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红 包怡红 李德海
摘 要:文章在分析食品科学专业国际留学研究生的教学现状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研究留学生教育特色化,改革留学生课程体系建设,实现面向生源国人才培养需要,设计针对原有知识体系和现有培养体系的互补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和科研训练的实用性,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优化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方法。
关键词:食品科学专业;留学研究生;知识体系构建;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8-0064-03
一、研究背景
我国已经超越日本、韩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1]。因材施教,将国际人才培养与留学生输出国的需求对接,有助于培养出适应这些国家发展需求的人才,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对来华留学生文化教育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就业需求等方面提出的新挑战[2-3]。
为保证来华留学研究生学风长效机制,教育部要求各接收留学生高校不可盲目追求国际化指标和来华留学生规模。基于此要求,各高校增加了入学前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测试等环节,严格进行留学研究生的入学资格审查。有些高校要求研究生至少可以同时使用中文和英文进行简单日常交流;有些高校实行中外学生在教学上同等安排,不同来源学生混合授课,有效地加深了留学生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这些措施都成为在我国培养的留学生目标中跨文化教育的有效手段。
食品科学教育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食品行业的发展对于人民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决定性作用,食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最重要产业。食品科学相关专业的设立,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4]。食品科学作为食品行业最具根本、最具代表性的专业,在知识体系构建上更应系统化,为其他专业的形成和发展打下基础。
东北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始建于1987年,2003年获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通过一级硕士点学科合格评估。根据国家产业的发展趋势,经多年努力,已经形成自身的特点和规模,为相关产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东北林业大学食品专业的发展得益于与行业的紧密合作和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在新时期,食品行业快速发展,选择食品专业的来华留学生规模也在扩大,这对留学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强留学生培养工作,设计留学生与国内学生的课程,加强留学生与国内学生的交流与融合,满足留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是当前需要探讨的关键问题。在培养国内学生和留学生的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全面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授课教师和留学生导师针对留学生个性化特点进行精心设计和耐心指导,需要将教学与科研两者有机结合,通过多层次、全覆盖教学和科研模式改革,提升留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东北林业大学国际学生教育质量。同时使留学生毕业后能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和所做的研究工作,承担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这对实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总体目标具有切实可行的作用。
二、食品科学专业留学生培养目标的全新解析
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对本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良好洞察与学习能力,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毕业后能够具备食品工艺及工程设计、产品研究与创制、专业教学、食品生产与质量管理等较高的独立工作能力。培育目标和课程的设置需要考虑该国人才需求的类型,根据留学生输出国学生的课程设置进行安排,培养模式要考虑这些国家人才市场的需求,对于食品科学专业而言,在进行理论体系建立的同时要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研究发现,在留学生的专业培养上,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才能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强化。同时,经过强化的知识体系的教学效果对最终留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为解决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问题,我们使用了调查分析的方法来获得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将留学生培养以门类为单位的知识基础,细化为以生产工艺环节为单元的实践能力。针对毕业留学生的工作去向和岗位,主要选择研发、生产、品控、管理和营销等岗位进行调查分析,获得基于食品行业这些岗位的基本工作单元,从事这些岗位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针对相关食品行业和生产企业的特点,在课程的知识点设置中,有针对性地强化各单元内容。这些工作有效地明确了留学研究生在专业教学中的目的性,为留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了引导和增强的作用。
三、全面分析食品科學专业留学生知识体系
结构的特点
要想获得成功的留学生素质教育,需要以专业知识为人才素质培养的核心,系统认识食品科学专业知识的特点,并在教学中顺应学习的规律。食品科学专业是一门以化学、营养学、食品加工工艺为基础,以现代食品加工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为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5]。应用学科特点决定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基础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常规方法是将食品科学所涉及的知识体系进行解构,拆分成不同的知识基础,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教学环节体现。食品科学作为典型的应用学科,将专业知识点在理论课中讲授是专业教育的核心。
来华留学生质量受到在输出国的教育经历、教育背景、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要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并满足留学生输出国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就业行业与社会的需要,需要合理重新构建他们的知识体系,从特定的纵向深度和横向关联模式上建设其知识体系。留学生有能力适应未来工作和社会发展,是建立在重新定位留学生素质能力需求,在其专业教育上构造具有适应需求行业岗位、产业岗位和职业岗位特征的知识体系结构基础上的。
专业课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研究生知识体系的横向结合,横向结合的专业知识是保证留学生具有适应性、协同性的基础,纵向有深度的知识体系是提高专项能力完整性的关键工具[6]。留学生毕业回国后是否胜任食品加工及相关行业管理、开发和营销等工作,只靠有深度的专业知识和完整的纵向结构化能力是不够的,必须构造专业课程知识的横向网络化结构,横向网络化才能有效提升留学生能力的适应性和协同性,确保其未来工作成功。多样化教学的实施能有效提高留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把课程重点与留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相结合上升到将课程重点与学生能力培养水平相结合[7]。
四、提升食品专业留学生教学效果的实践路径
基于前述,笔者在留学研究生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以留学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引导,分析留学生培养模式内涵
食品科学专业是培养具有食品科学前沿知识,以研究型为主的高水平创新复合型人才。因此,食品专业留学生的培养目标要通过培养活动,使培养的留学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达到食品专业的基本规格要求标准[8]。要求留学生在业务水平上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毕业后具备较高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模式上采取校内理论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为主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由当年达到学校规定的任职资格,完成资质注册,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丰富科研与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
留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科研能力是决定留学生未来回国就业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必修实践环节,以多种形式达到培养目标,如:学科经典阅读,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必读书目及重要专业学术期刊,具备文献综述写作能力;实践活动,包括助管、助教、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形式,社会实践中包括参加社会专题调查、承担社会服务,进行农林技术推广、咨询、开发,科技下乡、兴农、扶贫;助教、助管实践包括协助教师准备实验、指导实习、实验,协助教师管理研究学习室、实验室,开展实验技能培训、对仪器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等;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并实行宽口径培养模式。通过留学生独立完成一定工作量的科研课题研究,形成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科研奖励等形式的科研成果;可进行专题研究、参与项目或工程设计、解决企事业单位生产与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完成专题报告或解决方案等;开展科研训
练,培养留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實践技能,培养留学生开拓、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科研质量评价贯穿留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始终,考核制度包括课程考核、论文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答辩,作为科研考核评定的主要依据。
(二)构建以应用为导向的知识体系横向和纵向
网络结构
研究生专业必修课是食品科学的基础,可以为留学生专业课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能辅助留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专业选修课是讲授专业专题知识、食品加工专业技术的课程,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以知识体系为导向,找出适合留学生研究生水平的教学模式,培养留学生的自主理论学习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在理论教学中增加课后自主学习和自主设计环节,提高留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对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知识点进行连接和交叉融合,增加学生对知识点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总结提升能力;为提高留学生理论和科研实践技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建立考核留学生科研能力和效果评价的体系。通过剖析和构建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对课程分别从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知识体系主线。阐明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知识要点和各门课程在食品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把课程串联在专业知识体系与科研能力素质体系的骨架上。
(三)强化国际化理念的指导,建立国际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长期以来食品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和过程具有相对较高的独立性,这一点在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都有具体体现,大纲中表明了课程的核心内容和知识点。在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层面上,更应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学习本门课程须具备的知识背景,同时,在教学的整体安排上提高专业内在特点和知识的系统性。要改变教师传统以板书为主,使用PPT作为主要课堂教学模式的授课方式,不仅要通过引入双语教材、采用双语教学等措施,运用课程研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
式,引入微课、MOOC、在线课程等授课方式,改进研究生课程教学,完善留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还要通过建立国际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课程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学习先进的研究生课程教学经验,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制定留学研究生课程国际化的相关目标和标准[10]。从课程目标、内容及实施三方面系统而全面地建设国际留学生课程,建立留学研究生的课程实践体系。
(四)毕业留学生工作状况分析及教学效果反馈
考察留学生输出国人才市场,按社会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许多发展中国家来华学历留学选择食品专业的很重要原因是食品科学是工科专业,是出于对未来就业的考虑。因此,留学生培养单位必须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需培养人才”的留学生教育理念,考察这些国家人才需求的特点及行业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根据其人才需求设置合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保证留学生专业知识能够满足未来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需要。保证这些学历留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是以留学生为中心,根据留学生输出国人才需求特点,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所有课程教学大纲严格执行培养方案。毕业留学生反馈信息表明,学生在工作单位适应能力较强,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对专业问题的掌握有深度,可以促进工作岗位任务的完成。
五、结语
现有教学改革表明,以留学研究生为中心,根据留学生输出国人才需求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留学生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与时俱进,是保证这些留学生良好培养质量的关键。实践证明,根据知识体系的构建,建立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形成纵向和横向关联的网络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留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效果。当前形势下,建设食品行业和培养食品行业人才所面对的挑战是全球化的,通过对留学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全新认识,将留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完善的系统,在提高其专业水平上下功夫,不仅可以吸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多优质生源,而且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和专业的优势与特色资源,增强我国在国际学生培养方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王静,顾倩妮.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
商科专业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
践),2021(8).
[2] 李政,李思雨.来华留学生教育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2022(1).
[3] 熊海晶,杨元园,黄强,等.“一带一路”背景下水利工程学
科国际留学生招生及培养机制研究[J].科技风,2021(13).
[4] 刘达玉,唐仁勇,郭秀兰,等.基于卓越计划的食品工程创
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1(9).
[5] 黨亚丽,王鸿飞,邵兴峰,等. 推进食品科学专业国际化建设
策略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J].农产品加工,2020(13).
[6] 张立钢,陈志红,姜云庆,等.食品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
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7] 姚芳,刘靖,张王景晶,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食品专业课
程群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
[8] 于斌,杨倩,周雯,等.导师视角下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模
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22(3).
[9] 于平,傅冰.“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对我国高校研究生课
程国际化的思考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2(10).
[10] 程伟华,张海滨.新时代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机
遇、挑战与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