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探讨

2023-07-19 05:15:40刘峰
种子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玉米产量

刘峰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区域分布较广,但玉米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病虫害,造成产量和质量下降。种植人员要不断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研究,对不同品种、不同地域的玉米采用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文章阐述了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多样性的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产量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1-011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志码:B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广的农作物,具有产量高、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农耕技术进步,玉米产量不断增长,但病虫害问题仍较为严重,不仅会造成玉米减产,还会影响玉米质量,降低种植户的收入水平。在此背景下,人们逐渐认识到玉米病虫害问题的严重性,对其开展大量研究,制定了有效的解决对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玉米产量及质量。

玉米栽培过程中会受到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多方面影响,其中病虫害影响程度最严重。近年来,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基础上,国家对农作物种植给予了高度关注,推动了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创新发展,强调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食物,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损害。

当前,在玉米栽培管理中,很多种植户的科学种植意识较差,多采取经验式、传统式的管理措施,导致玉米容易感染各种病虫害,无法提高产量,甚至绝产绝收。因此,分析玉米病虫害形成的原因,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对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害类型

1.1 大斑病

大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其病原体是一种具有较高生存能力的真菌,可以通过菌丝的形式粘附在残留的玉米组织上越冬,从而对玉米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大斑病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并通过气流传染给其他玉米,最终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大斑病从玉米根部向上感染,染病初期玉米根部会出现灰黑色的斑点,随后蔓延至玉米茎秆、玉米叶,最后形成纺锤形的黄褐色病灶。在潮湿的地方,菌斑会出现发霉現象,玉米根部会出现不规则的斑点并腐烂。温度为18~25 ℃、湿度为90%的情况下,特别是连续多云天气时,要特别注意预防大斑病。

1.2 病毒病

病毒病是预防和治疗较困难的病害类型,病毒性病害主要有短缩病和矮花叶病2类。病毒病是由环境因素造成,主要传播途径是昆虫,具有发生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难以控制[1]。感染病毒病后玉米植株矮小、生长不规则、不能抽雄结穗,导致土壤养分流失。若发现病毒病,要立刻确诊病害类型,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

1.3 青枯病

青枯病也是一种较难控制的病害,由多种真菌混合感染引起,具有很强的暴发性,感染后5~7 d植株就会死亡。青枯病发生原因较多,如田间浇水不当、气候条件恶劣等。青枯病多发生在玉米乳熟期,发病初期叶片会变成黄褐色,根部会腐烂,导致玉米植株矮小、萎缩。在玉米栽培过程中要做好排水工作,科学确定药物剂量配比,注重田间环境的保护与管理。不同区域的玉米发生青枯病的原因有很大差异,所以种植人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症下药。

1.4 瘤黑粉病

瘤黑粉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病害,发病率较高,会为害玉米叶片、茎秆、穗等部位。染病后,玉米植株上会长满不规则的瘤体,这种瘤体被一层白色或灰色的膜覆盖,里面有大量的乳白色汁液,玉米成熟后汁液逐渐发黑,肿块也会硬化[2]。玉米的包膜一旦破裂就会释放出一种叫做“冬孢子”的黑色粉末,越冬后孢子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会重新发芽。

1.5 穗腐病

穗腐病是一种影响作物生长的疾病,由不同种类的病原菌引起,如伏马菌素等,对人类和动物都有一定的危害。人类长期食用含伏马菌素的玉米,会大大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感染穗腐病后,玉米穗头、中段会变色,失去光泽,内部空虚,贮藏后会生长出多种颜色的菌丝和分孢子,散发着难闻的味道。

2 玉米种植中常见的虫害类型

2.1 蚜虫

蚜虫是一种雌雄同体的害虫,繁殖速度很快。在高温、高热的环境下蚜虫生长迅速,长时间降水会使小型蚜虫难以生存。在蚜虫数量过多、天敌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容易大面积暴发,所以要加强对田间环境的保护,避免单一种类的昆虫过多。在幼虫期,蚜虫以玉米新叶为食,附着在玉米叶子和茎秆上,使玉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玉米叶片变黄,严重时会造成玉米死亡。蚜虫是造成玉米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病毒的传播媒介,会引起多种疾病,从而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

2.2 玉米螟

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钻蛀性害虫,通常在玉米幼苗期钻进植株内汲取养分,使玉米茎秆断裂,停止生长。玉米螟1年繁殖1~6代,在高温地区,玉米螟的为害最为严重。玉米螟的控制方法和蚜虫控制方法基本一致,要在冬季彻底根除[3]。

2.3 红蜘蛛

红蜘蛛的繁殖能力较强,扩散速度较快,会从玉米中汲取养分,对玉米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红蜘蛛初期会在玉米叶子上留下白色小点,严重时叶子会慢慢变黑,最后枯萎。红蜘蛛会减少玉米籽粒,进而降低玉米产量。

2.4 黏虫

黏虫是一种常见的地上害虫,是杂食性暴食害虫,幼虫吸食玉米叶片、穗轴,但不食叶脉。黏虫暴食期间,会将叶肉啃食干净,导致玉米植株死亡,颗粒无收。另外,黏虫具有危害面积广、远距离迁飞等特点,会对玉米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3 病虫害形成的原因

一是玉米品种抗病虫害能力较差,大多数玉米品种容易感染大斑病、玉米螟、蚜虫等。虽然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问题研究出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但是玉米在各个区域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推广效果不理想。

二是玉米需要连作,致使病虫害防治受到阻碍。连作方式为病虫害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栽种果树会加重玉米桃蛀螟的形成,秸稈还田、浅耕等操作会增加病虫害数量,因此玉米病虫害问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

三是玉米病虫害的基数较大。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加,为病虫害提供了生存环境,玉米螟和地下害虫数量不断增多,致使病虫害防治难度越来越大。

四是气候原因。气候条件为玉米病虫害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部分地区降水量大、气候潮湿,病虫害发生概率较高,治理难度大。

五是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虫害发生概率。种植户为了获得更高产量,通常会使用大量化学农药,久而久之使病虫害出现较强的抗药性。发生病虫害后,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导致病虫害数量增加,还会严重影响玉米生长速度,降低玉米产量与质量,为种植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六是大自然中有很多病虫害的天敌,但由于人们过度捕捉或大量使用农药,致使天敌数量骤减,病虫害不断繁殖,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

4 玉米种植中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4.1 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是根据玉米生长规律研究的技术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一是种植人员要结合当地气候、湿度、温度、土壤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尤其要选择具有优良抗病能力的品种,深翻玉米种植田地,减少土壤中的病菌量。

二是种植人员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调整种植时间,错开病虫害高发期。

三是为了避免病虫害蔓延,种植人员要摘除发病的叶片。玉米螟幼虫能越冬,因此在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残留的玉米秆、穗轴,彻底进行无害化处理,灭杀玉米螟幼虫。

4.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害虫的天敌防治,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具有环保优势。

一是种植人员要分析病虫害的发病规律,针对常见的病虫害引入天敌。例如蚜虫的天敌是蚜茧蜂,红蜘蛛的天敌是七星瓢虫。适量引入害虫的天敌能够高效且安全地减少害虫的数量,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是种植人员要做好生物防治技术的细节工作,比如在引入蚜茧蜂时要选择晴朗天气。

4.3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是指种植人员通过色膜色板驱避、灯光诱杀或毒饵诱杀等措施防治病虫害。

一是合理运用昆虫的趋光性防治。采用白炽灯、黑光灯等诱捕玉米螟虫,减少害虫的落卵量,达到安全防治的效果。这种诱杀方法不仅具有极强的杀虫效果,还能避免对人畜健康造成损害,安全性较高,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4]。

二是利用色膜色板驱避方法防治。昆虫具有光色特性和光色生态规律,通过色板和色膜能够实现杀虫效果。在田间可以适当使用银灰色的色膜或捕虫板灭杀害虫。

三是毒饵诱杀法。将99%敌百虫30倍液与豆豉等混合搅拌并适当喷洒,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

4.4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是通过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减少病虫害数量,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用药剂量和配比的合理性[5]。

一是利用仿生物杀虫剂防治,如阿维菌素等。阿维菌素具有极好的触杀、内渗效果,能够预防玉米甜菜蛾虫。

二是利用植物源杀虫剂防治。植物源杀虫剂能够有效控制玉米害虫数量,易分解,不会对人畜造成严重的损害[6]。

4.5 针对性处理对策

4.5.1 大斑病

一是筛选出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性,选用适宜的玉米品种,降低大斑病的发生概率。

二是种植人员应结合田间条件,采取科学的控制措施。例如,可以改变种植结构,防止在农田中长期种植玉米。玉米收获后要及时做好无害化土壤处理工作,清除菌体,翻整农田。若发现染病植株要连根拔除,以免传染给其他植株。

三是药剂防治。根据大斑病的发病规律,在易发病时节采用合适的药剂,由专门的防治人员合理配制药剂,每间隔7 d喷洒1次。

4.5.2 蚜虫

一是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例如黑玉米、春玉米、高油玉米等,这些品种对蚜虫的抵抗力较强。

二是适量喷洒农药,减少蚜虫的数量,控制蚜虫天敌的数量,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对蚜虫的防治效果。

三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科学确定种植密度,避免因种植密度过大引发蚜虫。调节玉米播种时间,降低蚜虫的发生概率。

4.5.3 瘤黑粉病

一是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玉米品种。种植人员要先消除病菌来源,把农田里剩下的植物全部清理干净,然后深翻土壤,灭杀病原体,在苗期加强土壤管理,连根拔起病株。在玉米拔节期和成熟期,如果发现病株要及时割除,割除部分要统一销毁,以免病菌传播。

二是药剂拌种能有效控制病菌,用50%多菌灵拌种能够有效降低瘤黑粉病的发生概率。

三是在玉米破土之前施一次化学药剂,一般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 000倍液,也可用烯唑醇等杀虫剂喷洒植株,降低发病率。

5 结束语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频繁出现导致其产量、质量不断降低。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围绕玉米种植环节,依托实际情况,采用多点位、多方面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实现玉米高产。玉米病虫害种类较多,不同病虫害的影响和防治对策不同。相关人员要分析玉米病虫害形成的原因,制订合理的防治对策。

玉米病虫害常见类型包括蚜虫、玉米螟、青枯病、大斑病等,文章从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学防治和农业防治4个角度分析病虫害的处理对策,根据不同的病害类型,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玉米健康生长,从而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颖.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技术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21(6):84.

[2]杨智兰.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技术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9):107-108.

[3]王青兰.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8(8):20.

[4]马小雪.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探究[J].农家致富顾问,2021(10):62.

[5]陶艳,张效花.玉米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新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10):42-43.

[6]李雪霞.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技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1(21):65.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玉米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收玉米啦!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当代水产(2021年10期)2021-12-05 16:31:48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1-26 06:09:10
我的玉米送给你
玉米
大灰狼(2018年6期)2018-07-23 16:52:44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聚氯乙烯(2018年9期)2018-02-18 01:11:34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园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有效措施浅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