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员最佳心理状态特征及干预方法分析

2023-07-19 07:19:52赵浩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练员竞技篮球

文 / 赵浩

◆ 篮球运动员赛时最佳心理状态具有多种特征,决定了篮球运动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文章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对篮球运动员在赛中的多种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展现的各种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方法,旨在为中国各层次篮球运动员提升他们的竞技能力、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 篮球运动员;心理状态;心理干预

高水平的篮球运动员不仅要有顶级的身体素质和较高运动潜力以及基因遗传的优势,还要有动员这些身体优势和潜力的心理能力[1]李洪林,姚利.对我国篮球运动员心理选材和心理训练的初步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1994(12):15-16.。篮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如“木桶原理”那样,与其竞技能力的综合效应成正比关系。在高水平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最佳的心理状态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决定着比赛最终的成绩。

在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赛前心理状态的训练和日常心理素质的提升是我国学者过去研究的重点,但是并没有全面地、具有针对性地对我国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特征和心理素质训练进行研究,也没有对我国篮球运动员“赛时”最佳心理状态训练的研究。

本研究借助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相关的研究成果,以篮球运动员“赛时”最佳心理状态特征的角度出发,为篮球运动员“赛时”最佳心理状态的训练及形成提出相应途径和方法,试图为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竞技水平,获得理想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依据和训练策略。

1 篮球运动员“赛时”最佳心理状态的特征

运动员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最适宜的心理状态是最佳竞技状态在心理层面的表现[2]李希水.篮球运动员竞赛心理特征及赛前心理训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4):145-147.。心理状态是人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现实存在方式[3]单志艳.论心理状态[J].前沿,1997(10):36-38.。篮球运动员获取理想的运动成绩,拥有良好的“赛时”最佳心理状态是重中之重。

1.1 任务挑战性与个人能力的平衡

它是指运动员对于该场比赛的认知,当其个人能力与当前比赛任务的难度匹配时产生流畅状态,对于当前比赛产生积极地情绪,自信心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运动员会认为这场比赛的挑战性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自己完全有能力处理好比赛之中的每一个细节。而当对方运动员水平高于本方运动员水平,那么本场比赛的任务挑战性与个人能力失衡,运动员会产生一系列不利于比赛进行的心理状态,产生胆怯、消极、不自信、肌肉僵硬、反应迟缓、动作不协调且变形的状态。

1.2 动作与意识的融合

篮球运动员不能“迷失”自我,应在比赛当中意识清晰、动作灵敏,能表现出更高的竞技水准,在比赛中当运动员的比赛动作与比赛意识融为一体的时候,运动员往往会发挥出较高的竞技水平。

篮球比赛除了对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等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之外,还要求运动员时刻观察场上局势,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动作和意识高度的融合,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水平和实力。

图1 女篮运动员争夺地板球(拍摄于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现场)

1.3 明确的目标

据调查,运动级别高的运动员在“明确的目标”上得分普遍高于运动级别低的运动员,说明赛时这一心理状态运动级别更高的运动员做的更好,他们对自己的目标有着明确的认知。比赛当中,比赛局势常常千变万化,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也会随着比赛的深入随时变化,运动员要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意识,时刻把握球场上出现的机会,将目标贯穿全场,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比赛成绩。

1.4 清晰的反馈

反馈是关于人们在达成其目标的努力中如何做的信息,该信息是将表现与目标相互联系而得到的,不包括价值的判断和关于如何改善的建议[4]Marge Scherer.Finesseng Feedback[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12,70(1):7.。而反馈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种,正面的反馈具有强化作用,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和比赛结果产生积极影响。通常级别更高的运动员在“清晰的反馈”维度上要好于级别更低的运动员,高级别运动员在比赛中接受的挑战性更强,对于比赛、技术、战术等的理解更高。

1.5 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任务

注意力集中是“有意识地控制自身保持对事物积极地、持续的、稳定的以及有效率的关注”[5]黄鹏,戴汶娟.论“注意力集中”在演员表演创作中的重要性[J].四川戏剧,2016(02):129-130.。注意力分为广阔的注意力和狭隘的注意力两种,前者能使人注意到更多的细节,获取大量的信息;而后者则相反,不利于信息的采集和获取[6]曹石见.对乒乓球运动员注意力训练方法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5,36(04):16-17.。注意力的分散是运动员最为忌讳的心理行为,这种状态对比赛的负面影响很大,例如观众的谩骂,朋友的期待等。运动员应主动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全神贯注的去打好比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1.6 主动控制感

主动控制感就是人们主动的动作过程之中,产生的控制自身行为动作,进而控制外部环境当中的主观体验[7]赵科,顾晶金,黄冠华,郑爽,傅小兰.主动控制感在大脑表征中的时空标记[J].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1):1901-1910.。主动控制感是运动员对自己的躯体以及赛时临场表现的主动控制的感觉,可提升运动员自信心,使运动员处于赛时最佳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最终获得理想的比赛成绩。

1.7 忘我(自我意识的丧失)

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全神贯注于当前比赛任务,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比赛之上而出现自我意识的丧失。通过访谈和观察相关篮球运动员,发现运动员在比赛当中会出现“忘我”的状态,在这段“忘我”的时间当中,运动员对于与比赛无关的因素已经失去“知觉”,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比赛之上。此时运动员很有可能超常发挥,最终能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

1.8 自我目标的体验

处于自身“赛时”最佳心理状态的运动员,会沉浸在比赛中并享受比赛本身带给他幸福感和成就感,这种感觉对运动员自身来说就是一种内部奖赏[8]范安辉.体能速度项群人格特征及最佳心理状态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6.。当篮球运动员处在自我目标体验的心理状态,此时比赛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运动员会在比赛中产生兴奋的情绪状态,全身心的进行这个享受的过程。自我目标的体验对运动成绩还有着一定的预测作用。

2 促进篮球运动员赛时最佳心理状态快速形成的干预方法

对篮球运动员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训练,一方面可以很好的调动运动员生理和心理层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高效的发挥其技、战术水平[9]刘成华,刘占波.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远投心理训练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03):34.。

2.1 日常心理状态的训练

2.1.1 表象训练法

它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运动员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战术配合能力的巩固与提高,还可以快速地提高篮球运动员面对抽象环境下的应变能力[10]郝秀艳,陈茂林,莫连贵.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1993(05):28-31.。例如,在增强篮球运动员对篮球的控制能力时,教练员可以对运动员各种运球技术进行准确的示范、讲解、看录像等,用“表象”对运球技术反复练习,让运动员在睡前进行运球表象的回忆和做笔记的方法等巩固运球技术,提高心理的稳定性做到临危不惧。

2.1.2 模拟训练法

教练员可以设计接近于比赛真实场景的环境,例如观众呐喊声等,对篮球运动员加以训练,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而且还能加快运动员赛时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练员模拟球队比分落后的场景,要求运动员反败为胜,锻炼其顽强的意志力。

2.1.3 诱导训练法

诱导训练法可以通过某种刺激物来引导,为篮球运动员顺利地完成自身当前比赛或训练的任务,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1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二版)[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在篮球运动员进行训练或比赛时,教练员以语言信号把正确的诱导信息传递给运动员,将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到训练和比赛的目标上面去。

2.2 赛前心理状态的干预

赛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使运动员更快的进入赛时最佳心理状态。

2.2.1 充分热身与拉伸

充分地热身活动有利于关节韧带的拉伸,有利于运动员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进而加速赛时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热身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包括定点投篮、接球投篮、跑动上篮等,做完热身练习后迅速进行关节和肌肉的拉伸与放松。

2.2.2 放松调节

运动员平躺或者坐在地板上,开始播放舒缓的音乐,教练员伴以顺序放松肌肉的暗示语,可使篮球运动员僵硬的肌肉和紧张的情绪逐渐放松下来。“个体失败和社会期待”的焦虑水平在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相关调查中影响较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可用舒缓的音乐进行调节[12]徐维骏.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控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图2 女篮教练员的赛前安排(拍摄于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现场)

2.2.3 “情报”搜集

赛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情报”的搜集。尽可能在赛前了解对手的整体情况,以及每个队员的具体情况,包括对方队员的性格、技战术水平、打法风格等,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提升运动员赛前自信心。

2.2.4 合理的目标设置

赛前目标的设置一定要切合运动员自身实力,篮球运动员赛前目标的心理定向,则会严重影响篮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高效发挥[13]李希水.篮球运动员竞赛心理特征及赛前心理训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4):145-147.。在实战前,教练员不能让运动员有过重的心理包袱。教练员对运动员的目标设置,要强调技术性心理定向,即指导篮球运动员要重视比赛过程当中的竞技水平发挥,不要过多强调结果。

3 赛时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与保持

3.1 比分领先时

教练员要随时观察运动员情绪、心态变化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其实施控制,増强其自我调控能力[14]郝秀艳,陈茂林,莫连贵.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1993(05):28-31.。比分领先时,运动员会进入“忘我状态”,使得自我目标的体验达到最佳,此时运动员容易自满而迷失目标,让对手反败为胜!运动员应主动控制情绪,明确比赛目标,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当前任务上来。同时,教练员应该立即换上替补队员,让其下场“自我冷静”,重新明确比赛的目标。例如,在2022年的本届世界杯的女子篮球赛场上,站在决赛圈的两支队伍分别是中国女篮和美国女篮,从比赛的第三节开始时,美国女篮逐渐将分差扩大至二十多分接近三十分,面对这种巨大优势,美国女篮在心理上并没有松懈仍然全力以赴,直至距离比赛结束前4分钟彻底失去悬念时,美国队才换上替补队员,而替补队员也是全力以赴的在打比赛,毫不懈怠。

3.2 比分落后时

面对这种情况,运动员要把注意力放在每次攻防的细节上面来,不对已发生的失误球进行负面反馈,和队友做好沟通,增强自我目标的体验,寻求主动控制感,做到重新掌控比赛局势。期间,教练员要认真观察比赛局势及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布置相应战术以及诱导运动员走向正确的方向。教练员可以利用防守反击战术缩小比分差距,要求运动员在防守端集中注意形成一个整体,用攻击性防守使进攻运动员产生心理压迫感,造成他们进攻的失误,再利用失误进行快速的局部的快攻反击,使对手还未形成防守阵型时终结进攻,这种方式可以使对手心理奔溃的同时,形成“大逆转”。

3.3 比分交替领先时

高水平的篮球比赛中,冠军级别实力的篮球运动员,他们的体能和技、战术水平不分伯仲,良好的赛时心理状态就成为了赢得比赛的关键因素[15]金晨,张斌.上海羽毛球运动员全运会赛前心理状态对竞技表现的影响[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8,26(04):50-52.。首先教练员要布置好战术,引导运动员正确的对待比赛,观察比赛形式和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微妙变化,准备随时暂停或者换人!其次,运动员要始终明确目标,集中注意力于当前任务,领会教练员的意图,将动作与意识相融合,严格执行战术要求,体会主动控制感,最后进行自我目标的体验—即沉浸在比赛之中,做到“享受比赛”。

3.4 罚球时心理状态的控制

“罚球”在各个高水平篮球运动队中被作为重点的训练任务。但在正式比赛中尤其关键时刻还是会出现“罚球”不进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不稳定以及体能的大量消耗所致。以NBA为代表的现代篮球越来越重视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为了防止运动员受伤,裁判员在判罚尺度上越来越细,罚球次数越来越多,而NBA球员在罚球时,为了能提高罚球命中率,在罚球前会转身走向中场后再慢慢走回来,目的就是为自己争取几秒调整呼吸、稳定心理状态的时间,这种方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3.5 突发情况的处理

首先,无论是在高水平篮球比赛还是基层篮球比赛中,都会出现临场裁判员判罚不合理的情况,在出现裁判员的误判、错判、漏判的情况时,运动员首先要保持冷静的心理状态,可以和裁判员与教练员适当的沟通,不要被这一个判罚影响自身最佳心理状态,始终明确自己的目标,集中注意力去打好比赛。其次在篮球比赛当中,由于篮球比赛的固有性质,身体接触是在所难免的,有时甚至还会出现过度的、不必要的身体接触,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运动员一定不能冲动,要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和裁判员、教练员以及对方队员主动沟通,保持理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明确比赛的目标,认真执行下去。

图3 男篮运动员执行罚篮(拍摄于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现场)

4 赛后的总结和归纳

在一场篮球比赛结束之后,无论比赛的结果是否理想,运动员和教练员都需对本场比赛做一次全面的总结与归纳。首先运动员需要进行赛后的放松,可以用物理疗法、药物疗法或针灸等,对运动员的身体进行干预,理想的放松训练不仅可以帮助运动员解除比赛中的紧张情绪,还可消除赛后的焦虑,改进睡眠,促进机体加速恢复[16]郝秀艳,陈茂林,莫连贵.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1993(05):28-31.。其次,教练员需要召集所有运动员在比赛的第二天进行集体会议,观看比赛录像、回忆当天比赛细节,对比赛中的不足做出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教练员应对运动员进行积极的鼓励和正确的诱导,在赛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下一次的比赛当中争取做到最好。

5 结论与建议

赛时最佳心理状态是篮球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的心理基础,决定了篮球运动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在训练中应加强心理能力的训练,同时在比赛中善于总结经验,从宏观角度去促进篮球运动成绩的提高。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在以后的心理训练中,教练员和运动员应从日常的训练、赛前的调整、赛中的形成与保持,以及赛后的调整四个方面来进行全面的心理能力训练。

高水平 运动竞赛中,心理能力对于比赛结果的影响更大,因而篮球运动的科研人员和各类教练员应将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放在与其他竞技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

猜你喜欢
教练员竞技篮球
竞技精神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50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50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篮球
幼儿100(2018年13期)2018-05-11 05:34:49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1
花与竞技少女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21:28:39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过了把篮球瘾
小主人报(2015年3期)2015-02-28 20:41:49
竞技体育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