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维生素C 洗胃对误服高锰酸钾中毒患儿抢救的临床价值探析

2023-07-19 10:36高琼徐凌霞徐文青
系统医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误服高锰酸钾中毒

高琼,徐凌霞,徐文青

1.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昆山 215300;2.江苏省淮安市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淮安 223005;3.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昆山 215300

高锰酸钾又叫过锰酸钾、灰锰氧、锰强灰,是当前临床中最常用的消毒与洗胃药之一,一般情况下,剂量得当会起到很好的消毒与洗胃作用,但一旦剂量把控不当或者误服则可能导致中毒[1]。相较于成年人,儿童发生误服高锰酸钾中毒的情况更多,究其原因是由于其没有分辨有无毒性的能力。儿童发生高锰酸钾中毒后,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若未能及时发现并送至医院进行抢救,毒性会很快扩散,除了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痛苦之外,可能还会损伤机体的其他器官组织,延误治疗时机,甚至可能导致死亡[2]。临床中,发现患儿误服高锰酸钾后,一般会建议家属及时给患儿服用大量的洁净饮水,以便稀释毒性,之后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洗胃和其他治疗。有研究发现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 对误服高锰酸钾中毒患儿进行洗胃能够起到良好治疗效果,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风险[3]。为佐证这一结论,本研究抽取2020 年7 月—2022 年7 月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接受诊断治疗的86 例误服高锰酸钾中毒患儿展开分组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于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86 例误服高锰酸钾中毒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8 例;年龄2~8 岁,平均(4.71±1.05)岁;发现中毒到送入医院时间1~5 h,平均(3.03±0.24)h。观察组男26 例,女17例;年龄2~8 岁,平均(4.75±1.08)岁;发现中毒到送入医院的时间1~7 h,平均(3.09±0.26)h。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支持,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高锰酸钾中毒临床诊断标准者(误服高浓度溶液或粉剂3~10 g);②临床资料完善未缺失者;③既往病史明确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疾病者;②先天发育不足者;③精神状态异常或存在精神病史者;④不满足治疗条件者;⑤家属不配合治疗者;⑥免疫功能异常者;⑦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立即进行抢救,首先检查中毒情况,之后清洁体表,进行保暖,维持患儿体温正常,使用纱布或者棉签将患儿口腔内残留的高锰酸钾清理出来,最后进行洗胃准备。对照组在采取以上常规治疗后结合温水洗胃,灌注的温水不可一次过多或过少,最好维持在100~300 mL/次(10~20 mL/kg),边洗胃边观察其洗出液,一般洗到洗出液无色为止。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大剂量维生素C 洗胃,使用5%维生素C溶液(国药准字H14022312;规格:5 mL)进行洗胃,10~20 mL/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减剂量,10~15 mL/kg,反复多次洗胃后,直到洗出液清亮为止。在整个洗胃过程中,可以配合给患儿更换体位、按揉腹部等动作,帮助其更好地清洗胃部,避免高锰酸钾残留在胃黏膜上。完成治疗后,需禁食48 h,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补充机体营养,还要给予抗感染、维持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胃黏膜等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 周,治疗周期结束后综合评估疗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抢救效果、抢救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①抢救效果:根据患儿治疗后的身体状态恢复情况将其划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为患儿经抢救后,其相关中毒临床症状均得以快速改善或消失,一次性抢救成功并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消化液检测显示正常;有效为患儿经抢救后,其相关中毒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一次性抢救成功并且预后较好;无效为患儿治疗后症状未减轻,病情加重,存在抢救失败死亡风险。抢救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抢救效率:通过比较患儿中毒相关症状的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来评定,中毒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越短,表明抢救效率越高。

③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对入组患儿的临床观察发现,在治疗周期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穿孔以及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等。并发症率越低,表明治疗的安全性越高,预后越良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抢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抢救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儿抢救效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抢救效率比较[(±s),d]

表2 两组患儿抢救效率比较[(±s),d]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恶心呕吐消失时间1.47±0.35 1.73±0.42 3.119 0.003胃部烧灼感消失时间1.59±0.38 1.87±0.55 2.747 0.007吞咽困难消失时间1.82±0.53 2.13±0.60 2.539 0.013呼吸困难消失时间1.39±0.31 1.68±0.46 3.428 0.001住院时间5.02±1.16 6.85±1.41 6.572 0.001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率为4.65%,低于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高锰酸钾是一种消毒防腐药,是常用的强氧化剂,具有很好的消毒杀菌作用,但同时在高浓度状态下还具备腐蚀性和刺激性,过量使用或者误服都会给人体造成很大损伤[4]。小儿误服高锰酸钾中毒是一种较常见的危急症,相较于成年人,儿童辨别危险的能力较差,好奇心重,误服高锰酸钾的概率较高。通常情况下,误服高浓度溶液或粉剂3~10 g,就可中毒致死[5]。如今,基于社会老龄人口加剧的影响,新生儿出生率低,要想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除了平衡人口出生死亡比例之外,还必须要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务必要使其健康成长,防止受到疾病侵袭和毒物损伤[6]。

实际上,要想降低高锰酸钾对儿童的损伤,除了预防其中毒,更重要的是找到有效治疗之法。对于误服高锰酸钾中毒的患儿来说,一旦发现中毒,要立即停饮高锰酸钾溶液,并供给充足的洁净饮水,设法稀释已经服用的高锰酸钾,必要时于饮水中添加2%~3%鲜牛乳,用以保护消化道黏膜[7-8]。高锰酸钾中毒的治疗周期较短,用药或者洗胃后很快便会看到治疗效果,不同的治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要想取得理想的疗效,选择正确的洗胃方式至关重要[9]。李雪海[10]在其研究中显示,将误服高锰酸钾发生中毒的30 例患儿分为两组,相较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加一般温水洗胃,采取加大剂量维生素C 洗胃的观察组疗效更好,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0.00%),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也更短(P<0.05)。而在本研究中,也采取了相同的分组治疗探讨方式,观察组和对照组都采取了清洁体表、保暖、清理口腔残留高锰酸钾、洗胃和静脉补液、抗感染、维持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胃黏膜等治疗,不同的是,观察组使用了大剂量维生素C 洗胃,对照组使用温水洗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抢救效果更佳,具体表现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9.07%),且相关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并发症率更低(P<0.05)。本研究结论与以往同类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相似性,这充分表明了在治疗误服高锰酸钾中毒患儿的过程中,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 洗胃的作用明显优于温水洗胃,其治疗作用确切,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得以印证。究其原因,口服中毒后立即服用稀释的维生素C 溶液能防止高锰酸钾氧化周围组织,因维生素C 是还原剂,故可视为特效拮抗药,是当前洗胃最常用的一种方式[11-12]。维生素C 具有较强的水溶性和还原性,进入人体后能够迅速将高锰酸钾还原成二氧化锰,使其毒性降低或失效,有助于减轻对于胃部的灼伤,消除水肿[13]。同时,维生素C 还可促进胶原蛋白形成,参与机体羟化反应与细胞间质形成过程,进而促进抗体形成,从而达到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与免疫力作用,可以为恢复受损组织创造良好修复条件[14-15]。但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C 虽然应用价值明确,但其中富含的酸味会对胃黏膜产生一定刺激性,在使用时一定要精准把控浓度和剂量,只要使用得当,可以取得预期疗效,并且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大剂量维生素C洗胃对误服高锰酸钾中毒患儿的抢救效果显著,可以快速缓解中毒症状,保护胃黏膜,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预后较好。

猜你喜欢
误服高锰酸钾中毒
误服药物,如何急救
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误服致吸入性肺炎1例
高锰酸钾三级中红外光谱测定
中毒
在学校误服化学试剂,究竟谁的错?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高锰酸钾在种苗上的应用
贝复舒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高锰酸钾眼部烧伤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