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幸子(长沙)
去年秋天,爸爸从京运回我的书和一堆旧稿。这些大大小小的画稿,都是我在北京读书那几年随手勾勒留下的。近期整理时,复见旧日手迹,心思涌动。翻出画于2018年的一批小稿,形制大小相同,12cm×21cm的白色卡纸,数来127张,细细看,那段时光又浮现眼前。
2018年,是我硕士毕业的前一年,一切为未来做准备。我当时想去香港读博士,那年暑假就全搭在了考雅思上。备考时间短,日日课程不断,累了就去爸爸茶台蹭杯茶,换换脑子。茶台上总有几本翻开的书,看着上面漂亮的画,我捡起旁边空白的卡片,找来毛笔,随意玩起来。一棵树、一座塔、一个人,或局部临摹,或全景勾勒,一张张画下来。我不想浪费这宝贵的茶歇,只因休闲过后又是重复的备考项目。后来,香港之行未能如愿,雅思成绩也过了期,但好在留下了这100多件小稿,见证了那段心里紧巴巴的日子。
也是这批画稿,让我体会到了期盼画画的滋味。对那时的我而言,这种滋味是甘之如饴的。初尝一日后,就想日日都可以画,为了让这份享受“合理化”,我暗自奖赏自己每日半小时的“放肆”。在前后各种英文练习的夹击下,那种被“放出来”的纸上欢脱,生发的愉悦与生机是无法用时间衡量的。这样的体验从未有过,这样的艺术,让我无法不着迷。
受父亲影响,我从小拿过毛笔,虽跟过老师学写字,然字不成器,也就半途搁下了。上大学那会儿,在中央美院的氛围里,我重新拿起毛笔,逐渐找到一种舒服的平常方法,应对普通生活。从那时起,平日里我习惯不闲手,随笔勾,随心画,包里常备便携毛笔和小本本,看到想画的就画,画成啥样是啥样,画成啥样都无碍。那份专注而快乐的心情,妙不可言。笔下的形与色、对象与心境,如同大海里的风浪,有狂澜,也有平静。只要人是放松的,是活泼的,画就不会坏。如今,我渐渐养成了“日常有感便画,无感也可画”的念想,这只笨手也朝着我的心慢慢爬行着。前几日,在长沙美术馆看到彭先诚先生已垒成山的手稿本,又一次感受到了滴水穿石的震撼。我笃信日常的功量,涓涓细流终有汇聚成河、奔腾入海的一刻,那时幻化出的惊涛骇浪,必定是热烈而灿烂的。
孤独求败 12cm×21cm 幸子手稿
我一直在想,艺术不是学术,没有那么多规规矩矩、条条框框,也无须需苛求严谨。规矩多的是教科书,而诗是变化莫测的,是随缘且喜的,是无迹可寻的,她新鲜、浪漫,法无定法。艺术之路要自己走,也只能自己走,无人可替代或告诉你,你要怎么走,你应该怎么走,那些被人咀嚼过的认识和经验,是别人的,与你无关。从自己内心生发出的想与念、爱与欲,与我有关,无需夹杂他者。
我还年轻,不想过早给自己定路子,定调子。万物可爱,万象可容,才是更大的气格。或许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走下去,会是我人生的最大自在。
海阔天空心飞翔 12cm×21cm 幸子手稿
眯会儿 12cm×21cm 幸子手稿
瘗发塔 12cm×21cm 幸子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