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人民币应用的中铁银通卡资金监管研究

2023-07-21 03:20夏天白
经济师 2023年7期
关键词:资金监管

摘 要:作为铁路支付领域的先行者,以中铁银通卡为代表的铁路支付历经10年发展,现已覆盖30余条短途城际铁路,实现在铁路管理部门指定的区段内通过铁路车站自动检票机(闸机)直接刷卡乘车,充分体现了铁路客运服务创新与金融服务创新相结合的新方向。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数字货币发展的技术日益成熟,发展数字人民币在铁路支付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文章基于数字人民币在中铁银通卡上的首次应用设计方案,立足资金监管要求,通过对数字人民币架构模式、反洗钱制度及智能合约技术等多方面分析探讨,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人民币 中铁银通卡 资金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7-110-03

一、引言

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7月首次发布了《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指出:基于可控匿名,数字人民币体系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满足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服务需求。国内学者在数字人民币安全性及监管研究方面做出有益探索,武颖、刘振(2021)从数字人民币与反洗钱角度认为建立制度和监管框架,设计交易监测规则和模型对防范打击洗钱具有积极作用;杨东、徐信予(2021)认为以制度完善为导向,完善数字货币主体职责与监管,在此基础上以交易平台为抓手,设立持牌準入为主、行为监管为辅的反洗钱监管体系,建立以“法链”为核心的以链治链反洗钱的技术监管机制;陶立敏(2022)认为应构筑动态化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推动数字化监管模式,对应用场景进行监控。上述研究从制度架构、规则模型、预警机制等方面对数字人民币的监管提出对策。

数字人民币在铁路支付领域的研究方兴未艾,沈忱、赵颖、李健(2022)认为铁路客运售票中应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将降低铁路支付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得到提升。该研究基于数字人民币作为购票的一种支付手段,仍然离不开“购票环节”,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如何节约“时间成本”,如何方便快捷出行,是优先考虑和首要选择。中铁银通卡可以免除购票环节,简化乘车程序,节省了乘车时间。基于此,本文认为基于数字人民币在中铁银通卡上的应用将有利于为短途城际旅客提供便捷铁路出行的“一站式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对数字人民币在中铁银通卡上的资金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结合数字人民币在中铁银通卡的应用方案,探讨资金监管方式,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二、数字人民币在中铁银通卡应用的方案概述

基于数字人民币应用的中铁银通卡采用“中铁银通应用+数字人民币钱包应用”的双应用方式,其中的中铁银通应用于铁路刷卡乘车、购票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应用,遵循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相关规范,不记名发行、余额可找回、不设置有效期、不可挂失、不计息、不设置密码、不具有透支功能,可在支持卡式钱包的设备终端、进行“碰一碰”免密支付,让线下购物更加便捷安全。

数字人民币钱包可以根据四个划分维度进行分类:身份识别(实名)强度、开户主体、钱包载体、权限归属。

(一)按照身份识别强度进行分类

中铁银通卡数字人民币应用方案设计为最低权限的IV类钱包,体现了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的设计原则(见表1)。

(二)按照钱包开立主体进行分类

根据数字人民币钱包开户、创立主体划分,中铁银通卡数字人民币钱包为开立个人钱包。

(三)按照钱包载体进行分类

根据数字人民币钱包载体,中铁银通卡数字人民币钱包为芯片(IC)预付卡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产品,用于铁路商户及广域消费使用。

(四)按照钱包权限归属进行分类

中铁银通卡数字人民币钱包关联中铁银通公司对公钱包下的子钱包,数字人民币金额存储在对公钱包下的子钱包账户内。

综上,通过明确中铁银通卡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总体设计方案,有利于对在前端(准入)时就加强资金监管,以此来降低交易成本。

三、数字人民币在中铁银通卡应用的资金监管

(一)数字人民币架构模式监管

数字人民币采用“一币、两库、三中心”的架构(见图1),是一种不依托特定的交易介质和支付渠道的方式。“一币”是指央行担保发行的数字人民币,是由央行担保并签名发行的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两库”是指央行的发行库和商业银行的银行库,央行负责数字人民币发行、注销、跨机构互联互通及钱包生态管理,按照中央银行的现金运营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大型国有银行及商业银行负责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遵循商业银行现金运营管理规范;“三中心”则是指登记中心、认证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登记中心负责记录发行、转移和回笼的全过程登记,分布式账本服务保证央行与商业银行的数字人民币权属信息一致;认证中心负责对数字人民币用户身份进行集中管理,这是为了保证交易的匿名性;而大数据分析中心通过对支付行为的大数据分析,实际上就是为了满足对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的监管需求,这也是在交易匿名与反洗钱等监管中的一个权衡。

基于数字人民币采用“一币、两库、三中心”的架构模式,有利于中铁银通卡数字人民币钱包的资金监管。在法律上,享有国家信用赋予的无限法偿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能拒绝接受;在安全性上,数字人民币持有者通过“实名+私钥”形式,将对自己的资金享有100%控制权,不必再担心第三方支付机构经营风险而影响资金安全。在打击违法上,“三中心”之一的大数据分析中心负责监管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洗钱、资金盘等违法犯罪的行为。通过支付行为分析、监管调控指标等全方位手段,对可疑账户进行冻结或标记,保护资金交易的安全。

(二)反洗钱制度监管

2019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强监管、重处罚”高压态势有增无减。反洗钱的三项基本制度: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制度。

1.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目前,世界反洗钱立法普遍把客户身份识别看成金融机构防范和控制包括洗钱风险在内的各类风险的一个必要手段;在我国,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法律制度的强制性要求,是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在反洗钱三大核心义务中处于最基础地位,其流程包括四个方面:识别、登记、核对、留存。

为降低中铁银通卡数字人民币钱包基于可控匿名可能带来的身份识别风险,采取的措施包括:实名制办卡,办卡时客户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件等信息登记留存,这能显著减少持卡人因身份模糊给数字人民币的反洗钱工作造成阻力。

2.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实为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合称,即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反洗钱义务机构应将数额巨大、交易异常的交易,按相关标准和时限及时上报,汇集情报,以作为追查违法犯罪行为的线索。

由于中铁银通卡数字人民币钱包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上限2000元,日累计交易上限5000元,仅限在铁路商户等广域消费,这能显著降低洗钱、恐怖融资或其他犯罪活动相关交易而被开户银行上报至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但同时,需要关注账户是否存在“集中转入—分散转出”“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沉默账户突发交易”等情形。

3.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制度,要求反洗钱义务主体尽可能完整、全面、准确、按最低要求时效来保存客户的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一般而言至少为5年。

按照客户身份资料保存制度,中铁银通卡数字人民币钱包需妥善保存好与持卡人建立业务关系的各阶段的身份资料信息。同时,按照客户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应将持卡人在本机构产生的各类交易的电子数据、业务凭证、账簿和其他资料,妥善保存,以保证完整准确重现每笔交易的来龙去脉。保存的交易记录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交易双方名称、交易金额、交易时间、交易双方的开户银行、预付卡号码、特约商户编号或者其他记录资金来源和去向的号码。

(三)智能合约技术监管

通过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实现持卡人、商户、托管银行三方串联(见图2),能够基于数字货币的交易限制条件来进行条件支付。具体流程为:持卡人在铁路商户广域消费基于交易场景生成条件支付请求,并将所述条件支付请求发送给付款方;付款方基于交易限制条件对数字货币进行支付验证,并在支付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生成条件交易信息,所述条件交易信息包括所述数字货币和交易流水信息;通过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接收付款方发来的数字货币,并将条件交易信息发送至铁路商户后台交易模块以进行条件交易合法性校验,完成条件交易。

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可赋能监管手段,达到预付交易信息完备、环节透明的目标;数字人民币预付资金通过智能合约监管、不可篡改的特性,提供了预付资金安全保障,将“预付费”风险降至最低,防止持卡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应用可为中铁银通卡数字人民币交易提供了更好的消费体验。

综上,通过对数字人民币架构模式、反洗钱制度及智能合约技术等多方面分析探讨资金监管路径,有利于构建基于数字人民币应用的中铁银通卡资金监管框架,有利于维护中铁银通卡数字人民币交易的安全有序运转。

四、结论

本文通过讨论数字人民币在中铁银通卡上的资金监管应用,有以下五点启示建议:一是做好基于数字人民币应用的中铁银通卡在铁路商户支付应用场景的总体设计方案有利于资金监管;二是建议对数字人民币和传统金融应该设置统一的监管标准,避免出现监管套利;三是历史经验表明,传统的监管措施不足以应对市场失灵,可能会滋生利用数字人民币的去中心化技术的违法行为和欺诈行为,因此,要从数字人民币架构模式、反洗钱制度及智能合约技术等方面综合施策,进行资金联动监管;四是建议数字人民币在中铁银通卡应用的初期做好压力测试并对资本金、流动性和业务范围等提出一些特殊的监管要求;五是建议从完善顶层设计、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加强持卡人权益保护等几个维度,逐步探索建立一个适宜数字人民币在中铁银通卡应用的监管框架,推动其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科研项目(2152DZ6501)]

参考文献:

[1] 程海明.数字货币背景下的反洗钱监管研究[J].时代金融,2020(03):42-43.

[2] 范一飞.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依据和架构选择[J].中国金融,2016(17):10-12.

[3] 江小涓,黄颖轩.数字时代的市场秩序、市场监管与平台治理[J].经济研究,2021(12):20-41.

[4] 武颖,刘振.数字人民币与反洗钱:机遇、挑战和应对[J].金融科技,2021(06):77-82.

[5] 沈忱,趙颖,李健.基于铁路客运互联网售票场景的数字人民币支付研究[J].铁道经济研究,2022(03):33-37.

[6] 张利影,邵道远,尚庆军.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探讨[J].金融科技时代,2019(03):25-28.

[7] 化小刚,张妲.中铁银通卡在铁路上的应用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6(05):26-30.

(作者单位:中铁银通支付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1)

[作者简介:夏天白,经济师。]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资金监管
惠农补贴资金监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分析如何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分析如何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下建设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及资金监管
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绩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