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小静 刘亚颖
摘 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构成,优化布局我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特征,实证检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技术创新、市场整合及生产率提升方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于“条件—过程—结果”框架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算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整体表现出平稳上升的态势。各维度分解结果表明,过程维度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贡献率最高。(2)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能够通过发挥技术创新效应与生产率提升效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环境较好、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更为显著。而对于数字化发展水平较低的企业所在地,受到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冲击后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明显。
关键词: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市场整合;生产率提升
文章编号:2095-5960(2023)04-0001-11;中图分类号:F294,F061.2,F062.4;文献标识码:A JEL分类号:O47,H54,O31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未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一新发展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政府工作报告(2022)》指出,要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作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有助于构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构成,同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激发技术创新、打通市场连接、加速生产率提升。因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与数字化浪潮出现的背景下,系统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战略意义。
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现有研究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立足新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质量高水平状态。[1-4]事实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非自然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有其内在驱动机制并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因此我们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響因素入手去考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现有文献主要从发展动能、制度变革、结构转换等方面展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就发展动能而言,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5]、改善生产力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6]就制度变革与结构转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而言,制度变革可以通过推动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7-9],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与贸易结构的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则已经涉及就业、消费等多个领域。[10,11]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与数字化浪潮出现,学者们越来越关注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信设备[12]、电信基础设施[13]以及互联网[14,15]等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验证。从信息基础设施的技术带动效应来看,其通过降低信息搜寻的成本能够有效促进信息及知识的传播和利用,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16,17]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显著提高资本替代率进而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8],为培育现代化创新体系提供数字化支撑。[19]此外,也有少数研究着重关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问题。[20,21]
已有研究大多基于新发展理念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评价,而本文则是基于发展条件、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协同联动的分析框架,测度评价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大量研究聚焦于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现有文献已经证实信息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深度关联,但是并未深入探讨其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而关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献多以理论分析为主,或是从产业、贸易等层面探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从长期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打破传统经济增长观念与单一绩效评价的束缚,追求量的有效提升与质的合理增长。这就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过程、结果的整体性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承载着更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有利于从根本上打破条件维度的技术制约。这一技术优势随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规模布局进一步显现在过程维度中,通过打通要素流动的空间阻碍提高市场整合度,最终实现以高效率要素利用水平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结果。因此本文构建了发展条件、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协同联动的分析框架,并分别聚焦到技术创新效应、市场整合效应以及生产率提升效应三个层面来阐释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发展条件维度: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经济高质量的技术创新效应
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22,23],推动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转向技术创新驱动、从粗放型经济增长转为效率型经济增长是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核所在。内生增长理论将研发与创新内生化,并将其作为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核心驱动要素。当ICT① ①信息通信技术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 资本积累与前期基础设施投资达到一定阈值,技术创新带来的增长就会在ICT生产部门中逐步凸显出来。[24]因此,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及相关数字平台的搭建不仅能够有效扩张生产可能性边界,也能为技术创新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并助推其边界不断向外延伸。与此同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信息化资本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深层次的创新激励。目前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所涉及的领域是研发投入最为密集、向外辐射效应最为显著的领域。相较于传统工业领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中所涵盖的包括大数据储存、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技术更迭速度更快、技术创新更具颠覆性。[20]作为新型数字技术的创新载体,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与扶持力度,能够有效促进知识扩散与技术渗透。而与此相关的新型技术能够伴随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被不断积累、运用并商业化,这对于技术创新效应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发挥大有裨益。一方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地区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地区承接技术转移提供消化的空间。另一方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极大缓解我国对发达国家高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依赖,进一步激发地区的研发与创新活动。这种技术创新效应对于正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带来了更多突破技术壁垒的可能,继而有效地影响到地区生产及创新效率,最终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过程维度: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经济高质量的市场整合效应
市场整合度是规模效应发挥的关键要素,通过打破市场分割实现市场整合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25]以政府扶持为主导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客观上有助于打破区域间的行政壁垒,从而促进一体化市场的形成。已有研究表明过高的市场壁垒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对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阻碍。[26]随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其相关的建筑、设备及其他工程投资为地区间的经济往来及合作交流提供了便利。在这一基础上市场规模被进一步拓宽,形成了市场整合效应,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凭借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优势,从根本上突破了要素流动的空间阻碍。[18]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布局下的各类技术手段能够对散落数据进行自动化归集分析,在算力和算法的推动下各类数据要素能够在市场中充分流转循环,促进市场整合。[27]在市场整合机制的作用下,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市场整合过程中要素的流动与整合效率,放大了市场整合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进而在市场整合机制作用下促使生产要素向边际要素报酬高地区流动,从而提高地区整体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28]另一方面,市场整合度与要素流动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9],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打破资本、劳动和信息等核心要素的流动藩篱,有利于缓解要素错配,进而有利于市场整合度的提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深化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有效促进要素流动,提高市场整合过程中要素配置效率,信息互联与要素的高效配置成为建立在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发展的有效路径。
(三)发展结果维度: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经济高质量的生产率提升效应
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结果维度的重要衡量指标[30],已有研究表明我国投资率每提高10个百分点能够带动约1.18个百分点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31]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新型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要素应用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配置边界被不断拓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率的提升。数据要素与劳动要素的结合将提升原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要素所具备的非竞争性、易复制性以及即时性等经济特征促使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实现生产率提升的基础。[32]伴随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带来的数字技术的应用与进步,原始数据的收集、储存、处理、分析等成本大幅降低,数据规模不断扩大、使用主体不断增加,空间上的网络溢出也逐渐深化。[33,34]通过利用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协同联动实现信息化资本生产率提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速度不断加快。在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实践中,以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关联协同为特征的各种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得以发展。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产率提升效应能够通过数字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关联作用得以充分发挥[35],数据要素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网络溢出范围不断拓宽、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网络关联程度逐渐深化。因此,数据要素能够通过数字技术的叠加迭代更高效地挖掘有效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提高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非线性协同作用,从而为生产率提升效应的发挥提供基础,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正外部性能够通过发挥技术创新效应提升创新效率,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假设2: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打破市场分割,促进地区间经济交流合作,进而通过发挥市场整合效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假设3: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生产率提升效应促使等量的要素投入为社会经济带来更多产出,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研究设计
(一)计量模型设定
为了检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如下基本计量模型:
(二)变量选择与说明
1.被解释变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维度、过程维度与结果维度出发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① ①限于篇幅略,可向作者索取。,并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进行逐步测算,得到2004~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以及条件维度、过程维度与结果维度的指数。从整体层面来看,根据样本期内中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均值(见表1),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2004~2020年间除个别年份出现数值波动外均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将各维度指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贡献度进行分解(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2004~2020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维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最高,超过了50%。
2.解释变量: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目前包含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及大数据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内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这类产业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融资环境受政策影响较大等特点,故而现阶段其投资建设与项目推进是以政府为主体进行的。因此本文识别整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方式是,首先手工整理2004~2020年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并对包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相关关键词① ①本文采用“5G、移动通信、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数据化、数字产业、数字基础设施、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能经济、智能工厂、数据中心、云服务、云技术、虚拟化、云应用、云平台、区块链、智能终端、云端、移动支付、信息服务、智能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信息科技、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科技、软件、智能科技、信息产业、软件工程、数码科技、数据科技、互联网平台”作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词。的部分进行阅读分析:第一,判断政府当年是否投入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数字化平台;第二,判断是否存在相关政策文件信息,即政策文件明确指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情况。然后使用Python语言在各省市自治区2004~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上述手工筛选出的关键词与总词汇量进行分词处理,计算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关键词与总词汇量的比值。最后借鉴钞小静等的研究将各省市自治区信息就业人员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词频比重进行整合处理[37],即用二者乘积衡量各省市自治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控制变量。本文试图控制如下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控制变量包括:政府干预(govit)用各省市自治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表示;金融发展(finit)用各省市自治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表示;市场化程度(marit)用各省市自治区国有企业数量占比表示;城市规模(scaleit)用各省市自治区年末常住人口数的对数值表示;传统基础设施(infrait)用各省市自治区单位铁路客运量表示;对外开放程度(fdiit)用各省市自治区当年外商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占GDP比重表示。
4.数据说明。本文所用数据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统计年鉴》、各地区统计年鉴以及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CSMAR)。由于西藏自治区缺失数据较多,本文剔除了西藏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表2汇报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四、回归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表3汇报了本文的基准回归结果,其中第(1)、(2)列分别汇报了加入控制变量前后的混合OLS模型检验结果,根据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表3的第(3)、(4)列分别汇报了加入控制变量前后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双向固定效应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参数拟合值仍然显著为正。表3的第(5)、(6)列分别汇报了差分GMM检验与系统GMM检验的回归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这种促进效应具有显著的时滞性。
为了更全面地刻画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分维度估计。分维度估计即将被解释变量分别替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指数、过程指数及结果指数,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维度、过程维度及结果维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内生性解决
现实中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众多,控制变量并不能将这些因素一一囊括,因此很有可能会产生遗漏变量这一内生性问题。除此之外,一方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事实上,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省经济基础与数字基础设施禀赋存在一定差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阻力会小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因此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也存在一定反向因果关系。考虑到上述问题,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来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
在工具变量的选择方面,本文参考黄群慧等[38]与钞小静等[37]的做法,采用1995年每百万人微型计算机生产数量并与上一年互联网上网人数构建交互项作为工具变量。采用1995年每百万人微型计算机生产数量这一历史截面数据来构造工具变量一方面是因为历史数据对于样本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故满足外生性准则;另一方面是由于微型计算机生产数量这一指标能够反映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微型计算机生产数量越多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往往也更高,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阻力也更小,因此也满足工具变量选取的相关性要求。此外,互联网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这一角度出发,选择1995年每百万人微型计算机生产数量与上一年互联网上网人数构建交互项作为工具变量符合工具变量选取的外生性准则以及相关性要求。
表5汇报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具变量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第一阶段回归中,工具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且通过了弱工具变量检验。第二阶段回归结果显示,本文关注的核心解释变量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在采用工具变量对内生性问题进行缓解的基础上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前文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的稳健性检验主要采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替换模型及更换数据样本的方法进行,具体如下:
一是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本文整理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上市公司的研发人员数、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值以及总产值并按照注册地信息进行汇总,然后将核心解释变量替换为上述三项指标分别加入回归。二是替换模型。本文采用基于省级层面的Probit模型,将被解释变量替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状态的0-1变量,若该省市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高于当年平均值则取值为1;反之则取值为0。三是更换数据样本。由于北京、上海和广东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与创新活力等方面都具备绝对优势。因此,为了验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的普适性,在去掉北京、上海和广东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样本数据后,将其他省份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替換核心解释变量、替换模型及更换数据样本的情况下,前文的回归结果依旧得到了验证。由于篇幅限制,上述稳健型检验结果略。
五、进一步分析
(一)机制检验
基于前文“发展条件—发展过程—发展结果”整体协同联动的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本文进一步尝试检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创新效应、市场整合效应以及生产率提升效应。具体中介机制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Dit为中介变量,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投入(Technology)、市场整合程度(Mi)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其余变量的说明与前文一致。
1.技术创新效应。前文中提到,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正外部性能够通过发挥技术创新效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从创新投入的角度出发,本文采用各省R&D从业人员数作为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回归结果如表6的第(1)、(2)列所示,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由此可以验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发挥技术创新效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假设1成立。
2.市场整合效应。根据理论分析,伴随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深化应用的新阶段,信息化极大地促进了要素流动和共享,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提高了市场整合过程中要素配置效率。因此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打破市场分割,通过发挥市场整合效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借鉴盛斌、毛其淋的做法[39],选取资本市场价格指数来刻画地区层面的市场整合程度,资本市场价格指数越高,市场整合度越低。具体回归结果如表6的第(3)、(4)列所示。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打破地区间市场分割,促进市场整合度的提升,但市场整合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
3.生产率提升效应。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新型基础设施能够通过数字技术的叠加迭代更高效地挖掘有效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提高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非线性协同作用,从而为生产率提升效应的发挥提供基础,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采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作为生产率提升效应的代理变量,回归结果如表6第(5)、(6)列所示。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生产效率提升,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假设3成立。
(二)异质性检验
上述检验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与生产率效应在不同程度上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创新环境不同的地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可能存在异质性;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往往在生产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生产率效应也可能具有区域异质性。除此之外,市场环境的波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程度的差异也可能产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因此,本文的异质性考察将分别从技术创新效应、生产率效应、市场化指数以及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展开。
1.创新环境异质性。不论是从劳动力市场人才供给的角度还是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相关技术支持的角度,创新环境的差异都有可能使得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异质性影响。基于此,本文采用地区高校数量来衡量创新环境异质性影响,其中高校数量的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根据地区高校数量中位数将样本划分为创新环境较好的地区和创新环境较差的地区。表7的第(1)、(2)列报告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环境异质性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创新环境较好的地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
2.经济基础的差异。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往往影响基础设施建设能否最大限度释放其红利,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除了呈现东部发达、中西部较为落后的区域性特征外,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因此本文按照地理位置以及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进行了分样本回归。表7的第(3)至(7)列报告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异质性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高收入水平地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3.市场环境异质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区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市场发育与市场整合是要素实现充分流动、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了考察市场环境的差异带来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影响,本文参考樊纲等的研究[7],以市场化指数表征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并依据市场化指数中位数将30个省份分为两组进行分样本回归。表8的第(1)、(2)列报告了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当市场化程度较高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
4.数字化发展水平异质性。为了考察数字化转型程度不同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到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影响,本文参考毛宁等的研究[40],参照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与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联合编制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按照企业所在地的数字化发展水平将样本分为三组① ①数字化发展高水平组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重庆、四川、天津和辽宁,数字化发展中等水平组包括安徽、河北、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山西、陕西、贵州和江西,数字化发展低水平组包括宁夏、内蒙古、广西、云南、黑龙江、甘肃、吉林、新疆、海南和青海。并进行回归。
表8的(3)至(5)列报告了数字化发展水平异质性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对于数字化发展低水平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高水平组则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整体较高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也普遍较高,因此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这类地区并未产生显著的边际作用。而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较低的地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带动其经济发展。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发展条件、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协同联动的分析框架对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创新效应、市场整合效應以及生产率提升效应进行了阐述以及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通过了分维度检验以及“技术创新效应与生产率提升效应”的机制检验。
上述结论意味着:第一,创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得到充分关注。要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利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平台整合优势资源,加速“卡脖子”技术的研发,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产业领域的渗透和大规模应用。第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破除市场壁垒、推动市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当充分发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市场一体化发展中的先导性作用,有计划地推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以促进我国市场整合度的提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总体来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十分显著,这一影响尤其表现在经济基础、创新环境以及数字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而当前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大部分是由政府主导推进的。因此应当发挥政府的主导优势,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充分满足大规模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洪银兴.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理念和相应的经济发展理论的演进——兼论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渊源[J]. 经济学动态,2019(8):10~20.
[2]高培勇,杜创,刘霞辉,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一个逻辑框架[J].经济研究,2019,54(4):4~17.
[3]任保平,文丰安.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J]. 改革,2018(4):5~16.
[4]张圆,郝枫,李婧文. 新发展理念基础上中国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研究[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2(2):23~34.
[5]徐晔,赵金凤. 中国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的测度[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10):46~64.
[6]任保平,李禹墨. 新时代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J]. 经济与管理评论,2019(1):5~12.
[7]樊纲,王小鲁,马光荣. 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 经济研究,2011,46(9):4~16.
[8]白俊红,卞元超. 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创新生产的效率损失[J]. 中国工业经济,2016(11):39~55.
[9]刘思明,张世瑾,朱惠东. 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及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4):3~23.
[10]刘志彪,凌永辉. 结构转换、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J]. 管理世界,2020,36(7):15~29.
[11]裴长洪,刘洪愧. 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基于习近平百年大变局重要论断的思考[J]. 经济研究,2020,55(5):4~20.
[12]Rller L H,Waverman L.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 Simultaneous Approach[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4): 909~923.
[13]郑世林,周黎安,何维达. 电信基础设施与中国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2014,49(5):77~90.
[14]郭家堂,骆品亮. 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吗?[J]. 管理世界,2016(10):34~49.
[15]韩先锋,宋文飞,李勃昕. 互联网能成为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新动能吗[J]. 中国工业经济,2019(7):119~136.
[16]Acemoglu D. and Restrepo P..The Race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for Growth, Factor Shares, and Employment[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8(6):1488~1542.
[17]刘生龙,胡鞍钢. 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J]. 经济研究,2010,45(3):4~15.
[18]郭凯明,潘珊,颜色. 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 中国工业经济,2020(3):63~80.
[19]盛磊,杨白冰.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与路径探索[J]. 改革,2020(5):49~57.
[20]钞小静,廉园梅,罗鎏锴.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 财贸研究,2021,32(10):1~13.
[21]赵星.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J]. 统计研究,2022,39(4):80~92.
[22]洪银兴. 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 经济学家,2013(1):5~11.
[23]王素素,卢哲凡,卢现祥. 中国创新要素集聚水平测度、空间差异及形成机理[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2(5):1~12.
[24]郭美晨,杜传忠. ICT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机理与效应分析[J]. 统计研究,2019,36(3):3~16.
[25]卞元超,白俊红. 市场分割与中国企业的生存困境[J]. 财贸经济,2021,42(1):120~135.
[26]卿陶,黄先海. 国内市场分割、双重市场激励与企业创新[J]. 中国工业经济,2021(12):88~106.
[27]OReilly C. A. I., Tushman M. L..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3(4):324~33.
[28]王鹏,岑聪. 市场一体化、信息可达性与产出效率的空间优化[J]. 财贸经济,2022,43(4):147~164.
[29]陈磊,胡立君,何芳. 要素流动、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9(12):56~69.
[30]钞小静,廉园梅. 劳动收入份额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J].经济学动态,2019,4(9):66~81.
[31]郭凯明. 以基础设施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 中国经济评论,2022(3):57~59.
[32]蔡跃洲,馬文君. 数据要素对高质量发展影响与数据流动制约[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64~83.
[33]裴长洪,倪江飞,李越. 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财贸经济,2018,39(9):5~22.
[34]Goldfarb A. and Tucker C..Digital Economic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19(2):3~43.
[35]荆文君,孙宝文. 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经济学家,2019(2):66~73.
[36]叶祥松,刘敬. 政府支持与市场化程度对制造业科技进步的影响[J]. 经济研究,2020,55(5):83~98.
[37]钞小静,薛志欣,孙艺鸣.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如何影响对外贸易升级——来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科学,2020(3):46~59.
[38]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 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 中国工业经济,2019(8):5~23.
[39]盛斌,毛其淋. 贸易开放、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中国省际经济增长:1985~2008年[J]. 世界经济,2011(11):44~66.
[40]毛宁,孙伟增,杨运杰,等.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以中国高速铁路为例的实证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39(10):47~67.
Abstract:
New digital infrastructure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to promote, optimize and strengthen China's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optimal layout of Chinas new digital infrastructure will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solidly. Based on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w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role of new digital infrastructure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rket integration and productivity enhancement.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The results of the comprehensive indicator system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ondition-process-result framework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w that, on the whole, Chinas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ws a steady rise, with the process dimension contributing the highest rate to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2)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digital infrastructur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an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bringing into play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enhancement. (3) Heterogeneity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digital infrastructure has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gions with better innovation environment, hig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higher marketization degree. For enterprises with a low level of digital development,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ore obvious after the impact of new digit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new digital infrastructure;high-quality development;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arket integration;productivity increase
責任编辑:吴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