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翎
小区附近新建的球场,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的乐趣:不远处新建的体育公园内,篮球场、足球场等设施应有尽有……下个楼就有健身房,出门转弯就有运动场,这样的场景在杭州已经变为现实。
滨水旁、屋顶上、天桥下,过去城市空间不被重视的“边角余料”,如今已变身成为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串起一个个“10分钟健身圈”,连起一个个城市幸福的生活圈。
摸清底数、优化结构是导向
“楼下空着几百平方米空地却没有好好利用,整个小区几乎没有可供活动的地方。”“小区年轻人居多,小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没有任何如篮球场、羽毛球场之类的运动场地,小区内部也没有运动场所。”一方面,居民想要健身但周边没有运动场地;另一方面,明明有荒废的空地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从市民的反馈来看,体育设施规划布局还不够科学,小区、公园、绿地中“家门口”式的点状场地少。
数据显示,2020 2022年全市体育场地增加846. 75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速16.6%,全省第一。但杭州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却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位居全省第七。虽然杭州人均体育场地年增速很快,但依旧跑不过人口增长的速度。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 2020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长323. 56万,增幅37. 19%,增量、增幅在全国均名列前茅。2021年,杭州常住人口突破1200万,增量为长三角城市之首。
怎么破解“健身去哪儿”的难题?嵌入式体育场地的概念应运而生。2022年,杭州制定《杭州市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 2024年)》,创新性提出三年新增总场地面积中的16%作为嵌入式体育场地,三年将新增“三大球”“三小球”和门球等群众参与度较高的体育设施面积116. 32万平方米。2022年,全市共建成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2243片,共计78.9万平方米,形成了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10分钟健身圈”。
沿着钱塘江堤往三桥方向走,在闻涛路飞虹路交叉口西北角位置,就是滨江区沿江体育公园的两片非标准篮球场,旁边还有滑板公园。全域17.4公里,建有篮球、网球、足球、滑板等体育设施13处。周边居民都纷纷表示,“改造后的沿江公园绿化更好了,视线很清爽,体育设施也增加了不少。”市体育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个非标准篮球场就是创新技术规范后诞生的良好的例子。“过去, ‘异形空间利用难、 ‘微小空间提升难、‘毗连空间整合难。现在,我们通过制定非标准场地建设技术规范,探索出一条向存量要增量的扩容改造之路,打通了‘全民健身与‘用地制约的堵点。”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是关键
位于临平区南苑街道的水美公园,是一座集人工湿地、江南园林、市民休憩、运动休闲、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主题绿地公园,内有篮球、网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球类场地,还有健身步道等设施,是市民锻炼休闲的好去处。
在项目建设初期,临平区就邀请周边4个社区居民代表参与座谈,共收集了有关运营、停车方面的6条建议,在项目建设前期予以优化。同时,通过“临平发布”“文旅临平”等公众号对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宣传,向社会公开征求建设意见,共收到市民各类意见建议235条。
在市体育局的相关负责人看来,嵌入式体育场地一定要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基础。“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事先开展‘公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需求和‘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问卷调查,邀请专家学者、专业社团、体育协会、市民代表等参加专题谈话节目面对面会商,并通过新闻报道、 ‘金点子征集等手段引导全民互动,把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吸收到我们的工作中来,让老百姓切实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
除了问计于民、全民参与外,杭州在嵌入式体育场地项目打造过程中还充分发挥了部门联动的优势。2012年,农都老市场搬迁至石德立交西南侧,石德立交桥下空间就成了农都市场建设临时项目部,后来新农都完工后,此处变成了一处杂草丛生、废品成堆的闲置空间。2022年7月,市城管局召集发改、城建、规资、体育等部门召开石德立交西南象限桥下空间利用方案会审会议,仅用90天完成项目设计、建设和验收,打造成拥有4.5片篮球场、2片篮球网球复合场、1个网球场、1个五人制足球场、1个气排球场和150多个停车位,总面积2. 08萬平方米的国内面积最大的桥下篮球公园。
城市闲置空间权属部门复杂,建设项目从立项、规划审批、专家评审等环节往往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审批,审批时间长、审批流程复杂。对此,市级高规格成立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市、区县(市)、街道(乡镇)三级联动、专班运作、一事一议,针对存量改造项目,推出“豁免审批”举措,减免报批环节,极大简化了工作流程。与此同时,杭州将项目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闲置空间利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同步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成效。
数字赋能,智慧管理是方向
京杭大运河东岸,一条绿荫掩映的滨水绿道上,三三两两的市民抱着篮球,陆续走进艮山运河柒号共富球场。这里原是运河边上普通的绿化带,经由第三方出资,它焕发新生,变身为包含4片标准篮球半场、4张乒乓球台和50平方健身区的极具“智慧”的嵌入式运动场地。
为了不打扰附近的居民休息,球场负责人把营业时间调整为8点30分20点30分。晚上8点30分,球场的智能系统会自动关闭灯光,球友们也自觉陆续离场。此外,球场的智能灯光还会根据光线的亮度自动调节,如果白天光线比较暗,场地灯光也会打开。除了智能灯光,球场还有智能门禁、环境传感器、数据大屏、智能零售等智能设备。数据大屏上,人数、气温、空气湿度、光线亮度、男女比例、年龄比例等数据均统计在内。
这样智慧管理的嵌入式运动场地,在杭州也变得越来越多。在望江街道的嵌入式体育场地,居民只要通过关注“潮起望江”微信公众号进入“云眼体育”功能,不出家门光看看手机就能知道体育场地空不空。此外,还能获取场地预订情况、实时人数统计、场馆导航、注意事项等信息,这项功能还在继续丰富完善中。目前,杭州正加快推进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数字赋能工作,己建成的嵌入式体育设施正逐步纳入“亚运场馆在线”平台统一管理,为市民提供更加精准的查询预约服务。自2022年5月26日上线浙里办以来,截至2023年6月13日,全市已有381个场地(馆)接入“亚运场馆在线”,覆盖40个运动项目,健身订单总数超102万,服务健身总人次超1323万人次。市体育局的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杭州市将持续增强嵌入式体育设施有效供给,2023年将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1000片,新增木球、地掷球、滑板等新兴体育设施,打造新型便捷的城市运动空间,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