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万阳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改革,呼唤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方式。本文以“澜湄合作”的大情境牵引整个单元教学,通过在不同的子情境中设计梯度化的教学活动,尝试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摘要: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提出,让过去单一知识点或课时的教学设计向大单元教学设计变革。基于此,笔者尝试将大单元教学引入“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中,以期通过真实的大情境作为课程内容贯穿整个单元教学,选择不同的子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梯度化的教学活动进阶学习来落实核心素养。
一、大单元教学构思
本单元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教材(2019年版)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这部分内容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学生通过前期地理学科的学习,了解了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观念;理解了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树立了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本单元是在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第一节的区内联系和第二节至第四节的区际联系的具体案例,以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及找寻解决的措施,最终实现区域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落实人地关系的地理核心概念。在研读相关教材的逻辑和内容结构、厘清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分析学生的认知准备与心理准备基础上,依据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笔者确定了“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协调发展观”的大观念来统率本单元,选择了“澜湄合作”的大情境贯穿本单元教学始终,将大单元的标题定为“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
二、大单元学习目标
大单元学习目标是以核心主干知识为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学科思想和方法,通过迁移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新问题,从而落实能力的培养;是比课时目标更宏观、更上位的整合性目标,是教师对学生在完成整个大单元学习任务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所预期的结果。笔者通过解读课程标准和厘清本单元知识间的联系,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设置如下(见表1)。
三、大单元教学实施
(一)单元导入:主题大情境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流经中国、缅甸、老挝、越南、泰国和柬埔寨六个国家的重要国际河流。该河的水资源灌溉、航运、水能开发、旅游、水环境保护问题涉及多个区域,各方面利益存在冲突;同时流域内人口密集,区域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差异明显。长期以来,澜沧江—湄公河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因各种矛盾和区域外势力的掺杂,使流域合作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非常不利于形成该地区水资源开发问题的客观认识,进而达成共同发展的目标。
2014年11月,我国在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建立澜湄合作机制。流域内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打造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共建澜湄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笔者以此为主题大情境进行大单元教学过程设计。
(二)单元总结和作业布置
本单元以澜湄合作的大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除了湄公河流域的问题子情境,还可以设置耐克鞋代工厂的转移、云电外送和中缅胞波情谊等子情境,通过问题链设置梯度化的教学活动,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四节具体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笔者布置单元课后作业:请选择课本上某一具体案例(例如黄河流域的协调发展或西气东输)进行分析,撰写学习报告。
四、大单元教学评价
无论是在实践核心素养落地,还是在探索育人方式的变革中,评价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大单元教学多元评价一般从评价形式、内容、主体三个方面考虑。从评价形式上来看,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有效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很重视这一方面,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都设计了不同水平量表(表3),在完成整个单元教学后设计了单元学业质量评价活动(表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崔永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4):1.
[3]陶潇筱,户清丽.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大单元设计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2(18):9396.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邢鴻飞,王志坚.湄公河水安全问题初探[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9(11):154165.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