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预防晚期卧床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3-07-18 03:15:28张媛程旭左二冬
系统医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巴曲二聚体肝素

张媛,程旭,左二冬

1.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江苏苏州 215400;2.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江苏苏州 215400

晚期肿瘤长期卧床患者缺乏运动,同时病情严重,血液高凝,因此极易发生右下肢深静脉血栓[1-2]。患肢疼痛、肿胀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还会诱发肺栓塞[3]。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解聚制备而成的一类分子量较低的肝素的总称,它的主要作用是预防和治疗静脉血,在临床上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特点是分子量小,而且组分相对均匀,在皮下进行注射时吸收较好,使用之后也不会影响到已形成的凝血酶。抗血栓的作用较强,抗凝的作用相对来说要弱一些。但有少数人在使用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可能会有出血或者是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可能会有过敏反应。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晚期卧床肿瘤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探讨晚期肿瘤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低分子肝素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肿瘤内科晚期卧床肿瘤患者60例,依据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巴曲酶预防组,各30例。低分子肝素组年龄36~81岁,平均(64.68±3.05)岁;女13例,男17例;在肿瘤类型方面,肺癌7例,食管癌6例,胃癌5例,肝癌5例,大肠癌4例,卵巢癌2例,乳腺癌1例。巴曲酶预防组年龄37~82岁,平均(64.98±3.45)岁;女14例,男16例;在肿瘤类型方面,肺癌8例,食管癌5例,胃癌5例,肝癌4例,大肠癌3例,卵巢癌3例,乳腺癌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具有基本正常的肝肾功能;②具有正常的血小板;③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晚期肿瘤;④四肢静脉血管彩超排除血栓;⑤D二聚体升高4倍以上。

排除标准:①意识局部或完全丧失者;②具有较差的依从性者;③合并精神障碍者;④有高危出血风险者。

1.3 方法

巴曲酶预防组督促患者早期活动,在机体条件允许时在室内行走,在床周运动,对久坐不动、久卧现象进行避免。必要的情况下应用气压泵。如果患者无法独立运动,则在护理人员及家属的辅助下运动。定期变更卧位,每2~3小时1次。日间按摩肌肉组织,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的现象。将静脉通道开放,给予患者注射巴曲酶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31074,规格:1 mL),5 BU,2次/d,持续治疗5~14 d。

低分子肝素组开放皮下注射通道,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国药准字H20140058,规格:0.2 mL∶5 000 IU),5 000 IU/次,1次/d,持续治疗5~14 d。

1.4 观察指标

随访1个月,记录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血红蛋白、D-二聚体水平。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eh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ehl Index Scale, MBI),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越好[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皮下出血、过敏反应、血小板异常、心绞痛。治疗满意度评定应用自制治疗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0~3分,3分为非常满意,2分为基本满意,1分为一般,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巴曲酶预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用药前,两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血红蛋白、D-二聚体水平、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血红蛋白、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用药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长于用药前,MBI评分均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分子肝素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D-二聚体均低于巴曲酶预防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长于巴曲酶预防组,血红蛋白水平、MBI评分均高于巴曲酶预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实验室指标、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实验室指标、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组别低分子肝素组(n=30)巴曲酶预防组(n=30)t值P值血小板计数(×109/L)用药前189.45±31.12 190.23±34.56 0.092 0.927用药后170.56±30.02 186.32±28.06 2.101 0.040凝血酶原时间(s)用药前12.42±1.86 12.23±1.56 0.429 0.670用药后2.55±0.20 2.86±0.54 2.949 0.005用药后15.02±2.03 13.75±2.05 2.411 0.01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用药前27.22±4.12 28.10±5.42 0.708 0.482用药后37.77±3.35 32.42±2.44 7.071<0.001纤维蛋白原定量(g/L)用药前3.75±0.26 3.78±0.23 0.473 0.638

续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实验室指标、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组别低分子肝素组(n=30)巴曲酶预防组(n=30)t值P值血红蛋白(g/L)用药前132.73±23.68 134.02±18.72 0.234 0.816用药后111.41±14.85 103.31±13.73 2.194 0.032 D-二聚体(µg/L)用药前140.12±25.23 141.02±23.45 0.143 0.887用药后116.25±24.78 129.75±25.23 2.091 0.041 MBI评分(分)用药前45.12±7.23 45.56±7.08 0.238 0.813用药后77.65±9.36 62.32±9.42 6.323<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低分子肝素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巴曲酶预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比较

低分子肝素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巴曲酶预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中,应该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在床上主动活动下肢,并作咳嗽、深呼吸动作[5]。如果能够起床,则尽量早期下床活动,有效活动小腿肌肉,将下肢静脉回流增加[6]。对静脉曲张进行积极治疗,尽早拔除静脉插管[7]。同时,低分子肝素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将其发生减少[8]。低分子肝素的体内半衰期、注射后达到血浆峰值时间分别为3.5、3 h,用药后1 d仍然具有抗凝活性,皮下给药具有较高的利用度,高达100%[9-10]。

有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常规性预防用药后晚期肿瘤卧床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4%、16%,前者显著低于后者[11-12]。同时,二者均没有引发严重不良反应,低分子肝素仅引发了1例皮下轻微出血,没有引发肺栓塞,常规性预防没有引发出血症状。本研究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33%(1/30)低于巴曲酶预防组26.67%(8/30)(P<0.05),原因为低分子肝素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对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进行改善[13]。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D-二聚体水平低于巴曲酶预防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巴曲酶预防组,血红蛋白水平、MBI评分高于巴曲酶预防组(P<0.05),原因为低分子肝素能够对凝血因子活性进行抑制,不会显著影响血小板功能[14]。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2/30)低于巴曲酶预防组26.67%(8/30)(P<0.05),原因为低分子肝素能够抑制体内外血栓及静脉血栓,不会影响血小板结合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一方面能够发挥高效抗栓作用,另一方面还具有极低的出血概率。同时,经皮下注射能够避免其他肝素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此外,其主要通过原型代谢清除或经肾脏少量代谢,因此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15]。但是,出血仍然是抗凝药物的最主要并发症,因此应该高度警惕、有效预防,如果患者的抗-Xa浓度>0.5 U/mL,则应该严密监测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6]。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86.67%(26/30)高于巴曲酶预防组63.33%(19/30)(P<0.05),原因为低分子肝素具有极为显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疗效,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在极大程度上能减轻患者病痛,因此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17-18]。

综上所述,晚期肿瘤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低分子肝素的价值较常规性预防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巴曲二聚体肝素
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 01:02:24
巴曲酶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河北医药(2015年13期)2015-11-13 06:15:34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长阳南曲缘起《桃花扇》之考析
黄钟(2014年4期)2015-03-23 02:42:52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