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骁彤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目标逐步由知识技能本位向能力与素养培养转变。相继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引领着学者、教师持续开展着走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研究。本文以《白兰鸽》一课为例,分析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并结合案例论述针对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学科核心素养层面的教学设计原则。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案例研究小学音乐
一、案例背景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足见,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方向已由原先的知识与技能本位向着重培养能力与素养转变。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更是大力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为各地教改的推进点亮了启明灯。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教育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关注培育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在教学规划中,教师应当基于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高中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与论述,将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这是核心素养在音乐学科领域的首次确切表达,學科核心素养也随即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抓手与支架。
对比2020年修订版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和2011年版小学音乐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见表1)不难发现,高中音乐课标课程基本理念的前五点,与小学音乐课标课程基本理念高度一致,高中音乐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的设计思路是对小学课标理念要求的深化与升华,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对核心素养与评价机制方面的关注。
据此,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是学生历经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习后应当抵达的“目的地”。基于该观点,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苏少版六年级音乐歌唱课《白兰鸽》为例,刍议走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二、案例描述
2019年4月,笔者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学研究室主办的江苏省小学音乐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执教歌唱课《白兰鸽》,获一等奖。
《白兰鸽》是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一首创作于1975年的经典美国流行音乐。歌曲旋律轻快、富有动感、朗朗上口,歌词简洁押韵、充满正能量。对于进入少年期的六年级学生而言,此类与生活联系紧密、旋律动听、清新活泼的作品非常适合他们来演唱和学习。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笔者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具身联觉导入、多元审美学唱和人文浸润拓展。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一)具身联觉导入,让音乐情感体验由浅入深
1.声势游戏,感知核心节奏,初获情感体验。
2.联觉体验,吉他弹唱示范,深化情绪感知。
3.随乐律动,教师激励评价,具身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一首动感节奏强的美国流行音乐,要想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感知,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增强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就要在最初接触作品的时候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具身性活动,在充分通感联觉体验后运用身体律动表达情绪、情感。
如图1所示,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笔者聚焦审美感知与情感体验进行教学设计。在导入部分,笔者运用了节奏声势,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知音乐核心节奏;顺着游戏,将音乐润物无声地渗透,让动觉、视觉与听觉联动,在联觉体验中感知音乐情绪;运用颜色与情绪的通感选择,让学生将内在的情感体验外化;吉他双语弹唱,饱含情感、原汁原味,让学生先入为主,初次聆听就能被吸引、被打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音乐需要,深化情感体验;最后,让他们将深化后的情感体验用律动编创的方式进一步外化,使学生具身参与,融入音乐、感知音乐、表达音乐。
(二)多元审美学唱,让音乐艺术表达由内而外
1.奥尔夫乐器辅助教学,多声部音乐审美初步渗透。
2.A段旋律教学,基于白鸽音乐形象开展指唱教学,辅助艺术认知。
3.B段旋律教学,声觉、视觉、动觉结合,运用通感联觉突破节奏与演唱难点。关注情绪处理,精准艺术表达。
4.追根溯源,多版本《白兰鸽》感知与体验,丰富艺术表现。
【设计意图】
教唱环节是歌唱课的重中之重,传统小学音乐歌唱课常常因为小学生识谱读谱能力较弱,遇到此类篇幅较长、节奏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时,多采用听唱法、模唱法来教学。笔者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聚焦音乐审美与艺术表现的多元性,以白鸽飞翔的情境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感知。
在奥尔夫乐器、律动拟态、指唱接龙等环节中,教师反复演唱作品,充分运用音乐的弥漫性,将白鸽飞翔的情境与音乐旋律相结合。多声部的教学从音块的固定音型就开始逐步渗透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多声部耳音,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最后二声部合唱部分能够唱得更准确。指唱接龙确保了“白兰鸽”的音乐情境贯穿始终,用游戏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地接龙演唱与交换中,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知会越来越熟悉。歌曲的B段旋律朗朗上口,基于此前反复聆听的感性经验,学生可以轻松跟唱。在解决长音演唱的难点上,笔者运用了“挥动翅膀的白鸽”以及“托着白鸽飞翔的气息”两个意象来帮助学生在律动和情境中感知音乐基本要素,从演唱时值的准确性与歌唱方法两个维度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音乐审美趣味,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在教唱环节的尾声,追根溯源,提升审美能力,让学生欣赏完英文原版《白兰鸽》后各抒己见,并演唱英文版和合唱版《白兰鸽》,站在世界音乐文化的视角去看待这类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在由内而外的音乐表达中理解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
(三)人文浸润拓展,让音乐文化理解由点及面
1.介绍白鸽的不同寓意,拓宽学生人文素养广度。
2.总结升华,让音乐内涵持续流淌在学生心间。
【设计意图】
在此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白兰鸽》这首作品有了充分的审美感知,并运用多种表现方式进行了艺术表达的探索。但对于文化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的渗透,仅仅停留在对美国音乐的简单认知与感受。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更加开阔的视角去看待世界音乐文化。
因此,笔者以人文浸润的方式进行拓展欣赏,选择了西班牙民歌《鸽子》作为欣赏对象。这首西班牙民歌中同样大量运用切分节奏,但音乐气质与情绪表达与《白兰鸽》完全不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学习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用本质与变式帮助学生嫁接新旧知识的联系。从音乐基本要素的角度来说,这两首作品均体现了切分节奏在不同风格作品中的运用,这在课堂中不必明说,学生能够在律动体验中留下感知印象即可;从文化理解的角度来说,这首来自西班牙的《鸽子》,表达的更多是爱,这与此前《白兰鸽》表达的和平、自由、希望是有一定差异的。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教师应当拓宽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与理解,“言不尽则歌之”,提到爱的教育,教师常常很难用适合孩子的语言去描述、教学,但音乐可以让其春风化雨。在人文浸润的拓展欣赏中,学生对于音乐文化的理解真正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最终跨越纵横,逐步建构个性化的意义世界。
三、案例分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紧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价值内涵,关注发展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达、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能力与品格,并在创意实践、情感体验、问题解决等素养方面也有所渗透。笔者将以本课为例,从音乐学科三个核心素养层面,对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原则展开论述。
(一)审美感知层面:体验感知为本,挖掘音乐本质属性,讴歌人间真善美
音乐的学习以感性体验为核心,音乐审美最佳的培养途径就是感性音乐体验的积累。本课中,体验无时不在,从最初的声势游戏、体态律动,到多声部教学时拍击切分节奏,再到后面的挥动翅膀、边跳边唱,以及最后欣赏《鸽子》时用身体和打击乐器与作品共鸣。教师将与音乐要素同形同构的身体动作贯穿始终,以通感联觉的方式,打通多维度音乐体验与艺术审美之间的壁垒。润物细无声是指学生无形间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到通过音乐本质要素赋予作品的关于“和平、自由、爱”等美好的音乐意象,审美感知也因此油然而生。
(二)艺术表现层面:迁移运用为本,升华音乐知识技能,锤炼学生创造力
在以“核心素养”为指导,以“深度学习”为抓手的新时代教育研究中,迁移运用、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的培养在艺术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的培育,应当以迁移运用为本,培养学生能够将音乐课堂所学、所思、所感运用到生活实际情境中去,并能够在艺术表现的同时发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触及创意实践。
本节课中,笔者先引导学生在声势游戏和范唱聆听中初步体会音乐情绪,然后在投影中出示色块与情绪词条给学生选择,形成通感联觉深化体验,最后启发学生在聆听吉他弹唱后再次用律动编创的方式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学生的思维过程历经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思考再到经验内化,最终以用为本,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身生活经验、知识经验与本课学习内容合而为一,以自己编创的、自在自然的身体律动为媒介,外显投射。在本节课的最后,学生欣赏西班牙歌曲《鸽子》时,教师并没有规定使用怎样的律动,或者限制学生身体动作的表现方式,但由于作品同样具有切分节奏要素,同样表达了人间的真善美,他们便不由自主地动了起来。他们拍击双腿,随着音乐自然地演奏奥尔夫乐器,他们超越了“流利”与“理解”如入“无我之境”,这样融合了迁移与创造的艺术表现令人动容。
(三)文化理解层面:多元理解为本,培养音乐人文素养,树立健全价值观
在执教非民歌体裁的音乐作品时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多元理解的文化观念,树立世界文化平等的思想内涵,同样是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本课中,笔者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追根溯源,在进行充分的审美体验、多维艺术表现后欣赏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原版《白兰鸽》,并和学生一起用英语边律动边演唱作品,站在世界音乐文化的视角,理解《白兰鸽》这样的经典音乐为何能够家喻户晓、经典流传。同时,笔者以“白鸽”的音乐意象为主题,将美国与西班牙的两首关于“鸽子”的经典音乐进行对比欣赏,形成了一个课内的微型主题单元学习。历经音乐感性体验,学生除感知到两首作品共同拥有的切分节奏要素外,同时体会到了“白鸽”作为不同时空、不同民族的文化符号,并以音乐感性经验的方式印刻在脑海中,这份对于和平的向往,对于自由的渴望,以及纯粹而懵懂的爱,也悄然流淌在每一个亲历这场音乐之旅的孩子们心田。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校艺术教育、音乐教育格局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教师应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内涵为指导,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方向,探索走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建构具有大格局、大视野的音乐课堂。作为音乐教师,尤其应聚焦学生音乐学习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方面能力与品格的发展与培育,帮助学生在美育的土壤里树立基于“文化自信”的正确价值观,定位属于自己的价值坐标,以乐感人、以美育人、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國教育学刊,2016(1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席恒.核心素养导向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20.
[4]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唐丹丹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元素螺旋教学法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As4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