立通海垦牧公司,公司在通州、海门一带开耕地,并统一筑堤、灌溉。沙元炳效仿张謇,在如皋东沿海成立大豫盐垦公司。大豫公司吸收张謇通海垦牧的经验,并学习西方先进的农业模式,成为南通农产及纺织业发展的坚实基础。1926年,大豫盐垦公司与南通、泰兴、盐城所属垦牧共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企业债券“通泰盐垦五公司第一期债券”,债券定额300万元,[12]张謇与沙元炳都是董事会代表。

皋明电力公司是沙元炳对家乡发展的又一贡献。1919年秋,沙元炳与其弟沙元榘,如皋县知事汪云龙共同商议,决定募股开办发电公司。在张謇之侄张敬儒的帮助下,公司很快成立。公司共募股本6万元,如皋、南通股东各认一半。皋明电力公司经过沙氏兄弟经营,到第二年春如皋城已有近5000名用电户,1921年,公司又购入一部上百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装机发电达250千瓦,为如城百姓带来了光明。

沙元炳在致力发展实业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张謇赞之曰:“在发展实业之途中,真正的务实之人当首推如皋沙健庵(即沙元炳)。”

三、创办学校,培养人才

沙元炳认为教育应尤其重視师范、小学,以此启发民智。这与张謇“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 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 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 尤须先从师范始”[13]的思想不谋而合,二人在南通、如皋所办学校,至今仍惠泽两地学子。

光绪二十八年(1902)正月,张謇召集通州、海门、如皋、泰兴四地乡绅筹议师范学校,得到了沙元炳的积极响应。二月,张謇正式向两江总督刘坤一提出兴办新式教育的建议,刘坤一不置可否,但藩司、盐道守旧官员却表反对。

面对守旧官员的阻扰,张謇决定回通州自办师范。同年三月,张謇与好友罗振玉、沙元炳等商讨学校各项章程,并制定招生、教学、考核标准。沙元炳还陪同张謇考察校址,最终确定在濠河南千佛寺办学。[14]次月,张謇修订完成的《通州师范学校公禀》由沙元炳转送刘坤一批准。第二年春,张謇特聘国学大师王国维为国学教员,又邀日人西谷虎二、宫本几次、木村忠志郎等担任西学教师。诸事咸备,四月一日,我国第一所由私人开办的独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正式开学,学校后增设农科、工科、测绘及附属师范小学,为我国教育、实业、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沙元炳参与创办通州师范学校的同时,也在如皋兴办新式学校。光绪二十八年春,沙元炳两次赴通询问张謇、李磐硕办理师范学校的意见,并于九月正式成立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学校贯彻沙元炳培养“事事之实”人才的思想,课程设置以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新式科目为主,并设置附属小学、中学供师范生实习。[15]沙元炳特别重视吸纳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他派学校副办张藩前往日本考察先进教育模式,并学习日本按科分别设立实业学校、普通学校、师范学校的做法,创建如皋实业乙等学堂和如皋商业乙等学堂。2014年,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如皋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办学,沙、张遗产至今仍在为培养师范人才发光发热。

除了师范学校,沙、张也热心推广中小学教育。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颁布“上谕”,宣布废除科举,同年通州及其所属海门、泰兴、如皋四十余名乡绅齐聚南通,共同设立通海五属学务公所,以促进地方新式教育的发展,张謇和沙元炳任议长。通海五属学务公所在各地广泛开办新式中小学校,并统一课程,设置考核标准。翌年张謇与沙元炳再次召开会议,设立通海五属公立中学,是为南通第一所中学,即今南通中学前身。

1920年美国大教育家杜威受邀来通参观考察,称赞南通教育:“盖南通为中国建设师范最早之地……南通者教育之源泉,吾尤望其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16]南通、如皋今以“教育之乡”闻名,离不开张、沙二人对地方教育近代化做出的重大贡献。

四、地方自治,造福乡梓

清末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显著下降,而地方自治思想日渐兴盛。维新派“轮日演说中外大势,政治原理,行政学等,欲以激发保教爱国之热心,养成地方自治之气力。”[17]张謇和沙元炳的地方自治理念既受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治理论影响,又保留了儒家“仁爱”思想。

光绪二十八年(1902),此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已经七年,南通各地所办实业蓬勃发展,这就需要一个坚实后盾保证各企业的正常商业活动。而腐朽的清政府显然已经不被信任,地方自治的思想催生了南通州商务总会的诞生。南通州商务总会起初局限于通州花纱布商,后业务拓展到各行各业,地区也从通州、海门,延展到崇明、如皋等地。1904年,沙元炳被推举为商会如皋分会长,商会也改称通崇海泰总商会。

总商会已不仅开展商业活动,通海如泰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慈善等领域,总商会也积极作为,形成官轻绅重的独特局面。总商会成为事实上的“一邑之总枢”。

1911年武昌首义,正在武昌城外的张謇迅速将起义消息传回南通,商会旋即举办地方大会,推举张謇之兄张詧为等五人为总司令部、民政部、军政部等部部长,并举行光复大会,宣告南通光复。与此同时在如皋,沙元炳向大生纱厂借款30万元,并购得步枪300支,举兵响应武昌,宣告如皋光复,出任如皋县民政长。[18]

张謇的公益事业同样得到了沙元炳的大力支持。1912年,为让南通市民能更便利地借阅图书,张謇斥巨资在濠河边岳庙兴建南通图书馆,沙元炳任馆长,并积极捐献藏书。1919年,张謇办伶工学,穷苦子弟上学,一切学杂费均由学社负担。沙元炳特作《梅欧阁联吟集序》以示祝贺:“梅欧二生,伶工之极者也。啬庵既建伶学于南通,延欧阳主之,并招梅生歌,各尽其艺。广场既开,万掌竟拊,赞不尽辞,多寓于诗。”[19]

沙元炳既是张謇同乡,又同为甲午进士,张謇在南通推行自治,施行公益,让南通成为二十世纪瞩目的“模范县”,名副其实的近代第一城。沙元炳追随张謇,努力使如皋迈向近代化。张、沙二人的爱国救国的精神,为今天工商发达、文教昌盛的南通打下坚实基础,更留下了深厚的精神遗产。

参考文献:

[1]沙元炳.志颐堂诗文集[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281.

[2]沙彦高.如皋文史资料第3辑[M].如皋:政协江苏省如皋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7:1.

[3]张謇.张謇全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411.

[4]赵莉.近代上海民营航运与码头岸线探究——以上海大达轮步公司码头平面图为例[J].航海,2021,(05):10-13.

[5](俄)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26.

[6]章开沅.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6:209.

[7]李明勛,尤世玮.张謇全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361.

[8]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M].北京:中华书局,1963:1007.

[9]沙元炳.志颐堂诗文集[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275.

[10]张律,朱成.龙游乡味:如皋饮食文化散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10.

[11]张謇.张謇全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212.

[12]朱江.通泰盐垦五公司银团债票发行始末[J].档案与建设,2016,(05):42-47.

[13]张謇.中国近代教育史料汇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751.

[14]袁一鸣.张謇兴学与南通教育的近代化[D].上海财经大学,2021:22.

[15]王坚.如皋文史资料第三辑[M].如皋:政协江苏省如皋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7:9.

[16]庄安正.张謇与近代百位名人[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20:202.

[17]朱英.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43.

[18]江苏省档案馆.韩国钧朋僚函札名人墨迹[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83.

[19]沙元炳.志颐堂诗文集[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183.

猜你喜欢
张謇
张謇与清末民初统治者的恩怨内幕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基于张謇文创产品开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探索
论张謇的日本观
张謇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教育家马相伯与实业家张謇的爱国情谊
陈锦石:传承张謇精神 成就事业荣光
张謇发奋
联墨双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