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鲁菁
2021年7月发布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示范区实施方案( 2021-2025)》,明确提出要率先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可以说,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加快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从而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是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举措之一。围绕这一目标,杭州以“扩中”“提低”为抓手,坚持“稳底板、扬长板、补短板”,锚定靶点人群、聚焦重点区域、围绕重点领域,在探索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方面初步走出了一条“杭州路径”。
橄榄型社会建设:缩小贫富差距与提升收入能力
橄榄型社会结构是以“橄榄型”的图形,来表现社会财富及居民收入的分布状况,指社会财富或居民收入分布比例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以“中等收入层”或“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社会结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社会结构。
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使其在整个收入结构中占主体地位,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可以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和群体内部过大的贫富差距。由于群体间差距相对较小、利益相对趋同,需要做的调高和托底的工作少,因而社会矛盾也相应少一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持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将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力量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首先是让更多已经处在中等收入群体的人群有更高的收入和增长预期,使其更为稳定。其次是帮助更多的低收入人群在社会安全网的支持下改善消费状况,接近中产阶层的生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改变社会结构的系统性工程,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社会结构的合理,同时也使得收入差距有一个托底基础上的上下连通序列,有助于舒缓贫富差距蕴蓄的对立情绪,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社会问题。
杭州市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连续11年持续缩小,2021年杭州中等收入群体占比36.9%,比2016年提高20.7个百分点(根据《杭州市“扩中”“提低”行动方案》,将家庭可支配收入20~60万元作为杭州中等收入群体标准)。参照国际经验,收入分配形成橄榄型格局,中等收入群体应达到80%左右,杭州还有很大潜力。
结构重塑与功能调整:建设橄榄型社会的市域实践
以促进居民增收为核心,拓宽增资增收渠道。工资性收入是社会成员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依赖于产业发展、结构优化带来的就业机会。杭州市整体发展结构是通过涵养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态圈,以产业高级化现代化带动高质量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同时,重视科技创新策源地塑造,激发中等收入群体的源动力。创新作为引颁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包容性共富的关键,而创业作为实践创新的有效选择,承担着带动社会就业、增资增收的功能。通过构筑多类型、阶梯式人才引育体系,打造多元化创新创业载体,筑牢中等收入群体的蓄水池。杭州牢牢把握“民营优势”,强化民营经济战略地位,这也是促进居民增资增收、藏富于民的有效选择,是扎实推进“扩中”“提低”的源头活水。
以优化收入分配制度为抓手,完善分配调节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构建橄榄型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健全初次收入分配的调整机制是构建橄榄型社会的关键抓手。杭州通过发挥最低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薪酬调查和根治欠薪的抓手作用,稳步推进居民收入增长,探索权益资产价值变现,拓展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源,努力在“扩中”“提低”方面取得成效。规范透明有活力的第三次分配是构建橄榄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杭州发挥税收减免、财政支持的牵引作用,鼓励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和个人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推进市、区县(市)两级慈善基金建设,完善慈善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发展枢纽型、资助型、行业性慈善组织,畅通社会各方面参与慈善和社会救助的渠道。
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保障低收入群体收入。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对构建橄榄型社会、推动共同富裕具有调节作用。杭州针对困难群众,精准识别、健全政策,兜住生活保障底线,做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落”。实施民政共富“六大行动”,加快建设“精准保障”示范区、“温暖城市”示范区、“幸福养老”示范区等六大示范区,率先在全国出台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办法,专项救助实施力度全省第一。建立困难群众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实施“三精准”救助,并在全国推广。
以补齐发展短板为着力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橄榄型社会,补短板重点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杭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始终坚持把农民的主体作用、基层的实践创新、政府的持续投入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城乡区域共同富裕之路。出台《杭州高质量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1 -2025年)》,深入实施党建领富、产业致富、城镇聚富、数智创富、改革促富、民生惠富、美丽共富“七大行动”,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投融资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市场化交易体系等“五大体系”,明确到2025年实现“一个率先”“两个倍增”“三个高于”“四个全覆盖”目标,形成高质量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四梁八柱。
杭州市建设橄榄型社会的经验与政策启示
持续精准聚焦“扩中”“提低”靶点人群。对杭州而言,就业领域的“扩容”“提质”是重要抓手和根本保证,只有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才能不断提高,分配格局才更加合理有序。要持续稳定现有中高收入群体规模。杭州高新企业集聚,高端人才汇集。要积极培育各类新模式、新业态就业岗位,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金融、房地产、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等传统高收入行业之外,创造更多高收入就业岗位。构建多层次的创业辅导和扶持体系,支持科研人员、大学生等群体自主创业。建立健全保障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与合理增长机制。重点是要激发群体增收活力,着力构建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稳步提高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低收入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机制,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
继续聚焦“扩中”“提低”重点区域。只有通过区域间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率先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要加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着力构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实现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转变、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要大力实施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等方面的各项权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杭州富美乡镇建设特色鲜明、成效突出,有效提高了村民收入,要总结推广乡村共富经验。在未来橄榄型社会的建设中,应更加积极推广富美乡村产业共富、生活乐美、生态秀美、数字智美、精神和美的共富经验,深化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居民收入均衡发展。继续加强政策性扶持。持续鼓励薄弱村学习乡村共富经验,继续从增长激励、贡献激励、项目补助等多方面强化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性扶持,推动薄弱村经营性收入实现较大增长。
继续聚焦“扩中”“提低”重点领域。健全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升低收入群体可支配收入水平,保障中等收入群体的稳定性。在未来应不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探索健全具有杭州特色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務优质化、特色化发展模式,在制度供给层面尽量做到均等化。在医疗保障方面,可探索持续提高城乡医疗保险的门诊和住院报销比例,统筹门诊资源降低门诊收费标准,提升城乡居民的就诊可及性。在养老保障方面,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社会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推广智慧养老模式。在教育方面,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推动优质教育均等化,保障城乡学子都有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在生育保障方面,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住房保障方面,建立健全以公租房、保障性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