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林 王艳婷
(1 广西壮邦种业有限公司,南宁 530007;2 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南宁 53000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的需求由原来的数量型向高质量转变[1],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将优质稻米产业列为水稻发展重点[2]。随着水稻产量、品质、抗病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关键基因挖掘与应用,育种家先后培育出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为满足我国稻米生产需求提供坚实保障[3]。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用于生产应用是促进稻米种植结构调整、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前提[4]。近10 年来我国培育的优质稻品种逐渐增多,优质稻品种显著增加,杂交籼稻的品质改良也有明显进展[5]。受东南亚长粒型优质品种茉莉香和巴斯马蒂等影响,长粒香型杂交组合的选育已成为南方优质籼稻育种重点[6]。与三系不育系相比,光温敏核不育系恢复谱广,配组自由,在选配高产、优质、抗病的杂交稻组合上具有明显优势[7-8]。2017年至今全国育成两系杂交稻国审品种719 多个,占育成杂交稻品种的57.34%,两系法杂交稻已成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9]。邦两优郁香系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采用自育的优质光温敏两系不育系邦S 和香型优质恢复系郁香配组而成的优质香型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分别于2021 年和2022年通过广西(桂审稻2021121 号)和国家(国审稻20220106)水稻新品种审定。
1.1 母本两系不育系邦S邦S 系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采用两系不育种质华6S 与三系保持系9946B 杂交,经4 年7 代的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22 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桂农品审鉴(稻)2022010 号)。该品种长势旺盛,叶色淡绿,株型矮壮紧凑,株叶态好,抗倒伏。分蘖力好,耐寒性强。在南宁早稻3 月初播种,6 月初抽穗,播始天数约87d;中稻5 月下旬播种,播抽天数为78d,晚季7 月10 日前后播种,始穗期在9 月20 日前后,播始天数约75d。邦S 不育性稳定,临界温度<23℃。株高70cm 左右,穗长23.0cm,穗粒数150 粒左右,千粒重21g 左右。柱头总外露率平均62.8%,其中双边外露率48.7%,柱头活力强、花时早,异交结实性好,一般制种产量可达200kg/667m2。不育系稻米品质优,籽粒细长,谷粒长11.2mm,长宽比4.0。先后配组出邦两优908、邦两优香占、邦两优6118、邦两优郁香等一系列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优质两系杂交稻组合。
1.2 父本恢复系郁香2010 年晚季采用自育的恢复系中间材料LT036 与广东的香型材料W997 杂交,2011 年早季种植F1,混合收获F2种子,经过3年6 代连续的逐代农艺性状的筛选、鉴定与淘汰,选择15 个具有香味的优良单株F6株系;2014 年早季,种植入选性状优良15 个株系,同时与邦S、贡9S、307A、923A、309A 等多个不育系进行测交配组,筛选强优势组合;其中03 的株系群体性状整齐一致、杂种一代配合力好,暂定名为珍香,2021 年更名为郁香。南宁早稻3 月5 日播种,平均生育期为130d;中稻5 月中旬播种,平均生育期为117d,晚稻7 月上中旬播种,平均生育期为120d。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主茎15~16 叶;叶片较长、色淡绿,柱头白色,株高115cm 左右,穗长23.2cm,亩有效穗数13.5 万穗,穗粒数165 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1.3g,具爆米花香,香味分值73 分。
1.3 邦两优郁香2015 年早季采用父本珍香恢复株系与母本邦S 大量测交,2015 年晚季在广西南宁、桂林、藤县等地进行多点试种鉴定,鉴定各杂种一代的主要特征特性(株叶型、分蘖率、结实率、穗长、千粒重)、生育期特性、产量情况、稻米品质和稻瘟病抗性等,从中筛选出强优势组合。2016-2018 年与邦S 小面积试制,同时对F1代继续开展多地多点试种鉴定。2019-2020 年参加广西兆和联合体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2021 年申请品种审定更名为邦两优郁香。
2.1 主要农艺性状邦两优郁香植株直立,叶鞘绿色,颖尖白色,短芒。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分蘖力中等,一般亩有效穗数17.3 万穗,株高118.6cm,穗长25.6cm,每穗总粒数191.2 粒,结实率83.8%,千粒重23.1g;籽粒细长形,谷粒长10.6mm,长宽比4.7。该组合长江中下游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29.1d,比对照丰两优4 号早熟2.9d。桂南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4.8d,比对照深两优5814 早熟4.8d,早稻种植125.3d,比对照特优7118 早熟2.5d;而在桂中、桂北早稻和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分别为130.0d和116.0d,比对照天优华占迟熟3.0d 和2.5d,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3d,比对照深两优5814 短5.3d,属感温籼型两系杂交稻品种。
2.2 稻米品质与抗性表现邦两优郁香粒型细长、稻米外观透明,直链淀粉含量低,胶稠度高,米饭软,食味口感好,香味浓。2019-2020 年参加广西兆和联合体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广西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邦两优郁香糙米率82.1%,整精米率56.6%,垩白度0.9%,透明度1 级,碱消值7.0 级,胶稠度85mm,直链淀粉含量18.1%,粒长7.3mm,长宽比4.0,稻米品质主要指标达到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二级标准,香味分值为80 分,达到NY/T 596—2002《香稻米》香味标准。2020-2021 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邦两优郁香糙米率82.1%,整精米率56.6%,整精米率高,加工品质好;在外观品质上,该品种籽粒细长,粒长7.3mm,长宽比4.0,垩白度0.9%,透明度1 级。在蒸煮品质上,直链淀粉含量18.1%,碱消值7.0 级,胶稠度85mm,稻米品质达到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优质二级标准。按照NY/T 596—2002《香稻米》标准,邦两优郁香香味检测达80 分,为香型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邦两优郁香在广西兆和联合体区域试验和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中,2 年稻瘟病抗性指数均值分别为5.3 和3.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均为5 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病情指数均为7级,感白叶枯病;在国家区域试验中高感褐飞虱。
3.1 广西试验2019-2020 年邦两优郁香参加广西兆和联合体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25.8kg和548.5kg,分别比对照深两优5814 增产6.28%和5.30%;2 年平均产量537.2kg,比对照深两优5814增产5.79%。2020 年生产试验,桂南早稻每667m2平均产量548.7kg,比对照特优7118 增产3.61%;桂南晚稻平均产量561.8kg,比对照深两优5814 增产2.83%;桂中、桂北早稻平均产量542.0kg,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4.07%;桂中、桂北晚稻平均产量542.8kg,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2.50%;桂中、桂北一季稻和高寒山区中稻平均产量555.0kg,比对照深两优5814 增产2.64%。
3.2 国家试验2020 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25.0kg,比对照丰两优4 号增产3.10%;2021 年续试,平均产量628.2kg,比对照丰两优4 号增产3.20%;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6.6kg,比对照丰两优4 号增产3.15%。2021 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20.9kg,比对照丰两优4 号增产3.10%。详见表1。
表1 邦两优郁香参加广西与国家区试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
4.1 主要栽培技术邦两优郁香在桂南早稻种植一般宜于3 月上旬前播种,晚稻种植则须在7 月10日前播种,桂北、桂中的晚稻应在7 月5 日前完成播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宜在4 月20 日左右播种。早稻适宜移栽叶龄4.0~4.5 叶、晚稻适宜移栽秧龄18~20d 左右;抛秧叶龄3.0~3.5 叶为宜。栽培株行距22cm×22cm,每667m2插基本苗1.8 万~2.0万丛,每丛插2~3 粒谷苗为好。
施足基肥,早施且重施分蘖肥,生长后期应根据苗期酌施追肥。一般每667m2施纯氮10kg 左右,N、P2O5、K2O 比20∶13∶20。前期施肥量占总肥量的70%~80%。生长前期采用深水返青,浅水促蘖,够苗晒田,抽穗时宜保持适当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到黄熟。
苗期时注意稻蓟马的防治,分蘖至成穗期则以防治螟虫为主,灌浆期应注意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后期稻飞虱的防治,还须注意穗颈瘟、纹枯病等病害的防控。
4.2 主要制种技术邦两优郁香系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制种应安排在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期时进行,以确保制种安全。一般在海拔350m 以下地区进行中稻制种,制种抽穗期安排在8 月下旬,母本邦S 宜安排在5 月30 日播种,8 月20 日左右抽穗;父本郁香安排在5 月22 日播种,8 月20 日左右抽穗。一般父母本的播种差8d,父本安排两期,间隔7d。父母本应稀播种育壮秧,母本插植株行距16.5cm×18.5cm,父本21.5cm×21.5cm,父母本间距21.5cm,行比以2∶12 为宜。制种后期注意纹枯病、穗颈瘟、黑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在父母本花期相遇期适量喷施“九二〇”辅助人工授粉,母本不育系邦S 对“九二〇”较为敏感,一般每667m2用量15g,于破口25%时开始,分2 次喷施,第1 次6g,第2 次9g。
邦两优郁香是一个优质香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先后通过了省级和国家审定,被广西省列为2021 年“看禾选种”重点推介品种,已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及广西省内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该组合中感稻瘟病,在稻瘟病重发区种植时应做好防控工作,出现病情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