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飞,宋永福,蒋顶
1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 南京市浦口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南京 210000
2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 南京市浦口医院血管外科,江苏 南京 210000
颅脑动脉瘤是患者颅脑内动脉血管部位产生的异常膨出,其属于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主要因素之一[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颅脑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超过50%的患者会发生残疾,严重影响患者后续的生活及工作[2]。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介入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上广泛的认可及肯定。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手术精准性及安全性逐步提升,血管介入治疗已成为颅脑动脉瘤患者首选的治疗术式,其可保护神经避免受到较大损伤,降低疾病影响,进而保证生命安全[3]。研究显示,围手术期选择恰当的辅助措施是巩固治疗效果并改善预后情况的关键[4]。康复科理念属于外科新型概念,其以循证依据为基础,对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进行优化,通过有效控制患者的创伤应激程度,从而确保术后尽快康复,对临床治疗结局优化具有积极作用[5]。研究显示,康复科理念和常规干预措施有效结合,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科学的医疗服务[6-7]。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科理念在对颅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的干预效果,以期为围手术期工作优化提供更为详实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南京市浦口医院行血管介入治疗的颅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并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专项检查后确诊为颅脑动脉瘤;发病时间在72 h内;符合血管介入手术指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同时发生其他类型脑疾病;严重感染或肝肾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及凝血功能异常。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86例颅脑动脉瘤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就诊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围手术期常规干预措施)和观察组(n=45,就诊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科理念)。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39~75岁,平均(60.35±2.41)岁;Hunt-Hess分级[6]:Ⅰ级16例,Ⅱ级20例,Ⅲ级5例;病变位置:前后交通动脉31例,后循环动脉7例,其他3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41~77岁,平均(60.54±2.63)岁;Hunt-Hess分级:Ⅰ级17例,Ⅱ级24例,Ⅲ级4例;病变位置:前后交通动脉32例,后循环动脉9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病变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干预措施,包括环境干预、常规宣教,术前予以床上排二便练习,便于术后掌握操作重点,完善术前准备。术前规范禁食禁饮,协助患者保持舒适手术体位,根据手术方案实施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常规防治引流管,术后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和并发症情况,待患者清醒后指导其完成床上主动及被动活动,条件许可者鼓励其尽早下床,同时加强认知及语言功能练习,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科理念,其以循证证据为依据,降低手术应激,控制术后并发症,确保器官和身体机能恢复,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具体内容:术前汇总检查结果及患者资料,导管室及病房协同开展相应的术前宣教,提升患者的手术认知程度,积极进行心理干预,确保心态平和,避免引起应激水平波动。术前1天采用易消化饮食,并于21:00给予10%葡萄糖溶液500 ml。术前2 h再次给予10%葡萄糖溶液300 ml后规范禁食禁饮,术前5 min置入导尿管。术中全面保温措施,避免发生低体温。手术完成后不留置引流管,麻醉清醒后观察无异常6 h后可少量给予10%葡萄糖溶液,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适应者给予无渣流食,先少量后逐步增加进食量并调整进食性质。为预防术后脑血管痉挛,加强引流液观察,定期采样监测,及时反馈并遵医嘱使用药物预防性治疗。术后给予多模式镇痛,避免疼痛影响患者情绪及恢复情况。导尿管尽量在24 h后拔除,协助患者独立下床排小便,逐步实现正常自理活动。术后需要限制液体输入量,术后1天可饮水或补充500~1000 ml流食,术后2 d摄入液体量达到1000~2000 ml,之后每日摄入液体量超过2500 ml即可停止液体滴注。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早期功能恢复情况、远期康复效果。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住院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包括感染、脑血管痉挛、压力性损伤。早期功能恢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8-10]。将Glasgow评分作为远期康复效果的评价依据[11],由专业人员定期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完成评价,主要内容包括运动反应、是否睁眼及语言能力,评分最高15分,评分低于2分提示死亡,3~6分提示植物状态,7~10分提示严重残疾,11~13分提示轻微残疾,评分高于14分提示预后良好。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的比较(±s)
指标 观察组(n=45)对照组(n=41) t值 P值首次排气时间(d) 1.15±0.32 2.27±0.41 14.188 <0.01 VAS评分 2.37±0.36 3.13±0.52 7.938 <0.01住院时间(d) 11.32±2.25 13.10±2.36 3.580 0.001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1/4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0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观察组患者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FM及mR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两组患者早期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早期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分,±s]
量表 观察组(n=45) 对照组(n=41) t值 P值NIHSS 10.35±2.17 12.07±2.25 3.607 0.001 FMA 78.37±3.36 73.13±3.52 7.061 <0.01 mRS 2.59±0.32 2.24±0.25 5.614 <0.01
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轻微残疾、严重残疾、植物状态、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远期康复效果的比较[n(%)]
颅脑动脉瘤属于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除脑血栓及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疾病之外,其发生率最高,在不同年龄段均可能发生,一般在40~60岁的女性中发病率较高[12]。目前,颅内动脉瘤诱因并未明确,可能与腔内压力升高及先天性缺陷有关,高血压、动脉瘤、脑动脉硬化及血管炎均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13]。大部分颅脑动脉瘤患者早期无明显的症状体征,仅少数患者的动脉瘤会对脑部结构和附近神经产生影响,引发先兆症状和出血症状,疾病临床病死率和残疾率均较高,因此需要引起临床上的极大重视[14]。对于发病72 h以内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实施比较多的术式,其可通过改善血管痉挛收缩情况从而发挥止血的目的,技术较为成熟,安全性较高,得到了临床上的广泛认可[15]。目前临床观念有了明显变化,保证疾病治疗效果同时还需要改善预后情况,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迅速提升。因此,围手术期加强病情监督并进行有效干预可充分保障手术的总体效果,意义显著。
康复科理念是一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干预措施,对多领域的新型观点和技术进行整合处理,通过系列措施降低手术应激水平,提升术后恢复速度[16-17]。研究显示,以康复科理念为基础开展围手期干预工作,可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可能是因为术前2 h给予了10%葡萄糖溶液,从而有效控制了术中及术后的分解代谢,与传统的禁食禁饮相比,可避免引发胰岛素抵抗,同时还可确保术中体温正常,术后尽早补充10%葡萄糖溶液能够促进肠胃功能及机体功能恢复,确保主动排气[19]。传统护理中,排气后才可饮水或进食,部分患者耗时较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术中辅以保温措施,可保护循环功能,降低应激指标波动,术后限制补液能够有效预防脑水肿及肠麻痹,尽早恢复饮食,能够满足机体营养需求,提升抵抗能力,确保脏器组织功能恢复[20]。疼痛控制属于术后关注重点,常规阵痛具有一定局限性,多模式阵痛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疼痛感,强化患者活动积极性,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强化肢体活动能力,为康复训练奠定良好基础,并针对性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确保近期功能恢复和远期康复效果。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样本量较少,研究时间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后期将加大样本量,延长研究周期,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康复科理念可提高颅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的效果,促进术后恢复,控制相关并发症,积极改善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