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档案化保护的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内涵、路径与案例应用

2023-07-18 08:41马林青
档案与建设 2023年5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古村落

马林青

摘 要: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和“活化石”,在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背景下,建设数字形态的传统村落文化记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文章在对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及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档案化保护的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路径,并以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建设项目为例,对该路径的应用情况进行说明,以期深化对数字记忆建构方法的认识,为档案部门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开展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建设和深度开发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传统村落;数字记忆;档案化保护;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古村落

分类号:G273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mor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Based on Archival Conservation: Connotation, Path and Case Application

Ma Linqing1,2,3,4

(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2. Research Center for Digital Humanities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3. Archival Undertakings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4.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

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the "gene pool" and "living fossil"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Digitization Strategy,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establish the digital form of cultural memori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digital memory development and traditional villages archival protec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ath of digital memory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based on archival protection, and illu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ath with the example of Taizhou ancient village digital memory development project. 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gital memory development method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archival departments to use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to carry 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archival resources and the in-depth u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m.

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 Digital Memory; Archival Protection;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Ancient Villages

1 引 言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基因库”和“活化石”。[1]然而在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正在迅速消失。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总数由363万个锐减为271万个。[2]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3]。“记得住乡愁”成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语境。乡愁与记忆有着本质上的关联,传统村落保护不仅要保护实体空间里的村落,还要保护和传承精神空间里的村落文化记忆。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笔者于2016年起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台州项目”),探索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的方法,以实现传统村落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文章在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档案化保护的传统村落數字记忆建构路径,以期为档案部门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开展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建设和深度开发提供新思路。

2 内涵分析: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与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

2.1 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

回顾记忆理论的发展,从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集体记忆,到保罗·康纳顿提出社会记忆,再到扬·阿斯曼提出文化记忆,记忆的建构性始终是一个核心要点。正如扬·阿斯曼所言,“记忆其本质决定于当下对意义的需求及其参照框架”[4]。作为数字形态的传统村落文化记忆,数字是传统村落数字记忆的形态,而传统村落文化记忆是其实质,建构性则是其核心。传统村落文化记忆及数字记忆的本质皆取决于当下对传统村落所代表的意义的需求及其参照框架。

作为传统村落保护的一个现实语境,乡愁既反映了传统村落在当下所代表的重要意义,亦可为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提供参照框架。习近平总书记将乡愁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指出“‘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5]。弘扬传统村落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当下对传统村落的意义需求。李华胤指出,“乡愁是情感的,也是物质的;是文化的,也是社会的;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是农村的,也是城市的”[6],为我们多面向、多维度地挖掘、阐释与再现传统村落所代表的意义提供了参照框架。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对传统村落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多面向、多维度地挖掘、阐释与再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2.2 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

“档案化保护”主要在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下使用,有时也被称为“档案式保护”。然而,针对“档案化保护”的概念讨论较为少见。要么是不加界定直接使用该概念,要么是简单界定却不加阐释,且不同研究的界定存在较大差异。另外,已有研究还缺乏对文化遗产(或非遗)档案化保护的路径研究。卢林涛在对非遗档案化保护的大量文献进行综述之后得出结论,已有研究“缺乏更深一步的学理支撑和逻辑思考……缺乏对非遗档案式保护整体方案、路径的把握” [7]。

尽管如此,现有研究对文化遗产(或非遗)档案化保护的具体做法已有不少讨论,从中归纳、提炼出的核心要点,对我们理解档案化保护的内涵具有一定启发。具体来看,一是档案化保护具有建构性,是对文化遗产主动选择、主动记录以生成档案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徐欣云等将口述、摄像等主动记录的做法视为带有建构性的档案化[8],并提出,“这种主动建构性,赋予了建构对象优秀、杰出等意义,但力求客观,档案的凭证作用仍在发挥”[9]。二是档案化保护不仅包括文化遗产档案的生成和保护,还包括对文化遗产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例如,滕春娥、王萍明确提出档案化保护包括记录与存储、建档与保护、开发和利用[10],还有学者认为档案化保护涵盖从记录、组织、保存到开发、利用的全过程[11-12] 。三是档案化保护应当充分应用多种数字技术。杨雯等提出了非遗档案化保护的数字技术应用框架,包括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技术,以及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13]

传统村落本就是一种文化遗产,故文化遗产(或非遗)档案化保护的上述三个要点亦适用于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首先,主动选择、主动记录以生成档案是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的主要方式,即建构性是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的主要特点;其次,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的全过程应涵盖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记录、组织、保存、开发和利用;最后,在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多种数字技术手段。

3 路径阐释:基于档案化保护的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

3.1 路径的提出

档案与记忆有着深切关联,档案资源“是一种经过沉淀的最基本、最稳定、最深层的要素,它給关注者提供事实、关联、依据和理性,通过这种方式浸入每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当中”[14],“档案工作是建构社会记忆的受控选择机制”[15]。

档案与记忆这种实质性的关联,为我们提供了搭建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与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之关联的合理性和基础。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与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既有一致性,又有互补性。一致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和弘扬传统村落文化;其二,二者都具有建构性,前者的建构性表现在多面向、多维度地挖掘、阐释与再现传统村落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后者的建构性表现在主动选择和记录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以生成档案;其三,二者皆借助数字技术与方法。互补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的意义及参照框架可以为档案化保护提供深层的意义指引及多面向、多维度的内容框架;其二,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的工作流程可以为数字记忆建构提供一种实践路径,即通过对传统村落文化要素进行档案化记录、组织、保存、开发和利用,实现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

由此,建立基于档案化保护的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路径为: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对传统村落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多面向、多维度地挖掘与阐释,对传统村落文化资源进行档案化记录、组织、保存、开发和利用,以实现村落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再现、保护与传承。

3.2 路径的内核

围绕档案化及数字记忆,基于档案化保护的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路径的内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档案化:有形与无形共融、时间与空间交织。在对传统村落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多面向、多维度地挖掘和阐释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村落文化资源,以村落文化全要素为档案化对象,采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如实地记录,形成数字化的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另外,利用村落历史档案文献,挖掘村落的历史与变迁,在村落空间形态上叠加时间维度,构建具有历时性的村落记忆空间。

二是传统档案的数字诠释:档案文献阐释与数字创意相结合。利用家谱、文书、碑刻、方志等传统乡土档案文本,由村落历史文化研究者进行文本提取、阐释和编撰。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字技术和数字艺术在数字空间再现声音、影像、场景、人物活动等,为传统档案的阐释提供可体验、可感知的数字意境。

三是传统村落档案资源保管:数字管理与保存。将数字化的传统村落档案资源纳入档案管理体系,对多源、多类型的数字档案资源进行整理、分类、描述、关联,实施集中管理和长期保存,安全、长久地保存数字形态的村落文化遗产。

四是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应用:数字再现与开放使用。借助数字技术和方法,对传统村落档案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制作多样的传统村落文化数字产品,在数字空间生动再现并传播村落文化,并将数字资源库保存的传统村落档案资源提供给社会开放使用,创造更大价值。

3.3 主要环节与方法

结合数字记忆建构的核心内容和档案化保护的工作流程,可提出基于档案化保护的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路径,包含以下主要环节与方法:

第一,传统村落文化资源调查与分析。运用田野调查、文献考据和内容分析等方法,从村落文化的不同面向和维度进行调查、收集、分析与阐释。胡彬彬等人认为,村落文化分析至少应该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建筑营造与堪舆规划、生产生活与经济模式、文化教育与道德教化、宗法礼制与村落治理、民族民俗与宗教信仰、民间艺术与手工技能、生存空间与资源环境。[16]这7个方面可为全面调查并提取村落文化资源提供指导。

第二,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档案化记录。采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对村落文化资源进行数字记录和处理,将其转化为数字档案资源。例如,对实体建筑、自然景观等进行拍摄记录,对历史档案、古籍文献等进行扫描和OCR识别,对文物进行3D扫描建模,用测绘、遥感技术采集建筑物数据并建模。

第三,传统村落档案资源系统组织。对多类型、多源的传统村落数字档案资源进行序化组织,以支持深层开发和利用。分类、元数据描述和本体标注等手段可以提供面向内容的语义组织和可视化呈现,有助于深挖传统村落数字档案资源之间的多维关联。

第四,传统村落档案资源长期保存。为了保证传统村落数字档案资源可长期存储、维护及获取的管理活动,需要借助数字资源库实现并解决数字保存的格式与标准、保存策略与方法、保存元数据、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

第五,传统村落文化数字产品开发。基于传统村落数字档案资源,开发资源地图、家谱树、时光机等有助于传统村落文化呈现和传播的数字产品,将数字产品集成在网站等平台上呈现,向用户传递沉浸式体验,加强村落文化传播。

4 案例应用

4.1 台州项目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浙江省台州市有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有201个村被认定为历史文化村落(古村落)。台州古村落既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又是传统中国乡土生活的现代延续。2013年,台州市档案局率先在全省开展古村落建档工作,并与台州市农办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台州历史文化村落建档工作的通知》,编制《台州市古村落建档方案(试行)》。截至2015年底,台州市各级档案局共完成了121个古村落建档,采集了文本、照片、录像、家谱等约120 GB的数字资源。[17]

4.2 台州项目的建设方式与内容

课题组秉持跨学科合作、跨界联手的团队建设理念,除档案学专家作为核心成员外,吸纳历史文化研究、网站设计与开发等跨学科人才加入项目团队,与相关地方政府部门紧密合作,并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参与。台州项目的主要成果如下:

一是设计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平台“前站后库”的总体架构。“前站”以专题网站为中心,提供村落丰富完整的叙事脉络和内容体系,在数字空间打造乡土文化的“精神家园”;“后库”即古村落数字档案资源库,具备资源组织、长期保存、语义关联和数据挖掘等功能,向前端网站提供资源支撑,并面向传统村落研究者提供资源服务。

二是构建“记·忆高迁”专题网站。以高迁古村为应用试点,采集高达246 GB的高迁古村数字档案资源,用以建设“记·忆高迁”专题网站,作为台州项目推广的参照样本。课题组成员前往高迁实地考察,召开村落乡贤、政府人员座谈会,考察村落古建,对熟识古村旧事的老人进行口述史资料采集,并搜集高迁家谱、捷报,村志及县府省志、行状碑文等文化资源,对代表性文化资源进行数字采集和加工。例如,采用摄影测量法获取慎德堂全方位影像数据,生成3D点云模型。这些数字资源经分类、整理后被上传至资源库保存,并依据元数据方案进行描述和组织。基于此,课题组建设了“记·忆高迁”专题网站,分设高迁吴氏、地域风水、传统民居、诗礼传家、精神空间及乡土生活共六个一级类目及若干二级类目。

三是编写《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建设工作指南》。该指南主要包括:古村落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流程与方法,为古村落资源调查、本体构建、数字档案资源采集等环节提供方法与工具;古村落數字记忆网站设计与呈现指南,为栏目设计、内容编纂、文本阐释与数字创意、内容控制及脚本编制的全过程提供指导和操作规程;古村落数字创意产品开发指南,根据数字资源与数字产品研发技术工具的匹配性,提出古村落数字创意产品的研发思路;还有关于古村落口述档案、照片档案等的元数据规范,古村落领域本体及人物、位置等命名实体规范等。

5 结 语

传统村落保护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学科交融的领域。数字记忆的兴起,为档案领域提供了连接档案、文化遗产、记忆及数字技术与方法的绝好机会,也为档案部门提供了通过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设,深入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机会。文章基于档案化保护提出的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路径,是对数字档案资源在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中作用方式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可为档案部门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开展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建设和深度开发提供新思路,在服务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创新意义。然而,作为一条创新路径,基于档案化保护的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既涉及传统档案理论与方法的更新,也涉及档案记忆观在传统村落保护领域的拓展,还与数字记忆建构及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相关联。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应用层面,尚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这也是本研究后续拟深入探索的方向。

*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播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1ZDA05)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李斌.守望: 与新华社记者共同“感知中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90.

[2]冯骥才.保护传统村落是“惊天”行动[J].新城乡,2014(9):3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03.

[4]阿斯曼.文化记忆[M].金寿福,黄晓晨,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1.

[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88.

[6]李华胤.习近平关于乡愁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现实价值[J].中国农村观察, 2022(3):2.

[7]卢林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研究进展[J].兰台世界,2019(4):14.

[8]徐欣云,张震雄,李小敏,等.档案“泛化”背景下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J].北京档案, 2015(5):33.

[9]徐欣云.建构的相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与集体记忆建构的关系[J].档案学通讯, 2014(5):20.

[10]滕春娥,王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问题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6(6):103-106.

[11]子志月,肖黎煜.布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研究[J].兰台世界,2012(20):4-5.

[12]张继,徐鸣凤.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J].兰台世界,2010(18):50-51.

[13]杨雯,雷晓蓉,刘婉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档案化保护[J].机电兵船档案,2018(3):35-38.

[14]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2(3):6.

[15]徐拥军.档案记忆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73.

[16]胡彬彬,吴灿.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30.

[17]吴志刚.浙江台州:古村落建档及开发利用[J].中国档案,2017(7):73-75.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古村落
我国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初探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东昌府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
火焰山下古村落