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师工坊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效果提升研究与实践

2023-07-20 23:21:21郭恒川高翔赵国增
关键词:工程认证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郭恒川 高翔 赵国增

摘    要:文章在研究和探索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新载体以及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创新方法等

方面,提出了将教师工坊这种教学形式融入后课程教学环节,形成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适合不同课程的多种教师工坊并开展育人工作,促进高校完成对学生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重要育人目标。课程经过教师工坊的融入和提升,教学过程完成由“知识传授”逐步向“能力训练、素质养成”的转换,尝试解决目前育人层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工坊;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工程认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8-0058-03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立德树人成效成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總书记谈到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1]。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已然成为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教师新的使命与目标。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以此为契机大力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高工程类专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并能促进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提升专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各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其认证标准的毕业要求中,有多条含有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相关的内容,使得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高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育人模式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所占比重最大,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也更大。而专业课一般都是技术性内容讲授,偏向知识化和工具性取向,疏于挖掘思政元素。

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学生知识接收从平面一元转变为立体多元,而目前部分高校课程思政的开展以理论教学为主,渗透较难。渗透需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思政元素仅通过课堂这种显性教育方式很难“入心”。体验是课程思政追求的获得性学习感受,是一种内化过程,课程思政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学理与事理的持续体验。教师工坊是一种与课程联系紧密、延伸至课外的新型实践模式。将教师工坊纳入课程建设的整体格局并融入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才能摆脱“两张皮”现象,避免出现“思政化”“形式化”“标签化”等现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3]。

(二)育人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各高校为了推动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会安排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思政案例等活动。这就使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机械地模仿开展思政教育,最终导致课程思政建设出现浅薄化、表面化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1)部分高校课堂思政元素的导入依旧以灌输为主,说服力不强。在课程思政的融入模式上未深入研究每个知识点,仅靠在课堂上引用名人名言,难以实现课程思政的润物无声。(2)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各类教学环节是教学的主渠道,但教学时长有限,部分高校局限于这个较为单一的形式来研究课程思政问题,而忽视主渠道之外的第二课堂在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中的作用,最终导致显性教育多,隐性教育难。(3)课程思政开展之前缺少对受众对象的学情分析,在不了解当前大学生思想水平的前提下,仅凭教师的个人主观理解选择思政元素,会导致思政目标针对性不强。不同个体在相同课堂接受相同思政内容的教育,决定了对学生进行思政共性教育易,个性教育难。

思政元素的挖掘并融入课程教学,不能用统一的模式与方法。不是每门课都要体系化、系统化地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也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而是要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教育全过程[4]。开展多样化、多渠道、个性化的精准课程思政教育需要挖掘新载体,教师工坊这种第二课堂的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日常化、放松化的状态下接受思政教育,而且与教师更近距离的互动,有助于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的培育。

(三)育人评价体系待完善

关于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如何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目前部分课程思政融入较浅的背景下,课程思政的评价仅停留在小组问题讨论、课程阶段性成果汇报、试卷考核等方式,这些方式属于侧重评价学生思政获得感的理性维度[5]。但体现受教育对象对思政内容接纳的效果,不仅要看他们对于内容的熟悉和理解,更要看他们中长期的实践表现。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工坊这种课程实践模式恰恰满足了这一要求,弥补了思政评价持续性的实践维度。教师通过具体的工坊实践活动,近距离地感知学生日常的表现,收集过程性评价证据,建立科学的、可量化的实践思政评价方法。

(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缺乏深度

为了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各高校都强调人才培养要以产出为导向,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无法仅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而是要通过每一个教学活动来有目的地支撑学生的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主要实现对学生显性化的工程思维培养教育;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作用更加显著,主要实现对学生显性化的工程思维训练。但由于各课程所含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内设置的训练内容固定且普遍较易,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与实际行业对于能力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教师工坊的实践活动,以使课程教学达到课程应有的岗位能力为目标,形成对接行业标准、满足行业岗位需求的实践应用型教育模式,成为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6]。

(五)重理论而轻实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要求提出“明确、公开、可衡量、支撑、覆盖”的要求,其中“覆盖”指的是毕业要求在广度上要全面覆盖标准中的12条内容[7]。其中涉及的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这7条培养道德价值取向、社会责任、人文关怀和学生自我革新能力的要求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下实现效果不佳。这些毕业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很难产生真实的教育效果和评价,需要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具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其提出的这些基本素养。教师工坊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能够多角度地提升学生在工程认证中被要求具备的素养,使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达到相同水平。

二、教师工坊的建设

由于目前部分高校教育中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方面,体现出支撑不足的问题。而由课程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性质、个人特长建立的课后教师工坊教学环节,不但全面、多元地拓展课程,而且具有充分的选择性、开放性。教师工坊与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共同构成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思政育人为纽带,分别贯穿理论教学的基础知识储备阶段,实践教学的案例训练阶段,以及教师工坊所处的专业能力巩固提升阶段,三个阶段逐步提升人才素质以符合社会需求。教师工坊是传统实践教学的后续、补充与深化,于课后实施进行,由课程教师独自或与校外导师共同组成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针对性实践活动。这样不但使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此获得更合实际的实践经验,还能使其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更灵活、更广泛的实践空间。

(一)教师工坊的设置

教师工坊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根据每门课的内容、性质、特点和授课教师的个人阅历、知识结构、育人思考实际出发将其分为以学科竞赛、项目科研、社会服

务、创新创业为目标的四种类型,形成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课程思政的有效支撑。教学内容与某学科竞赛科目匹配的课程,授课教师建立学科竞赛类教师工坊,以“以賽促学”为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学内容可用于社会服务的课程,学生可在社会服务类教师工坊中利用在课程所学的专业内容开展社会调查、参加公益事业、志愿服务等。通过学生主动融入社会、回馈社会的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思想境界。课程教学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参与实际项目研发,可建立项目科研类教师工坊,能够让学生体验更为真实的工作流程,锻炼独立思考与科学研究能力,形成符合个人情况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体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提倡的OBE理念。创新创业课程相关教师建立创新创业类教师工坊,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补充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整合创业资源,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学生思考、创新、自主创业能力,产生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教师工坊的师资

教师工坊的教师以专业课程授课教师为主,并要求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职业素养和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的热情。另外,根据教师工坊的不同类型需求,还可聘请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企业专家和知名社会人士对工坊的实践活动给予帮助和监督指导。

(三)教师工坊的学生结构

每门建设有教师工坊作为课后教学延伸的课程授课教师以自愿的形式选拔学生参与该课程的工坊活动。将新参与的学生与工坊内高年级学生分成小组,高年级学生可以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新生。在参与工坊活动的过程中,小组内的学生不但能在专业方面不断进步,更能增强其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师工坊的管理模式

教师工坊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之外,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教学形式,教学行为可根据工坊的类型和项目的需求进行灵活安排。工坊的项目内容由所在院系领导进行监管,实际运行和工作安排由工坊教师进行自主管理。另外,参与工坊的各学生小组组长也参与基础日常管理,承担督促低年级队员、学习检查、工坊卫生、资料整理等工作。

(五)教师工坊的教学实施

教师工坊的运行模式虽然相对自由灵活,但本质还是为了教学服务。所以,工坊的负责教师要在每学期开始,根据工坊的类型和方向指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法。根据计划按小组分工按流程开展工作,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全程跟踪,参与的学生按阶段进行总结汇报,教师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予以指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每学期期末对学生在工坊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评价,不同类型的工坊评价依据不同。学科竞赛类工坊依据参与竞赛的成绩进行评价,项目科研类工坊依据完成项目的数量和规模进行评价,社会服务类工坊依据进行的志愿服务或产生的社会影响力进行评价,创新创业类工坊依据创新成果和创业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师工坊的激励机制

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加入教师工坊,学校需要在政策和奖励方面进行一定的支持。对参加社会服务工坊活动的学生,制定可置换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和素质拓展学分的标准,以工坊活动置换实践学分。对学科竞赛工坊的学生可依据参加比赛所获得的等次依据标准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以打消学生对比赛费用的顾虑。对参加创新创业类工坊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创业场地、商业化包装、政策咨询等支持。对项目科研类工坊的学生,可根据企业标准依据其在项目中的工作情况以工资形式发放劳动报酬。综合以上几种激励机制,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减少其部分后顾之忧,使之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教师工坊的实施成效

教师工坊既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又完善了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将各种实践项目和工作贯穿工坊日常,在引入新的知识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工坊任务的完成,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

神,對团队和岗位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教师工坊在不断坚持思政育人,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实践育

人,培养职业能力的理念下,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笔者所在专业的教师工坊建设实践表明,通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教师工坊育人环节,对学生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效果都显著增强。近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46%的学生获得过省级以上的学科竞赛奖项。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回访和问卷统计显示,在从事本专业比例、对专业满意度、对工作的满意度、对学校教育教学综合评价等多项指标数据均为全校第一。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对最近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分析评定,12条毕业要求中对问题分析、职业规范等6项的评价结果明显优于近3年的平均值。最近一学年,有63%的学生进入项目科研类教师工坊,其中41%的学生参与教师承接的各类软件开发项目工作,项目利润达154万元。教师工坊建设3年以来,不但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师资资源、行业资源、地方资源,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在全校乃至所在地区产生了一定的辐射影响。

四、结论

通过对教师工坊的建设实践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其成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方法,提高了课程思政的育德范围,优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升华了思政内涵,达到育能、育德双提升的效果,形成一个适用范围广、育人效果佳、实践形式多、可复制推广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耿金萍,刘强.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工程制图教学改革

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6).

[2]  葛芸,冷璐,王星.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离散数学混

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2(22).

[3]  洪早清,袁声莉.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校课程改革取

向与教学质量提升[J].高校教育管理,2022(1).

[4]  茆晓颖.新文科背景下“财政学”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改

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1).

[5]  李跃鹏,赵永鑫,廖先莉.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实

践探索与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9).

[6]  曹琳,王瑾琦.OBE教育理念工坊式教学研究——以应

用型高校设计类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29).

[7]  张秦艳,高欣,姚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引导的双向互动

式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22(22).

猜你喜欢
工程认证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面向工程认证的软件项目管理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工程认证及成果导向教育的环境工程专业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基于现代加工技术的冷挤压技术教学大纲
求知导刊(2016年20期)2016-09-27 01:15:53
基于“工程教育”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文理导航(2016年15期)2016-05-25 0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