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乐琪 吴曼
摘要:特色小镇这一概念于2014年被首次提出,2015年浙江省开始走上建设特色小镇的道路,2016年“十三五”规划提出特色小镇的全国性建设。在政策的加持下,特色小镇成为近年来与文旅融合结合较为密切的公共空间,并且作为国家重点帮扶的对象,特色小镇的地域性设计成为以文化带动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建设特色小镇的关键在于挖掘和利用小镇的核心文化。基于此,文章以文旅融合为背景,针对多个城市“千镇一面”的小镇建设局面展开叙述,通过挖掘探索特色小镇与文旅融合之间的关系,分析文旅融合理念下的特色小镇建设新模式,并从地域性设计方法这一视角对特色小镇的设计脉络、设计思路以及设计原则进行梳理。以景德镇三宝村的小镇建设为例,发掘当地文化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以地域性为核心指导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特色小镇系统设计,为建设其他类型的特色小镇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也为当地文旅融合提供新模式,实现乡村小镇的全面振兴。特色小镇与当地民风民俗、人文底蕴、景观资源进行整合,开展一体化设计与更新,能从根本上开启地域性特色小镇的发展新路径。总体来说,从新视角出发建设特色小镇,能在完善和丰富原有资源与设计的同时,为乡村小镇设计带来新的研究方向,对当地生态、文化、经济、社会产生多元影响。
关键词:文旅融合;特色小镇;景观;地域性设计;景德镇三宝村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4-0-03
0 引言
特色小镇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普及。地域性设计是一种基于地域特色的设计方法,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建立起具体的逻辑关系。为了建立这种关系,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该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因素[1]。本文从文旅融合视野出发,旨在通过地域性设计建设文旅融合的特色小镇。
1 特色小镇建设中文旅融合相关探索
1.1 特色小镇的文旅融合发展趋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特色小镇与文旅融合的关系逐渐深化。这种深化既是政策之变,又是对小镇的重塑。根据最新文旅融合政策,今后的乡村建设应该着力于乡村振兴赋能领域,从生态环境、产业活化、历史文化、艺术景观等领域出发探究乡村建设新视野。
1.2 基于文旅融合理念的特色小镇建设新范式
文旅深度融合是近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新策略之一。虽然以云栖小镇、丽江古城、乌镇等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建设越来越好,但随着小镇建设工作的深入,可以发现大多数远离城镇、位于乡村的特色小镇,发展依旧艰难,存在定位不清晰、产业化程度低、盲目发展缺乏重点、本土文化挖掘不足等问题。
对于这部分特色小镇,在建设中应该加强引导,统一布局规划,深入挖掘、传承地域文化,以彰显产业特色。在文旅融合理念的引导下,用地域独特性带动区域社会、文化、生态、经济发展,最终建成一个地域文化鲜明、产业融合发展、文旅结合旅居模式的新型特色小镇。
2 地域性设计方法介入
2.1 地域性设计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
2.1.1 文化意义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从而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小镇承载的是当地居民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正是这些历史文化的存在,才使小镇具有了文化意义。地域性设计将小镇的文化再一次延续,加强人文交流,注重文化情感的传承。
2.1.2 生态意义
古往今来,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当地的自然环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造就了不同地区人文历史、生态景观的差异。地域性设计对自然环境采用潜入、改造、再建等不同的构建形式,做到在发展的同时,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整合、科学保护,与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相呼应。
2.1.3 社会意义
特色小镇地域性设计的社会意义不容忽视,不仅要发挥小镇的生态、文化作用,还要通过小镇文旅融合这一措施,将本土文化融入旅游发展中,保持独立性、鲜明性,从而刺激当地产业经济活力,创造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
2.2 地域性设计介入特色小镇建设
地域性设计以当地文化为基础,吸收文化内涵,解构文化元素,为设计带来新活力。特色小镇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主要有村民和游客两类接收者。当地居民剖析、解构、重组地域文化,形成新时代的新文化,外来游客则对这种新文化构建了解、分析、深入三层认知系统,提升地域文化的垂直性与扩散性。作为传播者、观察者、体验者的游客,则能在这种方式下更深入地了解地域文化内涵,了解历史文化脉络,再创文化的精神价值。
3 文旅融合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地域性设计
3.1 设计思路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特色小镇的文旅融合发展要从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产业活化以及艺术景观这四个方面出发,以达到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融合深入发展的新要求。
通过地域性设计方法对小镇进行规划设计,首先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提取具象文化和抽象文化两种文化资源。从地域历史文脉传承、地域活动场景重现、地域文化符号融入三个方面展开设计,以文旅融合新范式为基准,建立特色小镇的生态、产业、文化、生活新模式,整个设计布局环环相扣,展示特色小镇地域性设计的创新发展。
3.2 设计策略
3.2.1 整体性的统一
小镇的规划与设计必须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应确保景观的完整性和獨特性,在设计上要充分了解小镇的自然与人文演变、发展脉络,认识到要从整体上对小镇景观进行统一规划。在打造历史氛围浓厚的地域文化景观时,要对环境各要素进行主导、归纳、演变、延续,使整体性的统一体现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另外,整体性也是小镇景观系统包容性的最好体现,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与世隔绝的,而是与周围的自然、历史、文化以及其他各因素和谐共存。
英国温莎小镇是整体性统一的优秀小镇代表。作为拥有无限荣耀的王室小镇,温莎小镇并不是冷冰冰的王室所有物,而是成为接地气的贵族小镇旅游胜地,这得益于小镇的整体规划。温莎小镇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发挥了自身历史文化优势,带动旅游业发展,传承了当地文化。它的许多建设规划值得学习:开放古城文化遗产及文物,通过文化表演活化古老历史;注重生态设计,从游客的角度出发,将观赏与休闲结合;注重打造文化品牌,带动周边生态产业发展。
3.2.2 地域特征的创新
地域特色是独特、鲜明的,但也不乏某些地区设计匮乏,从而导致地域景观缺乏新意、盲目抄袭。在设计上,不应该只关注视觉上的美,而是要立足于自身独特的环境和固定的资源,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的特殊性。
西班牙的胡思卡小镇因为童话而走向复兴,这里拥有悠久的真菌植物生长史,在这里能找到大小、颜色、品种各异的蘑菇,《蓝精灵》动画宣传片就选择在这座小镇拍摄,蓝精灵的家就是这些蘑菇屋。随着影片的宣传,小镇的房屋都被涂上了蓝色,在整个山野中充满了神奇色彩。随着《蓝精灵》影片的上映,胡思卡小镇声名大噪,小镇建设再次创新,趁势对一系列旅游资源进行了规划重整[2]。
3.2.3 对历史遗存的合理保护与利用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特色小镇地域文化最直观的体现,不仅体现了历史文化遗产对全社会的吸引力,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特色小镇的发展与保护必须紧密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例如,位于宁波市5A级景区的溪口民国小镇是国内首家大型民国主题文化旅游景区。溪口民国小镇的突出特点是充分还原民国时期的建筑群,在此基础上恢复并开放一些历史遗存景点。其巧妙利用历史遗存,融入民国元素,与时俱进地打造沉浸体验式旅游项目,既宣传了小镇的地域文化,又促进了当地旅游品牌的发展,还使当地文化发展得到更多的底蕴支持。
4 特色小镇地域性设计——以景德镇三宝村为例
4.1 三宝村地域文化内核提取
景德镇三宝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丰沛,环境舒适。三宝村长期以来一直是景德镇的制瓷产地,矿产及陶土资源丰富,这也成为景德镇陶瓷行业繁荣发展的基础。在历史的长河中,景德镇的土地上遍布着传统文化的足迹,最典型的就是陶瓷文化,在时空流转中一直积淀,并为世人所传承。三宝村作为一个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也比较丰富。
4.1.1 陶瓷文化
三宝村因用原始的方式制作陶瓷和陶瓷工具而出名,制瓷文化已经渗透到三宝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手工制瓷业与青白瓷为景德镇千年瓷都的代表。虽然湖田窑的发展在三宝村留下了陶瓷底蕴,但随着社会审美的转变,湖田窑逐渐落寞。直至1998年,陶艺家李名琛来到这里,创办了著名的“三宝国际陶艺村”,利用三宝村长期以来的陶瓷基础,宣传陶瓷文化,逐渐吸引了众多陶艺爱好者与手工艺人。多种陶艺文化活动及交流使三宝村的陶瓷文化基础不断得到巩固,重新焕发活力。
4.1.2 农耕文化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遍布神州大地。受季风气候影响,三宝村的农耕文化与其他南方地区相差无几,唯一的不同是当地陶瓷文化对农耕的影响。当地居民有着“忙时种田,闲时制瓷”的生活形态[3]。
4.1.3 徽派建筑文化
基于地理因素,靠近古徽州的景德镇建筑风格普遍沿袭徽派建筑,造型轻巧,粉墙黛瓦,建筑体量轻小的自由布局十分适合景德镇制瓷业的氛围。
4.2 文旅融合视角下特色小镇地域性设计实践
4.2.1 立足地域环境,保护生态资源
三宝村地理环境优越,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保护这类村落风貌,要加大对村落特有的自然景观格局的保护力度,在不破坏环境原始状态的基础上完善村落的基础设施。同时,要为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提供便捷性与实用性的设施。此外,应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以人为本,合理地对村落生态资源进行管控与系统性设计,推行村落一体化保护策略,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促进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
4.2.2 融入文化元素,深化艺术景观
三宝村的文化以陶瓷为主,陶瓷元素成为其建设必不可少的设计元素。应保留原有的景观面貌,在不破坏古貌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艺术景观设计,对抽象的文化资源进行转化,使其成为吸引力强的文化地标。三宝村的整体形态特征,均可以通过陶瓷文化元素來加以体现。村落公共广场、村庄入口、“非遗”景点、陶瓷博物馆、民宿住宅等主要景观群可以通过优化导视系统来规划整体的空间布局,以陶瓷文化元素为视觉要点,与整体环境融合在一起,营造村落景观的艺术氛围。
4.2.3 挖掘文脉故事,延续乡土情怀
文脉故事既是文化的故事,又是当地居民的故事。三宝村的故事,是陶瓷的故事,也是生产陶瓷的人的故事。深厚的陶瓷底蕴离不开古时陶瓷工匠们的发起与传承,也离不开现代深爱陶瓷文化的手艺工作者的坚守。在景德镇有许多“景漂”,他们共同组成了多元文化艺术人才生态圈,推动着陶瓷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在他们之中,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甚至还有很多外国人士,这些人因为共同的文化爱好、文化信仰而聚集在三宝村。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太多的故事。对此,三宝村应该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商业介入的发展模式来打造以陶瓷文化为主要特色的特色小镇,增强现有人才的文化凝聚力,将三宝村打造成开放包容的特色村落,共同讲好陶瓷故事,延续乡土情怀。
4.2.4 传承文脉记忆,促进活态发展
通过分析总结可以得出,一个优秀的特色小镇在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应实现活态发展。三宝村的生态、文化、产业构成以地域陶瓷文化为支撑,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活态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三宝村可以立足于陶瓷文化,通过打造“旅游+”
“文化+”“互联网+”等各种产业融合的三宝村发展示范区,推动传统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发展新经济、新动能、新业态[4]。在产业上,抓住陶瓷文化的品牌效应,与专业人才对接,打造陶瓷市场化的产业链模式,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发展网红经济,拓展三宝村文化产业活化之路。同时,新旧媒体的融合有助于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数字化,为小镇文化的传播提供竞争优势。此外,还可以打造小镇景观的互动式体验,丰富文化空间的传播形式,如采用3D、VR等技术打造小镇的“非遗”文化体验,以充分展示文化精神。
5 结语
本文从文旅融合角度出发,以景(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德镇三宝村特色小镇建设为例,结合地域设计方法,整理出一条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总体设计思路,探讨地域性设计在文旅融合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应用策略。这种以设计为主导的方式,有助于激发产业活力,优化生态空间,促进社会发展,为当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以及乡村特色小镇的整体更新提供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曹程龙,朱蓉.城市家具地域性设计研究:以无锡梁溪区为例[J].设计,2023,36(6):117-120.
[2] 李沛豫.地域文化视域下的特色小镇景观营造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9.
[3] 陈羽婷.文化传承视角下江西省景德镇三宝村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22.
[4] 郭建晖.推动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基于景德镇三宝的调查[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8):5-13.
作者简介:彭乐琪(1998—),女,江西上饶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吴曼(1978—),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
向:环境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